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第四版)

營養學(第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松鈴
图书标签:
  • 營養學
  • 營養
  • 膳食
  • 健康
  • 第四版
  • 醫學
  • 生命科學
  • 食品科學
  • 人體生理
  • 臨床營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由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葉松鈴教授總校閱,集合多位資深營養學教師及營養師,彙整各自的教學及實務的心得與經驗,以及研讀國內外相關著作的學術積累,依我國目前的現況以及教學需求,設計編撰而成。

  全書分為十章,第1章為營養學的緒論,第2章到第6章分別介紹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與水分等主要營養素的組成、種類、特性、功能、消化、吸收與代謝,第7章講述能量代謝,第8章介紹均衡飲食。除了這些營養學的基本學理之外,本書第9章講述從懷孕、哺乳、嬰幼兒到老人等各個不同生命期的營養問題及解決方案,第10章則對現在流行的保健食品及食品添加物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書末附錄收錄了: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現行食品標示格式、成年人之理想體重範圍、國內常見酒類酒精含量表、食物之鈉含量、食物之嘌呤含量、食物代換表等實用資料,方便讀者快速查閱。

  各章章末均編有習題,並提供解答,方便讀者自行檢驗學習成果。第9章生命期營養更在各節均編有習題。此外,在各章節中也穿插了「營養知識補給」,提供與該章節相關的營養補充知識,部分章節內容提供實用的食譜設計範例,部分章節則設計大量的隨文例題,除隨附解答外更有營養知識解析內容可供讀者補充營養新知。

  本書不僅是一本營養學和生命期營養的基礎教科書,也適合對營養學有興趣的讀者做為入門書籍,普及營養知識,提升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第四版依最新的營養知識修訂、更新。

 
探寻生命奥秘的经典之作:《人体生理学精要:从分子到系统》 图书信息: 书名: 《人体生理学精要:从分子到系统》 版本: 第二版 作者: 史密斯·J. K. (Smith, J. K.),陈·L. (Chen, L.) 出版社: 环球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 深度解析生命运作机制的权威指南 《人体生理学精要:从分子到系统》(第二版)是一部全面、深入且极具前瞻性的教科书,旨在为生命科学、医学预科、运动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对人体如何运作的系统性理解。本书摒弃了传统教材中常见的机械罗列式叙述,转而采用整合性的视角,强调各个生理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反馈调控,真正体现了“生命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这一核心理念。 本书的架构设计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递进。我们从细胞和组织的分子基础入手,深入探讨跨膜转运、信号传导通路以及细胞内能量代谢的精细机制。随后,我们将读者的视野逐步扩展至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系统的功能层面,直至最终形成对个体稳态维持的宏大认知。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础——细胞、组织与环境 本部分为后续所有系统生理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 第1章:生命的化学基础与稳态 本章详尽阐述了生命活动必需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重点分析了酶催化的动力学及其在调节代谢中的核心作用。稳态(Homeostasis)的概念被引入并贯穿全书,通过对体液渗透压、pH值、离子梯度的精细控制机制的初步介绍,确立了负反馈调节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第2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命的最小单位 深入探讨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脂质双层的功能屏障特性,以及关键的膜蛋白(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受体)的工作原理。跨膜运输机制——包括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被以清晰的图示和案例加以区分和解析,特别强调了钠钾泵在建立电化学梯度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3章:组织与器官的整合 本章着重于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的功能分化及其在构建特定器官结构中的协作。例如,详细分析了上皮组织的极性(顶端与基底侧)如何支撑吸收与分泌功能,以及结缔组织基质成分(胶原、弹性蛋白)如何决定组织的机械特性。 第二部分:信息传递与整合——神经与内分泌系统 本部分聚焦于人体快速(神经)和缓慢(内分泌)信息传递系统的运作机制,这是实现复杂行为和内部环境协调的关键。 第4章:神经生理学:快速的电子与化学信号 本书对动作电位的产生、传播(包括髓鞘化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突触传递部分详细区分了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生化机制,阐述了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再摄取及受体结合的复杂过程。运动控制方面,本章不仅描述了运动单元的募集,还深入解析了反射弧的结构和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在节律性运动中的作用。 第5章:感觉生理学:信息获取与加工 涵盖了化学感觉(嗅觉与味觉)的分子受体机制,以及体感(触觉、痛觉、温度觉)的感受器适应性。视觉和听觉部分,重点在于光信号向神经冲动的转换过程(如视紫红质复合物的激活),以及初级感觉皮层的信息编码方式。 第6章:内分泌系统:体液信使的调控网络 本章对激素的分类(肽类、类固醇、胺类)及其在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分析了下丘脑-垂体轴(HPA, HPG, HPT轴)的复杂反馈环路,用实例说明了激素如何通过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实现对生理过程的长期、广泛调控。例如,对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在应激反应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度剖析。 第三部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系统 这部分深入探讨了机体如何获取能量、运输物质以及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第7章:心血管系统:物质运输的动力引擎 本章从心肌细胞电生理基础开始,解析了心脏的自律性、传导系统(房室结、希氏束)的功能。血流动力学部分,清晰解释了欧姆定律在循环系统中的类比应用(压力、阻力、流量的关系)。重点阐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差异性控制,以及体液容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三要素如何协同维持血压的精妙平衡。 第8章: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效率工程 解析了肺泡的结构特性,如何实现气体交换的最大化。重点放在气体运输(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曲线,波尔效应)和二氧化碳的清除机制上。呼吸调节部分,深入探讨了化学感受器(中枢和外周)对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调控,特别关注了高海拔适应和运动状态下的气体交换调整。 第9章:肾脏生理学:体液平衡的精密过滤器 本章是全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对肾单位的结构功能进行精细解剖,详细描述了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分子机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抗利尿激素(ADH)如何协同调控血容量和尿液浓缩能力,进行了详尽的数学模型和案例分析。 第10章:消化系统:能量的获取与吸收 本章侧重于消化液分泌的神经-内分泌调控(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重点分析了不同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特定酶(如胰淀粉酶、脂肪酶)作用下的分子消化过程,以及小肠绒毛对最终产物的有效吸收机制。 第四部分:机体防御与适应 本部分关注机体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挑战,包括免疫防御和对运动、温度的适应。 第11章:免疫系统:复杂的防御网络 本书采用现代免疫学的视角,详细区分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B细胞和T细胞的活化过程,抗体产生的体液免疫通路,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机制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对免疫耐受的建立也进行了探讨。 第12章:运动生理学与环境适应 探讨了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交叉桥周期),以及有氧与无氧代谢的能量供应差异。运动适应性部分,侧重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在剧烈活动下如何动态重分配血流和氧气供应,以及对热应激的调节反应。 --- 本书的独到之处 1. 强调动态调控而非静态描述: 本书始终关注生理变量是如何被实时监测和调节的,避免将人体视为一系列孤立的开关,而是强调反馈、前馈和适应性反应的相互交织。 2. 整合分子与系统: 每一个宏观现象(如血压调节、神经传导)都追溯到其底层的分子事件(如离子通道、受体磷酸化),确保读者建立起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 3. 丰富的临床相关性(Clinical Correlates): 在每一章的末尾,都设置了“病理生理学关联”板块,例如在肾脏章节讨论慢性肾衰竭,在心血管章节讨论心力衰竭,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 强调实验设计与数据解读: 引入了对经典生理学实验的分析,鼓励读者批判性地看待数据,理解科学结论是如何通过严谨的实验得出的。 《人体生理学精要:从分子到系统》是一本集严谨性、深度与清晰度于一体的教材,它将引导读者穿越复杂的生命调控迷宫,真正掌握人体运作的精妙法则。无论您是初次接触生理学的学生,还是需要系统回顾知识体系的专业人士,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松鈴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 名譽教授暨保健營養學系 兼任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院生化學研究所 博士

沈佳錚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院藥物研究中心 研究人員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 醫學院 博士候選人

江淑華

  現職:佛光大學 健康與創意素食產業學系 教授
  學歷:大葉大學 生物產業科技研究所 博士

潘怡君

  現職: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餐旅管理科 專任講師
  學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研究所 碩士

詹婉卿

  現職: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護理科 副教授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 藥理學研究所 博士

蔡一賢

  現職: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 理事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研究所 碩士

楊斯涵

  現職:同心醫療體系 營養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研究所 碩士

雲文姿

  現職:桃園市營養師公會 幹事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 營養學研究所 碩士

楊玉如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 淡水院區營養課 課長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 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碩士

徐于淑

  現職:肯尚健康管理 營養中心 營養師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系 學士

黃哲慧

  現職:馬偕紀念醫院淡水院區 營養師
  學歷:中山醫學大學 營養學系 學士

張智傑

  現職:美商亞培股份有限公司 營養品事業部 營養師
  學歷: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研究所 碩士

潘子明

  現職:國立台灣大學 生化科技學系 名譽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 農業化學研究所 博士


 

图书目录

Ch 01 緒論
1-1 營養學的意義與發展
1-2 營養素的定義、種類與功能
1-3 食物中各類營養素對人體的重要性
1-4 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1-5 營養問題
1-6 營養新趨勢

Ch 02 醣類
2-1 醣類的組成、種類與特性
2-2 醣類的功能
2-3 醣類的消化、吸收與代謝
2-4 醣類的食物來源與需要量
2-5 醣類與健康問題
2-6 醣類的臨床營養治療

Ch 03 蛋白質
3-1 蛋白質的組成、種類與特性
3-2 蛋白質的功能
3-3 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與代謝
3-4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與需要量
3-5 蛋白質與健康問題

Ch 04 脂質
4-1 脂質的分類
4-2 脂質的組成、種類及特性
4-3 三酸甘油酯的功能
4-4 脂質的消化、吸收、代謝與運送
4-5 脂肪的食物來源與建議量
4-6 與脂肪攝取有關的健康問題

Ch 05 維生素
5-1 維生素的命名、種類與特性
5-2 脂溶性維生素
5-3 水溶性維生素
5-4 植物化學物質

Ch 06 礦物質與水分
6-1 礦物質的特性
6-2 巨量礦物質
6-3 微量礦物質
6-4 水分
6-5 礦物質與水分的臨床營養治療

Ch 07 能量代謝
7-1 食物的熱量計算
7-2 人體能量代謝之測定
7-3 人體總熱量需求
7-4 每日所需熱量之計算與建議量

Ch 08 均衡飲食
8-1 均衡飲食的定義
8-2 健康均衡的飲食指標
8-3 食物的分類、特性與營養價值
8-4 健康飲食菜單設計

Ch 09 生命期營養
9-1 懷孕期營養
9-2 哺乳期營養
9-3 嬰幼兒期營養
9-4 學齡期與青春期營養
9-5 成年期營養
9-6 中老年期營養

Ch 10 健康食品與食品安全
10-1 健康食品
10-2 食品添加物與健康
10-3 加工食品
10-4 食品標示與廣告管理
10-5 食品相關政策介紹

附錄
附錄一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
附錄二 現行食品標示格式
附錄三 成年人之理想體重範圍
附錄四 國內常見酒類酒精含量表
附錄五 食物之鈉含量
附錄六 食物之嘌呤含量
附錄七 食物代換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8255
  • 規格:平裝 / 452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總校閱序

  許多研究證實不當的飲食攝取與肥胖、腸胃道病變、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發生有很高的關聯性,且隨國內經濟的富裕、國人壽命的延長、社會型態的改變等因素,使推展預防慢性疾病的觀念及相關治療變得格外重要;再者外食人口的增加,在外如何吃得健康以避免病從口入也是現代人非常關心的議題。但因為網路普及造成資訊氾濫的關係,如何得到疾病與營養相關的正確資訊對許多人都是一項挑戰,到處充斥千奇百怪的飲食偏方和似是而非的論點,多數資料僅為片段而不夠周延,有些人現身說法以專家自居,卻傳遞錯誤觀念等;若在收集營養資訊時沒有篩選及過濾的能力,常會害人害己甚至賠掉自己和親友的健康。對於修習營養和健康管理及相關健康產業的專業人員而言,需時刻充實自身的營養知識以協助大眾並導正他們飲食攝取上不正確的觀念,將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

  國內有關營養學的中英文教科書不少,但原文書籍對很多讀者來說過於艱澀且太花時間,而原文書的中譯本部分敘述該出版國的現況並不適用於我國。本書並非為譯本,而是由國內資深營養學教師及營養師參考原文書並加入我國目前的現況所撰寫而成。除營養學的基本學理之外,也併入整個生命期各不同時期的營養問題及解決方案,並設計實用的食譜範例,對現在流行的保健食品及食品添加物也有深入淺出的介紹,第四版除勘正疏誤外,更於此版新增豐富的營養知識,部分章節均有設計大量隨文例題,除隨附解答外更有營養知識解析可供讀者補充營養新知。本書是一本營養學和生命期營養的基礎教科書,也是給有心專研營養學人士的入門書籍,期待本書能提供正確的營養觀念和知識,也希望營養知識的普及可以提升全體國民的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
 
葉松鈴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營養學(第四版)》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對「特殊族群營養」的關注度相當高。很多教科書對於嬰幼兒、孕產婦或是老年人的營養學探討往往只是簡單帶過,但這本投入了相當大的篇幅來細緻分析。比如說,在老年營養學那一章,它不只談了骨質疏鬆,還特別提到了肌少症的預防與治療性飲食介入,這在台灣社會高齡化的趨勢下,顯得格外重要。又像是針對運動營養學的部分,它討論的不只是蛋白質的攝取時機,還加入了最新的關於電子競技選手的咖啡因使用規範和水份補充策略,這顯示出編者對當代生活型態變化的掌握度很高。這讓我深覺這套教材是與時俱進的,而不是一本僵化的舊書。對我未來想往運動營養或長期照護領域發展的我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資訊深度和廣度,遠遠超出了我對一本入門或基礎教材的期待,它幾乎可以當作是進階課程的參考書來使用,真的非常紮實耐用。

评分

哇,這本《營養學(第四版)》真是讓我翻了好幾遍,感覺收穫滿滿。我記得第一次翻開它,就被它那清晰的架構給吸引住了。作者群的編排實在是太有條理了,從最基礎的巨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一路講到代謝途徑,每個章節之間銜接得非常自然流暢。特別是對於那些複雜的生化過程,他們用了不少圖表輔助說明,讓身為非本科生的我,也能大致摸到頭緒。像是講到醣類代謝那邊,光是看圖就能想像分子是如何轉化的,這對於準備考試或者想深入了解人體機能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而且,這本書的內容涵蓋面很廣,不只是教科書式的知識堆砌,還會穿插一些臨床上的應用案例,像是糖尿病、高血壓的飲食建議等等,這讓我覺得學到的東西是實用、有溫度的,而不只是冷冰冰的科學數據。總體來說,它給我的感覺就是紮實、全面,而且非常注重學生的學習曲線,難易度拿捏得恰到好處,真的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架上隨時翻閱的工具書,讓我對營養學這門學問產生了更濃厚的好奇心。

评分

這本《營養學(第四版)》的排版設計,我給它九十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內容豐富固然重要,但如果呈現方式讓人望之卻步,那再好的知識也會被塵封。這本書的作者群顯然很了解現代學生的閱讀習慣,他們用了大量的彩色插圖和精心設計的流程圖,讓原本可能枯燥的化學結構和代謝循環變得視覺化、易於理解。我特別喜歡他們在每個章節末尾設計的「關鍵概念總結」和「自我評量測驗」,這對我這種需要經常自我檢視學習進度的學生來說,簡直是福音。每次複習時,我不用翻完整本書,只要對照那些總結,就能迅速抓出重點。此外,這本書在術語的處理上也做得很好,第一次出現的專業名詞都會用粗體標示,並且附有清晰的解釋,這大大減少了我頻繁查字典的時間。閱讀體驗上,紙質和印刷質量都很棒,光線好的地方看久了也不容易疲勞,這對於經常熬夜K書的人來說,實在是佛心來著。

评分

坦白說,營養學這門課,最難的就是將「動物性」的反應機制,轉化為「人體」的生理意義。我之前修過好幾本外文書籍,雖然內容詳盡,但常常因為太多拉丁文和過於深入的細胞層次探討,讓我感覺離自己太遠。《營養學(第四版)》在這方面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它並沒有犧牲科學的嚴謹性,但卻非常巧妙地加入了許多「人類健康關聯性」的探討。例如,它在講述脂質代謝時,不只是單純描述乳糜微粒的形成,還會深入探討動脈粥狀硬化的早期機制,並直接連結到高血脂患者的飲食控制策略。這種由基礎到應用的無縫接軌,讓我對「營養素如何在體內工作」有了更具體的畫面感。尤其對於慢性病預防這部分,書裡提供的資訊非常具有前瞻性,不像有些舊教材還停留在傳統的「均衡飲食」口號,而是用分子營養學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要吃某些食物」。總體而言,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只是在背誦知識,而是在學習一門與未來健康息息相關的實用科學。

评分

說真的,當初在選營養學用書的時候,看過好幾本簡介,但最後決定入手這本《營養學(第四版)》,純粹是因為它在「實務應用」這塊著墨比較深。我們學校的老師也推薦這本,說是理論跟實務結合得最好。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特定營養素功能時,不會只停留在「這個維生素是什麼」,而是會連結到「缺乏會造成什麼病症,以及該從哪些食物中攝取」。舉個例子,講到維生素D時,它不僅介紹了在腸道吸收的機制,還詳細分析了不同日照條件下人體合成的差異,甚至還提到台灣人常見的缺乏狀況,這就非常貼近我們生活。再者,它對於膳食指南的引用非常即時,第四版更新的資訊量,比我舊版學長姐傳下來的講義新穎多了。這對於我們這些在醫院或社區服務的實習生來說,掌握最新的官方建議值和指引是非常關鍵的。總而言之,這本書不是那種死板板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營養師,手把手帶你進入專業領域,讓你明白課本知識如何落地生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