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小坪數當道,使越來越多的業主選擇「微型住宅」,
唯有掌握格局,透過精準設定的尺寸,才能提高坪效,擺脫蝸居窘境,
藉由設計為居住者解決生活難題。
不論是中古屋或是新成屋,「微型住宅」早已遍布在都市之中,
小空間再加上難解的格局,往往使居住者必須委曲求全,將就地生活,
本書藉由不同屋型所出現的常見格局問題,以清晰的Before & After平面圖點出格局解法,
並進一步深入講解不同空間尺寸規劃的要點,搭配精彩實例,掌握微型住宅的設計心法。
寸土寸金、小坪數當道,使越來越多的業主選擇「微型住宅」,
唯有掌握格局,透過精準設定的尺寸,才能提高坪效,擺脫蝸居窘境,
藉由設計為居住者解決生活難題。
不論是中古屋或是新成屋,「微型住宅」早已遍布在都市之中,
小空間再加上難解的格局,往往使居住者必須委曲求全,將就地生活,
本書藉由不同屋型所出現的常見格局問題,以清晰的Before & After平面圖點出格局解法,
並進一步深入講解不同空間尺寸規劃的要點,搭配精彩實例,掌握微型住宅的設計心法。
| 【目錄】 Ch1微型住宅空間難題 微型住宅常見問題—設計師這樣想 對應不同生活型態的設計與尺寸 Ch2單層 常見格局 困境1 困境2 困境3 困境4 困境5 困境6 困境7 困境8 困境9 困境10 困境11 尺寸關鍵
案例解析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Ch3套間 常見格局 困境1 困境2 困境3 困境4 困境5 困境6 困境7 困境8 困境9 困境10 困境11 困境12 尺寸關鍵
案例解析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Ch4複層 常見格局 困境1 困境2 困境3 困境4 困境5 困境6 困境7 困境8 困境9 尺寸關鍵
案例解析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
這本書根本是為我們這些在都會區打滾的小家庭量身打造的救星啊!我光是翻開目錄,看到那些關於「零公分極限利用」的章節標題,心裡就已經響起一片掌聲。你知道嗎,我家就是那種典型的套房格局,一進門就覺得空間壓得喘不過氣,更別提要怎麼在這麼小的空間裡塞進工作區、收納櫃,還有偶爾招待親友的場所。這本不只教你怎麼「塞東西」,更教你怎麼用視覺魔法讓空間「看起來」變大。特別是關於動線規劃的部分,作者似乎真的走訪過無數個真實案例,提出的建議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像鄰家設計師那樣,跟你掏心掏肺地分享:「這個轉角少個五公分,你每天開櫃子的時候就不會撞到頭了。」那種貼心到骨子裡的細節描述,讓我忍不住想立刻回家動手改造。尤其對新手來說,面對一堆複雜的設計術語常會望而卻步,但這本書的圖解風格實在太友好了,連我這個對設計一竅不通的老媽子,看圖也能大概抓到訣竅,真是太感動了,感覺自己離「小宅設計師」的稱號又近了一步!
评分我必須說,市面上關於室內設計的書籍多到氾濫,大多都是展示那些光鮮亮麗、動輒幾百坪的豪宅案例,看了只會更空虛,完全不切實際。但這本不一樣,它的核心精神完全聚焦在如何榨乾每一寸寶貴的面積。我特別欣賞它處理「彈性空間」的觀點。我們這代人工作型態多變,有時候需要視訊會議,有時候需要小孩安靜寫功課,空間不能一成不變。書裡那些關於活動隔間、隱藏式家具的實戰分析,簡直是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大門。以前總覺得要多功能,就等於要多一堆雜物,結果發現只是我不會「藏」罷了。這本書用非常務實的態度告訴你,重點不是「擁有」多少東西,而是如何讓現有的東西發揮最大的坪效。而且,它還提到了許多關於採光和通風的處理技巧,這些在小宅中往往是被犧牲掉的元素,但對居住舒適度影響卻是決定性的,光是這點,就讓我覺得物超所值。
评分這本對於不同生活型態家庭的格局建議,我覺得非常貼心,展現了作者對台灣在地生活習慣的深刻理解。舉例來說,針對有小孩的家庭,它會特別強調玩具的「快速歸位」系統,而不是那種美麗但實用性低的展示櫃。對於獨居的年輕人,則更著重於工作和休閒區域的界線劃分,避免讓工作侵蝕了生活的空間感。我特別喜歡其中針對「寵物共生」空間的零星討論,雖然不是主軸,但提到如何設計寵物碗的隱藏式高度,以及貓跳台如何與書櫃整合而不顯突兀,這些小地方累積起來,就構成了一本真正「貼近生活」的設計指南。它不只是關於房子變漂亮,更是關於如何讓家這個容器,更完美地承載我們真實的生活樣貌,這份真誠和實用性,是其他書籍很難比擬的。
评分說真的,光是研究「樑柱位置」對格局的影響,我就覺得這本書的深度非同小可。很多人裝修只是美化表面,但真正卡住空間效率的往往是那些硬結構。這本書對結構限制的分析,非常到位,它沒有逃避這些難題,反而將之視為設計的起點。例如,它如何巧妙地利用這些「礙手礙腳」的樑下空間來規劃櫃體或降低天花板高度來界定區域,這種「化劣勢為優勢」的思維,非常值得我們這些面對老屋或奇形怪狀格局的人學習。我以前總覺得請設計師就是為了避開這些麻煩,但看了這本書,我發現自己也能掌握基本的判斷力,至少在跟工班師傅溝通時,能更有底氣,不會被牽著鼻子走。它成功地將複雜的結構性問題,轉化成清晰的視覺化解決方案,這才是真正的專業展現。
评分這本書在收納規劃上的著墨,簡直可以當作一本獨立的工具書來使用。我受夠了每年大掃除時,發現角落裡堆滿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放進去的雜物。這本書強調的「分層收納」和「垂直空間利用」概念,讓我重新審視了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從玄關的鞋子到廚房的鍋具,它都有對應的解決方案。重點是,它不是只推薦你去買貴鬆鬆的訂製櫃,而是教你如何運用現成的層架、掛鉤,甚至是門板的背面,去創造意想不到的收納容量。最讓我驚豔的是關於「臨時性收納」的討論,你知道,家裡總會有那麼一些東西,是剛好用完還沒歸位的,以往它們就是會亂丟在檯面上,破壞整體視覺。這本書給的建議非常細膩,讓我開始意識到,一個整潔的空間,不只是需要大型收納,更需要這些微小的、隨手可得的「緩衝區」設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