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從心選擇,定義自己的幸福

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從心選擇,定義自己的幸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湘云(Melodie Huang)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幸福感
  • 人生选择
  • 心理学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积极心理学
  • 个人发展
  • 人生意义
  • 心灵鸡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人生,就對自己交代!」
————經歷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總監・全新出發————
單親家庭、憂鬱症、富二代⋯⋯勇於撕下標籤、拋開人設!
活出屬於自己的色彩,找到愛自己的方式

  ◆ 隨書贈送——【Little|Lost and Found】畫作別冊
  收錄18幅壓克力畫創作,展開一場紙上畫展體驗,和你,一起找到安定自我與治癒的力量。

  「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自1987年創立以來一直是台灣整體造型與頂級婚紗的代名詞,不僅是藝人及政商名流選擇婚紗時的首選,也為無數的女孩們一圓永恆經典的綺麗夢想。

  而經歷林莉婚紗總監一職的黃湘云(Melodie),正是婚紗大師林莉的千金。

  6歲時,她經歷父母離異,國中畢業被送去美國,2007年從倫敦回到台灣;Melodie試著從母親兼老闆的傳承經驗中,重拾親情,按部就班地著手轉型「林莉婚紗」。現正籌備開啟事業新版圖,拓展網路電商平台觸角。

  身處幸福產業第一線的她,見證過上萬對新人披上白紗,踏出成家的第一步。有些新人從此建立美滿的家庭,也有不少新人和她的父母親一樣,走上了離婚的路。每個婚姻和家庭的背後,都是無數的選擇。無論是單身或結婚、堅持或結束、有沒有孩子……

  「請記住,你的幸福,只能由你自己來定義。」

  本書透過Melodie分享的成長故事,陪伴讀者度過人生的重重關卡,在經歷親情、友情和愛情後,學會愛自己的方式。

  熱愛美學的她,把對美的熱忱延伸至生活,於2021年4月與瑞士銀行攜手舉辦愛心義賣畫展《小小——失而復得》(Little|Lost and Found);集十年創作點滴,以飽含生命情緒的neon hue色彩堆疊,細膩展現其過往閱歷中積累、融會出的美學觀點。帶來18幅充滿故事及力量的作品,帶領讀者找到自我安定與治癒的力量。

  「無論出身背景如何,我們都可以為自己寫出更美的人生故事。」

  ▷獻給在人生路上迷路、失去動力、渴望活出自我的人!

  #寫給自信女人
  「不管是單身或已婚,女人的光彩來自於自己的底氣。幸福的婚姻只是錦上添花,我們必須先擁有自己,把自己編織成一塊精緻的布料,並且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才能散發出獨特的光芒,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寫給勇敢做夢的你
  「這個世界從不缺乏夢想,因為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龐大的夢想,所以我們的夢想只需對自己交代。」

  #寫給心理受創的你
  「憂鬱症要到康復的一刻,是真正懂的挖出內心最深刻的傷痛是什麼,直到可以站穩,不被一樣的問題重複淹沒,就是豐盛富足的開始。」

  感謝歐普拉與哈利王子在《你看不見的我》節目中的拋磚引玉,帶給我勇氣,分享我抵抗憂鬱的故事與經歷,希望能藉此帶給大家一些可以嘗試方法。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不論你的生命中有創傷或失去了心愛的家人朋友,你不是孤單的。

  #寫給二代迷思
  「最好的人生,不是有個有錢、有名、開公司的爸媽,而是活出自己的人生,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無論家境如何,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二代,都承接了上一代的產業,這產業可能是一家企業、一門家傳技藝。二代標籤換個角度看,是期許、鍛鍊自己成為好的專業經理人或管理者的名詞。

  ★本書版稅主要所得將捐贈東森幼幼基金會—慢飛天使助飛計畫。

名人推薦

  【藝人好友攜手推薦】

  艾力克斯&李詠嫻、洪曉蕾、賈靜雯、劉畊宏

  「真切的療癒路程,要的就是與自己和解的那一刻!」——賈靜雯

  【共感推薦】
  孫嘉蕊|東森新聞台副總
  張其中|早安設計事務所主理人
  張瑋軒|Womany女人迷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昀平|新加坡商艾得克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Managing Director
  盧凱蒂|倫敦藝術大學台灣招生處代表
  顧其芸|新生命小組教會主任牧師
  (以上皆依姓名筆劃排列)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探寻内在驱动力的实战指南》 导言:迷失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时代,信息洪流裹挟着我们前行,各种“成功学”、“幸福指南”层出不穷,试图为我们规划出一条清晰的道路。然而,越是选择繁多,我们似乎越发感到迷茫和焦虑。我们被外部的期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牵引,不断追逐着“应该成为的样子”,却在忙碌中遗忘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它是一本深入挖掘个体内在驱动力、构建自我认知框架的实战手册。它旨在帮助那些感到生活停滞、决策困难,或正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的人,重新校准自己的“内在指南针”,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 第一部分:解构“外部剧本”——看见无形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被植入了一套复杂的“外部剧本”。父母的期望、教育的塑造、媒体的渲染,乃至同辈的压力,共同构建了一个无形的框架,定义了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成功”的标志。 1. 识别你的“应该”清单: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进行一场彻底的自我审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梳理出那些我们深信不疑,但从未深入思考过的“应该做”和“必须有”的事项。这包括对职业、财富、人际关系、乃至个人形象的预设标准。通过具体的练习,如“价值排序挑战”和“期望溯源分析”,你将学会区分哪些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哪些是长期吸收的外部指令。 2. 媒体与环境的隐形塑造: 我们如何看待“幸福”,很大程度上被我们消费的内容所决定。本章将深入探讨社交媒体、广告、乃至职场文化中潜藏的“幸福陷阱”。我们将剖析那些看似无害的叙事如何悄无声息地重塑我们的欲望结构,使我们更容易陷入“比较陷阱”和“短视满足”。认识到这些机制,是夺回心智主导权的第一步。 3. 恐惧的罗盘:为什么我们抗拒改变? 很多时候,停滞不前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恐惧——害怕失败、害怕被评判、害怕未知。本书将系统地解构常见的“风险规避心理”,并提供工具来量化和重新定义“失败”。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展示如何将恐惧转化为审慎评估的动力,而非麻痹行动的枷锁。 第二部分:深入“内在疆域”——绘制你的核心地图 真正的自主选择,源于对自我的清晰画像。只有当我们了解自己的“操作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系统升级”。 1. 挖掘你的核心驱动力: 什么是让你在无人监督时依然愿意投入精力的事物?这往往指向你的核心驱动力。本书引入了“能量流动模型”,通过记录和分析你在不同活动中体验到的专注度、成就感和愉悦感,帮助你描绘出你的“本能热情图谱”。我们会探讨内在动机(如自主性、掌握感、目的感)如何远胜于外在报酬(如金钱、地位)地支撑长期目标的实现。 2. 价值观的层级与冲突管理: 价值观是决策的基石。然而,人们往往拥有多个价值观,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例如,“追求稳定”与“渴望冒险”)。本部分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层级梳理法”,帮助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确定哪些价值观需要优先权。当面对两难抉择时,清晰的价值观层级能提供明确的判断标准,减少决策的内耗。 3. 优势而非弱点:构建你的能力资产负债表: 许多自我提升的努力都聚焦于“弥补短板”,这往往是效率最低下的路径。本书提倡从“优势视角”出发。我们将教授如何系统地识别和记录自己的“高光时刻”,并运用“优势应用矩阵”将这些天赋自然地嫁接到新的挑战或职业路径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成长。 第三部分:实战:将内在认知转化为外在行动 理解自己后,下一步是如何将这些洞察付诸实践,在现实世界中构建符合自我的生活结构。 1. 目标设定的“意义对齐”原则: 传统的SMART原则关注目标的具体性,而本书强调“意义对齐”。一个目标必须能与你的核心价值观和长期愿景产生共鸣,它才具备持续的拉力。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宏大的生命蓝图,分解为一系列“有意义的里程碑”,确保每一步的努力都有内在的价值支撑。 2. 建立“反馈循环系统”而非“完美计划”: 现实是动态的,计划必然会被修正。本书摒弃了僵硬的五年计划,转而倡导建立一个灵活的“探索与修正反馈系统”。这包括设置定期的“认知校准会议”(而非简单的进度检查),以及如何在行动受挫时,快速识别是策略错误还是方向偏差,并果断调整。 3. 重新定义“成功”与“满足感”的测量指标: 如果你依然用外部的尺子衡量自己的成就,你永远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本章指导读者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幸福度量衡”。这可能关乎深度连接的数量、心流体验的时长、自我接纳的程度,而非银行账户的数字。通过量化那些真正滋养你内心的指标,你将学会关注那些真正重要的领域。 4. 打造支持你选择的“环境生态”: 一个人的选择,往往被其所处的环境所制约。本书将探讨如何有意识地设计你的物理和社交环境,以支持你所做的“新选择”。这包括选择与你价值观相符的圈子、优化你的工作空间,甚至对信息输入进行严格的“营养筛选”,确保外部环境不再成为你内在驱动力的阻力。 结语:成为你人生的首席设计师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不是一剂速效药,它是一套持续的工具箱,帮助你从一个被动的“生活参与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人生首席设计师”。它邀请你停止对外界的模仿和追逐,勇敢地停下来,聆听自己内心深处那份原始而真实的声音。 选择的自由,不在于你能选择多少条路,而在于你有多清晰地知道哪条路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当你不再为取悦他人或遵循惯例而活,你将发现,真正的幸福感并非等待被发现的宝藏,而是日常选择中流淌出的那份坚定与自由。这是一场回归自我的旅程,起点,就在你决定倾听自己声音的那一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湘云Melodie Huang


  台灣婚紗大師林莉千金,經歷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總監,現正籌備開啟事業新版圖,拓展網路電商平台觸角。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倫敦時尚學院時尚行銷碩士畢業。畢業後回台投入自己所愛的時尚婚紗事業,為自己、為新嫁娘與同仁一起圓夢。女星指定婚紗禮服及整體造型頂級精品名店,如林志玲、賈靜雯、Selina、昆凌等。曾任東森、中天、年代新聞台整體造型設計顧問、多屆台灣三金星光大道造型講評。

  除了品牌經營者的身分外,另以「畫家」斜槓身分在藝術圈出道。熱愛美學的她,認為「藝術是對過去的體現和對未來的盼望」,把對美的熱忱延伸至生活,已從事壓克力畫創作十餘年,透過繪畫探索、抒發並療癒心靈。

  Facebook/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by Melodie Huang
  www.facebook.com/100355449423701/

  【展覽】
  ◆ 2021/4 索卡藝術 Soka Art Taipei《小小——失而復得》(Little|Lost and Found)個展
  作品網址/www.melodieyellow.art/

图书目录

推薦文
楔子

Ⅰ/童年記憶與成長
記憶中的第一個味道
孤單是生命的底色
我的美國媽媽
美國教育的啟發
於是我放開你的手
在倫敦,我看見的美

Ⅱ/與憂鬱共存的日子
和解——給媽媽的禮物
父.逝
我竟然得了憂鬱症?
與憂鬱症共存
記憶的力量

Ⅲ/二代之路
上不了班,只好接班?
回歸與出走
學鯨魚游泳
職場需要的不是「人設」,而是「人格」
每個人都是二代

Ⅳ/婚紗與女性
時代在進步,女人再進化
愛情柏金包,不同款式的幸福
最美的婚禮,最好的婚姻
阿嬤的夢想

後記——回家

【Little|Lost and Found】畫作別冊(40P)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18818
  • 叢書系列:Smile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文

踏上人生的旅程
艾力克斯&李詠嫻/演藝圈模範夫妻


  小時候,我父親就教導我:人生充滿美好的旅程,有些令人雀躍,有些則滿懷辛酸。他說這些旅程會形塑我的成長,並且不斷持續下去。他總說不要太注重旅程的結果,而應該從錯誤中學習、注意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並享受這段經驗。

  我相信Melodie便是踏上了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並在今日讓我們一窺她的所學。我們有幸能從她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並在面對自身成敗時借鑑她的經歷。

  我們夫妻在Melodie留學回國後沒多久便與她結識,至今已將近二十年。她是個樂觀活躍又聰明進取的年輕女孩,當時她正接受培訓,準備成為林莉婚紗的接班人,領導由她優秀的母親白手起家建立起的婚紗王國。過去二十年來,她不僅接下總監的領導職,也成為了家族企業向新時代蓬勃發展的背後推手。

  回想初識Melodie時,年輕的我們正要踏上如今已近二十週年的婚姻長旅。林莉婚紗和Melodie都是我們婚禮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這樁令人永生難忘的美事讓我們齊聚一堂。經年累月,隨著我們的婚姻持續成長,我們與Melodie的友誼也愈來愈深厚。

  Melodie在書中提到,她時常與走進店內的年輕情侶建立深厚的友誼,而我們就是與她結為摯友的情侶之一。她是我們女兒Makayla的教母,我們相信她能成為女兒的人生導師。我們認為Melodie是個擇善固執又富有愛心的人,這些特質值得所有人學習。Melodie的體貼忠誠、善良熱情,讓我們非常榮幸結識了這位妹妹。Melodie願意在本書中分享她的旅程正體現了她的成長,而她在書頁中坦然回顧與憂鬱症纏鬥的過往更是勇氣可嘉。

  這些人生歷程讓她從靦腆少女綻放成一位優雅聰穎、受人敬重的熱心領袖。我們與她一同共度的這些旅程,她如今將與讀者分享。祝閱讀愉快,我和詠嫻希望大家能從她的故事中獲得啟發,並在未來某天踏上屬於自己的生命探索之旅。

推薦文

用光照亮黑暗,活在愛裡
洪曉蕾/台灣名模


  和Melodie相識,記得是十六年前在中山北路上的「林莉工作坊」。對於拍過無數婚紗雜誌目錄的我來說,要挑選心目中唯一的幸福白紗,確實是有些難度的,看著一件件美麗的夢幻禮服,心情有點小緊張、小興奮和小慌張,畢竟是自己的結婚禮服!心中不斷出現獨白:「我是真的要當新娘子了⋯⋯」

  這時有個大眼睛的漂亮女生,用自信親切的笑容和我打了個招呼。頓時我不知所措的情緒完全退散,她給了我溫暖安心的感覺,對!這就是Melodie。

  有著沉穩個性的她,急性子的我見了也瞬間平緩。哈哈哈哈~我想那也算好朋友的「一見鍾情」吧!Melodie有著獨特的藝術天賦、創新的思考模式,在整合林莉婚紗專業團隊的執行下,終於圓了我完美夢幻的婚禮!在這甜蜜又繁瑣的過程中,很幸運地交到了一位益師亦友的好姊妹,更感恩林莉老師一路上耐心地在旁陪伴著我們成長。

  似乎人一生下來就不斷地在解決事情,這些年我們一起經歷了許多:從親情、友情、事業、愛情、婚姻、孩子教養、人生規劃……種種大大小小的事無所不談,也無需刻意迎合。我們各自分享生活中的小細節,每一次的見面都是這麼的抒情坦蕩,甚至理直氣壯地大哭大笑,彼此真的是疲憊生活中的解藥,真心希望對方成為更好的大人。Melodie常常鼓勵著我要尋找勇氣來面對生命中的變化,而真正的信心正是還沒有看到證據便願意相信。《聖經》裡有這一句話:「在信的人,凡事都能。」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信心和勇氣來往未知前進。

  從Melodie的人生故事中,看到了她的堅持與努力,而她願意赤裸裸地揭露生命中的這些過程,也是勇氣的另一種展現,是每一位讀者都可以從中學習的。我們經歷的每一個創傷與痛苦,其實都是來造就我們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用感恩的心,來面對生命的中所有的一切。

  當你逐頁翻閱本書時,你會看見她那露骨的真誠、直率的個性,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你眼前。在面對心中那股黑暗面來襲時,我們可以用幽默斬斷過去的情緒包袱,用積極的態度來轉化自我,用光照亮黑暗,活在愛裡,使我們成為一個充滿力量與勇氣的女性。

  說到職場上的Melodie,她永遠在學習,對工作保持敬畏和熱情,持續地思考和改進,超前計劃一切。在創造公司價值的同時也快速地成長,對於自己在公司特殊的身分,很快的找到定位,希望把團隊帶得像家的感覺,盡心盡力地營造公司良好的氛圍。正是這樣的經營管理,她的同事因期許而出色,她的同事因重視而忠誠,她的同事因分享而成長,一起創造「LinLi Boutique林莉婚紗」更美好、更幸福的未來。

  我愛這本書,它讓我學會接納自己並愛自己的一切,人生沒有標準答案,只能不斷地自問自答,不受限地讓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我愛妳,Melodie!

  這本書讓我們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和釋放。這本書深深地啟發了我!

  我們一直都會好好的……!

推薦文

一段大愛溫柔的旋律
孫嘉蕊/東森新聞台副總


  一個小丑洋娃娃,當六歲的小女孩想媽媽的時候,就按小丑鼻子,讓音樂撫慰心靈,她不敢哭。父母親離異了,她被送到祖父母家接受隔代教養。

  接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被母親強迫送到國外唸書,沒有經過溝通,只有單向設想,少女離開只有祖父母的家,好不容易和母親有了短暫的美好時光,又被迫孤獨。幸好上帝派來天使,有溫暖的長者,擔任起媽媽的角色,猶太背景的美國媽媽,教導她更多人文、音樂、藝術的涵養,更重要的是給她滿滿的愛,填補她過去的歲月裡,愛的黑洞;日本男友為她帶來生命的陽光,美國的求學經驗,釋放了她的靈魂,生命像棉花糖、冰淇淋,生命的旋律,在這一段青春澎拜。

  從美國回到台灣,她面對的是母親已經在台灣打下婚紗品牌的名號,林莉婚紗卻不像外人所見的永遠高峰 ,它曾面臨員工集體出走的背叛,營業額的巨大下滑。當女兒的,同時被視為接棒的第二代,但她沒有特權地從基層做起,溫柔細膩地幫助每一對新人,三十歲不到的她,用英國學得的系統知識,大量閱讀企業家的經營方法,她把林莉婚紗帶向另一個高峰,但同時也被迫放棄心愛的日本男友。命運常讓人沒得選擇,又常叫人被迫選擇。她總是默默承受生命給予的承擔,只看好的那一面,內在的壓力被壓在底處,好深好深。

  經歷父親的走,從小隔代教養視她如親女的阿公也走了,美國媽媽也去了天堂。她曾經不斷接受生離,但沒有這樣的死別。加上企業的營運壓力,憂鬱症找上她,無聲無息,卻又有跡可循。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在她類似的生命斷點,沮喪、放棄、把所有挫敗推給命運,但她沒有,她總是正向地告訴自己要堅強,總是忍受孤單,再享受孤單。外表看來,她沉穩地處理生命每一道隨時可以讓人崩跌的課題,然後還要告訴自己,要學鯨魚一樣,游得深,游得遠。累積壓力的爆發,勾引她回頭檢視生命裡的每一道傷痕。又用堅強的毅力從憂鬱中站起來,投向上帝的擁抱,溫柔地撫摸一道道傷疤,將其變成勇敢的印記。

  Melodie,生命如此巨大的周折起伏,在二十五歲勇敢單飛英國倫敦,挑戰全世界最難的時尚藝術學院,一年完成課業。她說她喜歡像「超級瑪利歐」遊戲一樣,不斷地設關破關,在經營管理品牌的過程裡,不是樣樣順遂,但她學習偉大管理者的眼光、謀略,還有重要的氣度。她夾在強勢的創辦人母親和員工當中,總監的名號,不是只有外人看到的光鮮亮麗,實則艱辛難道。因為對時尚的使命、對藝術的追求、對幸福的嚮往,她從一個只知道看績效的管理者,蛻變成一位懂得傾聽,帶著團隊往上成長的經營家。

  正當一切都步入正軌時,憂鬱症又如鬼魅般回到她身邊,我沒有看過如此自律的人,連處理憂鬱症這麼折磨身心的難題,都能一步步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書裡有一部分討論憂鬱症的課題,那是她經過無端的顫抖,不停地哭泣,沒有邏輯的、只有自我導航的痛苦經驗裡,轉化而成的經驗分享。她努力尋找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方法,找人傾聽她的心聲,運動發洩她的體力,每天聽講道,讓心思意念不要墜落。於是她這次只服用了極少的藥物,勇敢地面對憂鬱症再次地來襲。

  為什麼要寫書?如同她在無學自畫的領域裡,用天生美學的基礎,和用畫自我療癒的不斷練習,十年下來,她開了畫展,義賣所有所得捐做公益。畫展很成功,除了對自己繪畫的肯定,她更感動的是參觀者在看過畫後,告訴她對畫的感受,有時候會勾起類似的創傷,重要的是撫慰了觀畫者的心靈。她知道自己的使命不只是一個品牌的經營,而是生命歷程的分享,如此滋潤更多人的身心靈。

  大家都聽說林莉婚紗,卻很少人知道Melodie,如同她的英文名字,對每個人,人生都像是一段旋律,看你怎麼吟唱。Melodie的篇章裡,有成長的哀愁、工作的艱難,但也有生命的喜悅,以及品牌經營的經驗裡,對社會新鮮人和管理者最好的建議。請細細閱讀、慢慢體會,一個叫Melodie的女孩,自稱是小小,看芸芸眾生,是一段大愛溫柔的旋律。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質感非常好,那種感覺就像是翻閱一本老舊的手抄筆記本,每一個字都帶著作者的溫度和思考的痕跡。我特別欣賞它在探討「原生家庭影響」這塊的處理手法。它沒有去批判過去,而是著重於如何「重塑」自己與過去的連結。書中提到一個觀點,說我們不需要完全抹除過去,而是要學會如何將過去的經驗,轉化成滋養現在的養分。這對我這種常常陷在過去情緒裡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劑強心針。而且,作者在論述的過程中,經常會穿插一些很生活化的例子,讓抽象的心理概念變得非常具體易懂。例如,在談「界線設定」時,它不像一般書那樣說教,而是用生活中的小衝突來舉例,讓你自然而然地領悟到,保護自己的情緒空間是多麼重要。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多了一層保護膜,面對外界的紛擾時,內心不再那麼容易被動搖了。

评分

哇,最近在書店閒逛時,無意間翻到了一本讓我眼睛一亮的書,雖然書名挺文青的,但內容真的讓人很有感觸。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細膩,作者用一種很溫暖,卻又很堅定的語氣在跟你對話。讀著讀著,會發現它其實是在探討我們如何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找回那個最純粹、最真實的自我。書裡提到很多關於「選擇」的課題,不是那種教你怎麼做決策的工具書,而是引導你去思考,你的每一個選擇背後,是不是都藏著你內心深處的渴望。我特別喜歡它處理情緒的方式,不會過度渲染,而是用一種很樸實的方式,讓你直面自己的脆弱,然後慢慢學會與之共處。書裡有幾個章節在談「放下」,那個過程描述得真好,讓我聯想到自己過去在面對某些人事物時的掙扎,讀完後感覺心裡好像被清理過一樣,輕鬆不少。整體來說,這本書就像一個老朋友在陪你聊天,沒有壓力,卻能讓你從中獲得很多力量,很適合現在這個大家都感到有點迷惘的時代。

评分

說真的,我很少會對一本書的結構這麼有感覺,但這本真的做到了。它的編排很有層次感,從一開始的自我覺察,到中間處理人際關係的課題,最後收斂到如何與當下的生活和解,整個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作者的筆觸很像在畫一幅水彩畫,顏色飽和度剛剛好,不會過度張揚,但每一筆都點到了重點。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探討「幸福的定義」那一段,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成功」的刻板印象。以前總覺得幸福就是要達到某個外在標準,但書裡提醒我們,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小事裡,像是清晨的一杯熱茶、傍晚的夕陽,或是和家人朋友一個真誠的眼神交流。這種由內而外的轉變,是需要時間醞釀的。這本書不會給你標準答案,它更像是一個引路人,讓你願意停下來,好好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然後用更溫柔的眼光去看待未來的方向。對於想要在忙碌生活中找回心靈平靜的朋友,這本真的值得一讀。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體驗,讓我回想起大學時期讀哲學書籍的那種專注與沉思。雖然這本書的主題很貼近生活,但其背後的思辨深度卻不容小覷。它引導我們去解構社會強加在我們身上的各種「應該」與「標籤」,然後重新建構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描述「內在小孩」的章節時所展現的細膩情感,那種對過去的自己充滿理解與慈悲的態度,真的讓人很感動。它讓我意識到,很多現在的焦慮,其實都源於童年時期某個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出口,不是讓你回去改變過去,而是讓你帶著現在成熟的心智,去撫慰那個曾經受傷的自己。它讓我覺得,所謂的「成熟」,不是變得圓滑世故,而是變得更加溫柔、更加真實地面對自己內心的需求。讀完後,感覺整個人都被「充電」了,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踏實的期待。

评分

坦白說,台灣現在市面上這類型的療癒書籍非常多,但真正能讓人有「啊,這就是我需要的」感覺的不多。這本《和你,遇見最初的自己》厲害之處在於它的「不說教感」。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告訴你「你應該這樣做」的語氣,反而是用一種很謙卑的姿態,和你一起探索生命的風景。我特別喜歡它對於「不完美」的接受度。書中花了篇幅在講,我們不需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而是要擁抱自己所有的稜角和瑕疵。這一點對我衝擊蠻大的,因為我一直以來都活在追求完美的壓力下。透過書中的論述,我開始學習欣賞自己那些「不那麼好」的部分,意識到它們其實才是構成「我」這個獨特個體的關鍵。這種自我和解的過程,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而這本書就是給你最好的陪伴,它不會催促你快點好起來,而是陪你慢慢走,一步一步找回內在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