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平等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自由與平等之間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餘英時
出版者 聯經齣版公司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2/08/01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以學術研究迴應時代的苦難與變局
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中,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意義與實踐

  自由與平等本是起源於西方的概念,但在《自由與平等之間》中,餘英時先生強調,追求自由與平等並不等於全盤西化,中國文化中存在許多足以接引民主體製的成分。他進而指齣,過去自由民主運動的失敗也許正是因為未將運動安放在堅實的文化基礎之上,緻使自由與平等的理想淪為空洞的口號。

  此外,一般人經常以為自由與平等這兩個概念有著內在不可緩解的矛盾,彷彿兩者是取一捨一的關係。但餘先生提醒,如果自由失去瞭平等的限製與平衡,便會走上絕對的自由主義之路;反之則會走上絕對的平等主義之路,近代歷史的發展實已證明瞭這一點。因此,從民主的角度上看,不僅真正的自由包括瞭平等的原則,真正的平等也同樣涵攝瞭自由的意義,自由與平等其實是相互補充的。

  本書初版於1955年,共分六章:首二章專論自由,三、四兩章專論平等,五、六兩章則綜論自由與平等的一般關係及其文化基礎。新版增收〈羅素論自由〉,以及由餘先生翻譯之羅素〈自由是什麼〉與湯姆遜所著之《平等》,共同呈現自由與平等的相互關係。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英時(1930-2021)


  祖籍安徽潛山。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及漢學泰鬥楊聯陞先生。曾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1973至1975年間齣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4年獲選美國哲學會會士,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其著作等身,作育英纔無數,並長期關心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為當代史學研究者及知識人的典範。

 
自由與平等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餘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自序
第一章 自由探本
第二章 社會自由及其實現
第三章 平等概念的檢討
第四章 平等的社會涵義
第五章 自由與平等關係的探討
第六章 自由與平等的文化基礎
附錄一 羅素論自由
附錄二 自由是什麼?/羅素
附錄三 平等/湯姆遜
編者的話
第一章 平等問題
第二章 法律平等
第三章 宗教平等
第四章 政治平等
第五章 經濟平等
第六章 國際平等
第七章 結論:自由、平等、博愛
附錄四 《自由與平等》重版識語
 
 

圖書序言



  餘英時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也是對於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餘先生一生著作無數,研究範圍縱橫三韆年中國思想與文化史,對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作品每每別開生麵,引發廣泛的迴響與討論。除瞭學術論著外,他更撰寫大量文章,針對當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發錶意見。

  一九七六年九月,聯經齣版瞭餘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這是餘先生在颱灣齣版的第一本著作,也開啟瞭餘先生與聯經此後深厚的關係。往後四十多年間,從《歷史與思想》到他的最後一本學術專書《論天人之際》,餘先生在聯經一共齣版瞭十二部作品。

  餘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餘英時文集」齣版事宜,將餘先生過去在颱灣尚未集結齣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總字數超過四百五十萬字。這個數字展現瞭餘先生旺盛的創作力,從中也可看見餘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他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麵嚮的關懷。

  文集中的書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餘先生的學術論著,除瞭過去在聯經齣版的十二部作品外,此次新增兩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與現代史篇,收錄瞭餘先生尚未集結齣版之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錶之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我的治學經驗》則是餘先生畢生讀書、治學的經驗談。

  其次,則是餘先生的社會關懷,包括他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評論(《時論集》),以及他擔任自由亞洲電颱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析(《政論集》)。其中,他針對當代中國的政治及其領導人多有鍼砭,對於香港與颱灣的情勢以及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齣其觀察與見解。

  餘先生除瞭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位溫暖而慷慨的友人和長者。文集中也反映餘先生生活交遊的一麵。如《書信選》與《詩存》呈現餘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詩文唱和,從中既展現瞭他的人格本色,也可看齣其思想脈絡。《序文集》是他應各方請託而完成的作品,《雜文集》則蒐羅不少餘先生為同輩學人撰寫的追憶文章,也記錄他與文化和齣版界的交往。

  文集的另一重點,是收錄瞭餘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包括六冊專書,以及發錶於報章雜誌上的各類文章(《香港時代文集》)。這七冊文集的寫作年代集中於一九五○年代前半,見證瞭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餘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本次文集的編輯過程,獲得許多專傢學者的協助,其中,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與中央警察大學李顯裕教授,分別提供手中蒐集的大量相關資料,為文集的成形奠定重要基礎。

  最後,本次文集的齣版,要特別感謝餘夫人陳淑平女士的支持,她並慨然捐齣餘先生所有在聯經齣版著作的版稅,委由聯經成立「餘英時人文著作齣版獎助基金」,用於獎助齣版人文領域之學術論著,代錶瞭餘英時、陳淑平夫婦期勉下一代學人的美意,也期待能夠延續餘先生對於人文學術研究的偉大貢獻。

自序

  我近兩年來思想的興趣集中在兩大問題上:一是文化哲學(philosophy of civilization),一是社會哲學(social philosophy)。前一方麵曾寫成瞭若乾篇論文,最近擬收為《文明論衡》第一集,由高原齣版社印行;後一方麵首先提齣瞭自由與平等兩個概念及其關係加以討論,於是遂有本書之作。本書計分六章:首二章專論自由,三、四兩章專論平等,後兩章則綜論自由與平等的一般關係及其文化基礎。其中一、三、五三章曾分別發錶於《自由中國》、《民主評論》、《人生》諸雜誌而略有修正。〈羅素論自由〉一文係介紹羅素於一九五○年發錶的〈自由是什麼?〉之長文,我自己又復加添瞭一些註釋,載於《自由陣線》週刊,因此文可以與本書相互啟發之處甚多,故一併附錄於後。前年我曾為人人齣版社譯過一本英人湯姆遜(David Thomson)所著之《平等》(Equality),亦與促成我對於自由與平等的研究興趣有關,甚望本書讀者能同時參閱。

  社會哲學原與文化哲學一脈相通,而後者則是對當前人類問題更高、更深一層的探索。因此本書雖屬於前一方麵,而頗有涉及文化範疇之處,最後一章更企圖對二者加以理論上的溝通。我在此學無所成的階段妄談這些大問題,實在有點過於不自量力。好在我並沒有「創建理論體係」的妄念,並且在相當程度上我是做著整理與接受前人思想遺產的工作。百餘年來中國人民的苦難以及知識分子所應有的良知時時在激發著我,使我不能自已地考慮到當前社會文化的種種問題。儘管我的知識淺陋、見解幼稚,但是自信總還有一點「不忍之心」。何況現實問題的解決也並不完全是知識所能為力的,思想的現實性更不必然與知識的高低成比例;任何人祇要肯本其良知在這些問題上用心都可有其一得之見—當然一得之見並不就是理論,更不能算做學術,但卻不能不承認它也是一種思想的結晶。古今中外的第一流思想傢與哲人們的學術思想究竟影響人類實際社會行為的有多少?這也是很值得人疑問的。中國的孔子、西方近代的盧梭與馬剋思大概要算是少數例外瞭。可是孔子並未能及身見其道之行,盧梭、馬剋思的真正影響也發生在身後。而後兩人在西方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知識上的真成就亦不能令人無疑。要講知識的真實性,自然科學遠較社會為可靠,可是一部自然科學史上仍然充滿瞭錯誤的知識。社會是不斷變動的,人與人的關係不可能是完全穩定的,因此人們關於社會規範方麵的知識便很難有永恆的「真」可言,而祇能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的交叉點上採用「適」作衡量其價值的標準。

  基於這種認識,我雖自知缺乏足夠的知識,還是大緻地寫瞭不少有關社會文化之類大問題的文章。我相信把學問視為一己之私的「藏之名山,傳之其人」的時代已經過去瞭,至少也快要過去瞭!我個人一方麵固然對純學術研究有更大的興趣,一方麵實深感此時此地殊不容我「兩年不聞窗外事,一心祇讀聖賢書」。縱使我今天能寫齣斯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那樣艱深博大的形上學體係的著作,如果祇能賣齣四本的話,我還是不屑寫的。我所寫的韆言萬語儘可以一無價值,但祇要它與苦難時代的苦難中國有關,而且真是我的良知要我如此寫的,則無論它是否在學術上有貢獻,我都是一樣心安理得的。因此我希望讀者不要用嚴肅的眼光來看本書所收集幾篇文字。這樣纔可以減輕一點我個人的心理負擔。
 
餘英時一九五五年「五四」紀念日於香港新亞研究所

圖書試讀

第一章 自由探本

自由這個概念,自從嚴復翻譯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群己權界論》(On Liberty)以來,在中國已經流行瞭好幾十年。嚴復在該書的序言中曾反覆討論過Freedom和Liberty兩字的涵義,最後他認為中國的「自由」一詞與西文恰恰相閤。如果嚴氏的話是正確的,那麼中國人應該很瞭解自由的意義瞭。然而事實卻完全相反,「自由」在中國所引起的誤解並不減於任何其他的西方概念,甚至其被誤解的程度還在其他概念之上。這是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們今天看來,顯然仍是在於東西兩種概念之間有著重大的差異。這差異並不在文字的本身,而是由於它們在兩種不同的歷史文化係統與社會結構中所占據的比重與地位過分懸殊所緻。因此,嚴氏說「自由」與Freedom、Liberty不謀而閤,實不能不說是欠於考慮。

老實說不僅中國如此,就是在西方,人們對自由的觀念也沒有統一的看法。十九世紀英國最著名的史學傢阿剋頓(Lord Acton)便曾收集瞭兩百個關於自由的界說。約翰.穆勒在他的《群己權界論》中也開宗明義地說道:「本文的主旨不在討論所謂意誌自由。意誌自由不幸是與哲學必然性那個稱謂不當的學說相反的;我們要探究的則是公民或社會的自由;即是社會可以閤法地運用於個人的權力之性質與限度。」由此可見,自由一旦應用到精神界去,便會產生許許多多不同的看法,無從趨於一緻。我們追溯西方文化中的自由概念,很容易發現它是分成兩大係統的:一是講意誌自由,道德自由的自由;一是講個人自由的自由。前者我們不妨統稱之為精神自由,後者則應稱之為社會自由。由於精神自由牽涉的範圍太廣泛,而且歷代神學傢、哲學傢又多聚訟紛紜、莫衷一是,我們在此不須多說。本篇的主旨是在檢討社會自由的涵義;然後再略略探究一下它與精神自由的一般關係。

自由與平等之間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自由與平等之間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自由與平等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自由與平等之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