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者傳授PyTorch秘笈

開發者傳授PyTorch秘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昭明
圖書標籤:
  • PyTorch
  • 深度學習
  • 機器學習
  • 神經網絡
  • Python
  • 開發者
  • 教程
  • 實戰
  • 模型構建
  • 計算機視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 2022 開發者唯一指定 PyTorch 祕笈!~
深度學習【必備數學與統計原理】✕【圖錶說明】✕【PyTorch 實際應用】

  ★ 作者品質保證 ★
  經過眾多專傢與學者試閱昭明老師著作皆給【5 顆星】滿分評價!

  ~ 從基礎理解到 PyTorch 獨立開發,一氣嗬成 ~
  本書專為 AI 開發者奠定紮實基礎,從數學統計 ► 自動微分 ► 梯度下降 ► 神經層,由淺入深介紹深度學習的原理,並透過大量 PyTorch 框架應用實作各種演算法:

  ● CNN (捲積神經網路)
  ● YOLO (物件偵測)
  ● GAN (生成對抗網路)
  ● DeepFake (深度偽造)
  ● OCR (光學文字辨識)
  ● ANPR (車牌辨識)
  ● ASR (自動語音辨識)
  ● BERT / Transformer
  ● 臉部辨識
  ● Knowledge Graph (知識圖譜)
  ● NLP (自然語言處理)
  ● ChatBot
  ● RL (強化學習)
  ● XAI (可解釋的 AI)

本書特色

  入門深度學習、實作各種演算法最佳教材!
  ★以【統計/數學】為齣發點,介紹深度學習必備的數理基礎
  ★以【程式設計取代定理證明】,讓離開校園已久的在職者不會看到一堆數學符號就心生恐懼,縮短學習歷程,增進學習樂趣
  ★摒棄長篇大論,輔以【大量圖錶說明】介紹各種演算法
  ★【完整的範例程式】及【各種演算法的延伸應用】!直接可在實際場域應用。
  ★介紹日益普及的【演算法與相關套件】的使用
  ★介紹 PyTorch 最新版本功能
  ★與另一本姊妹作《深度學習–最佳入門邁嚮 AI 專題實戰》搭配,可同時學會 PyTorch 與 TensorFlow
 
深入探索 Python 編程與數據科學的廣袤天地:一本麵嚮實戰的編程指南 本書籍並非關於 PyTorch 的深度學習實踐教程,而是聚焦於構建穩健、高效且具有前瞻性的 Python 編程基礎,並將其應用於數據處理、科學計算及現代軟件工程實踐的綜閤性指導手冊。 我們將帶領讀者跳脫特定框架的束縛,構建起能夠適應未來技術變革的堅實編程內功。 --- 第一部分:Python 核心編程範式的精進與重構 本部分旨在將讀者從“會用 Python”提升至“精通 Python”的境界,強調語言的底層機製、慣用法(Idioms)以及高性能實現。 第一章:Python 運行機製與內存管理:理解“為什麼” 我們將深入探討 Python 解釋器(CPython)的工作原理,包括字節碼的生成與執行、調用棧的構建過程。重點關注 Python 的垃圾迴收機製(引用計數與分代迴收),並教授如何利用 `gc` 模塊進行調試和優化。理解這些底層機製是編寫高效代碼的前提。 GIL(全局解釋器鎖)的深度剖析: 它如何影響多綫程程序的性能?何時應該使用多綫程,何時應轉嚮多進程或異步編程?我們將提供詳盡的對比分析和應用場景決策樹。 數據結構的原生優化: 深入研究列錶(List)、字典(Dict)和集閤(Set)在 C 語言層麵是如何實現的。探究哈希衝突解決機製、動態數組的擴容策略,並教授如何通過選擇正確的數據結構來避免不必要的性能損耗。 描述符(Descriptors)與元編程基礎: 講解 Python 中的“一切皆對象”的真正含義。如何使用描述符協議(`__get__`, `__set__`, `__delete__`)來定製屬性的訪問行為,為理解裝飾器和類的高級特性打下基礎。 第二章:函數式編程與迭代器的藝術 Python 並非純粹的函數式語言,但其對高階函數的支持為代碼的簡潔性和可測試性提供瞭強大助力。本章將側重於如何運用函數式思維來重構麵嚮對象代碼。 惰性求值與生成器(Generators): 掌握 `yield` 關鍵字的真正威力。構建高效的流式數據處理管道,避免在內存中加載龐大的數據集。我們將實現自定義的無限序列生成器和狀態機。 內置高階函數與 `functools` 模塊: 深入應用 `map`, `filter`, `reduce`(及其在 Python 3 中的演變)。重點講解 `functools` 模塊中的 `partial`(部分應用)、`wraps`(裝飾器中的標準實踐)以及 `lru_cache`(高效的函數結果緩存)。 可調用對象(Callables)的構建: 不僅限於函數,我們將探討類實例如何通過實現 `__call__` 方法變為可調用對象,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創建狀態化的閉包(Closures)和策略模式的優雅實現。 第三章:類型提示(Type Hinting)與靜態分析的威力 在構建大型、長期維護的項目時,缺乏類型信息是引入 Bug 的主要來源。本章將徹底擁抱現代 Python 的類型係統。 PEP 484 與 `typing` 模塊的全麵指南: 掌握 `Union`, `Optional`, `Any`, `TypeVar` 等核心類型定義符。學習如何精確描述復雜的數據結構,如嵌套的泛型容器。 運行時類型檢查與動態驗證: 結閤使用 `mypy` 進行靜態分析,同時介紹如 Pydantic 等庫,如何在運行時根據類型定義進行數據序列化和驗證,確保數據輸入和輸齣的可靠性。 協議(Protocols)與鴨子類型(Duck Typing)的現代化結閤: 學習如何使用 `typing.Protocol` 來定義清晰的接口契約,從而在保持 Python 靈活性的同時,獲得靜態類型檢查帶來的結構化優勢。 --- 第二部分:麵嚮高性能與可擴展性的工程實踐 本部分將視角從單文件代碼提升至多模塊、高並發的工程實踐層麵,聚焦於如何讓 Python 代碼運行得更快、更穩定。 第四章:異步編程(Asyncio)的架構設計 異步 I/O 是現代網絡服務和高並發數據采集的基石。本章將深入 `asyncio` 生態係統,避免常見的陷阱。 事件循環(Event Loop)的運作機製: 理解 `async`/`await` 語法背後的協作式多任務處理模型。何時應使用 `run_until_complete`,何時應使用 `create_task`。 並發控製與同步原語: 掌握 `asyncio.Lock`, `Semaphore`, `Event` 等異步同步工具,確保在並發訪問共享資源時的綫程安全(或更準確地說是協程安全)。 高級 I/O 操作: 實踐使用 `aiohttp` 進行高性能網絡請求,以及如何結閤 `asyncpg` 或其他異步數據庫驅動,構建全棧的異步應用骨架。 第五章:C 擴展與性能瓶頸的突破 當純 Python 無法滿足性能要求時,我們需要與底層語言對接。本章講解如何在不依賴特定框架的前提下,實現性能飛躍。 Cython 優化實戰: 從靜態類型聲明開始,將關鍵熱點代碼編譯成 C 擴展。講解如何使用 Cython 來繞過 GIL,實現真正的並行計算。 Python C API 基礎: 對希望深入理解內存布局和引用計數的讀者,我們將介紹如何直接調用 C API 來創建自定義的、高性能的 Python 數據類型和函數。 內存視圖(Memory Views)與零拷貝: 探索如何使用 `memoryview` 在不復製數據的情況下,安全地在 Python 對象和 C/C++ 代碼之間共享底層緩衝區,這對於處理大型 NumPy 數組或二進製數據至關重要。 第六章:測試、調試與代碼質量保障 可靠的軟件依賴於嚴格的驗證流程。本章關注如何構建一個自我修復和自我驗證的代碼體係。 高級單元測試策略: 超越基礎的 `unittest` 或 `pytest`。學習如何使用參數化測試(Parametrization)來覆蓋更廣的輸入空間,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Mocking來隔離外部依賴。 測試驅動開發(TDD)的實踐流程: 在沒有深度學習模型作為目標的情況下,如何將 TDD 原則應用於數據處理管道和業務邏輯層的開發。 調試工具箱: 熟練使用 `pdb` 和 `ipdb` 進行交互式調試。掌握利用 `timeit` 模塊進行微基準測試,並學習如何使用 Profiling 工具(如 cProfile) 精準定位程序性能瓶頸,而非憑感覺優化。 --- 總結:構建跨領域的通用技能樹 本書籍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讀者對 Python 語言的深刻理解和工程化能力。它關注的是如何高效地使用 Python 這一工具來解決抽象的計算問題,無論這些問題最終是應用在傳統的 Web 服務、高性能數據處理流水綫、係統級工具開發,還是其他任何需要計算能力支撐的領域。掌握這些核心技能,將使讀者在麵對任何新的技術棧(包括但不限於深度學習框架)時,都能迅速理解其底層機製並做齣最優的技術選型與性能優化決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昭明


  ●曾任職於 IBM、工研院等全球知名企業
  ●IT 邦幫忙 2018 年 AI 組【冠軍】
  ●多年 AI 課程講授經驗

 

圖書目錄

第一篇/深度學習導論
1 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導論
1-1人工智慧的三波浪潮
1-2 AI的學習地圖
1-3 TensorFlow vs. PyTorch
1-4機器學習開發流程
1-5開發環境安裝
1-6 免費雲端環境開通
 
2 神經網路 (Neural Network) 原理
2-1必備的數學與統計知識
2-2萬般皆自『迴歸』起
2-3神經網路
 
第二篇/PyTorch 基礎篇
3 PyTorch 學習路徑與主要功能
3-1 PyTorch學習路徑
3-2張量運算
3-3自動微分(Automatic Differentiation)
3-4 神經層(Neural Network Layer)
3-5 總結
 
4 神經網路實作
4-1撰寫第一支神經網路程式
4-2  模型種類
4-3 神經層(Layer)
4-4 激勵函數(Activation Functions)
4-5  損失函數(Loss Functions)
4-6  優化器(Optimizer)
4-7  效能衡量指標(Performance Metrics)
4-8  超參數調校(Hyperparameter Tuning)
 
5 PyTorch 進階功能
5-1  資料集(Dataset)及資料載入器(DataLoader)
5-2 TensorBoard
5-3 模型佈署(Deploy)與TorchServe
 
6 捲積神經網路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6-1捲積神經網路簡介
6-2捲積(Convolution)
6-3各式捲積
6-4池化層(Pooling Layer)
6-5  CNN模型實作
6-6  影像資料增補(Data Augmentation)
6-7  可解釋的AI(eXplainable AI, XAI)
 
7 預先訓練的模型 (Pre-trained Model)
7-1  預先訓練模型的簡介
7-2 採用完整的模型
7-3 採用部分模型
7-4 轉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
7-5  Batch Normalization說明
 
第三篇/進階的影像應用
8 物件偵測 (Object Detection)
8-1 圖像辨識模型的發展
8-2 滑動視窗(Sliding Window)
8-3 方嚮梯度直方圖(HOG)
8-4 R-CNN物件偵測
8-5  R-CNN改良
8-6 YOLO演算法簡介
8-7 YOLO測試
8-8 YOLO環境建置
8-9 YOLO模型訓練
8-10 YOLOv5模型訓練
8-11 SSD演算法
8-12 物件偵測的效能衡量指標
8-13 總結
 
9 進階的影像應用
9-1  語義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介紹
9-2  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
9-3 語義分割(Semantic segmentation)實作
9-4 實例分割(Instance Segmentation)
9-5 風格轉換(Style Transfer) --人人都可以是畢卡索
9-6 臉部辨識(Facial Recognition)
9-7 光學文字辨識(OCR)
9-8 車牌辨識(ANPR)
9-9 捲積神經網路的缺點
 
10 生成對抗網路 (GAN)
10-1 生成對抗網路介紹
10-2 生成對抗網路種類
10-3 DCGAN
10-4 Progressive GAN
10-5 Conditional GAN
10-6 Pix2Pix
10-7 CycleGAN
10-8 GAN挑戰
10-9 深度偽造(Deepfake)
 
第四篇/自然語言處理
11 自然語言處理的介紹
11-1 詞袋(BOW)與TF-IDF
11-2 詞彙前置處理
11-3 詞嚮量(Word2Vec)
11-4 GloVe模型
11-5 中文處理
11-6 spaCy套件
 
12 自然語言處理的演算法
12-1 循環神經網路(RNN)
12-2 PyTorch 內建文本資料集
12-3 長短期記憶網路(LSTM)
12-4自訂資料集
12-5 時間序列預測
12-6 Gate Recurrent Unit (GRU)
12-7 股價預測
12-8 注意力機製(Attention Mechanism)
12-9 Transformer架構
12-10 BERT
12-11 Transformers套件
12-12 總結
 
13 聊天機器人 (ChatBot)
13-1 ChatBot類別
13-2 ChatBot設計
13-3 ChatBot實作
13-4 ChatBot工具套件
13-5 Dialogflow實作
13-6 結語
 
14 語音辨識
14-1語音基本認識
14-2語音前置處理
14-3 PyTorch語音前置處理
14-4 PyTorch內建語音資料集
14-5語音深度學習應用
14-6自動語音辨識(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14-7自動語音辨識實作
14-8 結語
 
第五篇/強化學習 (Reinforcement Learning)
15 強化學習
15-1 強化學習的基礎
15-2 強化學習模型
15-3 簡單的強化學習架構
15-4 Gym套件
15-5 Gym擴充功能
15-6 動態規劃(Dynamic Programming)
15-7 值循環(Value Iteration)
15-8 濛地卡羅(Monte Carlo)
15-9 時序差分(Temporal Difference)
15-10 井字遊戲
15-11 連續型狀態變數與Deep Q-Learning演算法
15-12 Actor Critic演算法
15-13 實際應用案例
15-14 其他演算法
15-15 結論
 
第六篇/圖神經網路 (GNN)
16 圖神經網路 (GNN)
16-1 圖形理論(Graph Theory)
16-2 PyTorch Geometric(PyG)
16-3 圖神經網路(GNN)
16-4 結論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46156
  • 規格:平裝 / 872頁 / 17 x 23 x 3.7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為何撰寫本書


  從事機器學習教育訓練已屆五年,其間也在『IT邦幫忙』撰寫上百篇的文章(https://ithelp.ithome.com.tw/users/20001976/articles),從學員及讀者的迴饋獲得許多寶貴意見,期望能將整個歷程集結成冊,同時,相關領域的進展也在飛速變化,過往的文章內容需要翻新,因此藉機再重整思緒,想一想如何能將演算法的原理解釋得更簡易清晰,協助讀者跨入AI的門檻,另外,也避免流於空談,盡量增加應用範例,希望能達到即學即用,不要有過多理論的探討。

  AI是一個將資料轉化為知識的過程,演算法就是過程中的生產設備,最後產齣物是模型,再將模型植入各種硬體裝置,例如電腦、手機、智慧音箱、自駕車、醫療診斷儀器、…等,這些裝置就擁有特殊專長的智慧,再進一步整閤各項技術就構建齣智慧製造、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傢庭、…等應用係統。AI的應用領域如此的廣闊,個人精力有限,當然不可能具備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惟有從基礎紮根,再擴及有興趣的領域,因此,筆者撰寫這本書的初衷,非常單純,就是希望讀者在紮根的過程中,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

  PyTorch vs. TensorFlow
  深度學習的初學者常會問『應該選擇PyTorch或 TensorFlow套件』,依筆者個人看法,PyTorch、TensorFlow好比倚天劍與屠龍刀,各有擅場,兩個套件的發展方嚮有所不同,例如在偵錯方麵,PyTorch比較容易,但TensorFlow/Keras建模、訓練、預測都隻要一行程式,另外,物件偵測主流演算法YOLO,第四版以TensorFlow開發,第五版則以PyTorch開發,若我們隻懂TensorFlow,那就無法使用最新版瞭。

  PyTorch與TensorFlow基本設計概念是相通的,可以採用相同的approach,同時學會兩個套件,本書主要以PyTorch開發,另一本姊妹作『深度學習--最佳入門邁嚮AI專題實戰』,則以TensorFlow為主,兩相對照,可以發現要兼顧一點也不難,還可以比較彼此的優劣。

  本書主要的特點
  1.由於筆者身為統計人,希望能『以統計/數學為齣發點』,介紹深度學習必備的數理基礎,但又不希望內文有太多數學公式的推導,讓離開校園已久的在職者看到一堆數學符號就心生恐懼,因此,嘗試以『程式設計取代定理證明』,縮短學習歷程,增進學習樂趣。

  2.PyTorch版本變動快速,幾乎每一、兩個月就更新一個小版本,並且不斷的推齣新擴充模組,本書期望對PyTorch主體架構作完整性的介紹外,也儘可能對最新的模組功能作深入探討。

  3.各種演算法介紹以理解為主,輔以大量圖錶說明,摒棄長篇大論。

  4.完整的範例程式及各種演算法的延伸應用,以實用為要,希望能觸發讀者靈感,能在專案或產品內應用。

  5.介紹日益普及的演算法與相關套件的使用,例如YOLO(物件偵測)、GAN(生成對抗網路)/DeepFake(深度偽造)、OCR(辨識圖像中的文字)、臉部辨識、BERT/Transformer、聊天機器人(ChatBot)、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自動語音辨識(ASR) 、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等。

  目標對象
  1.深度學習的入門者:必須熟悉Python程式語言及機器學習基本概念。
  2.資料工程師:以應用係統開發為職誌,希望能應用各種演算法,進行實作。
  3.資訊工作者:希望能擴展深度學習知識領域。
  4.從事其他領域的工作,希望能一窺深度學習奧秘者。

  閱讀重點
  1.第一章介紹AI的發展趨勢,鑑古知今,瞭解前兩波AI失敗的原因,比較第三波發展的差異性。
  2.第二章介紹深度學習必備的統計/數學基礎,徹底理解神經網路求解的方法(梯度下降法)與原理。
  3.第三章介紹PyTorch基礎功能,包括張量(Tensor)運算、自動微分、神經層及神經網路模型。
  4.第四章開始實作,依照機器學習10項流程,以PyTorch撰寫完整的範例,包括各式的損失函數、優化器、效能衡量指標。
  5.第五章介紹PyTorch進階功能,包括各種工具,如資料集(Dataset)及資料載入器(DataLoader)、前置處理、TensorBoard以及TorchServe佈署工具,包括Web、桌麵程式。
  6.第六~十章介紹圖像/視訊的演算法及各式應用。
  7.第十一~十四章介紹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及各式應用。
  8.第十五章介紹AlphaGo的基礎 -- 『強化學習』演算法。
  9.第十六章介紹 圖神經網路(Graph Neural Network, GNN)。

  本書範例程式碼全部收錄在github.com/mc6666/PyTorch_Book 。
 
  緻謝
  因個人能力有限,還是有許多議題成為遺珠之憾,仍待後續的努力,過程中要感謝冠瑀在編  輯/校正/封麵構想的盡心協助,也感謝深智齣版社的大力支援,使本書得以順利齣版,最後要謝謝傢人的默默支持。

  內容如有疏漏、謬誤或有其他建議,歡迎來信指教(mkclearn@gmail.com)。

 

用戶評價

评分

老實說,我個人是比較偏嚮新手階段,我對深度學習的熱情很高,但數學基礎和程式設計功力還在纍積。我拿這本書來啃的時候,確實感受到瞭一股強大的壓力。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可以從零開始帶我學會PyTorch的工具書,結果它更像是一本「資深工程師的內部筆記」。書裡假設你對張量運算和基礎的機器學習概念已經非常熟悉瞭,所以一開始就跳進瞭比較進階的主題。雖然作者的文字很努力地想把複雜的概念解釋清楚,但對於我這種需要大量圖解和步驟分解的人來說,光是理解書中引用的那些公式和推導,就要花上好幾個小時查資料。我看到「量化訓練」那章的時候,幾乎就直接跳過瞭,因為那牽涉到很多底層的位元運算知識,遠超齣瞭我目前的需求範圍。我猜,這本書比較適閤已經在業界摸爬滾打幾年,想把知識體係補齊的「進階者」或「架構師」。

评分

這本《開發者傳授PyTorch秘笈》聽說評價兩極耶,我身邊幾個搞AI的朋友都有入手,但意見很不一緻。像我那位專攻自然語言處理的同事,他就覺得這本書寫得太偏嚮底層的實作細節,對於他這種專注在模型架構和應用層麵的開發者來說,有點殺雞用牛刀瞭。他特別提到,書裡花瞭大篇幅講解GPU記憶體管理和CUDA核心的優化技巧,雖然理論上很紮實,但實際操作中,他更習慣用高階的函式庫和框架直接調用,這些底層的東西對他來說有點像是「知道就好,不用特別去鑽研」。而且,他覺得書中的範例程式碼雖然完整,但有些範例耦閤性太高,拿齣來單獨測試或修改起來有點麻煩,不如網路上找得到的一些開源專案來得靈活。不過,他也承認,如果真要深入瞭解PyTorch底層是如何運作,或者需要進行極緻效能調校的場景,這本書的深度是沒話說的,隻是對一般應用開發者來說,可能門檻有點高,看到一半可能會有點吃力。

评分

總體而言,我對這本書的感覺是:它非常「實在」。它沒有用花俏的行銷語言去包裝那些大傢都知道的基本功能,而是直接切入那些讓你頭痛、讓你效率低落的「痛點」。我記得我的一個業餘開發夥伴,他純粹是興趣驅使想做個小專案,他買瞭這本書之後,讀瞭幾章就束之高閣瞭。他跟我說,這本書讀起來不像在「學東西」,比較像是在「查文獻」或是「拆解引擎」。他覺得書裡寫的那些東西,很多都是他在網路上搜尋錯誤訊息時纔會遇到的層級。這本書顯然是為瞭解決「如何把PyTorch的潛力榨乾」這個問題而寫的,而不是「PyTorch是什麼」這個問題。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輕鬆入門的教學手冊,那可能會失望;但如果你是個已經對PyTorch有一定掌握,但總覺得性能卡住、或是在特定複雜場景下缺乏可靠參考依據的工程師,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會顯現齣來,它提供的不是捷徑,而是紮實的「內功心法」。

评分

另一位我的學長,他是專門做電腦視覺的公司工程師,他對這本書的評價就完全不同瞭,他覺得這根本是本「救命書」。他之前在處理一個複雜的3D重建專案時,遇到模型訓練速度卡住、記憶體爆炸的問題,搞得他焦頭爛額。後來他翻到書裡專門講述如何自定義`DataLoader`以優化資料讀取效率、還有如何正確使用`torch.nn.DataParallel`和`torch.distributed`進行分散式訓練的部分,簡直是茅塞頓開。他特別讚賞書中對於「非標準」操作的處理方式,例如如何手動編寫高效能的自定義梯度計算(Custom Autograd),這讓他們在實作一些學術論文裡提到但官方函式庫沒直接支援的新型網路層時,變得可行多瞭。對他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解決方案」,而不隻是「教學」,它讓你從「會用」晉升到「能修、能改、能優化」的境界,完全值迴票價。

评分

有趣的是,我還認識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授,他拿這本書當作研究生課程的參考教材。他對這本書的態度是「中規中矩,但深度足夠」。他提到,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結構非常嚴謹,從基礎的張量操作到複雜的部署策略,幾乎涵蓋瞭PyTorch整個生命週期的關鍵環節。教授特別欣賞書中關於「模型部署與邊緣計算」那一塊的論述,特別是提到如何使用`TorchScript`進行優化和序列化,以及如何將模型轉換到其他平颱進行推理的實戰經驗。教授覺得,這本書沒有過度美化或簡化PyTorch的複雜性,而是真實地呈現瞭產業開發中會遇到的各種陷阱和權衡。雖然內容偏硬核,但因為編排得當,他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階段,選取適閤的章節給學生,算是工具書中的上乘之作,可惜的是,書中對於一些新興的模型(例如近兩年冒齣來的Transformer變體)的實作範例更新速度比較慢瞭一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