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有夢想,就值得更好的生活!
六指淵 Huber(無限設計學院創辦人)
嗨,我是六指淵,我除瞭是李白的大學室友,也是那個見證他從在市集擺攤賣似顏繪,到現在擁有十八萬粉絲的事業夥伴。李白是個很聰明的人,懂得不斷優化自己當下的商業模式。以前大學時期,光是看他擺攤一天就能賺兩到三萬,就覺得這個人在做的事情好Chill。小時候長輩都說,學畫畫,當興趣就好;真的當畫傢嘛,不是窮死就是餓死;結果李白經過瞭百般嘗試後,還是找到瞭可以靠畫畫好好賺錢的方法。
不管你的專長是什麼,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你要考慮的,不一定是如何擁有更多客人,有時候更要思考如何纔有辦法將自己提供的服務拉得更高。就像我做的是特效,如果隻是像一般外包那樣做好一支作品,那麼我就隻能賺這勞力密集的成本價;但如果我能夠提供附加價值,比如入鏡演齣、置入廣告,或是曝光給更多人看見,就有機會將價位拉高到五至十倍以上,效益其實是很驚人的。
能做到這種程度的話,你的技術就不是重點瞭,附加價值纔是。到時候,隻要管理好成本,你可以將技術的部分外包給別人,自己隻要提供「隻有我可以提供的價值」就可以瞭,這樣就能更輕鬆地賺取收入,不需要,也不必什麼事情都自己做。
李白這些年來成長瞭非常多,每一次嘗試都可說是「刻骨銘心」,而本書更是濃縮瞭他所有的精華與心法;重點是,他是真的有做齣成績的人。每次遇到他,我們都在討論下一個新的事業階段—說不定李白下一本書的主題就是如何靠興趣買房瞭呢(笑)。
總之,相信這本書絕對能幫助有夢想,也有一技之長的你,找到新的突破方嚮,創造更好的生活!
推薦序
二十歲世代社群經營者的入門寶典
林啟維(連續創業傢,目前為「Portaly 傳送門」產品總監)
我跟李白的關係很有趣:我既是他在商業閤作上的客戶—我們閤作過一款集資桌遊《小故事》,我們後來開發瞭「Portaly 傳送門」社群經營工具,李白也是我們最早的閤作夥伴之一。
從客戶的角度而言,李白是我見過數一數二專業的創作者。我所謂的專業,不單單隻是技術麵或互動得宜,而是兼具三項對創作者極為重要的能力:
一、超高的紀律:從溝通談吐到時間規畫,可以有條不紊地完成原先設定好的任務。對客戶來說,這是建立高度信任的基礎;先有信任,纔有機會談創造價值。創作者不論是在專業磨練、社群經營或顧客管理上,都需要給自己最高標準的紀律,否則即使爆紅瞭,也會很快消退。
二、超強的執行力:本書中提到的技巧,李白幾乎都有親身經歷。從想做到開始做,從做一件事到做好一件事,再從做好一件事到做好很多事。
三、敢於冒險的勇氣:街頭故事可以在這個年紀(大學畢業兩年內)就創造齣這樣的成績,除瞭努力付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敢嘗試。敢於冒險、不怕失敗,是李白成為許多領域領先者的原因。
基於這三點,我推薦本書給年輕創作者做為經營寶典。
另外,若以「品牌經營」角度看待本書,我認為有兩大值得學習的重點:
一、價值創造
‧發現獨特性:若想把興趣或喜好變成工作,本書能帶領讀者瞭解自己的獨特性。
‧提升專業度:興趣一旦變成工作,就不能再把自己當成素人,本書將說明如何讓專業變成有價的服務。
‧思考客戶端:太多創作者想的是「我喜歡……」,但商業化的過程中,同時也要瞭解客戶的想法。書中也會不斷切換到客戶視角,來看待內容經營。
二、品牌定位
街頭故事最強的地方,就是將平凡的故事,透過第三方視角,變成觸動人心的經歷。不同的內容、觀眾,都需要不同的敘事與引導方式。本書也透過許多範例、流程以說明怎麼幫自己定位。
在經營方麵的說明,本書也提供許多平臺、工具等參考範例。從IG、YouTube 的社群經營,到傳送門的工具應用;從內容製作、到 call-to-action 的「行動呼籲」引導,是一本麵麵俱到的實戰手冊。
總結來說,本書可以幫助創作者們從瞭解自己,到自我實現。書中提到的方法與技巧值得反覆咀嚼,但同時也需要投入時間磨練。若經歷幾十次的失敗,纔有一、兩次的成功,其實都是很正常的事。隻要能持之以恆,到時候的成功就是你的瞭!
作者序
把興趣當工作,和你想的不一樣
高中時,我念的是設計科係。有一天,正好期末考結束,老師請瞭一位全職插畫傢來班上演講,分享自己因熱愛畫圖走上這條路的甘苦談。
印象中,他談吐幽默,是一場精采的演講,作品也非常漂亮。在最後的提問環節中,他坦言:做這一行的人,除非特別有名,否則很多人其實賺得不多,並和同學們分享瞭自己全職接案、主力放在幫齣版社畫書籍插圖的收入:
畫一張精緻的全彩插圖,是一韆元。
當時剛考完數學考試的我在腦中飛快計算:如果像這樣用畫圖全職賺錢的話,那麼一個月至少要畫齣二十二張纔能達成當時最低薪資(1000×22=22000)的標準,也就是扣掉假日後,幾乎「每天都要畫齣一幅這麼厲害的作品」。
雖然對一個全職插畫傢來說,一個月畫二十二張全彩插圖可能並不強人所難,但是如果把整個流程算進去,就會發現這件事有多睏難:包含能不能順利接到案、正式繪製前的事前討論、簽約、範例參考、草圖發想、草稿修改、正式完稿、交稿後修改稿件、處理行政程序、催廠商付費……以上這一切都完美地達成後,纔能為自己賺到這個月的飯錢。
那時候的我,看著這行算式震驚地想:哇,把興趣當飯吃還真是不容易啊。
對當時還沒齣社會的我來說,「做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簡直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不過,過瞭將近十年後再迴頭看,我當時計算的方式其實非常粗糙。除瞭每張圖的報價會依精細程度與委託對象而異,並不會全都是一韆元以外,我也沒有考慮到增加更多多元收入的可能性。這就像坊間流傳的「月薪三萬,要不吃不喝七百個月,纔能存到一幢新北市的房子」,先不管買房是否睏難,這個「單價×數量」的計算方式都無法反映真實的狀況。在這條算式中,忽略瞭貸款、調薪、額外收入、投資、定存、通貨膨脹等這些重要的因素;並且,也沒有人真的準備不吃不喝七百個月買一幢房子,或者不吃不喝數十年來養大一個小孩。
因此,不論你對「把興趣當飯吃」抱持著樂觀或悲觀的想法,都要先跳脫「單價×數量=能不能養活自己」的思考模式。
事實上,可以考慮進去的因素相當多。收入除瞭執行興趣本身以外,還有別的可能性嗎?從現實層麵來說,假如你選擇自己接案或創業,要如何找到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學會自己找案子,並靠自己經營社群媒體與管理財務?最後,也得考慮各種風險與時間成本,比如:這項興趣需要多久的準備纔能開始產生盈餘?有沒有可能讓你虧損?假設你冒著風險、辭職去做這件事,最後卻不幸沒有順利上軌道的話,重返職場或另尋齣路的代價是什麼?
説說我自己的故事吧,我從七年前開始在街頭擺攤為陌生人畫人像速寫,一開始,我的一張畫隻賣一百元。
這樣聽起來,比開頭提到的插畫傢還辛苦得多吧。如果用上麵提到最簡單的計算方式來看的話,就會得齣這個算式:我一個月內必須成功在街頭賣齣兩百五十張畫像,也就是一個月內順利與陌生人成交兩百五十次(100元×250張=25000元),纔能勉強達成現在法定的最低薪資。
對瞭,上麵的算式中還沒扣掉成本,也就是擺攤的攤位費、畫紙與顏料。
……怎麼想都太淒涼瞭,如果當年的我看到這條算式,肯定會嚇得完全不敢走上人像畫傢這條路。
但是這幾年間,我將「畫人像」這門看似賺不到錢的生意發展齣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為自己帶來眾多的商業閤作機會及數十種被動收入,也以這個主題發展瞭高互動率的社群,不但培養瞭一群跟隨多年的忠實讀者,推齣瞭書籍、線上課程及桌上遊戲,也得到與茶裏王、雲門舞集等知名品牌閤作的機會,還把自己的故事授權給劇團推齣舞臺劇,最後,我也因為這段「畫人像」的故事而有幸站上TED Talk的舞臺。
背後的關鍵,絕對不是「我是天纔畫傢」這種原因。
事實上,雖然身為一名畫傢,我的畫技卻並不齣眾。在經營社群媒體初期,我除瞭生活花費,也幾乎沒有額外的資金可在自己的貼文上投放廣告。
在「把興趣當飯吃」這條路上的開頭,我就隻是個很一般、剛從設計係畢業的普通大學生而已。
這本書將會分享我把興趣當成工作後,透過經營社群達成各種目標的方式。
我的祕訣就是:雖然我是人像畫傢,但我必須在「畫人像」以外的事情下足功夫。
很多人一想到「靠興趣吃飯」,就掉入瞭「隻能不斷做同一件事來賺錢」的陷阱裡,第一個念頭往往就是:假如我想靠藝術為生,那就每天拚命地畫畫吧。
但是,這些畫賣齣去之後就不關你的事瞭,即使畫作的價格隨著你的名氣水漲船高,也都已經和你沒有關係。如果想賺下個月的生活費,你還是隻能埋首在工作室裡畫齣下一張畫,做一單賺一單。
大傢都以為,這就是靠興趣賺錢的全貌。
想靠著這個方式緻富的方法隻有一種:就是祈禱自己在業界中成為頂尖大師,幸運的話,還能被齣手闊綽的買傢看見,最後在各大媒體一夕成名。
但這種成功的機率相對很低,隻有一%的天纔能成為佼佼者,剩下的大多數人則會成為大傢口中「靠創作吃飯會餓死」的實例。
以我做為人像畫傢的故事來看,我雖然也畫人像,卻在「畫人像以外的地方」下足瞭功夫。首先,我在這幾年培養瞭一批穩固、可信任的繪師團隊;除瞭開放網路訂製,也將銷售的畫作依精緻程度分成不同價位、販售實體畫及電子檔,並推齣加價購方案,將畫作依買傢的不同需求製作成無框畫、絲巾、手機桌布等。
我也推齣瞭「畫人像結閤傾訴體驗」的服務,並建立自己的角色IP授權給不同廠商,製作成不同周邊商品,甚至連我畫人像畫本身的故事也改編成書籍、授權給劇團演齣舞臺劇。在創立社群媒體後,人像作品帶來的流量也成為我重要的資產,不但能與不同廠商洽談業配,媒體的曝光也為我帶來前往各學校及企業演講、授課的機會。
最後,我在這條路上學到的「教人畫人像、經營自媒體」這兩項技能本身,也能成為商品,進一步推齣線上課程,為我帶來被動收入。
同樣是以興趣為工作,前一種方式將所有成功的機會賭在「自己就是一%的天纔」;另一種方式則是分散投入精力,最終讓自己的興趣規模化、商業化。
如果你自認不是所屬行業中,站在頂端一%的天纔,沒關係,我也不是。對於和我們一樣不是一%天纔的人而言,以興趣做為工作的關鍵,並不是你能多拚命地重複做同一件事,而是「你能賦予這項興趣多少價值」。
至於本書的核心角色:社群媒體,在此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整閤」,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隻抽屜,能把所有重要的文件整理進去,將你的興趣用對的方式讓對的人看見。
這本書並不會教你怎麼找到新的興趣,而會教你如何經營自己本來就有的興趣,以「社群媒體」及「說故事的技巧」讓大傢看見,並能進一步賺取收入,實現「讓興趣為你工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