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趣味無窮的物理現象  觀念伽利略5

物理:趣味無窮的物理現象 觀念伽利略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經良
图书标签:
  • 物理
  • 趣味物理
  • 物理现象
  • 伽利略
  • 科普
  • 科学
  • 教育
  • 青少年
  • 学习
  • 观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國中‧高中的物理知識大集錦★
手繪插圖、四格漫畫,搭配淺白的文字敘述
輕鬆認識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
 
  相信有不少人一看到「物理」這個詞,就覺得艱澀難懂而頭痛萬分吧!不過,如果因為這樣的印象就對物理敬而遠之,未免太可惜了。
 
  所謂的物理,是一門探索自然界規則的學問。例如,當你搭乘的公車緊急煞車時,所有乘客都會不由自主地受到某種力量影響而大力前傾,其實就是「慣性定律」造成的現象。物理與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情景息息相關,了解物理,觀看世界的眼光便會有所不同,亦能為日常生活平添更多樂趣。
 
  本書將以最厲害、最有趣的方式介紹與各種現象有關的物理知識,完全不需要任何複雜困難的計算。輕鬆翻閱本書,轉眼便能理解物理的本質。邀您一同盡情享受充滿樂趣的物理世界!
 
系列特色
 
  1. 日本牛頓出版社獨家授權。
  2. 以手繪插圖、四格漫畫與專欄小故事,兼顧圖解與訊息量。
  3. 清楚解釋基本觀念,搭配「人人伽利略」、「少年伽利略」系列,提升學習效果。
《星辰轨迹:宇宙演化的史诗》 一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寻宇宙终极奥秘的恢弘巨著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宇宙旅行。它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结合最新的科学发现和前沿的理论模型,构建了一个关于宇宙起源、演化及终极命运的完整图景。我们将从人类对夜空的最初敬畏开始,逐步深入到粒子物理的微观世界,最终将视野投向遥远的未来。 第一部:从混沌到秩序——宇宙的诞生与早期剧变 第一章:人类的目光与星空的启示 远古的凝视: 探索人类文明早期如何通过观测天象来理解世界,从古代神话中的星辰信仰,到巴比伦和埃及的早期天文记录。 地心说的束缚与日心说的革命: 详细剖析托勒密体系的精妙与局限,以及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如何一步步推翻“地球中心论”,建立起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观。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科学的进步,更是人类哲学观念的一次深刻转型。 望远镜的黎明: 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指向天空所带来的震撼。月球表面的不完美、木星的卫星群,以及金星的相位变化,如何直接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完美天体概念。 第二章:牛顿的统一:万有引力与宏伟的机械宇宙 苹果与月球: 深入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背景,探讨其如何首次将地面上的物理规律与天体的运行规律统一起来。 宇宙的钟表匠: 机械宇宙观的兴盛及其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我们审视开普勒定律如何被牛顿的理论所精确解释,并预测了彗星的回归。 光学的革命: 经典物理学在描述光现象(反射、折射)上的成就,以及牛顿与惠更斯关于光本质争论的早期形态。 第三章:时空的褶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命 光速的铁壁: 详细阐述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以及由此推导出的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和质能等价(E=mc²)的惊人结论。探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如何为相对论铺平道路。 引力的新面貌: 广义相对论的精髓——引力即时空弯曲。通过思想实验(如电梯实验),我们直观理解物质如何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如何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弯曲时空的证据: 重点介绍1919年日食观测对广义相对论的首次证实,以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引力红移等后续观测证据。 第四章:宇宙的诞生:从奇点到暴胀 哈勃的发现与宇宙膨胀: 详细描绘爱德文·哈勃如何通过观测遥远星系的红移,确立了宇宙正在膨胀的基本事实,为大爆炸理论提供了关键观测支柱。 时间的倒流: 大爆炸模型的构建,从极热、极密的状态开始,推演宇宙的冷却和结构形成过程。 暴胀的必要性: 解释标准大爆炸模型在视界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上的不足,以及暴胀理论(Inflation)如何提供一个简洁优雅的解决方案,并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均匀性。 第二部:结构的形成与星系的舞蹈 第五章: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创世的回响 “听见”宇宙的童年: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意外发现,以及CMB如何成为“创世之光”的直接证据。 温度的涟漪: 分析COBE、WMAP和Planck卫星对CMB的精确测量结果,这些微小的温度涨落(各向异性)如何成为后来所有结构形成的种子。 重子声学振荡: 探讨早期宇宙中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形成的原初声波留下的痕迹,这是测量宇宙学参数的强大工具。 第六章:黑暗的骨架——暗物质之谜 旋转曲线的异常: 深入分析弗里茨·茨威基对后发座星系团的观测,以及维拉·鲁宾对旋涡星系旋转曲线的精确测量,它们指向了远超可见物质总和的引力效应。 候选者的搜寻: 介绍WIMPs、轴子等暗物质的主要理论候选者,以及地下实验室(如XENON系列)和太空望远镜正在进行的直接和间接探测工作。 暗物质在宇宙结构中的作用: 解释暗物质如何充当宇宙中引力“脚手架”,引导普通物质聚集形成星系和星系团。 第七章:星辰的工厂——恒星的生命周期 从星云到主序星: 描述分子云的引力坍缩过程,原恒星的形成,以及核聚变的启动标志着一颗恒星的诞生。 恒星的“燃料”与命运: 探讨不同质量恒星的演化路径。低质量恒星如何终结为白矮星,而大质量恒星如何经历超新星爆发,播撒重元素。 中子星与黑洞的形成: 探索超新星遗迹中产生的致密天体,特别是引力坍缩的最终产物——黑洞,以及它们在X射线双星系统中的观测证据。 第八章:岛宇宙的相遇——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星系的分类与形态: 详细介绍哈勃音叉图,区分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星系团与超星系团: 描述宇宙网的结构,星系如何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形成星系团和纤维状结构,以及星系团内部的动态过程(如星系合并与潮汐撕裂)。 星系并合的剧场: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际观测(如猎犬座A星系团),展示星系合并如何驱动恒星形成爆发(Starburst)并最终可能演化为巨型椭圆星系。 第三部:终极的边界与未知的疆域 第九章:时空的终极陷阱——黑洞的物理学 事件视界的边界: 深入解析黑洞的结构,包括奇点、事件视界和史瓦西半径。 霍金辐射与信息悖论: 探讨量子场论与广义相对论在该极端区域的交汇,霍金如何提出黑洞会蒸发,以及这引发的“信息丢失”的深层哲学和物理学难题。 引力波的侦测: 详细介绍LIGO/Virgo如何首次直接探测到双黑洞并合事件,打开了观测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天文学。 第十章:暗能量的推力——加速膨胀的宇宙 超新星的“亮度”之谜: 1998年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如何揭示宇宙膨胀正在加速,而非减速。 暗能量的本质探讨: 介绍宇宙学常数(真空能)模型,以及更具动态性的“第五元素”——昆虫理论等替代方案。 宇宙的未来预测: 根据目前的暗能量密度参数($Omega_{Lambda}$),推测宇宙可能的结局:大冻结(Big Freeze)、大撕裂(Big Rip)或大挤压(Big Crunch)。 第十一章:量子纠缠与多重宇宙的猜想 量子力学的奇异性回顾: 简要回顾量子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和波函数坍缩,为探讨更深层次的理论做铺垫。 弦论与M理论的景观: 介绍这些试图统一所有基本力的前沿理论,以及它们自然导出的高维空间和“膜宇宙”概念。 多重宇宙的分类: 探讨平行的“泡泡宇宙”(永恒暴胀模型)、“分支宇宙”(多世界诠释)等不同层级的多重宇宙假说,及其在理论物理中的地位和面临的观测挑战。 结语:求知永无止境 本书的旅程或许会结束,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终点。我们站在一个知识的悬崖边上,一边是已被证实的广阔星海,另一边是等待我们去揭示的暗物质、暗能量以及时空更深层的秘密。对宇宙的理解,本质上是对我们自身在宏大图景中位置的不断确认与修正。 《星辰轨迹:宇宙演化的史诗》 适合对宇宙学、天体物理学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也为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宏观而全面的回顾视角。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好奇心,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迎接人类认知边界的每一次拓展。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一、依據簡單的定律了解「物體的運動」
太空探測器航海家1 號燃料用盡仍繼續飛行……………10
在列車上可以投出時速200公里的剛速球!……………12
若不施力,則不能加速亦不能減速……………14
在無重力的太空中,也能使用彈簧來測量體重……………16
我們一直在吸引地球……………18
月球不會飛離是因為有萬有引力……………20
如果將球以超高速投出,會變成人造衛星……………22
專欄 滿是人造衛星垃圾的「墓地軌道」……………24
緊急煞車時,乘客會因「慣性力」而傾倒……………26
隼鳥2 號用後拋燃料的方式加速!……………28
「能量」的總和始終不變……………30
喇叭把電能轉換成聲音……………32
沒有摩擦力就無法行走!……………34
專欄 香蕉皮為什麼會滑?……………36

二、潛藏著巨大力量的「空氣」與「熱」
吸盤能貼在牆上是因為空氣在推壓牆壁……………40
酷熱的夏季裡,氣體分子劇烈地互相碰撞……………42
在飛機上,洋芋片的袋子會變得鼓鼓的……………44
專欄 搭飛機時蛀牙容易發疼……………46
熱的物體會使周圍原子劇烈振動……………48
「蒸氣機」促成了工業革命!……………50
Q 永動機可能實現嗎?……………52
A 為什麼永動機不可能實現?……………54
4格漫畫 神童克耳文……………56
4格漫畫 為工業革命貢獻良多的瓦特……………57

三、由「波」引發的不可思議現象
聲音和光都是波,但是振動的方向不一樣!……………60
聲音是空氣的稀薄部分和濃密部分交互傳遞的現象……………62
地震波兼具縱波和橫波……………64
救護車的警笛聲會改變,是因為波長的變化……………66
專欄 如何測量投手的球速?……………68
在杯子裡裝水,杯底的硬幣會浮上來……………70
太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的光組合而成!……………72
肥皂泡膜七彩繽紛是因為光的疊加……………74
聲音會繞過牆壁傳遞出去……………76
天空一片蔚藍是因為空氣散射藍光……………78
地震時,越高的建築物越容易緩緩搖晃……………80
小提琴的弦上會出現「不行進的波」……………82
專欄 遭到禁止的衝浪……………84

四、維繫生活的「電」與「磁」
電和磁是相似的東西……………88
手機會發熱是因為導線中的原子在振動……………90
導線通上電流後會變成磁鐵……………92
專欄 牛的胃裡放有磁鐵……………94
發電廠藉由轉動磁鐵來產生電流!……………96
家庭用電的電流一直在交互改變流向……………98
專欄 插座的孔洞左右不一……………100
利用「弗萊明左手定則」理解施加於導線的力……………102
線圈旋轉即可成為馬達!……………104
電和磁產生出光……………106
專欄 電鰻不是鰻魚……………108
4格漫畫 建立電磁學的安培……………110
4格漫畫 諾貝爾獎得主勞侖茲……………111

五、構成萬物的「原子」本質
原子的大小只有1000萬分之1 毫米……………114
電子的本質是波!?……………116
太陽內部在進行氫原子核的核融合反應……………118
核能發電是利用鈾原子核的核分裂反應……………120
探索原子構造催生出「量子力學」 ……………122
專欄 愛因斯坦的腦袋很特別?……………124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12932
  • 叢書系列:觀念伽利略科學叢書
  • 規格:平裝 / 128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到學物理,我個人有個怪癖,就是不喜歡那種一開頭就擺出一副「你必須先學會這些才能往下看」的架勢。台灣的教育體系有時候太過強調基礎公式的死記硬背,導致很多人對物理產生畏懼感。《觀念伽利略5》這個副標題,讓我猜想它可能更著重在「觀念」的建立,而不是公式的推導。這對我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會如何「思考」物理問題,而不是單純地「計算」出來。例如,當面對一個複雜的運動學問題時,能不能先從最基本的「動量守恆」或「能量不滅」的角度去切入,而不是一頭栽進那些複雜的微分方程裡?如果作者能夠透過生動的實例,一步一步引導我們建立起正確的物理圖像,讓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那才是真正「趣味無窮」的體現。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比如為什麼氣泡會形成球形,或者為什麼熱水比冷水更容易結冰(姆潘巴效應,如果有的話)。這種深入核心觀念的解析,遠比表面上的嘩眾取寵來得有價值。

评分

這本《物理:趣味無窮的物理現象 觀念伽利略5》聽起來就讓我有種想立刻翻開來瞧瞧的衝動!老實說,我一直覺得物理這門學科,在學校裡教的那些公式跟定義,有時候實在是枯燥到讓人想睡覺,好像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完全搭不上邊。特別是當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堆看不懂的向量圖,或是講到什麼量子力學的邊角料時,我腦袋裡大概就自動切換到「放空」模式了。但光看這個書名,「趣味無窮的物理現象」這幾個字,就讓人眼睛一亮,彷彿暗示著這本書不是那種硬邦邦的教科書,而是能帶領我們一窺物理世界背後那些令人嘖嘖稱奇的真實案例。我猜想,作者應該很擅長把那些深奧的原理,用非常生活化、甚至帶點幽默感的方式來詮釋吧?或許會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摩天輪上會感覺到一股神奇的力量,或者解釋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但日出日落時卻變成橘紅色。這種把科學知識與生活經驗緊密結合的寫法,對我這種理科底子不強,但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讀者來說,簡直是救贖啊!我最期待的是,書中會不會穿插一些歷史小故事,比如那些偉大的物理學家們在發現定律時遇到的趣事,畢竟歷史總能為冰冷的科學增添一絲人性的光輝。總之,光是這個書名,已經成功地勾起了我對探索自然奧秘的渴望,希望內容真的能如其名,讓我對物理的看法徹底改觀。

评分

哎呀,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科普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每一本都標榜著「輕鬆學會XX學問」,結果內容還是一堆艱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成,讀了半本就想把它丟到一邊積灰塵。《物理:趣味無窮的物理現象 觀念伽利略5》這個書名雖然聽起來很誘人,但身為一個閱書無數(?)的台灣讀者,我還是會抱持著一絲懷疑的態度。我比較在意的是,它所謂的「趣味」到底是用哪種方式呈現?是單純的實驗演示嗎?還是它深入探討了某些特定領域,例如聲學、光學,甚至是流體力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妙影響?我希望它不要只是停留在「哇!好神奇」的層次,而是能夠進一步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會這樣?」的過程。例如,當談到摩擦力時,是只解釋公式,還是會深入探討輪胎設計如何利用摩擦力原理來提升安全性?如果是後者,那這本書的價值就大大提升了。而且,提到「觀念伽利略5」,讓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系列作品,如果前幾本已經奠定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那麼第五本想必在內容編排上會更加成熟流暢。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內容跳躍太大,沒有循序漸進的鋪陳,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還是會有難以消化的門檻。總之,它必須在「趣味性」與「學術深度」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這才是一本真正優秀的物理科普書該有的樣子。

评分

最近常聽到朋友在討論,說現在的科普書越來越注重與時事結合,這讓科學知識顯得更有生命力。《物理:趣味無窮的物理現象 觀念伽利略5》如果能與現代科技發展有所連結,我會覺得這本書非常「跟得上時代」。想像一下,如果書中能用簡單的物理原理來解釋最新的AI晶片如何運作,或是電動車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是如何受熱力學限制的,那種知識的即時應用感會讓人覺得非常過癮。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物理應用的時代,如果這本書能幫我們解構這些現代奇蹟背後的科學基石,那就太棒了。當然,身為一個在地讀者,我更希望書中引用的例子能夠貼近我們的文化背景,或許是一些台灣獨有的自然現象,或是我們熟悉的電子產品的物理原理。總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出物理學不只是「過去的偉大發現」,更是「正在形塑我們未來的核心驅動力」。如果它能成功地打破物理的學科壁壘,讓人覺得物理無所不在,充滿活力,那它絕對是一本值得我推薦給所有人的好書!

评分

最近常常滑手機看到一些物理學上的「冷知識」,像是為什麼太空人會在太空中漂浮,或是特定頻率的聲音真的可以震碎玻璃嗎?這些零碎的知識點雖然有趣,但總覺得缺乏系統性的整理,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物理:趣味無窮的物理現象 觀念伽利略5》這個標題,讓我聯想到的是一套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知識導覽。我特別期待它在「現象」的選材上能展現出獨到的眼光。我們常聽到的「伽利略」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對科學精神的致敬,暗示著本書或許會著重在科學方法的探討,而不僅僅是現象的羅列。我猜想,作者可能針對某些常見的誤解進行闢謠,比如澄清一些流傳甚廣的物理「都市傳說」。如果書中能針對這些現象提出假設、設計思想實驗,然後再透過嚴謹的物理學原理來驗證或推翻,那閱讀起來的體驗感就會大大提升,讓人感覺自己好像也參與了一場科學偵探的過程。另外,現在的讀者都很注重視覺體驗,如果這本書能搭配高品質、清晰的圖解或照片,將那些抽象的物理過程具象化,無疑是加分不少。畢竟,看圖比看密密麻麻的文字要來得親切許多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