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它「最新版(第二版)」這個標示特別有感。設計領域的迭代速度非常快,舊的設計觀念可能很快就會被新的視覺語彙取代,或者設計趨勢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所以,一本設計工具書如果沒有定期更新,它的參考價值就會大打折扣。我希望第二版在內容上,除了基礎不變的核心知識外,能針對近幾年的設計風潮做一些修正或補充。舉例來說,去幾年來對於「資訊視覺化」和「無障礙設計」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果書中的構成練習能夠融入這些現代設計的考量,例如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清晰地傳遞複雜資訊,那這本書就不僅僅是「技職考試用書」,而是一本具有前瞻性的設計入門書了。另外,提到附贈的「MOSME行動學習一點通:診斷 ‧ 評量」,這部分就很重要了,光讀書不懂得自我檢核,進步就很慢。這個診斷評量機制如果設計得夠細緻,能夠精準指出學生在「構成」或「文字」理解上的盲點,那就非常超值了。
评分說實在話,現在設計學習的資源爆炸多,網路上YouTube教學影片、設計論壇上的討論串多如牛毛,但紙本書籍的優勢在於它的「結構性」和「完整性」。特別是像這種「寶典」等級的書,它通常會將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完整地梳理出來,從最基本的點線面、比例尺度的拿捏,一路講到字體設計的結構美學,這種系統性的整理,是零散的網路資訊很難比擬的。我個人比較注重的是,它在處理「文字造形」這個部分會不會過於拘泥於傳統的字體結構,畢竟現在的設計已經非常數位化了,如果能加入一些關於向量繪圖軟體操作的概念,或者至少在排版範例中能展現出軟體應用後的視覺效果,那對學生來說會更有實用價值。畢竟,設計實習不只是畫圖,更是軟體操作能力的展現。光有概念沒有工具,在現代職場上是行不通的。這本書如果能把理論與工具應用做一個巧妙的銜接,那它就成功了一大半。
评分其實,對於很多設計科的學生來說,設計的門檻往往就在於「如何開始下筆」。他們可能對美感有天生的直覺,但卻不知道如何將腦中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設計元素。這時候,一本結構明確的實作寶典就扮演了「翻譯者」的角色。它把抽象的「美感原理」翻譯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檢核標準」。以「基礎構成」來說,它涵蓋的元素如對稱、平衡、動態、肌理等,都是需要透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內化的。我期待這本書的排版設計本身也要具備設計感,如果連工具書本身的版面配置都顯得雜亂無章,那對學習者來說是一種負面的示範。清晰的層級結構、適當的留白,以及高解析度的圖例是必備條件。如果紙張的材質能夠耐得住長時間翻閱和塗寫,那就更貼心了,畢竟工具書就是要被「操」的,不是供著看的。
评分這本寶典對於技職體系的學生來說,定位應該是「教科書」與「練習冊」的結合體。許多技高或科大的課程,對於基礎設計的訓練非常紮實,要求也高。設計課程的評分標準往往非常量化,例如比例的準確性、線條的穩定性、文字結構的規範性等等。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標準化的評分參考或自評表,讓學生在練習完畢後,可以對照書中的標準來檢視自己的作品,這將會是極大的加分項。它不應該只是教你「怎麼做」,更要教你「怎麼評斷做得好不好」。文字造形的部分,我特別好奇它在處理中文字體結構的簡化與變異時,會採用哪種教學邏輯,是偏向傳統的楷書結構分析,還是更偏向現代的幾何抽象解構?這將直接影響學生未來在處理標誌設計或品牌字體設計時的靈活性。總體來說,一本好的工具書,就是要讓人用完之後,能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直覺反應,而不是僅僅依賴書本才能完成設計作業。
评分這本《新一代 科大四技設計群基本設計實習實作寶典》光看書名就知道它鎖定的是技職體系的學生,特別是設計群的學生,而且還強調是「基礎構成」和「文字造形」這兩個核心領域。通常這類工具書的優點就是內容紮實、步驟明確,能讓學生在實作課程中快速上手,不用在茫茫的資料中摸索。我對這類強調「實作」的書籍特別感興趣,因為設計能力不是光用看的就能學會的,動手做才是王道。不過,這種寶典式的書籍有時候也會有個小缺點,就是圖例可能會偏向制式化,對於需要發揮創意的設計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花點心思去解構書上的範例,才能真正轉化成自己的風格。如果內容能多一些當代設計案例的分析,將傳統構成與現代設計趨勢結合,那就更完美了。這本書如果能輔以清晰的圖解和操作流程,對於準備技優保送或統測的考生來說,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武功秘笈。我期待它在基礎原理的闡述上能深入淺出,讓剛接觸設計的新鮮人不會被那些艱澀的術語嚇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