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際遇難逢:朱玉昌的古典詩詞新詮

都說際遇難逢:朱玉昌的古典詩詞新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玉昌
图书标签:
  • 古典诗词
  • 朱玉昌
  • 诗词解读
  • 文化
  • 文学
  • 传统文化
  • 鉴赏
  • 新诠释
  • 诗词鉴赏
  • 文化遗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33首千古唱誦的詩詞曲賦,新編新選,
跳脫傳統賞析視角,考究裡,盡是亮眼發掘;
新譯下,詳解書寫背景的人時地事物及水落石出的關鍵。
在低沉沮喪,在不盡如人意中,歌詠、抒懷、詠嘆、感念,一世人生。
 
且聽15首新編歌曲,任心靈翱翔
再跟著文字,
以身歷其境的自如,遍訪過往文人的詩心。
 
  一首好詩,辭句長短、句中字數、押韻與否都在其次,重點是如何拿捏日常,將生活細瑣轉換成讓人動容的篇章。一詩一詞交相輝映,當可列為文學美談一樁。
 
  歷史趣味常出於知識分子借古諷今之手,從歷史必然裡細細揀選偶然,讓小小一個點擴散成洋洋灑灑的畫面且活靈活現。
 
  讀詩,著重的是種感覺,可以輕輕提起,放下時足夠蕩氣迴腸,不用太多情節,那怕沒來由地切入,或在任何地方嘎然停止,都能讓人有所感悟;只要作者落筆時揮灑出心裡的真誠,無須技巧性結構鋪陳,也能刻劃出好作品,能不能從詩裡讀到詩人的心,那才是詩作最動人的地方。
 
  古典詩詞的奧妙,貴在文字精練下隱含的深意;不同畫面和穿越時空環境,賦予多樣不同的情景氛圍。
 
  讀蘇軾詞〈定風波〉,直接領受到作家那分幽默風趣和可拿起文字演奏音律的功力,在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作,深深體悟他憑藉著大自然色彩變化,完成了一次心境上的療癒對話。
 
  溫庭筠詞〈菩薩蠻〉其一,看到起句「小山重疊金明滅」七個字,劈頭感應到的是溫庭筠極其露骨,用意會的筆柔柔描繪女性身體的訊息。
 
  中文字辭構成具有多解的特質,作者以直觀感受,朝最貼近人、事、時、地、物等多重可考史料交錯鑽研、推敲,並尋求答案。根據有限史料旁敲側擊,釐出最適切的解釋,潛心探究並推廣詩、詞、曲。
 
  ◢ 集結「UDN新聞網」文章與《新頭殼》朱玉昌古典新詮專欄
  33首,千古唱誦的詩詞曲賦,新編新選;不為人所知的緣起、解析、新譯;人時地事物的水落石出、關鍵探索。
  詞末彩蛋、詩人詞人人物速寫;一則寓言、一種冥想、一段遭遇、一個故事、一分傳奇、一世人生。
 
  ◢ 聆聽15首漢光教育基金會「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創作」動人作品
 
 產學名家推薦
 
  (按姓氏筆畫順序)
 
  宋具芳(漢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宋怡慧(「閱讀傳道士」暨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林奇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徐世昌(華碩集團副董事長)、梁次震(廣達集團副董事長)、童子賢(和碩集團董事長)、溫瓌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創新創業學程企業導師)
 
好評推薦
 
  以玉昌貼切傳遞出詩人當時心境的謹慎,在賞讀他精闢文筆之餘,也開啓了我多元想像。
  漢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宋具芳
 
  詩人者為情造文,辭人者為文造情,玉昌兄賞文閱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
 
  古老的詩詞在21世紀以新的詮釋,考證用心,推論精彩,下筆精煉,輕鬆易懂。
  華碩集團副董事長│徐世昌
 
  全書觀點不是憑藉個人想像,看得出是花費不少功夫考證後推演得來,完全打破了過去我所學、所讀的詮釋視角,但又有憑有據,邏輯結構相當完整合理。
  廣達集團副董事長│梁次震
 
  朱玉昌在古典詩詞上深度探源與尋根,上窮碧落下黃泉,探索古典詩詞真義,十年有成集結成書。「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一片苦心,有待知音。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
 
  過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古典詩詞,在這本書裡,呈現出活靈活現的另一種風采。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創新創業學程企業導師│溫瓌逸
《烟雨平生:宋词大家笔下的家国与情思》 引言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宋词无疑是最为夺目的一颗巨星。它以婉约清丽的音律之美、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和对世事人生的深刻洞察,构建了一个独属于文人的精神世界。本书《烟雨平生:宋词大家笔下的家国与情思》,并非对某一特定词人或流派的穷尽式梳理,而是聚焦于宋代词坛群星闪耀的时代背景下,那些触动人心的主题——家国情怀的激荡、个人命运的沉浮、自然景物的寄托,以及世间至纯至真的情感纠葛。我们将跟随几位代表性词人的笔触,深入探寻宋词艺术在不同面向上的极致展现。 第一部分:乱世挽歌与家国情怀 宋代,一个在辉煌与屈辱中交织的时代。外部强敌环伺,内部矛盾重重,这种时代氛围深刻地烙印在了词人的心头。本部分将重点剖析那些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作品。 1. 靖康之变的痛彻心扉: 从北宋的繁华到南渡后的偏安一隅,词坛留下了无数慷慨悲歌。我们不会探讨具体的词人流派,而是着眼于“黍离之悲”的集体情绪。词人如何以“夕阳”、“残月”、“故国”等意象,描绘出山河破碎后的苍凉感?这种苍凉不仅仅是景物上的萧瑟,更是精神上的流离失所。例如,那些描绘旧都汴京的词作,是如何通过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反衬出现今苟安的无奈与愤懑?我们将细致梳理词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隐痛,以及对恢复中原的遥远期盼。 2. 边塞气象的另类解读: 宋词常被认为是婉约的代名词,但边塞题材同样不可忽视。本章将对比探讨不同词人处理边塞主题时的差异。有些词人笔下的边塞是“羌笛胡笳”的苍凉,是对戍卒孤寂的同情;而另一些则流露出对疆土失守的深切忧虑。我们将分析,在宋代特殊的军事态势下,词人如何用含蓄的笔法,表达对朝廷主战或主和态度的复杂情绪。重点在于剖析那些看似描绘景物,实则蕴含政治隐喻的句子,如何体现词人“笔端常带感情”的特点。 第二部分:个体生命的沉浮与哲思 在宏大的家国叙事之外,宋词更是个体生命体验的精妙容器。本部分将深入个体的心灵世界,探讨词人在面对人生变幻时所展现出的哲学思考与情感深度。 1. 离愁别绪的千般况味: 离别,是古典诗词中永恒的主题,而在宋词中,它被赋予了更复杂的层次。我们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思念”,而是探究离别背后的社会结构因素(如宦游漂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以及相思之苦在时间维度上的延伸。分析词人如何运用“阶前雨”、“梦魂”、“尺素”等经典意象,构建出不同情境下的离愁模型——有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未来重逢的渺茫希望。 2. 隐逸情怀与适得其所: 面对官场的倾轧与人世的喧嚣,许多词人选择了退守内心或归隐山林。本章将细致考察词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并非仅仅是写景,而是一种“托物言志”的手段。分析词人如何通过对“清泉”、“竹影”、“松风”的钟情,来寄寓对高洁品格的坚守,以及对官场俗流的疏离。这种隐逸并非彻底的逃避,而是在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安顿与平衡。 3. 韶华易逝的叹息与自我和解: 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在宋词中表现得尤为细腻。本部分将探讨词人如何描摹“流光”与“芳菲”,并最终导向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认识。高妙之处在于,许多词人并非一味沉溺于哀伤,而是在叹息之后,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自我和解,接受生命的无常,转而珍惜当下片刻的美好。 第三部分:词体艺术的语言革新与审美取向 宋词的成熟,离不开其在艺术形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大胆创新。本部分将从纯粹的文学技法层面,剖析宋词何以超越前代的格律诗,成为“诗余”的典范。 1. 句法与音律的创新: 宋词突破了近体诗句式的整齐划一,吸收了民间歌词的灵活变通。我们将分析长短句的运用如何更好地贴合情感的抑扬顿挫,以及不同词牌的“制约”如何反过来激发了词人的创作张力。重点讨论那些打破常规的拗句和叠字,是如何在保持音乐性的同时,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张力。 2. 白描手法与口语化倾向: 相比于唐诗的典雅和对偶,宋词在某些流派中展现出更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倾向。我们将考察词人如何巧妙地运用日常用语,在不失文学性的前提下,增强了词作的亲切感和真实感。这种“以俗入雅”的艺术手法,使得情感的传递更为直接有力,避免了空泛的辞藻堆砌。 3. 意象的熔铸与情景交融的典范: 宋词的审美高峰在于其对情景交融的极致追求。本章将选取几个核心意象(如“小楼”、“帘外”、“酒”、“镜”),分析不同词人在运用这些经典意象时,如何通过微妙的上下文语境和情感色彩的变化,赋予其新的生命。探讨词人如何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使景物描写不再是背景,而是情绪本身的外化。 结语 《烟雨平生》旨在提供一条深入宋词精神世界的路径,让读者在领略其音律之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词人们在那个复杂时代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与深刻思考。宋词如同一面多棱镜,映照出中国文人心灵深处的幽微曲折与浩瀚胸襟。它们的声音,穿越千年,依然清晰可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朱玉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階管理碩士。歴任時報出版行銷業務經理、天下雜誌出版行銷業務總監、聯合文學總經理,漢光教育基金會執行總監等職,亦兼任元智、中央、輔仁等大學教職,迄今十餘年。喜歡閒暇之餘做些有意義的事,投入台灣合唱音樂中心志工行列,協力推動蝦米視障人聲樂團,也為古典詩詞尋求推廣新路徑。

图书目录

推薦序1  感謝與期待/宋具芳
推薦序2  在傳統裡看見創新/梁次震
推薦序3  際遇難逢,好書在手/溫瓌逸
推薦語  林奇宏/徐世昌/童子賢
自序 一劍十年話源頭
 
輯首 初春  便引詩情到碧霄
01為何夢見他  青青河畔草長望夫歸
02幽州臺懷古  知陳子昂莫若盧藏用
03伴君大智慧  狄仁傑應制詩展學問
04亙古從軍行  詩意中的聯想與結束
05陽關三疊韻  王維張鶴共譜離別曲
06李太白想家  靜夜思貓膩偵結公開
07樂天報新聞  全民緣何瘋買牡丹花
08明心即見性  夢得援禪論詩恆河沙
 
輯次 槐夏  詩到香山不計篇
09細雨話清明  考運背到極點的許渾
10煙雨江南春  鶯啼千里杜牧遣悲懷
11巴山聽夜雨  那一夜李商隱好想妳
12霸業九月八  黃巢落第前後兩賦菊
13詩話色彩學  蘇東坡醉書望湖樓頭
14山外有歪樓  真詩假詞林升無須休
15四時讀書樂  一瓢翁的心思與責任
16乾隆下江南  春夏秋冬最美西湖景
 
輯參 新秋  詞客有靈應識我
17小山多嫵媚  溫庭筠和他的花間詞
18紅杏變尚書  宋祁詩解清明上河圖
19蘇軾交響詩  琅琅風雨晴神籟自韻
20不與群花比  聰明自薦奇葩李清照
21武穆心底事  王土之下但是又何奈
22釵頭鳳疑雲  陸游唐琬沈園泣相逢
23吳江渡與橋  舟上蔣捷思櫻桃芭蕉
24倚江望逝水  半百楊慎揮灑千古詞
 
輯末 小陽春 一曲餘韻待相逢
25九日潛迷藏  久可非典布局折桂令
 
附錄  作品年代列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52797
  •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一劍十年話源頭
 
  二○○九年,一分機緣下,加入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團隊,投入「漢字」、「漢藝」、「漢學」扎根工作,期間,參與制定三大推廣方向,一,以「視覺動畫」活化漢字演變之路與創意再延伸;二,用傳統「說唱藝術」展延民俗香火與增長人際互動的口語表達學習;三,藉現代「流行音樂」元素,重新開拓古典詩詞譜曲傳唱的源遠流長篇章。
 
  當中,「古典詩詞」為文化積澱過程裡,最為絢爛的文明紀錄,也是文學殿堂存留最富饒的豐碩果實,因此,「漢學」取詩詞作核心主軸,先將基金會前後委託台北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累計辦理四屆的「舊愛新歡古典詩詞吟唱比賽」昇華為「舊愛新歡古典詩詞譜曲創作暨歌唱表演競賽」,再策略統整,收歸內部自行主導掌控,「競賽」共分兩組,界定「舊愛組」鎖定高中職學子為深耕目標,推廣校際團體合唱表演比賽;「新歡組」則針對十六歲以上個人或共同創作者,推動譜曲徵選與歌曲詮釋賽。
  
  二○一○年起,轉型後增設的譜曲創作細分三階段評選,以每年嚴選十首優質新曲進度,驗收新創歌曲成果,為了擴大效益,二○一一年又策略結盟台灣合唱音樂中心,打造以傳唱古典詩詞新曲風的半職業性質「漢光人聲創藝樂團」,作為側翼推廣,團員招收以音樂科班年輕人為主,惟訓練過程,發覺團員因普遍缺乏古典詩詞理解深度,在歌曲詮釋上,不易達成歌聲與情境交融,因此,鼓勵團員多做詩詞上的閱讀理解。
  
  為了陪伴團員深入詩詞世界,索性一塊兒投身了解。由於坊間或網路上流通的詩詞詳解,僅是浩瀚詩詞宇宙中相對明亮的若干少數作品,在賞析上,又泰半定於一尊,文義一轍形同海量重複,且多數流於單純字面解釋。然而,在自我品讀時,腦海經常會發出感知上的斷片衝突,浮現的,多是不同畫面和穿越時空環境所賦予的情景氛圍。
  
  如讀蘇軾詞〈定風波〉,直接領受到作家那分幽默風趣和可拿起文字演奏音律的功力;在讀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詩作時,深深體悟,他憑藉著大自然色彩變化,完成了一次心境上的療癒對話。又如讀溫庭筠詞〈菩薩蠻〉其一,看到起句「小山重疊金明滅」七個字,劈頭感應到的是,溫庭筠極其露骨,用意會的筆柔柔描繪女性身體的訊息。
  
  諸如此類,就在我糊口閒暇之餘,以另眼直觀感受,朝最貼近人、事、時、地、物等多重可考史料交錯鑽研、推敲,並尋求答案。
  
  綜觀古典詩詞的奧妙,貴在文字精練下隱含的深意,而中文字辭構成具有多解的特質,這便容易造成讀者對作者本意曲解的疑慮。由於古代生活知識與進步資訊變化牛速,人們所習、所學大同小異,即便為文書寫不興一字一句一解,但書寫內容,流通層面多侷限在特定接觸者的人事物上,凡關係讀者,自然少有理解上的困擾。但時至今日,因古人說話、用字、禮儀、習慣與今大不同,現代研究者雖能根據有限史料旁敲側擊,釐出最適切的解釋,卻仍無法斬釘截鐵地說絕對,否則將淪入莊周與惠施的濠梁魚樂之辯。
  
  從二○一三年初執筆完成吳文英詞作〈望江南.茶〉賞析開始,不知不覺潛心探究詩、詞、曲將屆滿十年,隨著一篇篇賞析產出,看似無系統的隨機研究及文字爬梳,事實上都是圍繞著漢光「舊愛新歡」競賽活動所收入的新編曲目作導論整理,因此,這些賞析幾乎都有符合現代時髦旋律的動聽歌曲。其目的無非就為古典詩詞的傳承與推廣盡一分綿薄之力。
  
  唐朝詩人賈島作有〈劍客〉詩,詩云「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閉眼沉思於長時間陸續積累的文章即將集結為實體書冊,內心五味雜陳,在古典文學式微,紙本書籍市場衰弱的今天,這本書籍問世,究竟還有多少人可以結緣?尚殘存著幾多價值與意義呢?睜眼回神,無論如何,必須感佩時報出版公司趙政岷董事長展現出高度士人志節的勇氣,感動他秉持落實《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傳遞知識火種並善盡出版事業的良能,這分多元之心,已為默默耕耘傳統的筆耕者保留了一盞接力文化長河之燈。
    
  感謝漢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宋具芳女士,沒有她賡續文化火種的初衷,不會有我鑽研提筆古典詩詞新詮的願力。萬分感激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廣達集團梁次震副董事長所給予的鼓勵加持。感恩和碩集團童子賢董事長與華碩集團徐世昌副董事長,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刻仍親筆為文推薦。銘謝知我一路走來的同窗好友溫瓌逸老師,能把序文寫得如盧藏用為陳子昂寫小傳般如數家珍。謝謝設計名家王翔先生出手封面救援,讓書本在古樸裡顯出光彩,還有書法藝術家洪禎蔚女士發揮學者精神為輯名費心選圖。最後由衷敬謝始終作為第一位讀者,不斷指點我文章用字除錯的編輯達人杜晴惠女士。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期許這本書真能發揮拋轉引玉的作用,也期盼有緣人賜教交流。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整體閱讀的體驗來看,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賦予了古典詩詞一種「當代性」。作者並沒有把古人高高供奉起來,而是把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扎與追求,活生生地帶到我們眼前。讀著讀著,彷彿能聞到宋代的茶香,感受到唐代的風霜,更能體會到詩人面對時代變局時的無奈與堅韌。它成功地消弭了時空的隔閡,讓我們意識到,人類共通的情感和對美的追求,是跨越千年的。這使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詩詞賞析,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不朽」的哲學隨筆。這份深刻的代入感和情感連結,是我在其他文學導讀書籍中較少體驗到的,也讓我期待未來作者能繼續帶來更多如此別具洞見的作品。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有心思,封面選用的紙質摸起來帶有溫潤的觸感,搭配燙金的書名,整體散發出一種古典的韻味,同時又不失現代設計的簡潔俐落。內頁的編排也相當舒服,字體選用得宜,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時不容易感到疲勞。特別是注意到作者對於章節標題和引文的處理,都做了精緻的排版設計,可以看出在書籍製作上花了許多功夫,這對於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體驗。拿在手上,會讓人有一種「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感覺,無論是自己閱讀還是送禮,都很適合作為展現品味的選擇。設計師在平衡「傳統文學」的厚重感與「現代美學」的輕盈感上,拿捏得相當精準到位,成功地營造出一種既親切又具重量的閱讀氛圍。

评分

初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午後的茶館裡閒聊,輕鬆中帶著深刻的啟發。作者的筆調非常口語化,沒有一般學術著作的生硬和高高在上,他用一種很生活化的方式來解讀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古詩詞,讓人感覺那些千年前的文人墨客,其實跟我們現代人並沒有那麼大的隔閡。他擅長從生活細節切入,將詩句中的意境拉回現實場景,使得原本抽象的情感變得具體可感。讀完後,我發現自己對許多耳熟能詳的篇章,產生了全新的理解和共鳴,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文字的記憶,而是真正走進了詩人的心境之中。這種「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敘事功力,實在是令人佩服,完全打破了我對古典文學賞析的既有框架。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的震撼,其實是它在學術嚴謹性與大眾普及性之間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雖然作者的解讀充滿了個人色彩與獨到見解,但從行文的邏輯推演和引用的旁證資料來看,其背後紮實的研究功底是顯而易見的。它並非只是空泛地談情說愛,而是深入探討了詩詞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社會意義和文化脈絡。例如,在某幾段的討論中,作者巧妙地引入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讓詩句的意涵瞬間立體起來,不再是單一的情感抒發,而是複雜時代洪流中的人性縮影。對於渴望深入了解但又害怕艱深理論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橋樑,讓我們得以在不失學術深度的前提下,享受閱讀的樂趣。

评分

我特別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爭議性」或「詮釋空間大」的詩句時所展現的謙遜與開放態度。他並沒有急於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清晰地呈現了不同的解讀路徑,並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而不是「答案是什麼?」。這種引導式的提問方式,極大地激發了我主動探索的慾望,讓我忍不住去翻閱其他相關的文獻,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去驗證或挑戰書中的觀點。這種「不把讀者當作被動接受者」的寫作風格,讓閱讀過程變成了一種積極的對話,而非單向的灌輸。這種互動性,是很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也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解說」範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