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禮設計圖鑑300(暢銷版) 盆花+花圈+花束+花盒+花裝飾‧心意&創意滿點的花禮設計參考書-新書資訊

花禮設計圖鑑300(暢銷版) 盆花+花圈+花束+花盒+花裝飾‧心意&創意滿點的花禮設計參考書-新書資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Florist編輯部
图书标签:
  • 花藝設計
  • 盆花
  • 花圈
  • 花束
  • 花盒
  • 花裝飾
  • DIY
  • 禮物
  • 設計參考
  • 花禮教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對於親朋好友、愛慕的戀人、景仰的前輩、工作上給予幫助的人……想表達心中的感謝或祝福時,最好的禮物就是花了!花有著不同的顏色、造型、花語,而搭配上不同的包裝方法,就能展現出不一樣的風格與樣貌!

  想要送花時,或許沒什麼頭緒,不知道要採買哪些花材?或是該如何和花店溝通?沒有靈感時,就來翻翻這本花禮圖鑑吧!本書精選了300個贈送花禮的好點子,從花束、花圈、盆花、花盒,到充滿創意的花裝飾……絕對能夠找到心目中最適合送給對方的花禮!

  以不同的主花當作花禮的主題,從一年四季皆產的玫瑰,到季節性的花卉,不只適切各個季節,也能表現出當季的自然風景。或者,挑選對方原本就心儀的花卉來組合,一定更能投其所好吧!

本書特色

  ◆依照主花來設計出不同花禮,搜尋特定花卉時相當方便。
  ◆集結不同造型花禮,適合各種送禮場合。
  ◆依送禮情境來設計花禮,若目的相同即可直接選擇該樣式。
 
贈禮的藝術與實踐:花卉佈置與永生藝術的深度探索 這本專為花藝愛好者、婚禮佈置專家、活動策劃師,以及任何希望透過花卉傳達深刻情感的讀者所設計的圖鑑,旨在提供一個超越傳統花束與盆栽範疇的設計思維與實作指南。本書聚焦於「空間氛圍營造」、「永續花藝創作」及「特定主題場景應用」三大核心領域,引領讀者從基礎材料認知,深入到複雜結構設計與美學佈局。 第一部:空間敘事學——氛圍營造與大型裝置藝術 本章節徹底擺脫單純的花材介紹,轉而探討花卉在特定空間中如何扮演「敘事者」的角色。我們將詳細解析不同場所(如精品店開幕、文化展覽、高檔宴會廳)所需的氛圍基調,並提供對應的設計策略。 光影與材質的互動分析: 深入探討如何利用自然光、人工光源(聚光燈、暖光燈)對花材的顏色、紋理產生的變化。例如,在低光照環境下,應選擇反光性較高的葉材與飽和度低的淺色花朵以增加視覺穿透力,並配以霧面或鏡面金屬容器,以營造神秘而精緻的質感。 垂直與水平維度的空間雕塑: 專注於懸掛式花藝(Hanging Installations)和地面湧現式設計(Ground Scapes)的結構力學與視覺平衡。我們提供數種安全且易於執行的結構骨架搭建方法,包括使用魚線、鋼纜的隱藏式固定技巧,以及如何設計具有動態感的「流動線條」,引導觀者的視線在空間中移動。對於大型地面裝置,則重點介紹使用環保可分解材料(如麻布、竹篾)作為基礎支撐,並探討「綠牆」設計中,不同植物層次的堆疊美學。 主題情境的深度佈局(Thematic Immersion): 探討如何將花藝設計融入特定的文化或季節主題。例如,設計一場以「北歐極簡主義」為主題的活動時,花材的選用(著重線條感強的單支植物,如尤加利枝條、白樺木)和配色的克制(單色系或雙色對比)至關重要。反之,若設計「熱帶雨林派對」,則需著重於葉片結構的層次、多樣化的質感對比,以及利用垂墜感營造茂盛的視覺效果。 第二部:永恆的記憶——高級乾燥花與永生藝術的結構解構 此部分聚焦於花材的「時間性」管理與「長久保存」的工藝,專門服務於需要持久展示的商業空間或個人紀念品製作。 花材的化學穩定性與保存技術比較: 詳細比較了傳統乾燥法、真空脫水法(Freeze-drying)以及現代保濕液浸泡法(Preservation Fluid)對不同花材(如玫瑰、繡球、多肉植物)的影響。我們提供實驗數據,說明不同方法對花材色澤鮮豔度、柔軟度及保存年限的具體影響指標。 結構性乾燥藝術(Structural Preservation): 探討如何利用乾燥技術創作非傳統的立體花卉結構,如設計能承受輕微觸碰的乾燥花桌面雕塑。內容涵蓋如何精準控制烘乾或脫水過程中的壓力與濕度,以確保花瓣的捲曲度符合設計預期,並預防乾燥過程中常見的碎裂問題。 光纖與複合材料的整合應用: 探討在永生花藝中,如何巧妙地結合微型LED燈光(如光纖)或透明樹脂材料。這部分不僅是技術指導,更是一場關於「靜態光感」的設計實驗,教導讀者如何將人造光源嵌入花體結構,使其在無自然光下依然保有生命力的視覺錯覺。 第三部:功能性花藝與產品化設計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花藝從純粹的裝飾提升至具有實用功能或高度客製化的產品層面。 氣味景觀學(Scent-Scaping): 結合芳香療法與視覺設計,探討如何利用特定花材組合來影響空間的情緒感知。內容包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釋放速率分析,教導設計師如何組合高、中、低揮發性花材,創造出具有「前調、中調、後調」層次的嗅覺花禮。此部分特別強調對過敏原的預先評估與選材的替代方案。 互動式花藝裝置的機制設計: 介紹如何設計需要觀眾參與才能完成或啟動的花藝作品。例如,利用溫濕度感應器觸發微型噴霧系統,使特定花材在觀眾靠近時短暫釋放香氣;或設計需要觀眾共同完成的「拼圖式」花藝牆,強調團隊協作的體驗價值。 客製化禮品包裝的極致工藝: 專注於包裝材料的選擇與結構設計,遠超紙張和絲帶。深入探討皮革、金屬箔、竹編等異材質在花藝包裝中的應用,以及如何設計可重複利用或具有二次使用價值的包裝結構(如可轉變為收納盒或燭台的底座設計)。內容詳述不同包裝結構的負重計算與穩定性測試,確保產品在運輸和展示過程中的完好性。 總結而言,本書提供的是一套系統性的、面向未來的花卉藝術與空間設計哲學,強調技術的精準性、材料的科學性,以及設計意圖的深度傳達,旨在拓寬花藝設計師的視野,使其作品能夠在視覺、嗅覺、觸覺乃至互動層面上,達成更豐富、更持久的藝術表達。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0 大理花
  11 玫瑰
  12 白頭翁
  13 Mix
  14 玫瑰
  15 大理花
  16 玫瑰
  17 大理花
  18 鬱金香
  20 大理花
  22 玫瑰
  23 玫瑰
  24 玫瑰
  26 鬱金香
  28 菊花
  29 孤挺花
  30 玫瑰
  31 Mix
  32 玫瑰
  34 Mix
  35 鬱金香
  36 陸蓮花
  37 白頭翁
  38 香豌豆花
  39 大理花
  40 Mix    
  41 香豌豆花
  42 玫瑰
  43 Mix
  44 大理花
  45 Mix
  46 玫瑰
  47 玫瑰
  48 Mix
  49 鬱金香
  50 蝴蝶蘭
  51 繡球花
  52 玫瑰
  53 Mix
  54 康乃馨
  55 繡球花
  56 萬代蘭
  58 玫瑰
  59 Mix
  60 Mix
  61 陸蓮花
  62 大理花
  63 白頭翁
  64 鬱金香
  65 紫丁香
  66 萬代蘭
  67 黑種草
  68 繡球花
  69 三色堇
  70 海芋
  71 海芋
  72 矢車菊
  73 繡球花
  74 大飛燕草
  75 Mix
  76 玫瑰
  78 龍膽
  80 風信子
  81 三色堇
  82 三色堇
  84 Mix
  85 陸蓮花
  86 Mix
  88 玫瑰
  89 Mix
  90 玫瑰
  91 Mix
  92 Mix
  93 陸蓮花
  94 Mix
  95玫瑰
  96香豌豆花
  97 向日葵
  98 向日葵
  99 Mix
  100 百合
  102 Mix
  104 Mix
  105 Mix
  106 玫瑰
  108 法國小菊
  110 玫瑰
  111 海芋
  112 玫瑰
  113 Mix
  114 海芋
  115 蝴蝶蘭
  116 Mix
  117 陽光百合
  118 蝴蝶蘭
  119 繡球花
  120 Mix
  121 玫瑰
  122 Mix
  123 Mix
  124 Mix
  125 玫瑰
  126 鐵線蓮
  128 Mix
  129 Mix
  130 玫瑰
  131 香豌豆花
  132 Mix
  134 聖誕玫瑰
  135 Mix
  136 Mix
  138 滿天星
  139 鈴蘭
  140 陸蓮花
  141 白頭翁
  142 Mix
  143 向日葵
  144 酸漿果
  145 野菊
  146 菊花
  148 瑪格麗特
  149 小蒼蘭
  150 Mix
  151玫瑰
  152 Mix
  153 Mix
  154 文心蘭
  155 玫瑰
  156 玫瑰
  158 Mix
  160 Mix
  162 Mix
  164 Mix
  166 白頭翁
  167 Mix
  168 Mix
  169 Mix
  170 Mix
  171 櫻花
  172 Mix
  174 Mix
  176洋桔梗
  178 Mix
  180 玫瑰
  182 Mix
  183 Mix
  184 Mix
  186玫瑰
  187 Mix
  188 Mix
  190 Mix
  191 Mix
  192 嘉德麗雅蘭
  194 Mix
  196 Mix
  197 Mix
  198 Mix
  199日本辛夷
  200 Mix
  201 Mix
  202 海芋
  206 玫瑰
  208 玫瑰
  209 玫瑰
  210 大理花
  211 菊花
  212 玫瑰
  213 菊花
  214 大理花
  215 鬱金香
  216 雞冠花
  217 薑荷花
  218 玫瑰
  220 菊花
  221 菊花
  222  Mix
  223 洋桔梗
  224 玫瑰
  225 玫瑰
  226 玫瑰
  227 雞冠花
  228 玫瑰
  229 Mix
  230 Mix
  231 Mix
  232 鬱金香
  233 Mix
  234 Mix
  235 Mix
  236仙履蘭
  237 玫瑰
  238 玫瑰
  240 菊花
  241 千代蘭
  242 菊花
  243 東亞蘭
  244 玫瑰
  245 向日葵
  246 玫瑰
  247 Mix
  248 玫瑰
  249 玫瑰
  250 Mix
  251 菊花
  252 玫瑰
  253 玫瑰
  254 菊花
  255 Mix
  256 蝴蝶蘭
  257 鬱金香
  258 香豌豆花
  259 玫瑰
  260 Mix
  261 Mix
  262石斛蘭
  263 Mix
  264 鈴蘭
  265 Mix
  266 玫瑰
  267 玫瑰
  268 玫瑰
  270 綠石竹
  271 Mix
  272素心蠟梅
  273金合歡
  274 Mix
  275 非洲菊
  276 Mix
  277 陽光百合
  278 雞冠花
  279 薑荷花
  280 玫瑰
  281 玫瑰
  282 玫瑰
  283 滿天星
  284 玫瑰
  286 Mix
  287 Mix
  288 Mix
  289 Mix
  290 Mix
  292 海芋
  293 Mix
  294東亞蘭
  296 玫瑰
  297 Mix
  298 Mix
  300玫瑰
  301 Mix
  302 玫瑰
  304 玫瑰
  306 玫瑰
  307 玫瑰
  308 繡球花
  309 康乃馨
  310 櫻花
  311 玫瑰
  312 玫瑰
  313 玫瑰
  314 鬱金香
  316 東亞蘭
  317 Mix
  318 玫瑰
  319 菊花
  320 玫瑰
  322 向日葵
  323 大理花
  324 Mix
  325 法國小菊
  326 Mix
  328 Mix
  330 玫瑰
  331玫瑰
  332 Mix
  333 Mix
  334玫瑰
  336衛矛
  337 玫瑰
  338 康乃馨
  339 大理花
  340 帝王花
  341 玫瑰
  342 繡球花
  344 篤斯越橘
  345 康乃馨
  346 Mix
  347 倒地鈴
  348 歐石楠
  349 三色堇
  350 玫瑰
  352 Mix
  353 Mix
  354 玫瑰
  355 風信子
  356 Mix
  357 玫瑰
  358 Mix
  359 Mix
  360 陽光百合
  361 文心蘭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28281
  • 叢書系列:花之道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4.7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很多時候買花藝書是一種「心靈療癒」的過程,我們期待透過書中的內容獲得靈感上的啟發,而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學習。因此,我會特別關注作者如何融入「故事性」或「情感連結」。例如,如果書中能分享幾個特定花禮背後的故事——為什麼選用這三種花材來代表友誼的堅定?或是某個特殊花束是如何呼應一首詩的意境?這種將「花」與「情感」進行深度連結的敘述方式,往往更能打動我。我們在台灣送花,很多時候送的不是花本身,而是背後那份「無法言喻的心意」。如果書中的設計理念能夠觸及到這一層次,引導讀者思考「我要如何用花語來對話」,而非單純的「擺放技巧」,那麼這本書的收藏價值就會大大提升。它不再只是一本技術手冊,而是一本「心意溝通指南」。

评分

哇,最近在書店看到一本關於花藝設計的書,雖然我手上沒有那本你提到的《花禮設計圖鑑300》,但光是看到書架上其他類似主題的書,就忍不住想分享一下我身為一個熱愛花草的台灣讀者,平常在挑選這類工具書時,我特別在意哪些點。首先,我非常注重「實用性」跟「在地化」的結合。畢竟台灣的氣候、花材供應跟我們送禮的文化脈絡,跟歐美日系風格還是有差。我希望看到的書不只是漂亮的作品集,更重要的是能深入解析不同季節、不同節慶(例如中元普渡的銀柳、清明節的特殊花材需求,或是端午節的艾草應用)下,設計師如何巧妙地運用台灣容易取得的花材,去創造出既有設計感又不失人情味的禮品。如果一本書能附上詳細的花材採購指南,甚至是不同花材在台灣市場的平均成本區間,那就太棒了!畢竟花藝不只是美學,也是一門生意或是一份心意的具體呈現,能夠幫助讀者在「美」跟「預算」之間找到甜蜜點,才是真正打中我的地方。這種貼近生活、接地氣的內容,是我在眾多花藝書籍中尋找的關鍵要素。

评分

老實講,現在網路上的免費教學資源多到爆炸,光是Instagram跟YouTube上就有數不清的「五分鐘學會韓式捧花」之類的短影音。所以,一本實體出版的設計圖鑑,如果內容只是停留在「成品展示」的層面,那真的很容易被取代。我個人會更傾向於尋找那種能「拆解設計思維」的書籍。也就是說,它不只要告訴我「這樣很美」,更要告訴我「為什麼這樣美」。例如,它會不會分析不同線條(直線、曲線、S型)在不同花器中的視覺重量分配?或者針對不同送禮對象(長輩、情人、商業夥伴)的色彩心理學建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資深的導師,不只是給我食譜,更給我廚藝的哲學。如果它能提供一些「結構穩定性」的教學——畢竟在台灣潮濕炎熱的環境下,一個漂亮的胸花或桌花,如何確保它能撐過一整天的活動不垂頭喪氣,這才是真功夫。這種深入骨髓的專業知識,才是讓一本實體書值得被收藏的價值所在。

评分

另一個我會仔細評估的重點是「排版質感」與「攝影風格」。畢竟是設計圖鑑,視覺呈現就是第一印象。台灣的讀者對於書籍的設計美學要求其實越來越高,已經不再滿足於那種早期單純的直立式花束擺拍。我會期待看到更多空間感、留白,以及光影的運用。如果攝影風格能夠呈現出「自然光下」花材的真實質感,而不是過度修圖後失真的色彩,那對我來說是非常加分的。特別是當書中介紹到「花盒」或「包裝設計」時,我會非常留意紙材的選擇、緞帶的打結方式,以及整體視覺風格是否能跟上國際潮流,但又不會顯得過度生硬。一套好的設計圖鑑,它的「翻閱體驗」本身就應該是一種享受,讓讀者在翻閱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設計師對於細節的堅持與對美的追求,而不是像在看一份普通的產品目錄。

评分

最後,我還會非常在意書中對於「花材保存與維護」的著墨深度。這點常常在許多設計導向的書籍中被忽略,但對消費者來說卻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份詳盡的「售後服務」清單——像是不同種類花卉(玫瑰、鬱金香、熱帶花卉)在台灣夏季高溫環境下的最佳保鮮方法、如何處理自來水中的氯氣、或是處理完花材後工具的清潔消毒步驟——那將會極大地提升這本書的實用性與專業度。因為設計再驚豔,如果花材兩天就枯萎凋謝,對送禮者來說都是一種損失。我希望看到的參考書,是能夠讓讀者從「設計靈感」到「成果展示」乃至於「持久美麗」這整個生命週期都能獲得完整指導的百科全書。這種周全的考量,才能真正體現出版者對讀者的責任感,也是我判斷一本工具書是否「頂級」的重要標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