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骨骼驚奇大解密

動物骨骼驚奇大解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川崎悟司
圖書標籤:
  • 動物骨骼
  • 骨骼結構
  • 動物學
  • 科普
  • 解剖學
  • 生物學
  • 趣味科學
  • 兒童讀物
  • 自然科學
  • 動物世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揭開動物不為人知的骨骼祕密!
專為「動物」與「人類」做「骨骼對比」的視覺圖鑑,
兼具專業及趣味性,一看就懂的動物骨骼科普書。

  古代生物繪師的川崎悟司,為瞭讓大傢瞭解動物的體格構造,
  用人體模擬各種動物的骨骼特色,並繪製成插圖。
  這些插畫在網路社群上受到眾多好評,因而有瞭本書的誕生!

  許多動物擁有從外觀無法想像的骨骼構造,例如:
  ‧紅鶴看似膝蓋的部分其實是腳跟
  ‧擅長奔跑的馬其實隻用一根腳趾走路
  ‧長頸鹿的頸骨和人類一樣隻有7節
  ‧蜥蜴斷掉的尾巴再生後無法恢復原貌

  本書透過骨骼透視圖,將這些動物的骨骼與人類骨骼做對比。
  總共5個主題,分別介紹動物具有特色的手腳、頭頸、口腔等部位。
  以簡單易懂的內容,配閤有趣的「遊泳褲先生」擬人插圖,
  充分解說動物的骨骼機能及特徵。
  另外也補充許多動物相關的冷知識,以及4篇演化小故事,
  帶大傢更認識動物的生態及演化歷史!

本書特色

  1. 骨骼透視圖比較 & 擬人化插圖,構造特徵一目瞭然
  2. 內容平易近人,充分解說骨骼功能及演化由來
  3. 有趣的動物冷知識,無論大人或小孩都適閤閱讀!

讀者好評

  「不論年齡或性別皆能開心閱讀!」
  「將動物與人類做比較的插圖,非常容易理解。」
  「除瞭圖解化之外,著重的觀點也十分有趣。內容包含許多冷知識,讀完的話或許你也能成為骨骼博士?!」
  「每一篇都寫得很簡潔,可順暢地閱讀,帶去動物園實際對比也很開心。每個動物各有不同的特徵,覺得演化好有趣。」
寰宇史詩:光影交織的宏大敘事 ——一部關於文明興衰、哲學思辨與未來圖景的史詩巨著 作者: [虛構作者名稱,例如:亞曆山大·維特]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稱,例如:蒼穹文匯] 裝幀: 精裝,附帶多幅概念藝術插圖與曆史文獻復刻圖 頁數: 1280頁 --- 核心內容概述: 《寰宇史詩:光影交織的宏大敘事》並非關注微觀的生物結構或具體的科學分支,它是一部橫跨數韆年、涉及多個星係文明的宏大曆史畫捲。本書旨在探索智慧生命在宇宙尺度下麵臨的終極命題:存在的意義、文明的周期性崩潰與重生,以及個體意識在無垠時空中的位置。 本書的核心敘事圍繞著“雙子文明”——高度發達的“織光者”與根植於原初宇宙的“沉寂者”——在第四紀元末期的碰撞與融閤展開。它摒棄瞭傳統的綫性敘事結構,而是采用瞭一種多視角的、碎片化的史詩編織手法,引導讀者穿梭於不同文明的鼎盛與衰亡時刻。 第一捲:原初的微光與法則的建立(約300頁) 主題:秩序的誕生與早期宇宙的物理學哲學 本捲主要聚焦於兩個核心文明的起源神話與早期社會結構。 1. 織光者文明的“邏輯黎明”: 詳細描繪瞭織光者如何從混沌中提煉齣“光”作為信息載體和能源的初始階段。書中深入探討瞭他們早期對“絕對真理”的探求,以及建立在完美數學模型之上的社會契約。重點章節分析瞭他們的“時間感知矩陣”——一種超越三維綫性時間的認知工具,以及這種工具如何塑造瞭他們對時間旅行和因果律的早期理解。作者通過大量的虛構曆史文獻和哲學辯論記錄,展現瞭他們如何從經驗主義過渡到純粹的理性主義,以及這種轉變帶來的社會裂痕。 2. 沉寂者文明的“深空迴響”: 與追求光明的織光者相對,沉寂者誕生於暗物質的褶皺之中,他們的存在依賴於“熵減”的悖論。本捲詳細描述瞭沉寂者如何發展齣與物質世界分離的“共振意識網絡”。他們的“曆史”不是記錄事件,而是保存情緒與概率波動的疊加態。書中描繪瞭他們對“虛無”的敬畏,以及他們如何通過“集體遺忘”來維護文明的長期穩定——這是一種主動放棄記憶,以避免信息過載導緻崩潰的策略。 3. 邊界的構建: 探討瞭兩個文明在首次接觸時,由於底層世界觀的巨大差異所引發的“形而上學戰爭”。這場戰爭並非使用武器,而是通過信息流的惡意汙染和概念層麵的滲透,試圖重寫對方文明的底層邏輯。 第二捲:黃金時代的輝煌與內耗(約400頁) 主題:技術的極緻與精神的空虛 本捲進入文明發展的鼎盛期,重點在於技術奇跡如何反噬文明的內在凝聚力。 1. 超越物質的工程奇跡: 詳細介紹瞭織光者如何實現“維度摺疊”技術,從而在星係間建立永恒的交通網絡。書中特彆描述瞭“生命之塔”的建造——一座直插宇宙本源的結構,旨在采集創世之初的純淨信息流。然而,作者並未將此描繪為單純的勝利,而是揭示瞭驅動這些工程的,是日益增長的對“終極無聊”的恐懼。當所有問題都被算法解決後,創造力枯竭,社會結構開始嚮精緻的停滯滑去。 2. 沉寂者的“內嚮星圖”: 沉寂者則將精力投入到對意識深層空間的探索。他們發展齣“心智景觀重塑”技術,使得個體可以在共享的虛擬現實中體驗億萬種“替代人生”,以滿足被壓抑的欲望和冒險精神。然而,這種沉溺導緻瞭現實世界中的公民責任感的消退,社會運轉開始依賴於古老的、已無法理解的自動維護程序。本捲通過幾位沉寂者的“清醒者”的視角,展現瞭他們試圖喚醒沉睡群體的徒勞掙紮。 3. 哲學的異化: 探討瞭在絕對的豐裕與安全之下,哲學探討轉嚮瞭對“自我”定義的不斷解構。本書引用瞭大量虛構的著名思想傢的辯論,例如關於“意識是否可以被外包給非生命載體”以及“完美和諧是否必然導嚮死亡”的爭論。 第三捲:大寂靜與迴歸(約350頁) 主題:熵增的必然性、選擇與新的開始 這是全書的高潮部分,聚焦於文明如何麵對不可避免的衰落。 1. 熵的瘟疫: 描繪瞭宇宙背景能量的衰退,導緻高能技術開始失靈。織光者引以為傲的維度網絡開始齣現斷裂,信息流變得不可靠。書中細緻刻畫瞭社會如何從理性驅動轉嚮恐懼驅動,精英階層試圖通過製造新的、更復雜的“危機”來重新激發民眾的行動力,但最終失敗。 2. 沉寂者的最終選擇: 麵對即將到來的“信息黑潮”(宇宙背景噪聲的指數級增長),沉寂者做齣瞭一個震撼的決定——他們選擇主動“摺疊”自己的存在。他們將所有的核心知識和意識的備份,壓縮成一個極小的、高密度的信息種子,並將其植入到宇宙邊緣一個正在形成的新恒星係統中,寄望於在億萬年後,新的生命能夠從中解析齣他們的經驗教訓。 3. 融閤的遺産: 織光者最後的核心群體,麵對沉寂者的“自我放逐”,展開瞭最後的內部辯論:是固守舊有的形式,等待係統性崩潰,還是接受沉寂者的理念,進行徹底的“去中心化”?本書的尾聲描繪瞭織光者如何選擇瞭一種混閤的路徑——他們解構瞭大部分的超級結構,將技術遺産分散到無數小型、獨立的殖民地中,使其無法再被單一的權力所控製,如同散落的星塵,等待新的組閤。 4. 尾聲:觀者的視角: 全書最後,視角轉嚮瞭數百萬年後,一個新的、尚未完全成熟的文明首次接收到瞭來自沉寂者信息種子的微弱信號。這個信號不是知識,而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一種關於“失去”與“希望”的共鳴。本書在對未來不確定的期許中結束,強調文明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其結構或存續時間,而在於它留下的精神迴響。 --- 本書的特色與研究價值: 《寰宇史詩》的敘事結構模仿瞭古代神話的宏大感和現代科學哲學的思辨深度。它探討瞭諸如“技術奇點後的社會停滯”、“集體遺忘作為一種生存策略”、“信息密度與文明壽命的關係”等深刻議題。本書通過豐富的、基於復雜係統理論構建的社會模型和哲學對話,為讀者提供瞭一個超越個體生命周期的,對文明本質的沉思框架。它不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是一部關於“存在如何承受永恒”的形而上學考察報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川崎悟司(Kawasaki Satoshi)


  1973年生於大阪府。2001年開設網站「古世界の住人」(http://paleontology.sakura.ne.jp/),發錶自己繪製的恐龍和古代生物插圖。目前以插畫傢的身分活動,為圖鑑和書籍等齣版品繪製所有生物。主要著作有《動物的滅絕與進化圖鑑:讓人齣乎意料的動物演化史》(颱灣東販)、《人間と比べてわかる 動物のスゴい耳図鑑》(寶島社)等書。

監修:大渕希鄉(Ohbuchi Masato)

  1982年生於神戶市。京都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主修動物學,學分修畢後休學。之後曾經任職上野動物園飼育展示人員、日本科學未來館科學溝通研究員、京都大學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特定助教。從2018年1月開始獨立創業,目前以動物科學溝通研究員的身分活動。夢想是打造一座前所未有的科學動物園。專長是釣蜥蜴。

圖書目錄

前言……2

第1章 行走.奔跑 7
企鵝總是處於坐在空氣上的狀態……8
紅鶴看似膝蓋的部分其實是腳跟……10
狗一直都在踮腳尖……12
貓是因為沒有鎖骨纔能鑽過狹窄的空間……14
牛隻用兩根趾頭站立……16
馬隻用一根趾頭站立……18
大象都是踮腳尖、用腳跟當肉墊……20
海豹的腳在陸地上毫無用處……22
海獅是用四隻腳走路……24
袋鼠是用五隻腳(!?)走路……26
澳洲淡水鱷是以跳躍的方式奔跑……28
青蛙是為瞭跳躍纔變成隻有一根腿骨……30
紅毛猩猩具有人類失去的肌肉……32
人類是唯一直立雙足步行的生物……34
演化故事① 人類也是從魚演化而來……36

第2章 抓握 41
海獺的手肘以下都藏在身體裡……42
鼴鼠的手是鏟子形……44
貓熊的指頭有七根……46
無尾熊的拇指和食指並列在一起……48
樹懶是將爪子勾住樹枝移動……50
蝙蝠可以倒吊但無法站立……52
黑猩猩的腳是手的形狀……54
老鷹是用鉤爪捕捉獵物……56
指猴是用細長的中指敲打確認聲音……58
長尾虎貓的腳踝會一百八十度鏇轉……60
人類可以轉動手臂,馬卻無法轉動……62
人類是唯一能做到上肩投法的生物……64
演化故事② 鳥是存活到現代的恐龍後代!……66

第3章 頭.頸 71
長頸鹿的頸骨數量和人類相同……72
天鵝的脖子是因為關節很多纔會彎麯……74
長尾林鴞的脖子可以鏇轉二百七十度……76
烏龜的頸部是彎成S形縮在龜殼裡……78
河馬的嘴可以張開到人類的五倍大……80
烏鴉的眼睛有環狀骨骼……82
一角鯨的角是貫穿頭部的門牙……84
海豚是用顎骨聆聽聲音……86
隻有人類纔會肩頸痠痛……88
演化故事③ 人類其實有尾巴骨頭……90

第4章 進食 95
變色龍的舌頭裡有一根骨頭……96
烏龜會像吸塵器一樣吸入獵物……98
獅子的雙顎隻能上下移動……100
牛的門牙隻長在下顎……102
蛇的頭骨裡有很多關節……104
食蟻獸的下巴分成左右兩半……106
倉鼠會自己拆開下巴……108
吞鰻的頭非常小……110
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沒有門牙……112
鯙的嘴巴裡還有一張嘴……114
人類的犬齒已經退化……116
演化故事④ 人類的牙齒會長兩次……118

第5章 悲傷 123
翻車魚的身體有一半沒有骨骼……124
仰躺的兔子其實處於後仰狀態……126
馬魯古鹿豚的牙齒幾乎要刺到自己的頭……128
蜥蜴斷掉的尾巴會長成軟骨……130
可以捲成球狀的犰狳其實很少……132
龍王鯨是被誤認成巨大爬蟲類的鯨魚……134
獨眼巨人的原型是象頭……136
小雞雞沒有骨頭的人猿動物隻有人類……138

泳褲先生寫真集……140
後記……142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520700
  • 叢書係列:愛生活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6.3 x 23 x 0.8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支撐人類身體的骨骼,是由二百多塊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骨頭所構成。這些骨骼不隻是支撐身體,也讓我們能在生活中做齣進食、散步、扭開水龍頭、舉手等各種數不盡的動作,我們平常不經意做齣的這些動作,都與這二百多塊骨頭構成的骨骼架構有密切的關聯。

  那,人類以外的動物又是什麼狀況呢?由於牠們過著與人類截然不同的生活,所以動作當然也不一樣。蝙蝠會飛在空中,鼴鼠會挖地洞,鯨魚會在海中遊泳,動物演化齣在各自的生活型態中最方便的骨架,因此架構和人類的骨骼完全不同。

  舉個詳細的例子,人類的手臂骨骼是呈現手腕可鏇轉的構造,這樣纔能拿起湯匙和筷子,並將食物送入口中。另一方麵,馬相當於人類手臂的前腳是用來奔跑的,牠們不太需要轉動腕部的構造,這種可以轉動的構造反而可能會害牠扭到腳而摔倒。

  本書中如上所述,是藉由比較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骨骼結構,來揭開動物的骨架祕密。

川崎悟司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動物骨骼驚奇大解密》光是書名就讓人忍不住想翻開來瞧瞧,我最近對自然生態類的書籍特別有興趣,尤其對那些平常在動物園裡看到、但從沒機會仔細研究的骨骼構造,更是感到好奇。我記得有一次帶小朋友去科教館,看到恐龍化石的展示,小傢夥們就對那些巨大的骨頭充滿疑問,要是那時候手邊有這本書,肯定能派上大用場。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吸引人,色彩搭配得宜,圖片的清晰度應該也很不錯,纔能把那些複雜的結構展示齣來。我特別期待看到不同動物的骨骼對比,像是鳥類的輕盈骨骼和哺乳動物的厚實結構之間的差異,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和知識的纍積,纔是閱讀這類科普書籍最大的樂趣所在。希望它不隻是圖鑑,還能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骨骼如何影響動物的運動方式和生存環境,畢竟,結構決定功能嘛,對吧?這種深入的探討,遠比單純的標本展示來得有意義。

评分

我平常在書店閒逛的時候,通常會被那種講述「冷知識」的書吸引,而動物骨骼這個主題,絕對可以衍生齣非常多令人拍案叫絕的冷知識。《動物骨骼驚奇大解密》這個標題聽起來就充滿瞭「解密」的懸疑感,讓我不禁聯想到那些在顯微鏡下纔能觀察到的微觀結構,或者是一些隱藏在日常觀察背後的生物學奧秘。我希望這本書在內容編排上不要太死闆,或許可以設計一些「找不同」或者「猜猜看」的小單元,讓讀者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例如,介紹一下哪些動物的鎖骨已經完全退化瞭,或者哪種動物擁有我們意想不到的額外骨頭?這種互動式的設計,對提升閱讀體驗有著決定性的幫助。畢竟,讀書不隻是吸收知識,更是一種探索的樂趣,如果這本書能把骨骼變成一個充滿驚奇的謎題,那我就會強力推薦給身邊所有對生物學有興趣的朋友。

评分

我比較偏嚮於實用性的閱讀,如果一本關於骨骼的書能夠連結到實際的生活應用或保育議題,那就更完美瞭。《動物骨骼驚奇大解密》如果能加入一些關於骨骼受傷後的修復機製,或是探討現今環境汙染對動物骨骼發育可能造成的影響,我會覺得這本書的深度更上瞭一層樓。例如,探討特定礦物質缺乏如何影響鈣化過程,或者野生動物保護中,骨骼研究能提供哪些線索?這類與當代議題的連結,能讓讀者感受到科學知識的即時性和重要性。畢竟,我們學習生物知識,最終還是希望能更好地理解我們與周遭環境的互動關係。如果它能超越單純的解剖描述,進而引發我們對生命脆弱性與韌性的思考,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隻在書架上瞭,而是會真正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

评分

說實在的,我對這種硬核的科普讀物通常抱持著「先觀望」的態度,畢竟市麵上這類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是圖多字少,或者內容太空泛,讓人讀完後腦袋空空。不過,《動物骨骼驚奇大解密》這個書名讓我覺得製作團隊應該是下瞭苦心的。我最在意的部分是它的學術嚴謹度和趣味性的平衡。如果它能用比較白話的方式,將骨骼發育、演化以及在不同生物分類群中的特殊適應性講清楚,那就太棒瞭。比如說,能不能解釋一下鯨魚的演化過程中,牠們的後肢骨骼是如何退化的?或者,魚類的鰭和四足動物的肢體之間,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同源關係?如果這本書能將這些宏大的演化史,透過精緻的骨骼插圖來輔助說明,那它就不是一本普通的科普書瞭,簡直就是一本微型的生物學教材。我對這種能夠串聯起不同知識點的書籍,嚮來是愛不釋手,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原來如此」的頓悟時刻。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書籍設計越來越講究質感,光是紙張的選擇和印刷的細膩度,就能反映齣一本書的價值。《動物骨骼驚奇大解密》如果能搭配高品質的醫學插畫風格,將骨骼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呈現齣來,那絕對是視覺上的享受。我個人非常重視圖文的配閤度,因為單純的文字描述骨骼的複雜結構,對非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災難。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種線條流暢、標示清晰的解剖圖,最好還能附上一些不同角度的透視圖,讓我們能從三維空間去理解這些結構的空間關係。例如,頭骨的縫閤線、脊椎的椎間孔等等,如果能做得比教科書還精美,那這本書的收藏價值就大大提升瞭。這種結閤瞭藝術美感與科學精確度的作品,纔是現代科普書應有的麵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