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海博藝:廖德良印鈕藝術與篆刻名家選粹(增訂新版)

印海博藝:廖德良印鈕藝術與篆刻名家選粹(增訂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崔仁慧
图书标签:
  • 篆刻
  • 印章
  • 印鈕
  • 艺术
  • 中国传统艺术
  • 书法
  • 文化
  • 收藏
  • 廖德良
  • 博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溫潤如玉的印石,在中國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表徵,方寸間蘊涵中國人特有的豐富哲理美學。

  結合印材、印鈕及印面三者的精緻藝術,成就了一尊尊玲瓏剔透、把玩不厭的人間極品,其品類之豐,質地之美,形成了世界獨有且意涵豐富的篆刻藝術。

  本書由印石的歷史與種類出發,論述了台灣印鈕藝術的起源和發展,及扮演關鍵推手的泰斗級人物廖德良,並介紹王壯為、吳平、薛平南、薛志揚諸位名家的精彩作品,並在修訂本中增列李紹陽的印風及成就。

  詳細分析選石、奏刀、修琢的過程及工具,對印鈕的賞析、鈕式的意義、印材的鑑定等,都有完整的說明介紹。

本書特色

  此次增訂新版中,修正資訊外,更補錄印鈕與印面傑作共50多枚。
艺海掇英:中国古代书画名家鉴赏指南(清初至民国) 本书聚焦于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清初至民国,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书画艺术的演变脉络、风格流变及其代表性艺术家的创作精髓。它不是对某一特定领域(如印章艺术)的细致梳理,而是提供了一幅宏大而精微的画卷,描绘了中国文人画、宫廷画派与新兴海派力量的交织与抗衡。 --- 第一部:时代的底色——清初的书画格局与转型 清朝初建,艺术界承载着明末遗民的沉郁与对新朝的复杂情感。本书的开篇即是对此历史背景下书画艺术形态的考察。 一、正统与反骨:四王与金陵画派的张力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所代表的官方审美与摹古主义的巅峰状态。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他们“集大成”的表面评价,而是深入探讨了他们如何通过对董源、巨然、元四家的“笔墨研究”,构建了一套看似严谨实则日益僵化的学院派体系。特别对王原祁晚年运用“点皴”和“块面”的技法,如何预示着笔墨语言的抽象化趋势,进行了细致的图解分析。 同时,本书着重介绍了“金陵画派”的独特贡献。以龚贤、樊圻、邹喆为代表的画家,虽然也师法古人,但其作品中弥漫着对故国的哀思与对自然景物的真切描摹。龚贤的“黑白墨法”,如何打破了传统水墨的单调,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为后世的碑学入画提供了潜在的理论基础,是本章节的重点。 二、别开生面:碑学兴起与写意画的勃发 清中期,随着金石学的复兴,书画界开始寻求脱离“宋元一脉”的束缚。本书用大量篇幅讨论了黄慎、李鱓等“扬州八怪”的激进创新。 我们分析了黄慎如何将民间艺术的粗犷、朴拙融入文人画的框架,其狂放的肢体语言和极简的造型,是对士大夫阶层矫饰之风的无声反抗。李鱓的“点染”技法,如何吸收了西洋透视和色彩观念,使花鸟画从传统的工笔写意转向了更具装饰性和生命力的现代风格。这部分强调了“书入画”的理论如何通过碑学的影响,从线条的结构转向笔触的力度与精神性。 --- 第二部:晚清的转型与融合——从文人自娱到市场化运营 进入晚清,社会动荡加剧,艺术品市场开始专业化,新的创作中心——上海——逐渐崛起。 三、海派的崛起与“新江南画派”的构建 本书将重点放在了“海派”的先驱者们,如任伯年、吴昌硕。我们探讨了任伯年如何在吸收陈淳、徐渭写意精神的基础上,融入民间年画和西洋肖像画的精准度,创造出既雅致又通俗的“任派”风格。 吴昌硕的部分尤为详尽。重点分析了他如何将篆刻艺术的“金石气”彻底融入绘画。我们通过对比他早年和晚年的作品,揭示了“印、书、画”三位一体的创作理念是如何系统化并成为一种新的学院派范式。这种范式不再依赖于临摹古画,而是依赖于对“万物之形”的提炼与锤炼。 四、传统的回响与守正的坚守 在海派的强势崛起中,仍有艺术家坚守传统文人画的精微之道。本书介绍了如“四僧”的后学,以及晚清岭南画派的早期探索。我们比较了岭南画派对“写生”的强调与海派对“金石入画”的侧重之间的异同,以及他们在应对西方文化冲击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一种是吸收,一种是退守。 --- 第三部:民国的审美流变与学术的奠基 民国时期,随着清宫散佚和西方教育体系的引入,艺术教育和研究工作空前发展。 五、学院派的建立与理论的规范化 本书考察了中国第一批现代美术学院(如北京、上海的国立美专)的建立过程,以及如何将传统书画纳入现代学科体系。重点分析了像陈师曾这样,如何通过举办展览和著书立说,确立了近现代文人画的“正统”面貌,并对“写意”精神进行了更具哲学深度的阐释。 六、个性解放与笔墨的实验 民国后期,艺术家的个性表达达到了一个高峰。本部分着重介绍了那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的个体。例如,某些画家如何将水墨的晕化效果与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理念进行嫁接,试图在保持中国画的载体(绢素、宣纸)的同时,表达现代人的孤独与精神的张力。我们探讨了这一时期对“气韵生动”的重新定义,如何从形神兼备过渡到更侧重于“精神气象”的表达。 --- 结语:超越技法,直抵精神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清初至民国这一复杂艺术生态的框架。它强调,这一时期的艺术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艺术家在面对王朝更迭、社会剧变和西方文化冲击时,所做出的深刻的文化回应。通过对不同流派和代表人物的比较分析,读者将能更清晰地把握中国传统艺术是如何在近代的风雨中完成了自身的蜕变与赓续。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跨越画种、贯穿时代的整体性视角,而非局限于对某一类艺术品的孤立研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崔仁慧


  字子睿,號伯望,1962年次,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師承李嘉有教授、王仁鈞教授、廉永英教授及薛志揚老師,中學國文教師退休,養心於經史典籍,遣興於書印世界。為中國書法學會會員、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及中國標準草書學會永久會員。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196556
  • 規格:精裝 / 160頁 / 17 x 23 x 2.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因為一些設計上的需求,常常需要參考傳統的圖案符號,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它不只是篆刻家們的個人作品展,更像是台灣工藝美學史的一個縮影。從選材的講究,到紋飾的佈局,處處都體現了老一輩藝術家對「雅」的堅持。我特別留意了不同時代風格的演變,那些早期的作品帶著濃厚的傳統氣息,線條飽滿,結構嚴謹;而後期的作品似乎更加入了現代的設計思維,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也展現了更多靈活的創意。對於想從傳統中汲取靈感的設計師來說,這裡頭的寶藏簡直挖不完。我甚至可以想像,如果把書中的某幾個印鈕圖案放大應用到其他材質上,那會是多麼驚豔的效果。這份紮實的視覺資料庫,絕對是值得放在手邊隨時翻閱的工具書,CP值高到沒話說。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講究「工藝美學」的書很多,但要找到一本能夠真正深入到「刀法」層次的,卻是屈指可數。這本精選集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它不只是展示成品的美,更像是在拆解藝術家們思考創作的過程。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不同名家時,那種語氣上的細膩區分,彷彿透過文字,我能感受到每一位篆刻家手上的溫度和他們對石材的理解差異。有些作品充滿了雄渾之氣,線條剛勁有力;有些則顯得秀逸內斂,細膩婉轉,這種對比閱讀起來非常過癮。它讓我重新思考,原來一方小小的印章,承載了這麼多關於時代、個人風格甚至哲學觀念的重量。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欣賞藝術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扇讓我們更貼近在地文化脈動的窗戶,提供了紮實的對話基礎。

评分

這本厚實的書冊光是拿在手上就很有份量,封面設計典雅,那種傳統藝術的氣韻立刻就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想趕緊翻開來瞧瞧裡頭的乾坤。我對廖德良老師的印章藝術一直很有興趣,這次看到有增訂新版,而且還集結了這麼多篆刻名家的選粹,簡直是挖到寶了!翻閱的過程中,光是欣賞那些精緻的鈕頭雕刻,就覺得心神安定了下來。看著那些生動的題材,從傳統的瑞獸到富有時代感的圖案,每一刀都蘊含著深厚的功力與美學思考。特別是那些印鈕的細節處理,那種入木三分的刻畫,讓人驚嘆藝術家如何能在那麼小的空間裡,展現出如此寬廣的胸襟與意境。這本書不只是一本圖錄,更像是一本技藝的百科全書,對於想深入了解台灣篆刻發展脈絡的朋友來說,絕對是不可或缺的珍藏。光是這排版和印刷的精良程度,就讓人感受到出版者的用心良苦,確實值得細細品味。

评分

每次翻開介紹傳統藝術的書籍,總會有一種時間暫停的感覺,這本《印海博藝》也不例外。它讓我沉浸在那個慢工出細活的年代,去體會藝術家們面對石頭時的那種敬畏與專注。書中對於每一件作品的介紹,雖然風格不盡相同,但都隱隱透露出一種對藝術本質的探討。我尤其欣賞它在呈現印鈕部分時,對於「鈕」本身造型美感的重視,這往往是討論篆刻時容易被忽略的一環。鈕頭的設計,往往是藝術家個性的最佳體現,有時像山水意境,有時像寓言故事,耐人尋味。閱讀的過程中,我會不自覺地拿出身邊的印章來比對,試圖從中找出共通的美學法則。這本書的編排方式,成功地將嚴肅的學術探討與大眾的欣賞樂趣完美地結合了起來,讓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領略其中的精妙。

评分

說實話,台灣的篆刻藝術長久以來都處在一個比較低調的位置,不像書法或水墨那樣廣為人知。因此,能看到這樣一本集結了眾多重量級藝術家作品的專書出版,並且還是增訂新版,真的是一件讓人振奮的事。它不僅是對這些藝術家一生心血的尊重與紀錄,更是對後輩藝術創作者的一種鼓舞。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建立了一個清晰的藝術傳承脈絡。透過這些精選的印鈕和篆刻作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時代背景下,藝術家們如何運用傳統技法來回應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它的厚度本身就是一種承諾,承諾給讀者的是最全面、最深入的視覺饗宴。我已經推薦給好幾位圈內朋友,大家一致認為,這本書的出現,讓台灣的印章藝術研究與欣賞,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是真正值得收藏的「傳家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