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地圖與地理空間資料視覺化設計指南

大數據地圖與地理空間資料視覺化設計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其捷
图书标签:
  • 大数据
  • 地理空间数据
  • 数据可视化
  • 地图设计
  • GIS
  • 数据分析
  • 可视化设计
  • 空间数据
  • 数据科学
  • 信息图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地圖是絕佳的空間資訊呈現介面,而因應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不論是物聯網、新冠肺炎,或是各類社群與商業資料,都存在許多空間屬性資料(例如:感測器位置、疫情區域、經緯度、城市、國家等空間欄位等等),此類型的地理數據,與一般常見的商業數據屬性不同,需透過特定工具與方法將其視覺化,來有效傳達對應的數據故事。
 
  本書彙整了許多好用的地理數據視覺化工具,搭配圖片提供步驟式實作教學,主要針對容易入門、非程式的實作工具為主,包括:Excel、Flourish、Google Data Studio、Mapbox、Tableau、Kepler等;希望能夠透過此書,引導讀者一步步製作出專屬於自己的地理資料視覺化作品!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大數據地圖與地理空間資料視覺化設計指南》主题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 --- 《失落的蒸汽:维多利亚时代机械都市的黄昏与新生》 导言:锈蚀的齿轮与迷雾中的回响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时代以其独特的机械浪漫与工业奇观深深烙印在我们的想象之中——维多利亚时代。那是一个蒸汽与黄铜交织的年代,是科学的进步与社会阶层的剧烈碰撞的舞台。然而,本书聚焦的并非那些宏伟的帝国叙事或著名的发明家传记,而是深入探讨一个在历史的夹缝中逐渐被遗忘的侧面:维多利亚时代晚期,一个巨型工业都市群——“埃塞克斯都会圈”——在技术奇点临近时的集体衰退与转型。 《失落的蒸汽》是一部融合了严谨历史考据、社会学分析与都市发展哲学的非虚构作品。它摒弃了对蒸汽朋克式乌托邦的浪漫化描绘,转而审视当一个高度依赖单一能源和生产模式的复杂系统,如何在新旧技术迭代的阵痛中,经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去工业化”的文化与物理重塑。 第一部:钢铁之城的鼎盛与裂痕 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首先将读者带回1880年代的埃塞克斯都会圈。这个区域,由曼彻斯特的纺织业中心、伯明翰的重工业基地以及伦敦周边新兴的煤气与铁路枢纽构成,是“大英帝国的心脏”。 第一章:煤烟下的秩序 我们详细分析了埃塞克斯都会圈的城市规划哲学。不同于传统的规划,这里的城市发展遵循着“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导致了极其鲜明的阶级隔离。通过对大量市政档案、工人阶级日记和早期社会调查报告的梳理,我们描绘了工厂区、工人棚户区与上流社会“花园区”之间,那道由空气污染和噪音所构筑的无形边界。我们特别关注了支撑这座城市运转的“煤炭-蒸汽-机械”铁三角是如何固化了社会结构,使得任何自下而上的变革都显得异常困难。 第二章:沉默的蒸汽压力 本章深入探讨了技术异化的问题。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熟练技术工人面临技能贬值的危机。我们通过研究当时的工会记录和罢工档案,揭示了“技师阶层”与“操作工阶层”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这种内部的张力,最终在1892年的“大停摆”事件中达到了顶点,这场持续数月的劳资冲突,被认为是埃塞克斯都会圈走向衰落的第一个明确信号。 第三章:垂直扩张的幻觉 埃塞克斯的建筑师们痴迷于垂直空间——为了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容纳更多的生产和居住需求,他们建造了令人眩晕的高耸工厂和密集的“蜂巢式”公寓楼。我们对比了当时的建筑图纸与实际的结构安全报告,发现这些结构奇迹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工程隐患和居住质量的崩溃。这种对“更高、更快”的盲目追求,成为了一种对可持续发展的漠视。 第二部:黄昏的降临与能源的转向 进入20世纪初,电力开始崭露头角,石油工业也悄然兴起。对于习惯了蒸汽驱动的埃塞克斯人而言,这种“无形”的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与经济不适应。 第四章:看不见的能源战争 本书的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了能源过渡期的混乱。煤炭巨头们如何竭力抵制电力和内燃机的普及,他们动用了所有政治影响力来延缓基础设施的升级。我们查阅了议会的辩论记录和能源公司的内部通讯,揭示了一场隐蔽的“能源战争”。这种抵抗,不仅阻碍了城市的技术进步,更使得埃塞克斯的产业结构变得僵化,无法适应新世纪的全球竞争。 第五章:铁轨上的幽灵 铁路是维多利亚时代效率的象征,但随着汽车和空中运输的初步试验,这条黄金动脉开始显现衰退的迹象。我们考察了埃塞克斯郊区那些修建过于庞大、却日益空旷的中央火车站和货运枢纽。这些宏伟的建筑,在电力驱动的城市中,逐渐沦为了“纪念碑式”的无用之物,反映了城市在面对技术更迭时的集体失语。 第六章:从作坊到“后工业”的萌芽 在重工业衰退的同时,精密仪器制造、化学分析和通讯技术等新兴领域在埃塞克斯的边缘地带悄然兴起。本书关注那些“不那么宏大”的发明——例如早期电话交换机的研发、医疗诊断工具的改进。这些小的、分散的创新,虽然缺乏蒸汽时代的磅礴气势,却为城市后来的复苏埋下了种子。我们探讨了这种从大规模集中制造向分散化知识密集型经济的艰难转型。 第三部:废墟上的重建与记忆的保存 最终,埃塞克斯都会圈没有完全消失,但它的物理形态和文化精神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遗忘”与“重塑”。 第七章:废弃空间的社会生态学 当巨大的工厂和蒸汽机房停止运转后,这些空间并没有被立即拆除。我们利用城市地理学的视角,分析了这些“后工业废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是如何被新的社群所占据的。艺术家、移民群体、小型手工业者,他们利用了旧工业区的低成本空间,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有机生长的城市生态。这些空间成为了记录历史的活化石,也成为了社会流动的缓冲地带。 第八章:记忆的数字化与档案的重构 本书的结论部分讨论了我们如何理解和记录这个“失落的蒸汽时代”。我们审视了在二战期间,为应对轰炸而进行的“城市更新计划”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以及民间组织为抢救那些即将被拆除的蒸汽动力设备和工厂遗迹所做的努力。我们认为,对埃塞克斯的考察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时代的辉煌,往往与其衰落的形态一同,成为理解未来发展轨迹的关键档案。 结语:对“永恒进步”的反思 《失落的蒸汽》并非要赞美衰败,而是旨在提供一种更具批判性的历史视角。它提醒我们,每一个技术黄金时代都必然伴随着它的黄昏。埃塞克斯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韧性不在于其技术有多先进,而在于其社会和经济结构在面对必然到来的技术断裂时,有多大的适应性和包容性。通过对这个英国工业心脏地带的深入剖析,读者将对技术变革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复杂互动,获得全新的理解。 本书适合历史学者、城市规划师、社会学家以及任何对工业文明的兴衰轨迹抱有深切兴趣的读者。它是一部关于失去、适应与最终重生的史诗,是写给所有在历史洪流中寻找立足点的探索者的一部深度研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彭其捷
 
  目前累積出版 10 本 IT 技術書籍,主題跨越:資料視覺化、數據分析、UI/UX 等,喜愛分享各類好用的數位工具,也喜愛透過視覺化地圖了解世界大小事,!
 
  個人網站:visualization.tw/
 
卓易霆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碩士,擅長地理數據分析及資料視覺化,長期於都市議題創新研究社群「IVC - In Visible Cities 在看得見的城市」擔任研究員;曾獲得多項智慧城市、資料科學及黑客松競賽相關獎項。個人領英:www.linkedin.com/in/timcho-giser/。

图书目录

推薦序
前言
本書實作案例
本書資料集下載與說明
 
Unit 1 什麼是地理資料視覺化? 
1.1 關於地理資料視覺化 ? 
1.2 地理資料視覺化的常見類型 
1.3 地理資料視覺化常見應用領域 
1.4 地理資料視覺化的相關專有名詞 
1.5 地理資料視覺化常見的數據格式 
 
Unit 2 地圖資料視覺化工具介紹
2.1 關於地圖資料視覺化工具 
2.2 商業分析工具類型 
2.3 雲端地理資料視覺化工具 
2.4 程式語言工具 
2.5 網頁 Javascript 地圖函式庫 
2.6 GIS 與空間分析工具 
2.7 資訊圖表設計工具 
 
Unit 3 用 Excel 設計吸睛 3D 地圖
3.1 很有 power 的 power map(3D map) 
3.2 實作:AED 點位資料 3D 視覺化 
3.3 實作:家戶及產業經濟資料 3D 視覺化 
 
Unit 4 用 Flourish 快速生成雲端地圖 
4.1 認識 Flourish 工具 
4.2 註冊並認識 Flourish 操作環境 
4.3 Flourish 中的主要地圖樣板 
4.4 實作:新冠肺炎地圖 
 
Unit 5  用 Google Data Studio 製作地圖
5.1 認識 Google Data Studio 軟體 
5.2 實作:註冊、基礎功能導覽 
5.3 實作:IoT 物聯網雲端地圖儀表板 
5.4 實作:使用 Google Sheet 資料與範本庫圖表 
5.5 實作:套用 Google Report Gallery 圖表範本 
 
Unit 6 用 Mapbox 設計客製化風格地圖
6.1 認識 Mapbox 
6.2 介面操作及功能 
6.3 實作:手把手的基本練習操作 
6.4 實作:埃及風格地圖畫 
6.5 實作:上山下海都沒問題的地形圖製作 
6.6 實作:3D 陸海空通通都給你的地形圖製作 
6.7 實作:颱風點位路徑視覺化 
 
Unit 7 用 Tableau 設計動態互動地圖
7.1 認識 Tableau 軟體 
7.2 Tableau 下載、安裝、介面導覽 
7.3 實作:Youbike 城市租借站地圖 
7.4 實作:COVID-19 全球疫情動畫地圖 
7.5 實作:都市車禍熱區圖 
7.6 實作:台北捷運衛星地圖 
7.7 實作:日本與台灣航空圖 
 
Unit 8 用 Kepler.gl 製作華麗大數據地圖
8.1 認識 Kepler.gl 
8.2 介面操作導覽 
8.3 實作:洛杉磯建物資產價值地圖(點資料) 
8.4 實作:洛杉磯建物屬性資料視覺化(點聚合面資料) 
8.5 實作:洛杉磯人口種族居住分布視覺化(面資料) 
8.6 實作:紐約 City Bike 租借騎乘資料視覺化(線資料) 
 
結語 
附錄 地址轉經緯度工具(GeoCoding) 
app-1 Google Map 人工轉換 
app-2 Google Map Geocoding API 
app-3 Google Sheet 外掛:SmartMonkey 
app-4 TGOS(大量中文地址轉換工具)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30426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9 x 26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不論是 IoT 物聯網、新冠肺炎(COVID-19),或是各類社群與商業資料,都包括了越來越多地理資訊,而此類型的地理與空間數據,與一般常見的商業數據屬性之分析與製圖方法截然不同,常需要透過特定工具與方法來進行製作,然而網路上的相關中文資訊非常缺乏,也引發了本書兩位作者的寫作動機。
 
  本書彙整了近年來地理數據視覺化的相關技術,除了觀念介紹之外,也包括了許多好用工具的實作教學,本書主要帶領讀者認識 Excel、Mapbox、Google Data Studio、Kepler、Tableau 等工具,是一本專注於介紹地理資料視覺化的實作專書,希望帶領讀者親手做出超漂亮又實用的數據地圖。
 
  本書的內容編排上由淺入深,每一個單元都是從基礎概念開始介紹,並逐步深入每一套工具,期待能降低閱讀門檻,讓更多人對於相關視覺化技巧能有更深的認識,適合任何需要製作數據地圖的讀者,例如:地理相關教師與學生、數據工程師、需要進行空間數據製圖的人士們。
 
  地圖一直以來都是絕佳的說故事工具,現今許多論述都會使用地圖作為視覺呈現型態,期許讀者能按照此書所介紹的內容,一步步製作各類精彩的地理數據視覺化作品。我們希望透過本書,讓地理視覺化技巧能夠更普及、更容易,並成為更多人用來說故事的好用媒材!

用户评价

评分

這幾年來,感覺許多視覺化設計師都卡在「美」與「真」的拉扯中。過度美化可能會削弱數據的真實性,而過度寫實又可能讓地圖變得雜亂無章。所以,我推測這本指南的深度應該會探討「視覺化倫理」這個議題。地理空間數據,尤其是涉及到社會經濟或環境敏感資訊時,其呈現方式帶來的偏見是巨大的。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審慎地選擇空間單元(例如,是用行政區劃還是用自然區域劃分),以及如何處理資料的空間平滑化(smoothing)問題,避免製造出不存在的趨勢感?我希望它不只是一本教你「怎麼做」的工具書,更是一本引導你思考「應不應該這樣做」的設計哲學書。尤其是在處理如氣候變遷或資源分配這種具有高度公共利益的數據時,視覺化的責任感是無可迴避的,這才是衡量一本指南是否真正「頂級」的標準。

评分

身為一個時常需要製作簡報的行銷企劃,我對於那些看起來「很專業」但其實一點都不好懂的圖表感到非常頭痛。很多技術導向的書籍,往往會落入技術術語的陷阱,忽略了最終的受眾是誰。因此,我強烈期盼這本《大數據地圖與地理空間資料視覺化設計指南》能夠在「溝通效率」上多著墨。它是不是提供了一些「快速上手」的設計範本,讓我知道在面對不同類型的議題時,哪些是業界公認最有效率的視覺編碼方式?例如,當我們要強調空間差異性時,應該優先使用哪些色彩對比和符號大小?更重要的是,它會不會談到如何撰寫「圖例」和「註解」?一張圖的成功與否,百分之七十取決於它周圍的輔助文字。如果能教導我們如何用精簡的文字,提升地圖的敘事張力,讓非專業人士也能一眼看出數據背後的「為什麼」,那就太棒了。

评分

近幾年來,隨著開放資料運動的興起,地理資料的取得變得容易許多,但隨之而來的挑戰就是「資訊過載」。大家都在累積大量的GIS檔案,但真正能將這些檔案轉化為具有洞察力的視覺產品的專家卻是鳳毛麟角。我對這本指南最感興趣的部分,會是它如何處理「大數據」這個關鍵詞。地理空間數據往往包含時間序列的維度,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的不只是一張靜態的圖,而是一系列動態的演變過程。書中是否探討了如何有效地視覺化「變化」?比如,如何設計互動介面來引導使用者探索時間軸上的空間移動,而不是僅僅播放一個簡單的動畫。此外,在設計指南中,我期望看到對於不同載體的考量,畢竟在手機上呈現的複雜度,絕對不能等同於在大型會議室的投影幕上。這種針對不同閱讀情境的設計彈性,是區分入門書籍和專業參考書的試金石。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資料量大到嚇人,如果沒有一套好的工具和思維框架來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簡直就像在沙灘上找一粒特定的沙子。我猜這本《大數據地圖與地理空間資料視覺化設計指南》應該會把重點放在「設計」這兩個字上,而不僅僅是技術操作。很多軟體教學書都會忽略掉使用者體驗(UX)的重要性,但地理資訊視覺化本身就是一種使用者體驗。當讀者看到一張地圖時,他們是立刻能掌握重點,還是需要花時間去解碼那些符號和圖層?這中間的差異,就在於設計師的功力。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資料密度、圖層疊加的權衡藝術,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螢幕空間裡,同時呈現多維度的地理資訊。例如,如何在一張地圖上同時顯示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環境污染指標,同時保持視覺的清晰度。這不只是美學問題,更是認知科學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設計流程,幫助我們從「資料收集」一路順暢地走向「成果展示」,那對我來說,就是一本值得反覆翻閱的聖經了。

评分

這本《大數據地圖與地理空間資料視覺化設計指南》聽起來真是太實用了,尤其對我們這些在台灣做數位內容或研究的來說,地理資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最近剛好在整理一些地方創生計畫的數據,發現光是傳統的表格和文字說明根本無法呈現出空間變化的細微之處,更別說要說服決策者了。我預期這本書一定會深入探討如何將那些冰冷的數字,透過地圖這個強大的媒介,轉化成有故事性的視覺語言。重點應該不只是教你怎麼畫一張好看的地圖,更關鍵的是背後的設計哲學——什麼時候該用熱力圖、什麼時候該用分級設色法,以及如何避免「視覺欺騙」。畢竟,一張好的空間數據圖,必須既能精準傳達資訊,又不能誤導觀眾的解讀。我特別期待看到針對台灣特定地理情境的案例分析,比如複雜的都市紋理或是山區聚落的分布,這些地方的數據視覺化挑戰性十足,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具體的解法或設計原則,那絕對是無價之寶。這種專業書籍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幫我們跨越技術門檻,直達「有效溝通」的核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