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真的像是為每一個在育兒路上感到焦慮、快要被情緒淹沒的媽媽們量身打造的救生圈!我本身是兩個孩子的媽,從大寶出生後,就覺得自己好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走,每天都在處理孩子哭鬧、先生的不理解,還有自己對「完美媽媽」的執著中掙扎。常常覺得自己像個隨時會爆炸的定時炸彈,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把負面情緒丟給了孩子。我原本以為這是我個人的問題,是自己不夠堅強,但翻開這本書後,才驚覺原來這麼多媽媽都有類似的困擾,這讓我感到非常被理解,心頭那塊大石頭瞬間輕鬆了不少。書中那些貼近生活的場景描述,讓我忍不住一直點頭,彷彿作者就坐在我旁邊,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溫柔地跟我說:「沒關係,妳不是一個人。」這種陪伴感,對處於育兒低谷期的媽媽來說,真的是無價的。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說教的育兒聖經,而是真正能讓人感到踏實、願意去嘗試改變的實用指南,讓人讀完後,感覺自己又重新拿回了生活的主導權。
评分坦白說,我對坊間很多心理勵志書籍都有點免疫了,總覺得那些道理都很空泛,真正回到家面對一地狼藉、孩子還在歡的時候,根本派不上用場。但這本真的不一樣,它的切入點非常精準地抓住了「高敏」這個關鍵字。我一直以為我的焦慮只是「想太多」,但透過書中對高敏特質的解析,我才明白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神經系統反應,它不是我的錯,而是我需要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書裡提供的那些「處方」——每一個章節的建議——都不是那種要我徹底變成另一個人、去壓抑自我感受的假大空口號,而是教我如何設立邊界、如何有效溝通,甚至是如何在極度疲憊時,為自己爭取那五分鐘的喘息空間。那種感覺就像是,終於有人給我一把正確的工具,讓我不是用蠻力去對抗生活的難題,而是用對的方法去疏通那些堵塞的情緒管道。我特別喜歡它強調「自我關懷」的篇幅,終於讓我意識到,只有我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餘裕去好好愛我的家人。
评分說真的,在讀完這本書之前,我總覺得「自我」和「母親」是兩個互相拉扯的角色,為了當好母親,我必須犧牲掉很多「我」的部分。這讓我常常感到迷失,不知道鏡子裡那個疲憊的女人是誰。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一點,就是它堅定地告訴我:母親的身份並不等於妳全部的人生,妳依然可以擁有妳的情緒、妳的界線,甚至妳的「任性」。它教導的不是如何成為一個更順從的、更符合社會期待的媽媽,而是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更真實的自己。那種找回自我主體性的感覺,比任何一項育兒技巧都來得珍貴。我現在看待孩子的挑戰時,心態也變得更柔軟了,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先照顧好自己的內在風景,外面的風雨自然就沒那麼可怕。這本書,對我來說,真的是一本幫助我找回「人」的感覺,而不是只剩下「角色」的救贖之作,強烈推薦給所有正在自我懷疑中的媽媽們!
评分我必須說,很多育兒書的篇幅都長到讓人望而生畏,我常常買了之後,只翻了前面幾章就束之高閣。但這本的編排設計非常聰明,它用「26則處方」這樣的結構,讓我每次都能帶著一個小目標去閱讀。可能我今天只是想解決「晚上哄睡很崩潰」的問題,我就能快速翻到對應的章節,吸收那幾頁的精華,然後回家試試看。這種碎片化的吸收方式,非常符合現代媽媽們時間零碎的現實狀況。而且,書中並沒有過度使用艱深的心理學術語,解釋概念時總是搭配著生活中的小故事或對話範例,讓複雜的理論變得像跟閨蜜聊天一樣輕鬆易懂。我個人認為,這本書不只對「高敏媽媽」有幫助,對任何覺得育兒壓力大,找不到喘息空間的父母,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它讓我重新審視了「平衡」的定義,明白所謂的平衡,不是五五分,而是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往哪邊傾斜一點。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溫潤而有力」。我很少看到一本談論這麼沉重主題的書,讀起來卻不會讓人感到壓抑或有罪惡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她不迴避媽媽在育兒過程中會產生的那種「黑暗面」情緒,比如嫉妒、無助、甚至是對孩子的一點點不耐煩。她不會批判這些情緒,而是將它們視為訊號,提醒我們身體需要關注了。這種接納的態度,對我這個平時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記得其中有一段是關於如何處理「情緒失控的當下」,它建議的步驟非常具體,像是先離開現場三分鐘,然後做三次深呼吸,而不是要我當下就立刻轉變成佛系媽媽。這種務實的建議,讓我在實際操作時,真的能感受到一點點正向的回饋,那種從「應激反應」到「有意識選擇回應」的轉變,對我來說就是巨大的進步。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了這樣一套可執行的、不苛刻的自我修復系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