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理論與實務

經濟學:理論與實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嘉瑜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理论
  • 实务
  • 教材
  • 大学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原理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应用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每個人日常的選擇就是一連串經濟議題。本書在個體市場或總體面,除了介紹供需模型均衡與比較靜態分析,也著重生產所得流程圖在實務面的應用。為因應時代趨勢,本書加入理財與跨時分析,以及永續經濟的介紹。近年來國際經濟局勢變遷快速,本書新聞時事案例分析的焦點也涵蓋2018-19年中美貿易戰與2020-2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同時系統性介紹經濟運作的架構與原理,期能協助讀者認識與了解相關事件可能的影響層面與政策意涵。

  經濟模型:特別強調供需模型、成本效益模型,和生產所得流程圖在各章節的應用。

  整合性範例:以小葉為主角,說明個體消費、儲蓄、求學、就業、開店、投資、理財等經濟行為背後的決策原理。

  最新議題:加入與時俱進的章節(理財與跨時分析、永續經濟的介紹),以及編寫新聞時事案例(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

  豐富考題:彙整歷年普考、地方特考四等的經濟學概要考古題做為習題,提供讀者練習,有利準備國考。
《全球金融风暴:危机、应对与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20世纪末以来,特别是21世纪初一系列重大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演变路径及其深远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回顾,更是一部面向未来的危机管理与金融治理的实践指南。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带领读者穿越复杂的金融迷宫,理解那些看似遥远的事件如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部分:危机的土壤——结构性失衡与监管的盲区 本书首先聚焦于全球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我们细致考察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GFC)爆发前夕,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及其背后的金融创新——抵押贷款证券化(MBS)和担保债务凭证(CDO)的风险累积过程。不同于传统教科书的简化处理,本书强调了“影子银行体系”的崛起及其对传统监管框架的挑战。 我们探讨了评级机构的失职、道德风险的蔓延,以及全球资本流动失衡如何加剧了风险的集中。例如,亚洲国家巨额的经常账户盈余如何通过购买美国国债,间接为美国的信贷泡沫提供了廉价资金,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却又极度脆弱的全球金融生态。本部分还追溯了互联网泡沫破裂(2000年)的教训,指出技术驱动的资产泡沫具有周期性且往往被市场参与者低估。 第二部分:危机爆发与政策的极限 本书详细描绘了危机爆发时的情景,从雷曼兄弟的倒闭到AIG的濒临破产,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决策都被置于显微镜下分析。我们重点分析了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在危机初期采取的“救助”(Bailout)与“稳定”(Stabilization)措施的复杂性与争议性。 核心内容包括: 1.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 零利率政策(ZIRP)的推出、量化宽松(QE)的规模化运用,及其对资产价格、通货膨胀预期的长期影响。我们对比了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应对不同流动性陷阱时采取的差异化策略。 2. 财政刺激的有效性评估: 对比了美国《2009年经济稳定法案》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期间的财政紧缩政策,评估了大规模财政干预在短期内稳定需求和长期内引发的债务担忧之间的权衡。 3. 主权债务的阴影: 深入剖析了欧元区边缘国家(如希腊、西班牙)的主权债务危机,揭示了单一货币政策在面对成员国间巨大经济差异时所表现出的结构性缺陷。本书特别关注了“银行-主权”的恶性循环(Doom Loop)是如何形成的,并评估了欧洲稳定机制(ESM)的作用。 第三部分:后危机时代的金融重塑与监管新范式 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治理的严重滞后。本书的重点转向了危机后各国为提高金融韧性所做的努力和改革。 我们对《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Act)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包括设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的意图与实施难度,以及衍生品市场的清算中心化改革。同时,本书也评述了巴塞尔协议III(Basel III)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和流动性覆盖率(LCR)提出的更为严苛的要求,及其对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 然而,改革并非终点。本书也批判性地分析了“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TBTF)问题的部分解决与遗留。例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复杂性、影子银行体系的转移,以及新兴金融科技(FinTech)可能带来的新监管套利空间。 第四部分:展望未来——不确定性时代的风险管理 在本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将目光投向未来,探讨了当前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新兴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与金融脱钩: 探讨贸易战、区域冲突如何转化为资本流动的中断和供应链的重组,以及这如何影响全球风险溢价。 气候变化与绿色金融: 分析气候转型风险(Transition Risk)和物理风险(Physical Risk)如何通过保险、信贷和资产估值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以及央行在“气候压力测试”中的角色。 数字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 评估去中心化金融(DeFi)对传统支付和清算体系的潜在颠覆,以及各国央行应对数字资产挑战的战略考量。 《全球金融风暴:危机、应对与未来》旨在为政策制定者、金融专业人士以及关注宏观经济走向的普通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兼具批判性的分析框架。它强调,理解过去的错误,是避免未来灾难的唯一途径。本书的叙事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力求将晦涩的金融模型转化为清晰的政策逻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嘉瑜


  現職    國立東華大學經濟學系 教授
  學歷    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
  專長    總體經濟學、勞動經濟學
 

图书目录

PART I 通論
第01章 經濟學緒論

新聞時事 太陽能很便宜?因為「原料不用錢」?
1.1 經濟學的起源:稀少性與選擇
1.2 三個基本問題
經濟視角 倫敦無數美食外送員正賣力踩著單車上坡⋯⋯
1.3 經濟學的範疇與研究方法

第02章 貿易利得與分析架構
新聞時事 中美貿易戰 這筆帳怎麼算?
2.1 生產與成長
經濟視角 擴展自己的機會集合
2.2 貿易利得
經濟視角 國際貿易、買賣與分工 都是資源整合
2.3 經濟體系的架構:生產所得流程圖
經濟視角 再續 中美貿易戰 這筆帳怎麼算?
2.4 再訪三個基本問題

第03章 供需模型與彈性的應用
新聞時事 供不應求「衛生紙之亂」
3.1 需求
3.2 供給
3.3 供需模型與市場均衡
3.4 供需模型的比較靜態分析
經濟視角 「衛生紙之亂」的供需分析
3.5 彈性與應用
經濟視角 美國提高對中關稅 可能得不償失
經濟視角 提高菸價能「以價制量」?還能增加稅收?

第04章 成本效益分析、福利分析與消費者理論
新聞時事 重啟經濟的成本效益分析
4.1 需求曲線再詮釋:邊際價值
經濟視角 你的效用函數範圍可以再更大一點
4.2 供給曲線再詮釋:邊際成本
4.3 供需均衡的福利意義
4.4 價格和價值的差異
經濟視角 極端氣候正在影響臺灣
4.5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
經濟視角 限量銷售的「波卡事件」
4.6 國際貿易與供需模型的應用
附錄 「消費者理論」簡介

第05章 市場失靈與政府的角色
新聞時事 勿讓你淘汰的手機成了環境污染的惡夢
5.1 外部性和政府的介入
經濟視角 寇斯理論與外部性
5.2 產品性質分類:公共財與私有財
經濟視角 「草原的悲劇」與海洋「垃圾漩渦」
5.3 公共財的需求與供給
經濟視角 政府失靈與蚊子館
5.4 政府的角色

PART II 個體經濟
第06章 廠商理論:生產與成本

新聞時事 好賺 大家來開茶飲店?
6.1 廠商的利潤
經濟視角 中間投入愈多,廠商收入愈高?
經濟視角 廠商自己生產?或買現成的就好了?
6.2 廠商的生產
6.3 廠商的成本:短期
6.4 廠商的成本:長期
經濟視角 高工資背後的勞動生產力
經濟視角 企業多角化經營的案例
附錄 「等量曲線」簡介

第07章 完全競爭市場
新聞時事 茶飲店 好像也沒那麼好賺?
7.1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
7.2 完全競爭廠商的產量決策
經濟視角 跳樓大拍賣是真是假?
7.3 完全競爭廠商長期生產決策
經濟視角 口罩市場大車拚
經濟視角 資訊不透明的事實
7.4 完全競爭廠商的僱用決策
經濟視角 數位人才的需求

第08章 不完全競爭市場
新聞時事 行動通訊產業的概況
8.1 獨占廠商的訂價與產量決策
經濟視角 Google 為什麼遭受美國反壟斷的調查?
8.2 壟斷性競爭市場
8.3 寡占市場與簡單賽局
經濟視角 賽局中的「囚犯困境」
經濟視角 「499 吃到飽之亂」既知如此 何必當初?

第09章 生產要素與報酬
新聞時事 臺灣薪資、所得、財富分配日益不均
9.1 勞動市場與薪資的決定
經濟視角 Z 世代追求「工作與生活的整合」
經濟視角 薪資比一比:臺灣勞工 vs 台積電員工 vs CEO
9.2 資金市場與利率的決定
9.3 土地市場與地租的決定
經濟視角 為何演員的片酬與球員的薪資是天價?
9.4 企業能力與經濟利潤
經濟視角 殭屍企業?廠商資本家不一定賺錢
9.5 所得分配不均的衡量

第10章 跨期決策與理財入門
新聞時事 你想讀的碩士學位 值多少錢?
10.1 跨期決策
10.2 投資與資本
10.3 教育與人力資本
10.4 跨期消費的決策
經濟視角 大學學歷果真貶值?
10.5 理財入門
經濟視角 600 元當台積電股東?

PART III 總體經濟
第11章 總體變數與臺灣經濟簡介

新聞時事 新冠疫情臺灣 GDP 支出面的變化
11.1 產出、支出與所得的衡量
經濟視角 你可以再更愛國一點點嗎?
經濟視角 供應鏈與臺灣的出口進口組成
經濟視角 GDP 非一切 綠色 GDP 補缺漏
11.2 物價與通貨膨脹
經濟視角 經濟成長、薪資停滯?
11.3 利率
11.4 勞動力與失業

第12章 景氣循環與簡單凱因斯模型
新聞時事 新冠疫情對臺灣景氣的影響
12.1 景氣循環
經濟視角 訪問採購經理人 可以得知景氣風向
12.2 總合需求的內容
12.3 簡單凱因斯模型
12.4 乘數效果及應用
經濟視角 消費券的乘數效果

第13章 總合供需模型
新聞時事 美國經濟憑什麼這麼好?
13.1 總合需求
經濟視角 消費與投資也是利率的函數
13.2 總合供給
13.3 總合供需模型:產品市場的均衡
13.4 總合供需模型的應用:比較靜態
經濟視角 AD-AS 模型圖解「美國經濟憑什麼這麼好?」
經濟視角 新冠疫情和金融海嘯的衰退 哪裡不一樣?
13.5 總合供需模型:長期均衡的調整
13.6 不同學派的觀點

第14章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新聞時事 安倍經濟學:總體政策的實驗
14.1 政府預算
14.2 財政政策與總合需求
經濟視角 疫情影響 臺灣人均國負債攀升至 24.9 萬
14.3 貨幣供需
經濟視角 因應挑戰 央行貨幣政策大變革
14.4 貨幣政策與總合需求
14.5 總體經濟政策與長短期影響分析
經濟視角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不該井水「氾」河水
經濟視角 新冠病毒、供應鏈瓶頸、勞動力短缺、需求強勁⋯⋯一起推高通膨

第15章 國際金融
新聞時事 經常帳順差的臺灣 怎麼會資金淨流出?
15.1 國際收支帳
15.2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的決定
經濟視角 美國聯準會降息與我何干?
15.3 均衡匯率理論簡介
經濟視角 美元計算的 GDP 與 PPP 的 GDP
15.4 國際收支帳、GDP 與超額儲蓄

第16章 經濟成長與永續發展
新聞時事 快時尚的真實成本
16.1 經濟成長
經濟視角 科技進步、全球化與競爭力
16.2 永續發展(SDGs)
經濟視角 永續發展的 5 種資本模式
經濟視角 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 2023 年啟動
經濟視角 氣候變遷影響你和我
16.3 永續經濟:生產所得流程圖的應用
16.4 碳稅與碳交易:供需模型與成本效益分析的應用
經濟視角 推動循環經濟:經濟與環保雙贏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492427
  • 規格:平裝 / 528頁 / 19 x 26 x 2.6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序

  因為財務資源與時間的有限性,每個人日常的選擇就是經濟議題,而經濟學即是一門研究如何理性選擇的學門。本書以假想人物小葉為主角,以範例說明經濟個體在消費、儲蓄、求學、就業、開店、投資、理財等經濟行為背後的決策原理。

  除了個人,廠商生產在長短期要規劃要素的組合、國家政府對於公共財的提供,也是在經費限制下需要進行成本效益的考量。同時,這些考量並不侷限於特定的時間點,因此本書納入「跨期決策」的章節,介紹成本效益分析應用於廠商規劃長期性投資、家戶規劃消費與儲蓄、或個人思考工作與教育投資時間配置的評估,也加入理財入門的介紹。當然,生在地球村的我們,長遠思維代表「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發展模式」,因此,因應時代趨勢,本書加入「永續經濟」理念的介紹,實是不可或缺。

  經濟學理論模型看似繁多且複雜,但其實萬變不離其宗。不論是個別決策、市場分析、或是總體模型架構,本書特別強調成本效益分析、供需模型與比較靜態分析,以及生產所得流程圖三種分析工具,並於各章節中連貫的應用。本書以系統性地介紹經濟運作的架構與原理,希望協助讀者在拼圖式、積木堆疊式的學習之後,能善用活用「經濟理性」思維,練習做更好的決策。

  另外,本書也著重實務面的應用。以「新聞時事」與「經濟視角」,印證或補充相關的經濟理論。個體經濟多篇案例著重在提醒讀者思考「市場機制」與「政府」在經濟社會資源配置上扮演的角色。在總體經濟分析部分,近年來國際經濟局勢變遷快速,新聞時事案例分析的焦點則涵蓋2018-19年中美貿易戰與2020-2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以及政府實施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衍生的長短期效果。

  作為公民的我們,藉由經濟理論的學習與案例經驗的對照,當能理解相關經濟事件之間可能的影響層面與政策意涵,於未來面臨現實世界裡的景氣波動、政府政策、或是經濟學家的評論或建議,能有更清晰的認識與評斷。

  最後,作者感謝所有協助完成這本書的各方因緣,感恩。

洪嘉瑜
2022/05/01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翻譯水準,坦白說,有點讓人捏一把冷汗。不是說它完全不能讀,而是那種「翻譯腔」實在是太重了,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特別是對於我們習慣了中文母語的表達方式的讀者來說。很多經濟學專有名詞的直譯,如果不是對原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很容易在腦海中產生誤解,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去釐清作者真正的意思。舉個例子,有些句子結構非常冗長,明顯是為了貼合英文原句的語法習慣而犧牲了中文的簡潔性,讀起來非常拗口,這對於學習基礎概念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個巨大的門檻。我記得有幾次看到某個重要的經濟模型解釋,因為翻譯的模糊不清,我得翻閱其他資料才能確認那個數學符號或經濟術語在台灣學界通常用什麼詞彙來稱呼。雖然內容本身或許紮實,但這種翻譯上的瑕疵,確實嚴重影響了閱讀的流暢度與學習的效率。如果出版社能在再版時,找更熟悉台灣學術語境的譯者來校訂,那絕對會讓這本教科書的實用性提升一個檔次。畢竟,經濟學的複雜性已經夠高了,我們不需要再被翻譯的障礙多添一份心力去解讀。

评分

插圖和圖表的設計,簡直是慘不忍睹,充滿著一種上個世紀末的過時感。很多關鍵的圖形,像是IS-LM模型或者總體經濟的長期均衡圖,線條模糊不清,軸線的標示也做得非常隨意,顏色搭配也十分單調,完全無法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我們現在都習慣了清晰、現代的視覺化工具,這種模糊的、像素感很重的圖表,不僅無法有效地傳達資訊,反而會讓人產生排斥心理。更不用說,有些圖表甚至沒有清楚的圖例說明,我必須透過反覆比對課文內容,才能勉強猜測出圖上那些曲線的代表意義。在經濟學這種高度依賴視覺化來解釋抽象概念的學科中,圖表的品質直接決定了學習的效率。如果一個圖看半天還搞不清楚,那還不如沒有。這本書的配圖,不只是「不美觀」的問題,它已經上升到了「干擾學習」的層面,真心希望未來能採用更現代、更清晰的排版設計。

评分

作者在處理總體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之間的平衡上,處理得極為不佳,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開篇花了大量的篇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消費者行為、生產者理論,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推導無差異曲線、邊際效用遞減等概念,這部分我還算能接受,雖然有些冗長。然而,當進入到國民所得決定模型時,那種處理的倉促和簡化程度,簡直讓人傻眼。彷彿作者在前面把力氣都用盡了,到了更宏觀、更貼近國家治理層面的討論時,就草草收兵,使用了非常簡化甚至是不太符合當前主流學術觀點的模型。這種處理方式,導致讀者在建立起對微觀世界的精確理解後,面對宏觀世界的描述時,反而感到混亂和不滿足。一本好的經濟學教材,應該是微觀和宏觀相互支撐,微觀為宏觀奠定基礎,宏觀解釋微觀的集合現象,這本書卻像是生生在兩者之間畫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學完後總覺得知識體系是不完整的,缺乏一個統一的框架來指導思考。

评分

整體的編排邏輯,我得說,實在是有些散漫,缺乏一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感。翻開目錄來看,章節之間的跳躍性有點大,感覺像是把不同年份、不同版本的歐洲教材強行拼湊在一起,章節之間的銜接處處理得非常突兀。比方說,在講述完基礎的供需法則之後,下一章突然就跳到了複雜的賽局理論,中間對於市場結構和行為經濟學的鋪陳完全不足,讓讀者在知識鏈條上產生了明顯的斷裂感。對於自學者來說,這本書幾乎沒有提供足夠的「鷹架」來支撐他們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每一章節讀起來都像是一個獨立的單元,缺乏一個貫穿全書的主軸去串聯起這些看似不相干的概念。我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不是在理解經濟學的原理,而是在嘗試梳理作者到底想用什麼順序來教導我們這些知識。教科書最重要的是引導性,要讓讀者感覺到他們每讀完一頁,知識的邊界都在穩步擴大,而不是像在本迷宮裡繞圈子,這本書在這方面做得遠遠不夠,甚至可以說有些失職。

评分

本書在處理「實務應用」這一塊的著墨,實在是太過於蜻蜓點水,讓人感覺空有其名,內裡卻是空洞無物。書名雖然雄心勃勃地冠上了「理論與實務」的名號,但當你翻到那些號稱「案例分析」的章節時,你會發現它們多半只是用幾段文字簡單地描述了一下某個歷史事件,然後就迅速跳回抽象的數學模型推導,幾乎沒有提供任何讓讀者動手操作或深入分析的材料。舉例來說,講到貨幣政策,它可能簡單提了一下央行降息,但對於降息後市場的實際反應數據、不同產業受到的影響差異、或是政策執行的細微考量,完全沒有展開。這讓讀者讀完後,還是會感到自己跟現實世界脫節,不知道如何將課本上學到的那些優雅的公式,應用到台灣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去。如果真的要對得起「實務」這兩個字,至少應該增加更多結合本地市場的數據分析、或是鼓勵學生進行小型個案研究的引導才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