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第一本美感素養書: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小學生的第一本美感素養書: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瀋鈺華
圖書標籤:
  • 美育
  • 素養
  • 兒童
  • 小學
  • 藝術
  • 審美
  • 發現美
  • 啓濛
  • 教育
  • 親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美感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爸媽隨時都能陪孩子觀察世界,
在日常生活的各角落探索「美」與創造「美」。
 
符閤108課綱「藝術領域」,培養孩子的美感素養!/
從美感教育培養多元覺察力,
纍積精彩學習歷程,設計自己的人生!
 
  落實美感教育5步驟:
  觀察 ► 用「視覺探索心智圖」,帶領孩子觀察生活中的場景
  感受 ► 陪孩子錶達對場景的感受,深化「我與環境的連結」
  內化 ► 透過問題引導孩子說齣在場景中「印象深刻的畫麵」
  行動 ► 動動手進行「美感作品創作」,打造自己喜愛的環境
  分享 ► 藉由「作品賞析」與「美感延伸」,培養獨到鑑賞力
 
  【使用說明】
  跟著鱷魚班班、藍鵲吖藍一起探索生活場景,
  發現藝術無所不在! 
 
  1. 24站趣味探索:每一站都是孩子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包含一個好玩有趣的美感學習主題。跟著動物主角一起展開探索,發現周遭世界的美。
  2. 美術學習構麵:對照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藝術領域中「視覺藝術」的關鍵內涵。
  3. 視覺探索心智圖:啟發擴散性思考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探索多元的視覺元素,盡情展現細微觀察力。
  4. 我與環境的連結:深化對生活環境與經驗的敏銳覺察力,錶達自我感受與想像。
  5. 印在腦海的畫麵:留意周遭環境的空間、色彩與人物,對自己帶來哪些深刻感受。
  6. 創作引導:學習運用不同的素材、圖像和構成要素,開展自身的創作歷程。
  7. 動手創作:盡情嘗試不同媒材的特性與技法,學習設計思考,展現個人獨一無二的創作潛能。
  8. 範例賞析:學會觀察、欣賞生活中的各種物件與藝術品,從範例作品中看見不同視角。
  9. 美感延伸:培養對於美感基本元素的認知與理解,包括漸層、對比、造形、秩序等等。
 
  ✪書中的DIY創作步驟是供參考使用。歡迎小朋友發揮創意嘗試不同做法,做齣獨一無二的個人化作品!
 
好評推薦
 
  黃子佼|跨界王
  吳望如|教育部藝術教育推動委員
  鄭之涵|資深電影美術指導
藝術的啓濛:點亮童心的美育指南 本書是一本專為學齡前及小學低年級學生設計的藝術啓濛讀物,旨在幫助孩子們認識並欣賞生活中的美。它並非一本枯燥的美術理論教材,而是一場充滿趣味與探索的視覺旅程。全書以貼近兒童生活經驗的視角齣發,引導小讀者通過觀察、感受和動手實踐,逐步建立起初步的美感認知與鑒賞能力。 第一章:眼睛的魔法——發現身邊的“美” 本章聚焦於“發現”的能力。我們認為,美無處不在,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1. 色彩的交響樂:認識世界的調色闆 原色與間色: 通過生動有趣的圖例,介紹紅、黃、藍這三種基石般的色彩。例如,用紅色的草莓、黃色的檸檬和藍色的天空來具象化這些顔色。隨後,引導孩子進行簡單的色彩混閤實驗,瞭解綠色、橙色和紫色是如何“誕生”的。我們不進行嚴格的色彩學教學,而是強調色彩帶來的情緒感受——紅色代錶熱情與活力,藍色象徵寜靜與深遠。 冷暖的對比與和諧: 介紹冷色調(如藍色、綠色)和暖色調(如紅色、黃色)在自然界中的應用。比如,夏日陽光下的金色沙灘與鼕日雪景中的冷藍光影,讓孩子理解色彩如何影響場景的氛圍。 自然的色彩密碼: 引導孩子走齣教室,觀察落葉的斑斕、花朵的層次以及日齣日落時的漸變色。鼓勵他們用圖畫記錄下觀察到的“最美色彩組閤”。 2. 形狀的對話:幾何與有機的世界 基礎幾何圖形的樂園: 圓形、方形、三角形是構建世界的基本元素。本節通過尋找生活中的這些形狀來強化認知,比如圓形是車輪、球體,方形是窗戶、積木。 有機形態的魅力: 對比幾何的規整,我們探索自然界中不規則的、有生命的形狀,例如樹枝的蜿蜒、雲朵的變幻、動物身體的麯綫。這部分著重培養孩子對“自然之美”的敏感度,理解不對稱中蘊含的平衡。 3. 綫條的情緒錶達:從點到無限 綫的性格: 不同的綫條傳達不同的信息。垂直綫顯得高大堅挺(如電綫杆),水平綫給人穩定感(如地平綫),而波浪綫則充滿動感和韻律(如河流)。 綫條的組閤與肌理: 引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筆觸(粗細、疏密)勾勒事物,體驗綫條的質感,例如用短促的綫條錶現粗糙的樹皮,用流暢的綫條描繪絲綢的柔軟。 第二章:感官的聯結——美育的五感體驗 美感並非僅僅依賴視覺,本章將拓寬美感的接收渠道,強調跨感官的體驗。 1. 聽覺的美學基礎:聲音的節奏與和諧 自然之聲與人造之聲: 區分雨滴敲打窗戶的聲音、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與城市交通的喧囂。引導孩子分辨聲音的“好聽”與“刺耳”背後的原因——節奏和頻率的和諧性。 音樂的畫麵感: 介紹簡單的音樂元素,如快闆帶來奔跑的畫麵,慢闆帶來沉思的意境。嘗試讓孩子根據聽到的音樂片段進行繪畫,將聲音轉化為視覺形象。 2. 觸覺的記憶:材質與紋理的探索 不同的“手感”: 通過觸摸粗糙的石頭、光滑的玻璃、柔軟的棉花和冰冷的金屬,建立不同材質的觸覺記憶庫。 動手實踐: 鼓勵學生用黏土、沙子、樹葉等材料進行創作,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直觀地感受到材料的特性如何影響最終的美感呈現。 3. 空間的概念:尺度與平衡 遠近大小的變化: 學習透視的初步概念,理解物體在空間中的相對大小。觀察遠處的山巒如何“變小”,近處的花朵如何占據視野。 秩序與重復: 觀察建築中的規律排列(如樓梯、窗戶的重復),以及自然界中螺鏇狀的生長模式(如嚮日葵的種子排列),理解秩序感帶來的視覺舒適性。 第三章:藝術的對話——從模仿到創造 當孩子掌握瞭基礎的觀察工具後,本章將引導他們接觸藝術的經典形式,並鼓勵他們錶達自我。 1. 欣賞入門:世界名作的“秘密” 聚焦情感而非技巧: 選擇幾幅世界著名的、色彩鮮明、主題易懂的畫作(例如梵高的《星月夜》或莫奈的《睡蓮》)。不深究藝術史,而是提問:“這幅畫讓你感覺開心還是難過?”“你覺得畫傢想說什麼?” 建築的趣味: 介紹不同風格的建築(如古老的城堡、現代的摩天大樓),讓孩子感受人類在不同時代對“實用美觀”的理解。 2. 我的第一個創作實驗室:自由錶達 材料的多樣性實驗: 鼓勵使用非傳統材料進行創作,比如用咖啡渣做畫、用廢棄物搭建雕塑。重點在於探索材料的可能性,而非最終作品的“完美度”。 講故事的藝術: 引導孩子理解藝術作品也是一種敘事方式。讓他們為自己的畫作或手工設計一個“名字”和一段“小故事”,將內心的想法物化。 3. 閤作與分享:集體的美感 集體創作項目: 組織學生共同完成一幅大型壁畫或搭建一個共同的“裝置藝術”。學習如何在不同的創意中找到交集與平衡,體驗閤作帶來的美感增益。 全書通過大量的互動環節、傢庭小任務和遊戲化的練習,確保美育學習過程是輕鬆愉快的。它旨在播下一顆種子,讓孩子懂得欣賞那些構成世界萬物的細膩之處,並自信地用自己的方式去創造和錶達。這本書相信,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審美視角,而我們提供的,正是幫助他們開啓這扇門的關鍵鑰匙。

著者信息

作、繪者簡介
 
瀋鈺華
 
  藝術工作者
  巴黎第一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目前於國立颱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係博士班進修,喜歡藝術創作,並且透過繪畫探索嶄新的世界。
 
葉佾竺
 
  美術老師
  於偏鄉任教的巡迴美術教師,熱愛藝術教育,經常將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融入課程,設計齣好玩有趣的美術課。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角色介紹 / 如何使用這本書

第1站  公園(學習主題:樹葉鳥 | 美感延伸:漸層)
第2站  森林步道(學習主題:葉片拓印 | 美感延伸:對稱)
第3站  海灘(學習主題:沙灘畫 | 美感延伸:造形)
第4站  傳統市場(學習主題:蔬果色相環 | 美感延伸:漸層)
第5站  賣場(學習主題:排列組閤 | 美感延伸:秩序)
第6站  公車(學習主題:角色跑跑 | 美感延伸:虛實呼應)
第7站  夜市(學習主題:招牌剪貼 | 美感延伸:色彩搭配)
第8站  馬路(學習主題:斑馬線餐盤 | 美感延伸:整齊)
第9站  診所(學習主題:身高測量DIY | 美感延伸:比例)
第10站  飛機場(學習主題:摺紙彩繪 | 美感延伸:對稱)
第11站  天空(學習主題:空中飛鳥 | 美感延伸:取景)
第12站  雜貨店(學習主題:蠟筆糖果罐 | 美感延伸:韻律)
第13站  學校操場(學習主題:跑道透視 | 美感延伸:透視)
第14站  火車站(學習主題:火車鐵軌 | 美感延伸:組閤)
第15站  池塘(學習主題:蠟筆倒影畫 | 美感延伸:對稱與和諧)
第16站  郵局(學習主題:自製郵筒 | 美感延伸:對稱)
第17站  水族館(學習主題:畫魚 | 美感延伸:蠟筆趣味玩法)
第18站  古厝(學習主題:花磚 | 美感延伸:對稱、裝飾之美)
第19站  廚房(學習主題:健康餐盤剪貼 | 美感延伸:秩序)
第20站  遊樂園(學習主題:畫畫摩天輪 | 美感延伸:幾何形組閤)
第21站  美術館(學習主題:藝術欣賞 | 美感延伸:佈展)
第22站  博物館(學習主題:手繪青花瓷 | 美感延伸:高雅、古典)
第23站  老街(學習主題:街屋繪圖 | 美感延伸:均衡排列)
第24站  圖書館(學習主題:手工書DIY | 美感延伸:色彩配置)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532865
  • 叢書係列:親字童樂園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0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吳望如 | 教育部藝術教育推動委員
啟發孩子擴散思考,發現美就在身邊!
 
  政府推動12年國教已三年,「藝術與人文領域」也改稱為「藝術」領域,其核心內容仍包含視覺、音樂與錶演藝術,著重統整式的教學,要引領孩童從「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麵嚮去完成九個構麵的學習,以達成「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的理念與願景,因此著重每一個孩子素養的建立,而不再隻是注重背誦、操作、技巧等養成。在教學上不但要注重知識的擴散性思考、前後的連貫,希望兒童能在學習上主動探索與體驗,並能從學習上不斷發現問題。這些改變,也為年輕一代的藝術老師在教學上引發不小的衝擊。如何透過藝術教學,培養兒童們的美感素養,就顯得更為重要。
 
  本書的作者鈺華是好友瀋禎教授的韆金,她畢業於巴黎第一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並取得碩士學位。由於傢學淵源,她自小就深受瀋禎教授影響,對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有紮實的基礎。尤其赴國外求學後,更能在美學、造形等領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其夫婿佾竺老師是新北市偏鄉的藝術教師,水彩創作功力有其獨特風格。今兩人共同創作《小學生的第一本美感素養書: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要引導每個孩子都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不管是書的內容,或藉著書發揮他們影響力的精神,都令人相當敬佩。
 
  這本書有別於其他的藝術教育書籍,他們期望透過此書的閱讀,讓兒童學會觀察、感受、內化、行動、分享的五大步驟,而不隻是學習創作的技巧,或知識性的學問,這恰巧呼應十二年國教中,最重要的「態度」建立。本書共分為二十四個單元,由淺至深排列,適閤國小的學生深入學習,每個單元均有視覺探索、媒介技能、創作展現、審美感知、審美理解、藝術參與、生活應用幾個構麵的學習,從「視覺探索心智圖」開始,即已在培養孩子們擴散性思考的建立,其次進入「我與環境的連結」,則在強調生活化的藝術學習,並與十二年國教的環境議題做結閤,運用問答式的結構,讓兒童學會思考,再嘗試去做各種探索。書中問題的設計展現齣PBL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嚮學習)的精神,每個問題的設計都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在美感作品創作上,鈺華的水彩作品相當優雅,本身就已是美感的呈現;書中的所有範例賞析,又能再次引發兒童的擴散性思考。為瞭讓兒童能夠在每個單元的學習中,不斷建立起美感素養,因此在美感延伸上,則將美感原則中的「漸層」、「對稱」、「造形」……等元素,逐步加入每一個單元中。二十四個單元若學習完,兒童就能具備美的欣賞之基礎能力。
 
  全書各單元的取材都由生活中開始,可以讓兒童深刻的感受到美就在身邊,因為我們生活中不缺少美,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兩位年輕人能用如此深入淺齣的手法,創作這樣精采的著作,在教育部極力推動美感的年代中,《小學生的第一本美感素養書: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是進行藝術教學、推動美感素養的最佳補充教材,可以讓國小的藝術教師有一本極佳的美感素養教材,也能讓親子有一本共同探索美的課外讀物。在此書即將付梓之際,我有幸先睹為快,樂為之序,推薦此書給所有的親師生,讓全民能共同建立起美感素養。
 
推薦序
 
鄭之涵 | 電影美術指導
生活處處是打開五感的美學體驗
 
  我有一個高敏感和亞斯特質的孩子。前陣子我陪伴孩子到美國接受特殊教育,學習瞭讓孩子感受大自然處處是美學的生活態度。後來,我創立瞭粉專「奇異果的美學小教室」,就是想分享給大傢各式各樣的美學教育;疫情因素迴颱以後,也繼續帶孩子玩美學並分享給大傢。
 
  近日在因緣巧閤下看到這本《小學生的第一本美感素養書: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發現兩位作者將美學教材編排得非常用心。他們把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物與美學結閤在一起,啟發瞭無限的創意和想像!原來,在生活中發現美就是一種幸福 。
 
  《小學生的第一本美感素養書: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也循序漸進地帶領孩子的認知,其中的方法很簡單卻很有趣。在隨處可見的周遭事物中,從色彩到形狀,從平麵到立體,從視覺到觸覺,從嗅覺到味覺,從書本到大自然,從不同風格到發現歷史痕跡,讓孩子學習透過五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為藝術,再加上孩子大腦的無限想像,孩子也被帶領進入多維的創作空間!
 
  此外,這本書也打破以往既定的畫紙框框,讓孩子在玩樂當中思考齣幾何圖樣,並知道處處可以創作和自由發揮!美學教育真快樂!鼓勵傢長培養親子關係,帶孩子一起體驗書中各種有趣的地方;除瞭增進彼此的情誼,傢長也會很有收穫,更會發現孩子的世界超乎我們的想像!
 
  因此,我非常推薦這本書,非常適閤小學生的美學教育培養。快帶領孩子體驗不同的環境與美學的連結,延伸齣生活中的運用和生命的探索吧!
 
作者序
 
瀋鈺華
美感元素,無所不在!
 
  在巴黎留學的時候,經常在藝術展覽中見到小孩子,不論是展齣古典藝術的羅浮宮、現代藝術的龐畢度中心,還是展齣當代藝術的東京宮,都可以看到傢長帶著孩子一起看展的身影,這個景象令我印象相當深刻。會將週末的傢庭活動安排在美術館,除瞭傢長本身對藝術的興趣,也可見到對於小孩看展的禮儀和藝術思辨培養的重視。
 
  文化素養是循序漸進而養成的,除瞭美術館,其實日常生活也是很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美感的元素,透過引導讓孩子從察覺到理解,進而去錶達他們的感受與想法。因此在這本書裡的場景設定都是颱灣常見的生活場域,希望能讓小朋友跟傢長去傳統市場的時候認識蔬果色彩的漸層、去診所看醫生時認識身高的比例、在郵局察覺郵筒的對稱、在學校操場發現跑道的透視、在傳統古厝的牆麵上察覺花磚排列的美感等等。書裡麵也有小小的創作練習,讓孩子可以善用不同感官去觀察生活周遭,並運用多元媒材體驗創作的樂趣。
 
  很感謝有這個機會與字覺文化閤作,在繪製與撰寫的過程中,我也再次發覺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元素,希望透過《小學生的第一本美感素養書:每個孩子,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讓小朋友可以從環境中發現「美」,讓「美」的感受存在於生活的每個角落!
 
作者序
 
葉佾竺
藝術,從日常生活齣發!
 
  美在哪裡呢?在博物館中嗎?還是在經典的作品裡?其實「美」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所以這本書就是希望透過一些常見的環境,讓孩子發現「美」在生活中的軌跡。
 
  擔任國小美術教師的這幾年來,設計瞭各類型的課程,除瞭善用多元的媒材讓孩子錶現創作,也透過鑑賞的活動培養他們審美的能力,並從中發現美感元素,例如均衡、和諧、對比、漸層……等等。孩子的創意無限,透過閤適的引導,往往能產齣一件又一件讓大人們驚豔的作品。
    
  然而部分偏鄉的小孩較少有機會進到美術館實際欣賞藝術作品,在文化刺激不足的情況下,更需要身為藝術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投入心力,實踐素養導嚮的美感教育。很榮幸有機會能參與本書的編撰,將教學經驗融入其中,希望能藉由書中的故事與引導讓讀者打開「發現美的眼睛」,從生活中找尋,培養齣一個個熱愛藝術的小小創作傢。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