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照護、用藥選擇、新型藥物大公開

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照護、用藥選擇、新型藥物大公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賴柏如
圖書標籤:
  • 異位性皮膚炎
  • 皮膚照護
  • 藥物治療
  • 新型藥物
  • 皮膚病
  • 過敏
  • 濕疹
  • 嬰幼兒皮膚
  • 皮膚健康
  • 臨床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除瞭詳細介紹各種最新治療藥物,
  更從保濕、沐浴、穿著、運動等異膚需要關注的問題,
  給予日常照護的正確建議。
好的,以下是一本涵蓋皮膚科廣泛主題的圖書的詳細簡介,重點關注非特應性皮炎(異位性皮炎)的內容: --- 書名: 皮膚科前沿:從基礎到臨床的綜閤診療手冊 副標題: 深入解析濕疹、銀屑病、痤瘡及特種皮膚病的診斷、治療策略與最新進展 內容提要: 本書旨在為皮膚科醫師、住院醫師、醫學生以及對皮膚健康有深入研究需求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與時俱進的皮膚病學學習資源。我們深知皮膚疾病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因此本書嚴格聚焦於除特應性皮炎(異位性皮炎)以外的常見及疑難皮膚病的臨床實踐、病理生理機製、診斷標準與治療路徑的優化。 全書結構清晰,內容翔實,匯集瞭皮膚病學的核心知識與最新的科研突破,確保讀者能夠掌握當前皮膚疾病管理的前沿視角。 --- 第一部分:炎癥性皮膚病的新視野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與特應性皮炎機製和臨床錶現迥異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強調其獨特的免疫學通路和靶嚮治療策略。 第一章:銀屑病:多維度的發病機製與個體化治療 1.1 銀屑病的分類與臨床錶型: 詳細區分斑塊狀、點滴狀、膿皰型、紅皮病型以及掌蹠膿皰病,並探討其與關節炎的關聯(銀屑病關節炎的早期識彆)。 1.2 免疫學基礎: 重點解析Th17/IL-23/IL-17軸在銀屑病發病中的核心作用,區彆於Th2主導的特應性皮炎。 1.3 外用療法優化: 維生素D3類似物、糖皮質激素的閤理聯閤應用,以及角質剝脫劑的增效作用。 1.4 係統治療的演進: 經典係統藥物(如甲氨蝶呤、環孢素、維A酸類)的劑量控製、療效監測與潛在毒性管理。 1.5 生物製劑與小分子靶嚮藥: 全麵介紹針對TNF-α、IL-12/23、IL-17受體/配體的新一代生物製劑的適應癥選擇、給藥方案與長期安全性數據。 第二章:濕疹的差異性診斷與管理 2.1 盤狀濕疹與錢幣狀濕疹: 深入探討其與特應性皮炎在病因學、皮損形態及治療反應上的顯著區彆,強調局部血管緊張素和感染因素的作用。 2.2 接觸性皮炎的精細診斷: 詳述斑貼試驗(Patch Testing)的流程、解讀標準及常見緻敏原的更新列錶(如化妝品防腐劑、工業化學品)。重點分析遲發型超敏反應的機製。 2.3 乏脂性濕疹(鼕季皮炎)的皮膚屏障重建: 探討環境因素、神經酰胺缺乏與皮膚微循環障礙的關係,以及滲透性屏障修復劑的選擇標準。 2.4 亞急性/慢性濕疹的激素梯度管理: 如何安全地使用高強度外用糖皮質激素,避免皮膚萎縮和局部副作用。 --- 第二部分:毛囊與皮脂腺疾病的精細化管理 本部分聚焦於影響毛囊皮脂腺單位的常見疾病,特彆是痤瘡的復雜分型和治療耐藥性的應對。 第三章:痤瘡:從粉刺到囊腫的病理生理與多階梯治療 3.1 痤瘡的微生物組學: 探討Cutibacterium acnes(痤瘡丙酸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耐藥菌株的監測與替代抗菌策略。 3.2 內分泌因素與痤瘡: 針對多囊卵巢綜閤徵(PCOS)相關痤瘡的雄激素阻斷治療(如螺內酯、口服避孕藥)的臨床應用指南。 3.3 維A酸類藥物的精準應用: 區分外用維A酸(維A醛、他紮羅汀)的特性與適用皮膚類型。係統用藥(異維A酸)的劑量計算、肝腎功能監測與妊娠預防方案的標準化。 3.4 物理與器械治療的增效作用: 光動力療法(PDT)、激光、射頻在改善痤瘡瘢痕和炎癥中的作用機製與操作規範。 第四章:毛囊炎與其他毛囊疾病 4.1 細菌性、真菌性與非感染性毛囊炎的鑒彆: 重點區分深部細菌性毛囊炎(如巴氏毛囊炎)與馬拉色菌毛囊炎的臨床特徵及針對性抗生素/抗真菌治療。 4.2 假性毛囊炎(剃須區毛發內生): 探討物理性刺激的預防措施,以及激光脫毛在長期管理中的角色。 --- 第三部分:色素異常與皮膚腫瘤 本部分轉嚮色素代謝紊亂和皮膚良惡性腫瘤的早期識彆與治療進展。 第五章:色素障礙性疾病的生物學進展 5.1 頑固性黃褐斑(Melasma)的綜閤療法: 深入分析紫外綫、激素、炎癥與血管因素的相互作用。詳細介紹對苯二酚、麯酸、熊果苷及最新一代抗炎褪色劑的聯閤應用方案。 5.2 白癜風的免疫機製與治療策略: 關注Janus激酶(JAK)抑製劑在白癜風治療中的新興應用,以及光療(NB-UVB、準分子激光)的優化參數。 5.3 炎癥後色素沉著(PIH)的乾預: 探討炎癥消退後的色素殘留處理,包括化學剝脫的深度控製。 第六章:皮膚腫瘤的早期識彆與現代管理 6.1 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 區分兩種最常見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臨床形態、高危因素(如免疫抑製患者)及手術(Mohs顯微外科)與局部治療(光動力療法、局部免疫調節劑)的適應癥。 6.2 黑色素瘤的分子分型與靶嚮治療: 詳細介紹BRAF、NRAS突變檢測的臨床意義,以及免疫檢查點抑製劑(PD-1/PD-L1抑製劑)在晚期治療中的突破性進展。 6.3 皮膚鏡(Dermoscopy)在鑒彆診斷中的應用: 專門章節介紹如何利用皮膚鏡模式識彆普通皮損與早期惡性病變的結構特徵。 --- 第四部分:感染性皮膚病與特種免疫介導疾病 本部分涵蓋微生物感染的復雜性,以及罕見或需要高度專業化處理的免疫疾病。 第七章:細菌、病毒與真菌感染的挑戰 7.1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管理: 社區獲得性與醫院獲得性MRSA感染的皮膚錶現(如蜂窩組織炎、膿腫)及經驗性與靶嚮性抗生素選擇。 7.2 皰疹病毒感染的再激活與預防: 針對免疫功能低下(如器官移植、艾滋病)患者的帶狀皰疹和單純皰疹的抗病毒方案。 7.3 深部真菌感染的診斷與係統治療: 關注隱球菌、組織胞漿菌等在免疫受損患者中錶現的皮膚病竈。 第八章:風濕免疫性皮膚病精要 8.1 係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皮膚錶現: 區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皮膚狼瘡的臨床特徵,及其與內髒受纍的相關性。 8.2 硬皮病與係統性硬化癥: 關注皮膚硬化、雷諾現象的評估,以及血管炎和肺縴維化的皮膚科綫索。 8.3 類天皰瘡與尋常型天皰瘡的靶嚮治療: 重點解析針對半橋粒蛋白(BP180, BP230)的自身抗體檢測,以及使用利妥昔單抗等生物製劑的臨床試驗數據和經驗。 --- 總結: 本書摒棄瞭對單一慢性疾病的重復論述,而是構建瞭一個跨越炎癥、感染、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綜閤性知識體係。通過詳盡的圖錶、流程圖和臨床病例分析,《皮膚科前沿》緻力於成為臨床醫師在麵對復雜、多因素、需要精確定位和個體化乾預的皮膚疾病時,最可靠的參考工具書。本書專注於提供實用的、基於證據的治療路徑,以期提升患者的長期管理質量和生活質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賴柏如
 
  現任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常務理事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研所﹝原生化暨微生物免疫研究所﹞博士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係畢業
  颱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生
 
  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生
  臺大醫院皮膚科研究醫師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28659
  • 叢書係列:健康世界叢書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5 x 21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身為一個常年與「癢」為伍的苦主,我對市麵上所有跟異位性皮膚炎沾上邊的書籍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畢竟我們需要的不是空泛的安慰,而是紮實、可操作的資訊。光是看到「用藥選擇」這幾個字,我就覺得作者應該是花瞭很多心思去整理,因為這塊真的是資訊斷層最嚴重的地方。我們常被告知要「遵從醫囑」,但如果我看瞭很多醫生的說法都不太一樣,或是對現有的藥物反應不佳時,我該怎麼跟醫生討論?這本書如果能像一本武功秘笈一樣,把各種藥物的作用機轉、適閤的病程階段、潛在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應對,做個清晰的對比圖錶,那就太棒瞭。我特別期待它能深入探討「皮膚屏障功能修復」這塊,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濕疹的根源就是屏障被破壞瞭。希望內容是站在病患的角度齣發,而不是純粹的學術討論,用語要親切一點,不然光是看到密密麻麻的專業術語,可能還沒開始看就想闔上瞭。

评分

說實話,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心理壓力是很大的,那種癢到睡不著、影響社交、甚至影響工作錶現的睏擾,光是皮膚上的癥狀還不能完全概括。因此,一本好的衛教書籍,除瞭治療方案,也應該涵蓋到「身心靈」的層麵。我希望這本書裡能穿插一些關於如何應對慢性搔抓行為的心理調適建議,或者如何在季節交替、壓力大增時,提前做好預防性護理。像是壓力管理對控製免疫反應有多大影響?這類比較宏觀但對生活品質影響深遠的內容,往往在醫學書籍中被忽略。如果作者能分享一些過來人的經驗談,讓讀者感覺到「原來不隻我一個人這麼辛苦」,那種陪伴感,有時候比一罐昂貴的藥膏還來得珍貴。總之,我對這本結閤瞭皮膚照護、用藥策略甚至新趨勢的書,抱持著極大的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皮膚照護工具箱裡,最實用的一本書。

评分

最近身邊有幾個朋友也開始被診斷齣異位性皮膚炎,發現這似乎越來越普遍,不隻是小孩,連成年人也會突然發病,這讓我意識到這本書可能不隻對老病患有幫助,對新入門的患者及其傢屬也超級重要。我猜測這本書的編排,很可能從基礎的「什麼是異位性皮膚炎」開始講起,然後慢慢深入到「如何判斷自己的嚴重程度」。對於新手傢長來說,最怕的就是在孩子身上看到紅癢時手足無措,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在不同年齡層(嬰幼兒、學齡兒童、成人)的照護重點差異,那就非常貼心瞭。而且,這年頭大傢都很重視「天然」、「無添加」,我很想知道書中對於選擇保濕產品、清潔用品時,有沒有提供什麼樣的標準或建議,是比較保守但有效的?畢竟市麵上主打抗敏的產品多如牛毛,價格也從幾百塊到上韆塊都有,如何不花冤枉錢買到真正有效的東西,這纔是關鍵。

评分

我對於這種主題的書籍,最關注的一點永遠是「實戰性」與「資訊的更新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進展很快,尤其是在生物製劑問世之後,簡直是開創瞭一個新紀元。如果這本書隻是把幾年前的舊知識重新包裝,那價值就大打摺扣瞭。我期待它能提供足夠的資訊,讓我能跟醫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而不是單方麵接收指令。例如,當醫生建議使用某種新的口服藥物時,我能稍微理解它跟傳統免疫抑製劑的差別在哪裡,它的健保給付狀況如何,甚至實際的副作用發生率大概是多少。畢竟,治療異位性皮膚炎,除瞭外用藥膏之外,口服藥物往往是控製全身性發炎的關鍵。希望作者能用非常清晰的圖錶或流程圖,把複雜的治療路徑視覺化,這樣讀者在麵臨重大用藥決策時,心裡纔比較有底。

评分

這本關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書,我必須說,光看書名就感覺到一股「終於有希望瞭」的氣息,畢竟皮膚爛在那裡,癢到懷疑人生,那種感受外人很難體會。我個人是個長期抗戰的患者,從小時候的紅疹到現在偶爾爆發的嚴重濕疹,藥膏、口服藥換瞭一輪又一輪,每次看醫生都像在賭博,這一次會不會是那個「對的藥」。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從封麵和簡介猜測的啦)應該是把「照護」跟「用藥」分得很開,而且還提到瞭「新型藥物」。這對我們來說超級重要,因為傳統的類固醇有副作用的陰影,很多長輩或自己都會很擔心長期使用的後果,如果這本書能把那些新的標靶藥物、生物製劑講得清楚明白,不用我去google那些落落長的醫學名詞,對我這種「想瞭解、但怕看不懂」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實用的生活技巧,比如洗澡水溫怎麼控製、換季時的保濕秘訣,那種不是教科書上製式化的那種,而是真正經歷過的人纔知道的撇步。總之,希望這本能給我帶來一些新的治療方嚮或至少是心靈上的支持,讓我對未來不要那麼焦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