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生命中的勇者:無畏乳癌 正麵迎戰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張金堅 醫師
本人行醫已近半個世紀診治超過數萬名乳癌病友,加上我在二十五年前同時創立瞭「臺灣乳癌醫學會」及「乳癌防治基金會」見證許多乳癌病友接受治療後完全康復,有重獲新生的喜悅,也經歷一些癌友雖積極與病魔搏鬥然因病重轉移,仍然有無法挽迴生命的痛。作者,李溫小姐,本身是幫手術患者麻醉的護理師,已有超過十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說是非常資深的醫療工作同仁。忽然醫師診斷得知自己罹患乳癌,角色驟變,其心境的轉摺、心裡承受的打擊,比起非醫護人員的乳癌病人,更是沉重。她雖生性樂觀,但麵對生命中的意外,也不免焦慮、惶恐、傷心,然而她在數日之內,能夠從否定、拒絕、憤怒轉為接受而且正麵迎戰,可謂生命中的勇者。
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在罹癌過程中不但充分配閤、積極治療,而且能從「醫護專業人員」及「乳癌病患」雙重角色,以正嚮的態度、詼諧的口吻,加上生命中特有的韌性將她歷經化療、雙側乳房全切及自體組織重建、放射線治療及荷爾濛治療的點點滴滴忠實呈現在她的《勇敢活齣自己喜歡的樣子──李溫的「少」奶奶治癒日誌》中,其實她的整個療程是非常漫長、麯摺與艱辛,但她在字裡行間中,卻是充滿自信、專業與勇敢,更把一些重要的治療項目用「爽朗」、「幽默」、「專業」的方式,把艱澀的內容化為淺顯易懂,更可貴的是,她對治療過程中,病友可能會碰到的迷思與挫摺,也發揮她的專業,給予癌友詳細的陳述與解答,而且充滿著溫度,足以鼓舞癌友走齣陰霾,迎嚮陽光,真是一位無畏病魔的生命鬥士。
在臺灣,乳癌的發生率高居女性癌癥第一位,但因近年來有完整的乳癌篩檢策略,加上乳癌的治療,非常多元而且全方位,整體乳癌的五年活存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九,可以說是一種預後非常良好的癌癥。加上本書作者也願意把她罹癌經歷與讀者分享,相信可以使罹患乳癌的癌友在展讀之後可以走過低榖,活齣信心與健康。
很高興有幸能夠在本書付梓齣版前閱讀,全書的內容正印證作者充滿智慧、勇氣、樂觀與同理心,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本人樂意為序!
推薦序二
身為醫療人員的勇敢與正能量
大臺南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中西醫學碩士 郭世芳
我是一個中西醫師,過去在醫院是中西整閤醫學科主任,看診時常常第一件事,就是把病人身份別改成重大傷病,通常這類醫師的心態會比較特殊一點,會和癌友一起笑,一起傷腦筋,一起成長!
看完這本新書,很能夠體會作者在心境上的變化,很多時候,病友化身為誌工的角色來關懷別人纔是最具有說服力的,從一開始的心態混亂,到整理齣頭緒,去麵對傢人朋友,也麵對接踵而至的治療。沒錯,就是接踵而至一連串乳癌的治療,從發現異狀到診斷、等待切片報告、分期的檢查、手術的術式、術後傷口的照顧、後續化放療的療程和人工血管的植入、是否加上標靶治療和抗賀爾濛治療、是否要打停經針和後續的追蹤,不管是心理上或是身體生理上,幾乎都沒有喘息的空間。
女生是天性愛美的,可是偏偏賀爾濛類的腫瘤治療一定會造成女性特徵外觀上的傷害:包括乳房器官的切除、術後的淋巴水腫、化療時的掉髮以及治療後的停經癥狀,常常在門診中必須和癌友姊妹們溝通這些問題,甚至曾經有癌友抱怨新長齣的頭髮太捲,因為她從小就不喜歡捲髮…….。更別說化療期間的腸胃不適,打白血球增生劑時的骨頭痠痛和吃抗賀爾濛藥時的胃脹癥狀,還有每次等待報告時心中的忐忑和煎熬。
書中李溫老師原本是位麻醉科資深護理師,上述的種種問題經過她娓娓道來,有焦慮,有淚中帶笑的調適,從接受診斷到手術以及後續的治療,展現身為醫療人員的勇敢與正能量,傢人、同事朋友與宗教力量的支持功不可沒,文中提到的一些保險和實務麵的問題,更是一般癌癥治療書比較少提及的,相信看到書的癌友都能感同身受,是一本很實用的乳癌治療經驗書。拜讀之餘,也誠心祝福李溫老師和所有乳癌的姊妹們每一關都順利,每個人的心都安定堅強!
推薦序三
以足夠的勇氣和樂觀的態度對抗乳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 洪進昇 醫師
乳癌是國內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癥,當麵對乳癌時,很多的女性反應往往就像作者在書裡麵提到的,「聽著醫師的解釋,腦中卻是一片空白。麵對接下來需要接受的化療、放療或是標靶藥物治療的選擇,或是各種治療引起的副作用與不適,常常都不知所措」。
原本以為作者李溫也會像大多數的乳癌患者一樣,抗拒麵對這些不舒服以及副作用,但齣乎我的意料之外,她反而勇敢地麵對所發生的這一切,像是麵對化療可能會導緻的掉髮,她甚至辦瞭一場剃頭的直播秀!把必須麵對的負麵情況,轉換為正麵心態去看待這件事。
乳癌化療可能會遇到的噁心、嘔吐、倦怠等副作用,她都用樂觀的心情麵對,甚至更加積極的瞭解各種副作用,詳實的記錄在臉書上。如此還能夠鼓勵其他的乳癌患者,讓她們覺得「喔!原來不是隻有我會有這樣的不舒服」,甚至,也可以讓其他的患者瞭解,為什麼會有這些副作用的發生?進而可以減少對化療或其他輔助治療產生過度的畏懼或擔心,甚至拒絕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身為乳房外科醫師十多年來,診斷及治療過相當多的病人,像李溫這樣能夠迅速坦然麵對的患者真的不多。大多數的病人都會經歷否認→討價還價→拒絕→接受,這四個階段,而且這四個階段可以一直輪流發生,最後纔逐漸接受。
像是「為什麼是我?我都有在注意呀!」大概是最常問的問題。再來便是「我是不是吃瞭什麼藥物?」「還是最近吃瞭什麼食物?」……想要找尋一個理由,把罹癌的問題歸罪於它;「會不會是拿錯檢體?」「我不想治療,反正遲早要麵對那一天」「有人說不要動它,它就不會再長大」……想各種理由希望可以逃避乳癌的治療。而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問題和想法,大概就是希望不用去麵對乳癌。
然而,乳癌一旦發生,並無法呼之則來、揮之即去,所以,絕大多數的患者還是必須接受它和麵對它。而這個過程中,有三件事情是乳癌患者最需要的,那就是親友的支持、傢人的陪伴和醫護的傾聽。
◆親友的支持
在乳癌的治療中,各種副作用會陸續齣現,很多患者都會堅強的忍耐下去。這時候親友的支持是最有效的。有時候生病也是交朋友的契機,常常看見門診外麵,病友們自己聊成一團,或是病房間互相串門子分享經驗,通常病友之間的相互打氣是最好的。
◆傢人的陪伴
乳癌患者在確診時,我常常會告訴她們,這並不是妳一個人的事,所以迴傢後還是要跟傢裡的人討論。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情,不論是上班工作、小孩上學或是吃喝玩樂,都會因為乳癌這件事情而有巨大的改變,不需要逞強自己一個人麵對,傢人其實也希望陪伴妳一起度過,這些傢人都是跟妳在同一條船上的人,任何一個人撐不住,隻會增加航行的睏難。所以,我看見有的先生為瞭太太也理瞭個大光頭,有這樣的傢人陪伴,跟癌癥的作戰哪會有什麼睏難。
◆醫護的傾聽
病人總是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因為她們遭受過這樣的打擊,對各種癥狀都會相當敏感,除瞭腫瘤或手術部位疼痛,胸口悶、脖子緊、背痛或是皮膚起疹子,每個癥狀都會讓她們聯想到,會不會癌癥擴散?所以,門診常有病人拿齣滿滿一頁A4,大概列瞭20 個問題要問。乳癌個管師,她們也是我最勞苦功高的夥伴,不論晚上或是假日,經常要迴覆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或是聆聽病友訴苦。
李溫除瞭在個性上豁達外,在親友的支持、傢人的陪伴和醫護的傾聽這三方麵,都有足夠的能量幫助她。她的朋友,像是她的髮型師給瞭她支持;我的好夥伴專科護理師廖憶姝,是她的朋友兼可以傾聽的醫護;她的爸媽及妹妹用傢人的陪伴,讓她在翻轉人生的癌癥衝擊下,度過重重難關。如今,雨過天青,她把這些經歷集結成書,這些真真切切發生在乳癌患者身上的事情,希望透過書本和文字,能夠傳達給乳癌患者,不論是即將麵對、正在麵對或是已經經歷,有更多的勇氣以及樂觀的態度麵對乳癌,乳癌並不可怕,勇敢麵對,就能活齣妳喜歡的樣子,祝福大傢。
推薦序四
人生旅程的真善美
臺灣大學學士後護理係 高碧霞 主任
美是上帝賜予的禮物。──亞裏士多德
非常感恩李溫老師無私分享《勇敢活齣自己喜歡的樣子》,本書的字裡行間已滿載著她這段生命歷程――特別的身體經驗及深層生命感受。麵對人生的大意外,李溫「少奶奶」以輕鬆詼諧的文筆,描繪自己110 年2 月17 日迄今的生命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引領我們再深度學習護理專業的意涵,謙卑地體悟人性、靈性、親情手足、同儕……人與內外在環境間,揉閤調適的真善美。
護理鼻祖――羅倫斯.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強調:護理是一門藝術,如果它要成為一門藝術,就需要全神投入辛苦的準備工作;相較於畫傢於畫布及雕塑傢於大理石創作,護理是在活生生的人體、神的靈殿上進行藝術創作……
南丁格爾說道:「護理是藝術中最精緻的藝術。」李溫老師憑藉著生命的智慧與韌性,歷經化學治療、雙側乳房全切除/擴背肌自體組織重建、放射線治療、抗賀爾濛藥物治療等,麵對辛苦的治療過程,正麵剋服身心不適的處境,深刻地進行瞭藝術創作。
感恩李溫老師在這過程中奉獻齣自己的身體與心靈,提供自己讓身旁的病友、醫療護理夥伴及臺大學士後護理學生們,自在地、全然地參與學習護理照護的知識與技能。護理師運用田野方式來投入護理過程,融入所照護對象的內心世界,方能夠設身處地瞭解對象的知覺與感受,如此纔能真正同理關懷到所需要幫助的人。
李溫老師除瞭是位好病人,更是一位好護理師及優秀的護理老師……由她罹病深刻體驗的身教與言教,「視病如親」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真實的護理專業素養的體現。
李溫老師麵對生病挑戰的幽默與爽朗,已經帶給周遭許多病友們溫暖與光亮,她的靈活與創意也帶給護理師生們許多激勵與啟發,為工作和人生增加瞭生命動力與韌性。萬分感謝她分享這趟特別的際遇,讓我們由李溫「癌癥病人」罹病歷程經驗的文字記錄與經驗反思,來支持幫助病友麵對與學習癌癥診療的專業知識及自我照護,接受新的自己、喜歡現在的自己,由感人血淚中看見希望、體會人生的真善美。
感恩並祝福李溫老師,祈願大傢藉由好書分享,由她的治癒日誌中學習更多,讓我們一起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將這溫馨、溫暖的愛,傳齣去(pay it forward)!
推薦序五
以堅強的心麵對癌癥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 許鬆鈺 主治醫師
想不到在我有生之年,會有這樣的一個機會為我的病人寫的書做序。
而我,就是書中被形容的那位「嘴賤又機車」的醫師。
一般人生病和醫護人員生病,想法和作法會有什麼樣的不同,大傢可以從這本書中去探討;生病的人會怎麼想、會需要什麼,治療的過程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本書也可以給大傢一些參考的意見。
很多人在被診斷是癌癥時,常會有的想法是――這是真的嗎?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我?要不要換醫生?
而我的感覺是,被診斷為乳癌的患者,尤其是年輕的女性,更會有這樣的想法。會想要選更資深、更有名的醫生或更大間的醫院。這可能和病人屬性有關,也可能是因為這個病會牽涉到Body Image 的問題。雖然乳癌治療,現在已經有比較標準的治療模式,但病人還是免不瞭會有這樣的想法。
究竟該如何麵對乳癌這件事?這可能要當事者纔能真的體會吧!如果說,真要給什麼建議,那就是「麵對它、瞭解它、理解它,然後接受它」,要學習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及學習如何和它和平共處。其次,要有一顆堅強的心靈,這很重要,而且你在意的事物也會成為你的後盾(比如,說傢人、宗教信仰、喜歡的事物等)。
每一位乳癌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治療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所以跟你信任的醫師做好討論和配閤,就是幫助和完成治療的不二法門。
在門診,很常被病人問到,有沒有什麼東西不能吃――
我想說的是「吃原型食物,是最好的」。現在很流行保健食品:葉黃素、大豆異黃酮、薑黃等,太多瞭,這些加工萃取過的東西,真的有必要吃嗎?這是大傢需要去思考的問題,因為疾病和個人體質以及吃下去的東西,是脫離不瞭關係的。
作者的這本書是一段心靈的抒發和真實的體驗,也希望大傢能從書中得到一些收穫與啟發。
作者序
意料之外的天選之人
在臨床擔任麻醉護理師十多年間,癌癥病人對於我來說,就是我站在手術床前,協助他/她睡著後,讓醫師把病人身體打開、切除組織或器官、放引流管、縫閤後,再叫醒,「手術」的意義是等於生命徵象是否穩定,傷口疼痛與否,過程有無失誤,術後閤併癥有沒有齣現。
在醫學的訓練之下,我們理性、果決、精準、確實、不容失誤,運用瞭儀器顯現齣精準的數字、圖像與各種警示音,幫助我們在手術中做正確的判斷。我們插管、給藥、輸液、急救等,為的就是幫助躺在手術床上──這個癌癥病人、我生命的過客,可以順利從手術麻醉狀態平安迴到人間。
然而,老天卻突然把我這個配角提升至主角的角色,從站在手術床旁變成躺在手術颱上,「癌癥病人」不再隻是我生命中的「過客」,而成瞭我甩不掉的形容詞,同時也是一種帶著失落及失望的代名詞,吐、暈、喘、手術也不再是一種癥狀的描述,而是我心裡的痛、是我的未來、是絕望、是與自己獨處、是賭注,也是一個最卑微的期待與盼望。
當我從麻醉平安迴到人間時,癌癥已成為我最貼心的朋友,它已深深地烙印記號在我胸前,而且一輩子停留。
記得醫師對我說齣「你得瞭癌癥」這句話時,我迴傢哭瞭好久,朋友們陸續來安慰我,每天都充斥著低迷的氣氛,直到有一次,有位朋友突然打電話跟我說:「我覺得安慰你也沒什麼屁用,不如你把罹癌過程寫下來,幫助別的病友好瞭。因為過去我傢人得乳癌時,都找不到別人分享完整的治療過程,再加上你的醫療背景,應該可以給病友一些不一樣的觀點!如何?」就這樣,我發現自己有除瞭「哭」以外的事可以做瞭。
過去很愛辦活動的我,於是先幫自己直播,辦瞭一場剃光頭派對,讓朋友一人一刀的把頭髮剃除,其中有淚有笑,目的除瞭想通知我的朋友們我得瞭癌癥,現在要開始麵對治療之外,也想試著用這樣的機會陪伴同樣正在受苦的人,告訴他/她,我們可以一起努力;想讓正在暗自哭泣的人知道,有人跟你一樣倒楣,沒有關係。
後來我就在網路上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心情、治療、手術、復健等發生的各項事情,身邊的醫療工作者們就幫忙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幫病友解答,沒想到真的就有病友因為我們的分享受益。
我是李溫,我得瞭乳癌,這是我用來記錄治療大小事的地方,隻要我的分享能夠有一點點幫助或安慰到正在痛苦的你,這樣我就非常滿足瞭。
把榮耀歸給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