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實習手冊(3版)

兒科護理實習手冊(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黎小娟
图书标签:
  • 儿科护理
  • 护理实习
  • 临床实践
  • 儿科
  • 护理学
  • 医学
  • 教材
  • 实习手册
  • 护理技能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由多位兒科臨床經驗豐富之教師編寫而成,全書內容概分為二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兒科常見的護理評估及照護;第二部分為兒科常見的護理技術(共41個),將技術步驟標準化,以列點方式說明步驟順序及技術要點,並且對應臨床實地拍攝之照片及圖片加以說明。

  第三版新增內容「兒童的語言發展及氣質特徵」,以及依臨床現況修訂技術內容。

本書特色

  ‧易學易懂,輕鬆應用。
  ‧口袋尺寸,攜帶方便。
 
臨床營養學:從基礎到應用的全面指南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 全面涵蓋臨床營養學的基礎科學原理,並深入探討其在各種疾病狀態下的實際應用。 涵蓋廣泛的臨床情境: 內容覆蓋從重症監護到慢性病管理、從手術前後護理到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婦、運動員)的營養支持策略。 強調證據基礎(EBN): 所有營養治療方案均基於最新的醫學研究和臨床指南,確保實用性和科學性。 結構清晰,易於查閱: 採用模塊化結構,配有大量圖表、流程圖和案例分析,方便臨床工作者和學生快速檢索和理解複雜概念。 專注於跨學科合作: 闡述營養師在多學科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藥師)中應扮演的角色與溝通技巧。 --- 第一部分:臨床營養學基礎 本部分旨在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科學基礎,理解人體如何攝取、消化、吸收、代謝和排泄營養素,以及這些過程如何受到疾病狀態的影響。 第一章:人體能量代謝與營養素需求評估 詳細闡述靜息能量消耗(REE)的測量方法(如間接熱量測定法)與預測公式。深入分析宏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在不同生理條件下的代謝途徑及其相互調控機制。探討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酶促反應、細胞信號傳導中的關鍵作用,並明確列出不同生命階段和健康狀態下(如壓力、創傷)的基礎營養素推薦攝取量(RDA/AI)。 第二章:消化與吸收生理學的臨床意義 從分子層面解析胃腸道對各類營養素的分解與吸收過程。重點討論腸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及其在敗血症和炎症反應中的病理生理學變化。深入探討小腸吸收不良的常見原因(如乳糜瀉、短腸綜合徵)及其營養學後果,為後續的營養支持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第三章:營養狀態評估的標準化方法 本章系統介紹當前臨床上常用的營養評估工具。包括: 1. 主觀全面評估(SGA) 與 微型營養評估(MNA-SF) 的執行細節。 2. 人體測量學 在評估體組成變化中的應用,包括生物電阻抗分析(BIA)與雙能X射線吸收法(DXA)。 3. 實驗室指標 的解讀:不僅限於傳統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還包括炎症標誌物(如CRP)對這些指標的干擾分析,以及更敏感的指標如轉鐵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的臨床應用。 4. 膳食評估技術 的詳盡介紹,如回憶法、食物頻率問卷(FFQ)的優缺點及在長期監測中的價值。 --- 第二部分:特定疾病狀態下的營養治療 本部分將基礎理論轉化為具體的臨床決策制定過程,針對不同疾病系統地介紹營養治療的目標、原則和具體方案。 第四章:重症醫學與創傷營養支持 深入探討急性期反應(AIR)如何重塑人體代謝狀態,導致高分解代謝和胰島素抵抗。詳細闡述早期腸內營養(EEN)的時機、目標劑量和遞送方式,以及何時需要輔以腸外營養(PN)。著重討論在呼吸機支持患者中,碳水化合物與脂肪供能比例的調整,以及對血糖控制的影響。 第五章: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營養干預 聚焦於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壓的營養管理。討論地中海飲食模式在預防心血管事件中的長期效益。詳細分析限制鈉、液體和鉀的標準,以及在心衰患者中可能出現的惡病質(Cardiac Cachexia)的營養對策。 第六章:代謝與內分泌疾病的營養管理 糖尿病(DM): 區分1型、2型及妊娠期糖尿病的營養目標。詳解碳水化合物計數法、升糖指數(GI)與升糖負荷(GL)在個體化治療中的應用。探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爭議與安全性。 肥胖症與代謝綜合徵: 闡述體重管理中的能量負平衡原則,探討極低熱量飲食(VLCD)的適應症與風險監測。深入討論減重手術(如胃袖狀切除術、胃旁路術)後必須採取的補充劑方案,特別是維生素B12、鐵和脂溶性維生素的預防性補充。 第七章:胃腸道疾病的營養挑戰 系統分析炎症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與緩解期的營養策略。重點討論短腸綜合徵(SBS)患者的液體與電解質管理、脂肪吸收障礙的對策,以及如何優化腸道適應性。在胰腺炎的章節中,區分急性與慢性胰腺炎的營養支持路徑選擇(腸內優先原則)。 第八章:腎臟與肝臟疾病的營養處方 腎臟病(CKD): 詳細說明不同透析方式(血液透析 vs. 腹膜透析)對蛋白質、磷、鉀和鈉的具體要求。探討非透析患者的飲食限制,以及如何處理營養不良問題。 肝衰竭與肝硬化: 解決蛋白質/熱量攝取與肝性腦病(HE)之間的複雜關係。闡述使用支鏈氨基酸(BCAA)補充劑的適應症和爭議。討論腹水管理中的鈉和液體限制。 --- 第三部分:特殊臨床情境與技術 本部分專注於需要高度專業化營養干預的領域。 第九章:腫瘤營養學:預防與治療 探討癌症本身及其治療(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對營養狀態的全面影響。介紹預防和逆轉惡病質的策略,包括高蛋白、高能量密度的飲食調整。深入討論癌症治療相關的味覺改變、噁心、嘔吐和口腔炎的營養支持技巧。強調腫瘤患者營養篩查的重要性。 第十~十二章:腸內外營養支持的技術細節 腸內營養(EN)的實施: 詳細分類不同類型的配方(全營養配方、要素配方、管灌輔助配方),並指導如何根據患者的吸收能力、腎功能和血糖控制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配方。涵蓋餵食管的選擇、放置、併發症預防(如腹瀉、誤吸)的護理要點。 腸外營養(PN)的精確配製: 深入解析三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與兩腔PN的組成要素。著重討論高濃度葡萄糖、高氨基酸濃度對滲透壓的影響,以及脂肪乳劑的選擇與輸注速率。重點討論PN相關的併發症,如肝毒性、高血糖和PICC線血栓的預防。 術後恢復與傷口癒合: 闡述術前優化營養(Prehabilitation)的實踐指南。討論特定營養素,如精氨酸、谷氨酰胺、鋅和維生素C在傷口修復過程中的分子機制與臨床應用劑量。 第十三章:老年營養學與衰弱管理 探討老年人常見的影響營養攝取的因素(如嗅覺味覺退化、藥物相互作用、吞嚥困難)。著重介紹肌少症(Sarcopenia)的診斷標準與營養干預方案,強調優質蛋白質攝取的重要性(如每日每公斤體重高於1.0-1.2克)。 第十四章:兒科與孕產婦營養(基礎概述) 雖然本書側重成人臨床,但仍需概述生命早期營養的特殊性。涵蓋嬰幼兒生長曲線的解讀、母乳與配方奶的比較、早產兒的特殊營養需求。對於孕產婦,探討葉酸、鐵、碘等關鍵微量營養素的補充策略及其對胎兒發育的影響。 --- 第五部分:營養治療的管理與監測 第十五章:營養治療的監測與調整 強調營養治療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監測的過程。定義主要的監測指標(如體重、液體平衡、氮平衡、臨床症狀改善)。提供一套標準化的流程,指導臨床工作者如何根據患者對治療的反應,在短期內調整能量與蛋白質的攝取,確保治療方案的個體化與有效性。 第十六章:跨學科團隊中的營養溝通 闡述營養師如何有效地向醫師、護理師及患者傳達複雜的營養建議。提供標準化的記錄格式和交接班溝通模板,以確保營養治療計畫在不同班次間的一致性與連續性。 附錄:臨床常用換算表、飲食處方範本與常見營養配方成分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1 兒科護理評估與照護

Chapter 2 新生兒護理技術
技術1 新生兒即刻護理
技術2 新生兒臍帶護理
技術3 新生兒沐浴
技術4 新生兒腳跟採血
技術5 新生兒神經反射評估

Chapter 3 一般兒科技術
技術6 測量體溫
技術7 肌肉注射法
技術8 胰島素皮下注射法
技術9 皮內注射法
技術10 靜脈注射法
技術11 滴入給藥法(眼、耳、鼻滴入法)
技術12 Port-A注射法
技術13 肛門栓劑給藥法
技術14 哈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復甦術與電擊去顫術
技術15 身體約束之護理運用

Chapter 4 兒童心臟科技術
技術16 測量心尖脈的方法
技術17 測量血壓的方法
技術18 心導管檢查前後的護理

Chapter 5 兒童神經科技術
技術19 協助腰椎穿刺及髓鞘內注射治療
技術20 幼兒意識狀態的評估
技術21 幼兒抽搐發作照護

Chapter 6 兒童泌尿科技術
技術22 導尿技術
技術23 協助恥骨上尿液抽取術
技術24 貼集尿袋(收集無菌尿液標本)

Chapter 7 兒童胸腔科技術
技術25 姿位引流與胸部叩擊法
技術26 抽痰法
技術27 氧氣治療
技術28 協助胸腔穿刺放液術及護理

Chapter 8 兒童血液科技術
技術29 嬰兒輸血技術
技術30 新生兒黃疸光線治療
技術31 協助插臍導管技術
技術32 協助換血技術
技術33 協助骨髓抽吸技術

Chapter 9 兒童腸胃科技術
技術34 協助插鼻胃管技術
技術35 小兒鼻胃管灌食法
技術36 小兒胃造瘻灌食法
技術37 小兒人工肛門造口袋的使用法
技術38 大量灌腸法

Chapter 10 兒童骨科技術
技術39 石膏護理
技術40 皮膚牽引
技術41 使用吊帶(三角巾)的方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946528
  • 規格:平裝 / 324頁 / 12 x 19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發現這本《兒科護理實習手冊(3版)》在實務操作的細節處理上,真的下了不少功夫。很多教科書上可能會略過的細節,它都講得非常到位,像是如何安全地給藥給哭鬧不止的小孩、處理特殊檢查前的情緒安撫等等,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學不到,卻在臨床上非常關鍵的「眉角」。我記得我第一次嘗試給藥時非常緊張,深怕弄錯劑量或方式,但參考了書中的範例後,整個過程順暢多了,而且過程中也更注意到了安全監測的部分。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這種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方式,讓我更能掌握護理的主導性。而且,它還針對台灣本地的醫療環境和常見的兒童健康問題做了很多在地化的調整,這點對我們來說非常受用,不像有些引進的參考書,內容和我們實際遇到的情況有落差。

评分

這本《兒科護理實習手冊(3版)》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啊!我最近剛開始接觸小兒科的臨床實習,一開始真的手忙腳亂,面對這麼多需要細心照料的小寶貝們,心裡總有點七上八下的。書本的內容編排得非常清楚,從新生兒的基礎照護到兒童常見疾病的護理要點,幾乎涵蓋了我想知道的一切。特別是它裡面那些步驟分解得非常細緻的護理技術操作,像打針、抽血,還有各種給藥途徑的注意事項,光看文字描述就能想像出實際操作的流程,這對我這種新手來說,真的是強心劑。我記得有一次在病房遇到一個比較特別的案例,書上剛好有類似的討論,讓我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也讓我更有信心跟著帶教老師學習。總之,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高,根本就是我們實習生口袋裡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每次到臨床前都會翻一下,總能找到需要的知識點,讓我感覺自己準備更充分了。

评分

說真的,這本手冊的編排方式真的很貼近年輕護理人員的需求,排版設計上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很多地方都有圖文並茂的呈現,對於我們這種視覺學習者來說,幫助超級大。我特別喜歡它將複雜的病理生理學知識轉化成容易理解的臨床情境分析,這樣在病房裡遇到情況時,就不會只是死記硬背操作步驟,而是能理解背後的原因。像是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在溝通技巧上的差異,書裡也給了很多實用的建議,讓我在跟小朋友互動時,能更有效地建立信任感,這在兒科護理中實在是太重要了。以前總覺得兒科護理就是把成人的護理知識套用在小孩子身上,但這本書讓我徹底改觀,它強調了兒童發展的獨特性,讓我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熱愛。每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重點,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真的很慶幸在實習初期就能接觸到這麼棒的資源。

评分

從專業術語的清晰度來說,這本《兒科護理實習手冊(3版)》處理得非常好,既有足夠的專業深度,又不會讓剛接觸兒科的學生望而卻步。它在引入新的臨床名詞或新式護理標準時,都會附帶簡潔明瞭的解釋,這對於我們銜接學校課本和實際臨床語言非常重要。我還發現書中對於一些高風險、低頻率的緊急情況處理流程,都有非常明確的SOP指引,這對於剛入職場或實習生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讓我們在突發狀況下,不會因為慌亂而遺漏關鍵步驟。整體來說,它成功地扮演了一個「知識橋樑」的角色,架起了理論學習與臨床實務之間的鴻溝。對於任何想在兒科領域打下堅實基礎的夥伴來說,這本手冊絕對是值得珍藏的,它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隨時待命的資深學姐在身邊指導,讓人感到踏實又安心。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很有邏輯性,從基礎的生命徵象監測到複雜的專科護理,循序漸進,完全符合我們在臨床輪轉的順序。最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將重點只放在疾病的治療層面,而是很強調「家庭為中心」的護理觀念。在兒科護理中,父母的情緒支持和衛教指導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在這方面的著墨非常多,提供了許多實用的衛教工具和溝通技巧,讓我學會如何更同理地與焦慮的家長交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合作關係。我常常覺得,在兒科,我們護理的不僅是病人,更是整個家庭。這本手冊的編寫者顯然深諳此道,讓我在面對壓力時,能更堅定地站在家庭這一邊提供支持。這種人文關懷的視角,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過了一本單純的技術手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