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虎年.有福:林煥彰詩畫集

虎虎.虎年.有福:林煥彰詩畫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煥彰
图书标签:
  • 诗歌
  • 绘画
  • 虎年
  • 新年
  • 传统文化
  • 艺术
  • 林煥彰
  • 生肖虎
  • 祝福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21年,這一年,真的,我寫得特別多;我不知道為什麼,會從哪裡來?多,未必是好;多,也未必都不好?我認為好的,總會在後面,我相信,只要我能寫,只要我肯寫,我相信好的詩作,總有機會出現;所以,我不會停下來,我會繼續寫……」──林煥彰

本書特色

  ★詩人林煥彰「虎年」生肖年度詩畫集,精選2021年度詩作,搭配自繪老虎畫作,相映成趣。

  ★韋葦(詩人、兒童文學評論家)、蕓朵(詩人、元智大學教授)誠摯推薦。

名人推薦

  韋葦(詩人/兒童文學評論家)
  蕓朵(詩人/元智大學教授)
 
翰墨丹青,岁月留痕:晚清至民国文人书画精品选集 书名:翰墨丹青,岁月留痕:晚清至民国文人书画精品选集 作者/编者: 汇集多位知名及重要文人画家作品 出版社: 经典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春季 --- 内容概述 《翰墨丹青,岁月留痕:晚清至民国文人书画精品选集》是一部汇集了晚清(约1840年至1911年)至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最具代表性文人书画家杰出作品的学术性与艺术性并重的画册与文集。本书聚焦于这一特殊历史转折时期,士人阶层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潮冲击下的艺术探索与精神突围,全面展示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面貌。 本书收录的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主要门类,尤以师法“四王”、融汇“四僧”笔意的山水巨制以及融汇帖学与碑学精髓的书法作品为重。所选作者既包括在世时享有盛誉的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等大家,也涵盖了在地方文化领域有深远影响、但学术界尚未充分发掘的士绅画家。 本书不仅展示了艺术品的视觉魅力,更通过对每位艺术家生平、创作背景、所处社团(如“金石书画社”、“鸳鸯蝴蝶派”等文化圈层)的详细考证,力图还原一个动荡时代下文人的精神图景。 详细章节划分与内容侧重 全书共分五大部分,辅以详尽的索引和研究附录。 第一部分:晚清遗韵——“同光派”的坚守与转型(约占全书25%) 本部分重点展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国艺术在保守与革新之间的拉锯状态。 1. 金石入画的探索: 重点收录了以吴昌硕为代表的海派晚期作品。其篆刻的雄强笔意如何融入写意花鸟画,特别是对紫藤、梅花题材的处理,体现了对碑学精神的推崇。选取的画作为其晚年(光绪二十五年至宣统三年间)风格成熟期的精品,如设色大胆、笔墨淋漓的《西瓜图》。 2. 岭南画派的初现: 呈现了居廉、高剑父的早期作品,探讨了其如何借鉴西方光影概念,在传统岭南“撞水、撞色”技法上进行革新,为民国时期的中西融合埋下伏笔。 3. “四王”余脉的临摹与师承: 选取了数位影响深远的内陆地区画家,他们严格遵循“笔墨当随时代”的传统观念,对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的经典作品进行精妙的摹古,展现了传统正统在清末的最后一次集结。 第二部分:辛亥风云——士人精神的重塑(约占全书30%) 民国建立伊始,传统士人面临身份危机,书画成为其表达政治态度的重要载体。 1. “遗民”的悲愤与山水寄托: 选取了数位对清廷抱有深厚情感的画家,如某些追随“遗民”身份的画家,他们的山水画往往气氛萧瑟、笔墨凝重,大量运用晦暗的赭石与宿墨,表达“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复杂情感。 2. 齐派的勃兴与民间趣味: 集中展示了齐白石早年在京城画坛的打磨过程。此阶段的作品开始展现其“红花墨叶”的成熟风格,其对民间艺术(年画、木刻)的借鉴,以及对乡土题材(白菜、虾蟹)的推崇,预示着艺术大众化的趋势。 3. 诗、书、画的合一典范: 重点介绍了多位以诗词见长,将个人学养完全融入画面的文人。例如,通过对题跋文字的分析,揭示其在创作特定题材(如竹或松)时所寄托的个人操守和对时局的隐晦评论。 第三部分:艺苑的争鸣——学院派与民间力量的交织(约占全书25%) 民国时期,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如北京大学艺术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与民间艺术家的活跃形成了张力。 1. 学院派的素描基础与国画融合: 收录了受过新式教育,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早期探索作品,重点分析他们如何将西方的透视学、解剖学与中国笔墨进行结构上的结合,尤其在人物画中的尝试。 2. 金石碑学的全面回归: 详尽展示了以“北碑南帖”为主要论题的书法实践。精选了如康有为、沈增植等人的墨迹,探讨碑学如何超越单纯的审美,成为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 3. 画会与沙龙的影响力: 介绍了如“中国画学研究会”、“寒木画社”等组织对特定地域艺术风格的塑造作用。通过比较不同画会成员的作品,可以清晰观察到地域文化如何转化为独特的笔墨语言。 第四部分:文人画的现代化表达(约占全书15%) 聚焦于艺术家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尝试用传统媒材表达现代心灵。 1. 意境的拓展: 展现了画家们如何用更开放的章法和更具象征意义的色彩来描绘传统题材。例如,对传统“留白”的处理,开始带有抽象的意味。 2. 题材的革新: 除了传统的山水花鸟,本部分收录了少量涉及都市生活、异域风情(如赴日、赴欧画家带回的速写风格影响)的早期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标志着文人视野的拓展。 附录与研究价值 本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其详尽的附录部分: 1. 重要书画集和拓片对照表: 详细列出每幅作品的原始出处(如《近代名人书画集》、《金石书画丛刊》等),方便后续研究者进行考证。 2. 重要艺术家小传与印鉴辨析: 为每位入选艺术家提供了简明扼要的生平介绍,并附有清晰的印章高清图样,是鉴定和收藏的参考资料。 3. 时代背景年表: 将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与重要的政治、社会事件对应,形成直观的历史参照系。 总结: 《翰墨丹青,岁月留痕》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史料价值于一体的珍贵画册。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视觉盛宴,更深入剖析了晚清至民国这一百年间,中国文人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与重塑自身的文化身份,并通过笔墨丹青,留下了那个特殊年代最深刻的精神印记。本书是研究中国近现代艺术史、晚清民国文化史的专业人士和深度爱好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煥彰


  宜蘭人。一九三九年生,二十歲開始學詩、畫畫。詩越寫越短,畫也越畫越簡單。近年傾向於「遊戲」,提倡「玩文字.玩心情.玩寫詩.玩創意」。二○○三年元月起,在泰國、印尼《世界日報》副刊提倡推動六行以內的小詩寫作;二○○六年七月一日和泰華詩友在曼谷設立「小詩磨坊」,探討小詩寫作。已出版著作有百種以上,並有詩文數十篇編入兩岸四地及新加坡中小學語文課本中。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日、泰、韓、德、意、俄、印尼、蒙古、馬來等外文,並已出版中、英、韓、泰文對照版詩集和圖畫書多種。曾任泰、印《世界日報》副刊主編,現任《兒童文學家》發行人。二○○八年香港大學首任駐校作家及海內外講學。
 

图书目录

【推薦序】虎背上的詩鳥/韋葦
【推薦序】用詩與畫寫日記/蕓朵
【卷首詩】

【卷一】我們的,你的我的
我們的,你的我的
落葉的哲學
雪,潔白,留住她
死亡練習
誰能在天空寫詩──冬天的枝椏問
老人哲學
這冬天,冷
情緒的路口
你我不在同一顆心上
你我在同一顆星球上
瓶之存在
死亡,已經忘記──為清明前夕,台鐵不幸事故悲慟萬分
上天都看到了──追悼四月二日太魯閣號意外事故的亡靈
讀一座孤獨
我要告訴你
活著,需要呼吸

【卷二】你知道,我是誰
你知道我是誰
晨起。百葉窗外
死後,第一件事──致打疫苗猝死的長者
天,真正的亮了──回到半半樓的第一天
不同時間的海
早安。晚安──五訪山友
漫步,桂花道──六訪山友
小粗坑峰頂──七訪山友
石頭的臉──八訪山友
微解封。偽解封
人生。假假──嚴峻防疫時期
繞著頌德山走──九訪山友
山也怕確診──十一訪山友
海,睡著了嗎
鴿子群聚
讀岩石的臉──十三訪山友

【卷三】請坐,椅子空著
請坐,椅子空著
寂靜,沒有聲音──凌晨三點半
金桂銀桂,我要
雨的思考──你,選擇過了嗎
海的極機密
想,想我們的海
一朵生鏽的雲
活著,面山面海
夢,愛說夢──給這個世界,給新冠疫情的這個世代……
黑,請還給我們
我說石頭──說我所不知道的
桂花,愛想些什麼

【卷四】時間的波浪
時間的波浪
一朵雲,從故鄉飄來──給我家鄉蘭陽生我的桂竹林
血點,永遠不會乾──血點,我出生的地方;我活著,它就不會乾……
雲是善變的
我的島,我看到的──給我家鄉蘭陽的龜山島
五峰旗,插上無形的旗──給我家鄉蘭陽礁溪的五峰旗
雪有雪的白
錯,或不錯
月光,想妳的時候
血,是一條河
人生,亦哭亦笑──2021最後一天的一首詩
活著,可以呼吸──2021年最後一天的第二首詩

【附錄卷】懷念,永遠的青鳥
永遠的青鳥──我拱手作揖,謹向詩人 蓉子大姊致敬送行
一片雲──敬致泰華詩人 嶺南人
雲遊詩人走遍天下──為尊敬的詩人 徐世澤院長送行
馬華文學史料的一座高山──謹向馬華文學史專家 李錦宗致敬
管管,什麼都不管了──哀慟送別大詩人 管管,我的貴人……
您遠行,我們送您──悼念 太深兄

【編後記】給自己機會,玩玩而已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457076
  • 叢書系列:閱讀大詩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9 x 26 x 0.8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虎背上的詩鳥/韋葦教授(詩人、兒童文學評論家)


  一、

  江西新幹縣1989年從商代古墓中出土了一隻雙尾青銅虎。這虎威武、勇猛的神情,其所藏匿詭譎、仙逸的神氣,應是中華民族祖先虎崇尚的理由。不過,我在意的是這虎竟有兩條翹卷的尾巴──我們古老祖先的藝術思維就這樣的不拘一格,這樣的新穎別緻,這樣的生動活潑!這不活脫脫是一隻童話虎麼!而奇妙中最奇妙的則是,這青銅虎背上停佇著一隻青銅鳥。如果說虎是童話虎,這鳥當然就是童詩鳥了。

  這件神祕的青銅文物,彷彿就是為象徵林煥彰這部詩集而存在的。不是嗎?林煥彰的虎年詩集正就是一隻飛落在虎背上的詩鳥。虎年因有林煥彰這部詩集的出現,而平添了詩魅的濃度。詩當然不能消弭揮之不去的肆虐於人間的疫情,但是詩可以紓釋瀰漫於人間的焦慮與煩惱。詩隱喻著人類精神生命活力的旺盛。所以詩集是疫情對抗物。林煥彰的詩集就這樣在告訴我們:疫災中的人們啊,患難中的人們啊,畢竟人間有詩──詩與我們同在!

  二、

  有水塘的地方就有魚兒在翔游,有樹林的地方就有鳥兒在啁啾,有曠野的地方就有兔狐在奔突,在長江、黃河流經的地方,有中國孩子在讀書的地方,就有童聲在琅琅著林煥彰的詩。

  影子在前,
  影子在後,
  影子常常跟著我,
  就像一條小黑狗。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著我,
  它是我的好朋友。

  ──〈影子〉

  林煥彰的詩宣言是:

  活著 認真寫詩
  死了 讓詩活著

  林煥彰的詩就活在孩子們的口中和心中。
  所以,林煥彰的詩集不會悶死在抽斗裡。
  所以,林煥彰的詩集不會憋死在箱子裡。
  所以,林煥彰的詩集不會寂寞在書架上。
  所以,林煥彰的詩集更不會拋荒在廢紙收購站裡。
  詩被傳誦著,就是詩活著──林煥彰的詩活著。

  三、

  我的職志,我的使命,我最想做成、做好的事,是向中國孩子推介、傳播世界上最好的童詩──孩子喜歡讀、最應該讀的詩。「精典童詩伴讀」、「世界童詩精選」,都是我想要努力做成功的。從邏輯上說,「世界」不能沒有「中國」,所以我也要往我的詩集裡編進中國最好的詩,其質地與世界各國錦繡詩章旗鼓相當的詩,放置世界童詩精品集裡毫不遜色的詩。在中國,尋覓、搜羅這樣的詩,我的方向、路徑在哪裡?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林煥彰。因為,我知道,我在林煥彰的詩集裡最容易找到我需要嚴苛挑選的詩。林煥彰不會讓我失望的。

  林煥彰的貓詩裡,林煥彰的鳥詩裡,林煥彰的沉思詩裡,林煥彰觸景生情的急就章裡,這些詩叢裡,我不難找到符合我要求的詩。

  我問海:
  今年幾歲呀?

  「請你仔細看我的臉,
  數一數我臉上的皺紋。」

  我問山:
  「你們為什麼不起來走動走動呀?」

  「我們都老了,
  還是坐著好。」

  ──〈問海問山〉

  這樣的詩,放到世界上任何一本高端詩集裡,都不會是遜色的。

  我信仰林煥彰的詩,是由林煥彰詩的品質決定的──不因為我在林煥彰的家裡坐過,不因為我在林煥彰的半半樓裡駐留過。

  四、

  林煥彰為自己瀟灑垂掛到頸項的銀髮寫過詩:

  我的頭髮,比芒花
  白,更接近雪

  林煥彰,當他坐到臨海的窗邊,海風就來吹他銀銀的長髮。詩人一邊任長髮隨海風飄動,一邊沉入靜思冥想,如入神,若禪定,似得道,彷哲人然,與繆斯化而為一。

  林煥彰曾申言,他「拒絕長大」,做「一個長不大的人」,做一個「時間的局外人」;「倘要發展,也是朝著童年發展」。唯如此,他才能讓他的銀白長髮到處飄飛,忽而是海峽兩岸,忽而是大江南北,忽而是華夏東西,忽而是境內國外。

  這樣,我才有機會與他在各種場合欣喜相逢。林煥彰晨曦般的微笑,孩童般的神情,吻合著他的申言。他的確是一個心中永駐童年的詩長者,即使從外在的樣貌看,也是顯見華年的神形不肯盡悉消褪。

  五、

  我以真誠為本。在林煥彰的印象中,我也應該會是真誠的。林煥彰不會讓一個油滑世故的人為他寫序。這虎年的林煥彰詩集,當然是林煥彰嶄新的詩繁星,其中有些詩章的靈光閃爍,令我眼前一亮又一亮。

  雲,可在天空寫詩/雨,可在天空寫詩/霧,可在天空寫詩/鳥,可在天空寫詩//落葉一直在思考,想太多了/它就不敢落下來//我們用力,深呼吸/深深呼吸;深深把潔白的/雪/留住,留到春天//山邊那腳下人家養的雞/第一聲啼了!接著,就有連續的/好幾聲;不同一隻,真正是/天亮了,有雞/所有的公雞,都一起宣佈/天,真正的天亮了//……夜夜,千山萬樹/千千萬萬,每一片葉子/為我們吹奏/千年不朽的戀歌//海,睡了嗎/我,沒睡/夜裡,我問/海睡了沒?/我想,她應該睡了/她說她沒睡,只平躺著/不用睡著的

  林煥彰作為一個詩長者,畢竟積蓄了許多哲學性的思索,它們沉澱到詩裡,就有詩鑽石的成色:

  我們需要光,只有
  光,才能還給大家
  所有本來的顏色……

  病毒,擋不住林煥彰詩的腳步。在今天不免有些沉暗、晦陰的世界裡,林煥彰的詩給我們帶來了光──隨著林煥彰詩的腳步,我們去看看山,看看海,看看樹,看看花,她們感染給我們的,依舊只有多樣的美!

用詩與畫寫日記/蕓朵(詩人、元智大學教授)

  煥彰老師以童詩站在台灣的詩壇上,是台灣童詩的老前輩。退休後,這幾年仍然每日一詩,以詩記錄他的心情與生活,偶而在詩人的場合中見到煥彰老師,常常看到他拿一隻黑色簽字筆,一面塗塗抹抹,畫貓畫動物,畫他心中的動物,他眼中看到的世界。一張卡片,一首詩,一枝筆,一頭白髮,或寫寫字,或畫畫,編織成他的圖像,他的生命。

  2022年是虎年,疫情還在持續,地球上的人們仍在努力對抗病毒,在這樣的年代裡,詩人出版了他的《虎虎.虎年.有福──林煥彰詩畫集》,從貓、獅子、老虎的框架中,跳到了生肖的動物們,著實令人覺得老師的心境上,不拘一格的思想,像貓,跳躍著它的跳躍,寫著他的詩,畫著他的畫。

  他寫著:「我的貓,很愛玩文字」,其實,愛貓的詩人也愛玩文字,玩文字的是貓也是詩人的化身。貓與詩寫的是愛與永恆,在詩人的心中,詩與畫是永恆的美,純淨無私的愛,寫童詩的詩人,出發點是以兒童的視角看世界,以童言童語的簡單語彙書寫世界,語言中存著兒童的天真與內心的純潔善良。在〈誰能在天空寫詩〉中,寫著:「雲,可在天空寫詩/雨,可在天空寫詩/霧,可在天空寫詩/鳥,可在天空寫詩/飛機,可以在天空寫詩」;天空的廣闊無邊,給予詩人無限想像的舞台,誰可以寫詩?所有人都可以。這樣的語言,無不在喚醒讀者對於世界的想像與探索的勇氣。

  在這本詩畫集中,詩人也對於自己的生命與歲月的流逝有著許多感觸,例如〈老人哲學〉:「老人,無聊的我的日子/要倒過來數;從80開始,/我一下變成08,再過一年/我就是18,又過一年/就是28,今年當然是/38;很合理的數學,/一年加十歲,再加一直加到88」。生命是延續與傳承,詩人在88歲時,回首過去的歲月,突發奇想,若是人生可以顛倒來看呢?從80歲回到8歲,在每年加上10歲,重新來過,生命又是怎樣的樣貌呢?

  在2021年,新冠病毒擾亂了人們的生活,〈我要告訴你〉、〈活著,需要呼吸〉、〈晨起。百葉窗外〉、〈死後,第一件事──致打疫苗猝死的長者〉、〈山也怕確診──十一訪山友〉等社會詩,關注著生活周遭,把疫情所造成的不便、死亡、遺憾等寫在詩中,也許過了幾年之後,疫情與人類共存時,這些詩就成為歷史的紀錄,記錄著這段時間人們的心情起伏。
  詩是內心的表達,畫也是,從文字到圖像,詩人用不同的媒材書寫心情。每一年一個生肖,每個生肖代表著歲月的來去匆匆,每個生肖的背後,彷如詩人念著的歲月,日日月月走過的年少、青壯、中年、老年,都在生肖的接續中,循環著詩人每一回的十二個年頭,也帶來心靈的成長與精神的提昇。老而有智慧的生命,也在歲月的流逝中緩緩形成。

  這本詩畫集,是詩人的生命過程,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後,相信持續不斷寫詩的詩人,煥彰老師,將每天用他的詩與畫填充他的生活,留給大眾詩畫結合的想像空間。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从年轻时接触了一些台湾本土艺术家的作品后,我就对那些能够将地域特色与普世情感相结合的创作者抱有极大的敬意。林焕彰老师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种对土地的深情,那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来的精华。这本《虎虎.虎年.有福》,光是从标题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祝福的意愿。我猜想,在诗歌的部分,他可能会运用一些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意象,比如灯笼、庙口、团圆饭的味道,但会用一种非常个人化、成熟的视角去重新诠释它们,让老一辈人感到亲切,也让年轻读者找到共鸣。图画部分,则应该会是诗句的绝佳注脚,让文字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获得了具象的色彩和线条。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共好”的精神,把个人的“福”延伸到集体的“福”上。

评分

我个人对台湾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态度非常欣赏,他们大多有一种“为社会留下记录”的使命感,不只是为了表达自我,更是为了传承某种文化精神。尤其是在当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能够静下心来创作一本诗画集,本身就是一种“有福”的表现。我对这本集子最期待的是它在装帧和设计上的处理。好的诗画集,其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作品的一部分。纸张的选择、印刷的精度、排版的留白,都会极大地影响阅读体验。如果设计上能呼应“虎年”的磅礴气势,但又不失诗歌的细腻婉约,那将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跨界合作。我希望它读起来是舒展的,看起来是典雅的,能够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节奏上的舒缓,仿佛真的被林老师的笔墨带入了一个充满祝福和安宁的时空之中。

评分

说实在的,现在市面上出版的画册,很多都是追求视觉上的炫目和新潮,但真正能让人沉下心来细品的,反倒越来越少。我比较偏爱那种有厚度、有内涵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融合了诗词意境的视觉艺术。林焕彰老师的风格,在我印象中,是那种不张扬却极具力量感的。他的画作,或许不像某些当代艺术家那样追求极致的抽象或颠覆,但那种扎根于生活、贴近人心的笔触,反而更耐得住时间的考验。我特别好奇,在描绘“虎年”这个主题时,他会如何处理“威猛”与“慈爱”之间的平衡?是着墨于传统年画的喜庆热闹,还是更倾向于一种内敛的、象征性的表达?台湾的民间艺术和现代美学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对话,希望这本画集能展现出这种对话的成果。一本好的诗画集,应该像一壶陈年的老茶,初尝平淡,回味无穷,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体悟。

评分

近来看了一些关于华人文化圈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讨论,我越发觉得本土艺术家的创作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他们是文化身份的守护者,也是新语汇的创造者。林焕彰老师的作品,往往有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你觉得某些美好的品质是永恒不变的。这本诗画集,既然主题如此明确——聚焦于“福”——我猜测他会从一个非常务实的角度去探讨“福”的来源,可能不是奢华的物质,而是一种心境的平和,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连接。在诗歌和图画的对照中,我期待看到的是一种动态的辩证关系:诗的意境如何被画面的色彩和光影所激活,而画面的细节又如何被诗句的韵脚所深化。这需要创作者极高的功力和深厚的学养,才能够达到那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至高境界,而不是简单的图文并置。希望这本集子能成为我书架上能时常被取阅、每次都能获得慰藉的宝藏。

评分

这本诗画集,光是名字就让人感受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光是“虎虎生风”的意象,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期待。我个人一直很欣赏林焕彰老师那种将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视角巧妙融合的创作手法,他的诗歌总能在我心中激起一些久违的情感共鸣,那些文字像是带着土地的芬芳和岁月的沉淀,读起来让人心安又有所思。我猜想,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年份里,他用诗句和图画来描绘他心中的“福”,一定有其独特的领悟。台湾这块土地,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多元的文化交织,而艺术家的视角,往往能捕捉到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细微美好。我常常觉得,好的诗集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周遭环境的深刻观察。期待能从这本画集中看到他对传统节庆、家庭温暖,或者甚至是自然生态中那些“有福”瞬间的捕捉,那种不是直白说教,而是渗透在笔触和韵律中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