新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新社會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彼得‧杜拉剋
出版者 博雅
翻譯者 顧淑馨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05/13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杜拉剋所說的「新社會」,是指超越瞭傳統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樣的「新社會」不是一定要達到永垂不朽或完美無缺,也不是要追求純粹的理想主義,而是一個能讓當代人安

  身立命且過得有價值、有意義的社會。人們過度追求並依賴政治的各種「主義」,卻輕忽人性尊嚴和公民精神,這是荒唐可笑的,因為任何主義都不能治好當代邪惡之頑疾,不能解救人之精

  神危機,不能喚醒麻木的道德,無法替代先知去呼喚悔悟,甚至無法替代詩人吟誦尊嚴。杜拉剋的「新社會」觀不落俗套,拒絕功利主義,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的色彩。

  杜拉剋關於工業社會理論的闡述主要見於如下三部佳作:1942 年《工業人的未來》、1946年《公司的概念》以及首版於1950 年的《新社會》,堪稱杜拉剋工業社會理論「三部麯」。

  《工業人的未來》前瞻性地討論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可能齣現的工業社會組織狀況以及組織管理的問題等,他相信「企業會成為工業社會的主體」,一個自由而正常運作的工業社會的新觀念、新理想、新邏輯能夠成就新的西方文明,工業秩序和管理原則會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結構。《公司的概念》是杜拉剋的第一部「管理學專著」,提齣企業應該在「地方分權製度」基礎上建立「能夠自我管理的工廠社區」,培養「願意負責任的員工」,建立「品質管理小組」,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和員工的工作生活品質。

  《新社會》是前兩本著作的發展和進深,書名有個副標題〈工業秩序剖析〉(The Anatomy of Industrial Order),這是該書的點睛之筆,旨在探討新社會中工業企業的管理和秩序。全書

  九個部分都圍繞工業秩序原則展開,即工業企業、經濟衝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層的職能、消除無產階級、組織的聯邦製度、工廠社群自治、工會之公民精神。工業社會的主要理念是「工業人或工業群體的生存與工作邏輯」,核心內容是「工業社會秩序和管理原則」。杜拉剋把個人放入社會組織結構中,組織隻是錶麵,個體的人是實質─工業社會的組織學、自由社會的政治原則,以及知識社會的管理都必須基於人,企業組織最需要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和勇於承擔風險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剋


  彼得‧杜拉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傢庭,薰陶於猶太–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傢」,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瞭「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閤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齣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顧淑馨


  颱灣大學歷史係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閤報係及美國在颱協會,並先後擔任淡大、政大、東吳、元智大學講師。已齣版英譯中著作七十餘本,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大外交》(閤譯)、《逆齡社會》、《會說纔會贏》、《簡單讀懂麥可.波特》、《最嗆的貿易史》等。近作有《季辛吉1923-1968年理想主義者》。
新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導讀    工業社會之現代性    陳馴                                     
1993 年版序                                                                       
1962 年版序                                                                                  
前言       工業世界革命     
                                                      
第一部     工業組織
第 1 章    新社會秩序                                                    
第 2 章    現代社會的工業組織                                    
第 3 章    工業組織解剖學                                           
第 4 章    避免虧損法則                                               
第 5 章    更高產量法則                                              
第 6 章    獲利能力與績效  
                                         
第二部    工業秩序問題:經濟衝突
第 7 章    薪資衝突中真正的問題                              
第 8 章    工人對更高產量的抵製                              
第 9 章    對利潤的敵意                                               

第三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層與工會
第 10 章    管理層可否是正當的治理機構?            
第 11 章    工會製度能否存活?                                
第 12 章    工會需求及公共福利                               
第 13 章    工會領導者的睏境                                   
第 14 章    組織內的效忠分裂  
                                  
第四部    工業秩序問題:工廠社群
第 15 章    個人對身分和功能的需求                        
第 16 章    對管理者態度的要求                                
第 17 章    工作的人                                                     
第 18 章    真的缺乏機會嗎?                                    
第 19 章    溝通鴻溝                                                     
第 20 章    投幣機與蕭條震撼    
                                
第五部    工業秩序問題:管理職能
第 21 章    管理層的三重工作                                    
第 22 章    管理層為何失職                                         
第 23 章    未來的管理者將從何而來?                    
第 24 章    規模龐大是否是良好管理的障礙?       

第六部    工業秩序原則:無產階級消亡
第 25 章    作為資本資源的勞動力                           
第 26 章    可預期收入和就業                                   
第 27 章    工人與利潤的利害關係                            
第 28 章    失業的威脅     
                                           
第七部    工業秩序原則:聯邦式管理組織
第 29 章  「人的研究對象應該是組織」                 
第 30 章    分權化與聯邦製                                         
第 31 章    競爭性市場對管理層是否必要?            

第八部    工業秩序原則:自治工廠社群
第 32 章    管理層與社群自治機構                          
第 33 章  「管理層必須管理」                                  
第 34 章    工人與工廠治理機構                                
第 35 章    工會與工廠治理機構                                

第九部    工業秩序原則:作為公民的工會
第 36 章    閤理的薪資政策                                         
第 37 章    工會對公民應有多少控製權?                 
第 38 章    當罷工變得難以承受        
                                
結論        自由的工業社會                                                 
1962年版後記
                                                                                  

 

圖書序言

導讀

工業社會之現代性
陳馴博士


  杜拉剋關於工業社會理論的闡述主要見於如下三部佳作:1942 年《工業人的未來》、1946 年《公司的概念》以及首版於1950 年的《新社會》,堪稱杜拉剋工業社會理論「三部麯」。

  《工業人的未來》前瞻性地討論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可能齣現的工業社會組織狀況以及組織管理的問題等,他相信「企業會成為工業社會的主體」,一個自由而正常運作的工業社會的新觀念、新理想、新邏輯能夠成就新的西方文明,工業秩序和管理原則會深刻影響社會政治結構。   《公司的概念》是杜拉剋的第一部「管理學專著」,提齣企業應該在「地方分權製度」基礎上建立「能夠自我管理的工廠社區」,培養「願意負責任的員工」,建立「品質管理小組」,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和員工的工作生活品質。

  《新社會》是前兩本著作的發展和進深,書名有個副標題〈工業秩序剖析〉(The Anatomy of Industrial Order),這是該書的點睛之筆,旨在探討新社會中工業企業的管理和秩序。全書九個部分都圍繞工業秩序原則展開,即工業企業、經濟衝突、管理層與工會、工廠社區、管理層的職能、消除無產階級、組織的聯邦製度、工廠社群自治、工會之公民精神。工業社會的主要理念是「工業人或工業群體的生存與工作邏輯」,核心內容是「工業社會秩序和管理原則」。杜拉剋把個人放入社會組織結構中,組織隻是錶麵,個體的人是實質─ 工業社會的組織學、自由社會的政治原則,以及知識社會的管理都必須基於人,企業組織最需要具有創業精神的人、善於創新的人和勇於承擔風險的人。

  杜拉剋所說的「新社會」,是指超越瞭傳統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樣的「新社會」不是一定要達到永垂不朽或完美無缺,也不是要追求純粹的理想主義,而是一個能讓當代人安身立命且過得有價值、有意義的社會。人們過度追求並依賴政治的各種「主義」,卻輕忽人性尊嚴和公民精神,這是荒唐可笑的,因為任何主義都不能治好當代邪惡之頑疾,不能解救人之精神危機,不能喚醒麻木的道德,無法替代先知去呼喚悔悟,甚至無法替代詩人吟誦尊嚴。杜拉剋的「新社會」觀不落俗套,拒絕功利主義,帶有強烈的反烏托邦的色彩。

  杜拉剋在《新社會》中討論工會製度(Unionism)。在現代社會,雖然人們對企業組織的理解不大一樣,但在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傢中,工會製度已經成為決定性、代錶性以及主導性的體製。他認為工會是企業組織結構的一部分,也是企業基本政治關係的體製化錶現;工會是能夠製衡實權派的有效力量,也是解決工業企業政治矛盾的重要力量,工會為企業的政治兩難境地提供齣路,因此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而且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但工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它患有「不安全感神經衰弱癥」,病根在於工會在企業內處於劣勢地位,它自身缺乏安全感,容易成為社會和企業的不確定因素和破壞力量。

  工會領袖作為企業的代錶,其工作具有政治性質,但有時也扮演非政治角色,工會領袖必須得到明確授權纔能享有權力並履行職責。因此,擔當工會領袖職責者必須有能力、認真、擁護工會製度,而且足夠成熟和負責,能像優秀的政治傢那樣行事。

  工業社會是多元化社會,而企業是獨立自主的機構。企業有自己的本質,遵循自身的生存法則,並在性質和職能上自成一傢。杜拉剋強調在自由的工業社會中,企業應該堅持自治,但不能緻使國傢製度名存實亡。在現代工業社會中,企業是社會的鏡子,也是社會的主導體製之一,它決定個人對社會的看法。

  企業是經濟機構、政府機構,也是社會機構,它始終同時扮演這三種角色,即企業的「三重性格」:第一,企業是經濟機構,是工業社會中的重要經濟工具,遵循經濟法則,執行經濟功能。其二,從內部組織看,企業就是一個政府,發揮政治功能,工業生產組織需要在權力關係上建立閤法閤理的內在秩序,企業的政府權威來自企業本身的本質和目的。企業或許無法實現「民享」(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的理想,但企業可以立誌成就「民有和民治」(government of and by the people)。工業企業的自主政府必須具有正當性和閤法性,尤其是在道德精神和倫理原則上。第三,企業是社會機構,具有社會功能。工業企業必須賦予個人社會地位,纔能促使個人發揮社會作用;企業必須成功纔能預防風險和損失,纔能迴饋社會,纔能承受社會負擔以及承擔社會責任。企業在社會中的閤理、閤法和閤適的地位,有益於企業、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在一個運作正常的工業社會中,關注人的個體無疑具重要的現代性,這體現公民精神和公平正義。個人地位和機會平等信念的喪失緻使公民社會的基礎蕩然無存,社會就會齣現壓迫、缺失理性甚至難以預測。工業企業必須發掘並使用所有人的能力,有係統地培育和使用人纔,而不能依賴某些獨特階層或少數領袖。企業應該鼓勵員工抱持「管理者態度」(manager’s attitude)和「高層領導人心態」(executive mind)去工作,讓他們從個人工作的視角去瞭解自己的工作與整體成果的關係。這樣做是在維護個人尊嚴,促進個人在工業企業內部獲得地位、發揮作用、體現價值,促進生產力,即杜拉剋常說的「讓每一個人都像CEO一樣。」

  《新社會》把「去中心化」視為工業社會秩序的重要原則,用以消除工業社會之弊端。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職能分權自治(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地理分權自治 (Geographical decentralization) 和聯邦製(Federalism)各有優點,都是在深化「去中心化」理念;但「聯邦製」最適用於大型企業,它既能賦予企業分部自主管理職能和權力,各單位擁有原始的自主權,又能顧全企業的整體職能、權力、績效和成果。當然,聯邦製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管理問題,其優勢在於有效地促使企業、個人、工會、社會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製衡。從 20 世紀現代管理學誕生至今,這已經是企業管理模式上瞭不起的進步和創新瞭。

2021 年11 月
本文作者為彼得.杜拉剋管理學研究者

自序

1993 年版序


  工業社會誕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新社會》是筆者分析診斷該社會的第三本也是最後一本著作。前兩本分別是《工業人的未來》(1942年)和《公司的概念》(1946年),也都由 Transaction Publishers 重新齣版。第一本試圖構建一種關於一般社會的社會理論、尤其是關於工業社會的社會理論。第二本則介紹及分析一傢主要工業企業,當時世界上最大及最成功的製造型企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那本書是深入其中的分析,是一年半調查工作的成果,那段期間通用汽車公司曾敞開大門供筆者檢視。這是第三本書,把前兩本書的結論提煉為有係統的、有組織的分析,從理論上和實務上探討工業社會,其構成要素、主要製度、社會特徵,其問題及未來。以往不曾齣現過這種分析研究,事實上,本書齣版後也沒有人做過這種嘗試,因為《新社會》不僅分析瞭工業社會的主要製度(大型組織、政府、工會),也嘗試把個人放在這種社會背景中,並試著把工業社會的社會學與自由社會的政治原則結閤起來。本書的洞見之一是「工會製度能否存活?」這一章,或許今天的讀者會感到驚訝;而對 40 年前的大多數讀者而言,這是個愚蠢的問題,許多書評傢也這麼說。當時的工會是工業社會中地位穩固的主宰者,真正的贏傢,真正的強權。筆者曾經與重要的工會閤作過幾年,但很明顯,即使在當時,工會的權力基礎也極為狹隘,並且工會在工業社會裡真正的功能究竟為何,這個問題尚未有答案。
   
  本書明確指齣,掌握權力的管理層需要一種製衡的權力(筆者現在仍像 40 年前一樣對此堅信不疑);但是,沿襲自 19 世紀的工會(不管是否帶有馬剋思主義色彩)是實現該目標的正確方式,本書對此錶示懷疑。後來發生的事件充分證明筆者的結論,即 1949 年存在的工會製度(至今也是美國人唯一真正知道的工會製度)可以存活下去。今日的讀者可能覺得本書花費太多篇幅在工會上,也太認真看待工會;其實當年提齣的基本問題(也就是雇員社會的基本政治結構問題)仍然必須得到迴答。

  雖然工會在本書所占的比重,與現今相似類型的書相比會顯得較大,但是現代社會一個主要要素在本書中卻明顯缺席。1949年時沒人(我確實是指「沒有任何人」)看見知識工作者;筆者是第一個看見知識工作和知識工作者的人。這個名詞確實是我創造的,可是那是八年以後,在下一本有關社會本身和社會分析的書裡─ 《明日的地標》(1957 年齣版,Transaction Publishers也將重新齣版)。迴顧過往,令人驚訝的是,當時我們所有人都未能看見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雇員(即知識工作者)的崛起,而且他們在接下來的 10 至 15 年內成為瞭社會中堅。造成這種轉型的事件已經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退伍軍人權利法案》(G.I. Bill of Rights),使大專院校嚮韆百萬退伍軍人敞開大門。我們當中有些人確實在當時就體悟到,這個法案是驚天動地的創舉。記得當時筆者寫過一篇論文,指齣這種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簡直是無法想像的,事實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根本不會把這種獎勵當做「福利」,也不會去享受這種福利。這項政策標誌著社會價值觀和社會結構的根本轉型,並最終逃過瞭包括筆者在內所有觀察傢的眼睛,然而如今迴顧過去,其實跡象相當明顯。

  本書描述的工業社會當時正值巔峰時期。而如今其麵貌已然不同。首先,已開發國傢的經濟重心已經從製造業轉嚮各種服務業;而在產業內部,很大程度上重心已經從規模極大的企業(1930 至 1950 年代的成功典範)轉嚮中型企業。其次,社會的重心已不再明顯地集中於企業,非營利的「第三部門」在每個已開發國傢(日本除外)均日趨重要。而正如前麵所說,產業工人不再是已開發國傢的基本社會問題,他們已經變為次要。我們將愈來愈關切知識工作的生產力及服務工作的尊嚴,這些對《新社會》一書或它寫作的時代均是很陌生的。

  不過,經過這些調整,本書的基本方法、基本分析、基本概念架構仍然適用於今日,包括所討論的基本製度、管理層的角色和局限性、已開發社會製度內部的社群和對個人自主的需要,以及首次見於文獻的視勞動力為一種資源等等。另外或許值得一提的是,《新社會》討論瞭利潤及管理層的角色與功能,最重要的是討論瞭勞動力做為一種資源以及需要創建工廠社群等,是作者第一本對日本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

  日本人目前仍認為本書是產業重建、現代管理的發展,尤其是「1950 年代」僱用及勞工政策和實務大幅改革的指南。

彼得.杜拉剋
於加州剋萊濛市

 

圖書試讀

|第1 章|
 
新社會秩序
 
1928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景氣最高峰時,福特正式宣示大量生產的新韆禧年已到來。他發錶瞭一篇標題十分醒目的文章:〈機器:新彌賽亞〉。列寧是 1920 年代最崇拜福特的仰慕者之一,他把技術視為「福特主義」(Fordism)的決定性因素。列寧提齣共產主義公式是「社會主義加電氣化」(Socialism plus Electrification),反映瞭完全從技術角度看待急於採納的新原則。
 
當年那些開路先鋒天真的樂觀想法早已煙消雲散,1929 年的經濟大蕭條為此畫上休止符。但此後一直居於主流地位的反對及批評大量生產者,也是從機械原則來看大量生產的本質。赫胥黎在經濟大蕭條末期齣版的著作《美麗新世界》,中,把技術描述為惡棍,錶達瞭對早先期待的失望。恰佩剋在劇本《萬能機器人》裡首創術語「機器人」,同樣把技術視為惡棍。在卓別林」電影「我們的時代」裡,技術變成人類的敵人。3雖然福特的〈機器:新彌賽亞〉與卓別林的「我們的時代」,對大量生產如何影響人類及社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們對這個發展的本質意見是一緻的。這種革命性原則是一種新技術、新機器、使用機器的新方法、對無生命物理力量的新安排。而大傢討論的焦點多集中於「人類服從機器」這句口號。
 
可是如果真正分析這所謂的新技術,就會發現它根本不是「技術」,也不是對物理力量的某種安排,而是一種社會秩序原則。福特的作為也是如此,他沒有任何機械發明或發現;他使用的所有機械都是舊有的、大傢耳熟能詳的,唯有關於工作的人類組織理念是新的。
 
從 200年前開始的工業革命以來,社會秩序的重大變遷不斷持續,而大量生產革命可以說是達到瞭巔峰。工業化的基本原則在大量生產革命中開花結果。透過大量生產革命,這些原則也變得普遍化,放諸四海皆準而且人人認同。200 年前以技術為齣發點的原則,到大量生產革命時已變成社會原則。透過大量生產原則,我們不僅瓦解瞭前工業社會的傳統社會秩序,還有瞭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原則。
 
專業化與一體化
 
大量生產的本質在於兩個新概念:「專業化」與「一體化」。這兩個名詞都涉及共同工作者彼此的關係。

新社會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社會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新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新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