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送給青春期兒子的書:這世界很複雜但你要很善良

媽媽送給青春期兒子的書:這世界很複雜但你要很善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𨳝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成长
  • 青春期
  • 人生哲理
  • 善良
  • 教育
  • 家庭教育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這複雜的世界中,要如何站穩腳步前行?
 
  隨著兒子的長大,逐漸開始離開父母的保護傘,對於父母說的話不再照單全收,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有能力處理一些事情。同時也渴望別人把他們看作大人,當成朋友,尊重和理解他們,因此希望父母能夠給予足夠的自由。
 
  面對兒子的轉變,父母需要有效的跟孩子溝通,因為作為過來人應該最能夠理解兒子將會面臨的各種情況,以及心中的不安與困惑,藉由有效的溝通讓他理解世界的多樣化,分辨是非善惡,期許在這社會中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願意真誠的付出;積極進取一步步成長前行。
 
  本書是一本以母親的口吻,獻給天下兒子們的書。書中有著媽媽的關心與掛心,內容從生理變化到成長煩惱,從自我防衛到心理剖析,從學業指點到修養提升,從形象氣質到禮儀交往,幾乎無所不包,面面俱到;它也是一本能夠讓父母和兒子一起閱讀的親子書,一字一句都凝結著父母的疼愛與呵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濃濃愛意與細緻入微的關懷,讓父母從中得知兒子那些不願說出的煩惱和祕密,理解兒子產生種種變化的原因,面對兒子的教育時不再束手無策,成為男孩青春期最知心的良師益友。
 
  ★案例解析:透過短篇案例讓青春期男孩模擬情境,提供應對處理的建議或延伸思考。
 
  ★題材多樣化:青春期的身心理煩惱,超前部署幫助父母提前一步設想孩子的成長轉變。
 
  讀者評論:「這本書寫得很好,很適合青春期孩子看,有兒子的媽媽們快去買來看看吧。」
 
  讀者評論:「給孩子看的,青春期必看的好書,自己不好意思說,看書是最好的。」
 
  讀者評論:「很好的書籍,給家裡孩子買的, 拿給正在發育期兒子看的,孩子也很喜歡看。還不錯,希望他順利度過青春期。很不錯的書。推薦!」
 
暖心推薦
 
  彭菊仙|親子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繪本作家
  張瓊方|一個喜歡陪著孩子長大的心理師
好的,这是关于一本名为《妈妈送给青春期儿子的书:这世界很复杂但你要很善良》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专注于该书可能涵盖的主题,但不直接提及该书的名称或内容本身。 --- 书名暂定:青春期男孩的心灵指南:在变动世界中锚定自我与善良 导读: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交织的时代。对于每一个踏入青春期的男孩而言,这既是探索无限可能的黄金时期,也是面对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以及未来迷茫的复杂阶段。这本书,是一份沉甸甸的陪伴,旨在成为男孩们在成长航道上的一座灯塔,指引他们穿越青春期的迷雾,学会理解这个世界固有的复杂性,同时坚守内心深处那份至关重要的善良与正直。 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而更像是一场深度对话,由一位拥有丰富人生经验的观察者,温柔而坚定地与年轻的灵魂进行坦诚的交流。它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在充斥着快速变化和信息噪音的环境中,构建一个稳定、成熟且富有同理心的内在世界。 第一部分:理解自我——青春期成长的内在地图 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灵同步经历巨变的时期。本书首先会深入探讨“变化”的本质。它不回避青春期带来的生理与情绪波动,而是提供一套工具,帮助男孩理解这些变化是成长的自然标志,而非失控的信号。 情绪的解剖学: 书中会细致剖析愤怒、焦虑、挫败感等常见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它会教导如何识别情绪的来源,并提供具体的情绪调节技巧,比如“暂停键”的使用、深呼吸的实践,以及如何将强大的精力引导至建设性的方向。重点在于,情绪管理不是压抑,而是理解与驾驭。 身份的构建与重塑: 谁是我?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这些核心问题在青春期会被反复拷问。本书将引导读者进行自我探索,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兴趣领域,区分外界期望(父母、社会、媒体)与真实自我。它将强调“真实性”(Authenticity)的重要性,即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欣赏自己的独特性,而不是盲目追随潮流或试图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 身体意象与自我接纳: 随着身体的快速发育,许多男孩会面临身体意象的困扰。本书会以科学且人文的角度,去探讨健康的身体观,祛魅那些被过度渲染的“完美”标准,强调健康、力量和功能性远胜于肤浅的视觉效果。 第二部分:穿梭世界——复杂关系的导航术 青春期的社交场域日益广阔且错综复杂,从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变化,到同伴群体中的归属感需求,再到初萌的情感萌动,每一步都需要精妙的平衡。 同伴压力与圈层文化: 书中会深入剖析“合群”的心理驱动力,以及如何智慧地处理同伴压力。它教授如何分辨哪些是良师益友,哪些是消耗能量的关系。重点在于建立内在的安全感,使得友谊的建立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而非恐惧被孤立。 家庭角色的再定位: 随着男孩的成长,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必然需要调整。本书会提供沟通的“桥梁”技巧,帮助男孩学会用更成熟的方式表达需求和反对意见,同时也理解父母的局限性。它倡导将冲突转化为理解的机会,维护家庭的连接感。 数字时代的社交伦理: 面对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如何进行有责任感的交流?书中将涉及网络礼仪、隐私边界的设定,以及如何辨识和应对网络欺凌(无论是作为受害者还是旁观者)。强调屏幕背后的那个人,与现实生活中一样,值得被尊重。 第三部分:世界的复杂性——理解灰度地带 世界很少是纯黑或纯白的。青春期开始面对道德困境、社会不公和人性的多面性,这是心智成熟的关键一步。 道德判断的进阶: 书中会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伦理两难情境,引导读者超越简单的“对与错”二元对立。探讨为何有时善良的行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以及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做出“最不坏”的选择。它鼓励培养批判性思维,去探究事件背后的系统性原因,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指责。 挫折、失败与韧性(Resilience): 成长路上必然布满荆棘。本书将失败重新定义为数据点而非个人价值的判决。它详述了如何从打击中汲取教训,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并建立起强大的心理韧性,使之能够一次次地重新站起来。 关于“应该”与“需要”的辩论: 引导男孩思考社会对“成功男性”的刻板印象(如必须坚强、不能示弱),并鼓励他们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成功定义,这个定义应植根于个人的价值观和长期福祉,而非短期的外部赞誉。 第四部分:善良的实践——将内心准则外化为行动 善良并非软弱,而是力量的最高体现。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在复杂的世界中,选择善良,是一种主动的、需要勇气的策略。 同理心(Empathy)的训练: 什么是真正的同理心?本书会提供方法论,教导如何真正地“走入”他人的鞋子里去感受,即使对方的观点与自己南辕北辙。这包括积极倾听的技巧,以及如何恰当地表达支持。 勇气与界限: 善良不等于做老好人。书中会详细阐述设定健康界限的重要性。真正的善良,也包含对自己和他人需求的尊重。学会说“不”,拒绝被不合理的要求消耗,是保护自己善良初心的必要防线。 长远的善意投资: 引导男孩理解,每一次善意的举动,无论大小,都在为自己和所处的社区建立正向的循环。这种善良不是为了即时回报,而是一种对世界的长期承诺,是构建有意义人生的基石。 结语: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 这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青春期的男孩们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在品格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它鼓励他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复杂与不完美,同时以坚定的信念,选择在每一个岔路口上,向着善良与正直的方向迈进。这是一份来自长辈的期许,也是一份给予男孩们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实用的生存智慧。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閏晗
 
  董鵬政,筆名閏晗,一位愛好文字、音樂、書畫的文藝青年。對中國古典詩詞、古風音樂有一定的研究。寫過一些隨筆、心靈寄語、散文等。曾發表過的詩有《把眼鏡放下》《陌生而熟悉》《致父親》。在文字的陶冶下,儼然與世不爭,飄然隨緣於俗世。
 
繪者簡介
 
郭亞純
 
  臺北人,於銘傳商業設計畢業,擅長於插畫和平面設計,喜歡簡單自然的繪畫風格,希望將生活中的溫暖藉由插畫傳遞給大家,目前經營插畫IG:@coco__san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身體變化的小祕密
 
1.為什麼我的發育比別人晚?
2.我全身長毛了? 
3.我是男孩子,乳房也會發育?
4.我「變聲」了?
5.我不想當「駱駝」!
6.「包皮過長」是什麼?
7.我的「小弟弟」總偏向一側?
8.什麼是「流白」?
9.我的「小弟弟」比別人的小?
10.我的臉上為什麼會長痘痘?
11.護膚會被別人笑話嗎?
12.不能拔鬍子
13.難聞的汗臭味
14.我會不會禿頭?
15.我想要整型!
16.遺精了,我很下流嗎?
17.呵護隱秘部位
18.春夢了無痕
19.「小弟弟」半夜勃起?
20.一滴精等於十滴血?
 
第二章 少年的成長與煩惱
 
1.爸媽的嘮叨與責備
2.我被全世界遺忘了……
3.爸媽總和我的「自由」過不去
4.大人說話不算話?
5.大人為什麼不相信我?
6.溝通才能解決矛盾
7.好可怕的家長會?
8.高處不勝寒?
9.反正我就成績差!
10.同學不喜歡我怎麼辦?
11.我被老師罵了?
12.為什麼我沒辦法當班長?
13.我被「報復」了?
14.沒有人是完美的
15.我被誤會了!
16.討厭的綽號!
17.帥氣的「刺青」
18.染髮是壞事嗎?
19.愛上我的「帥」?
20.「吞雲吐霧」似神仙?
21.酒後亂性?
22.越賭越薄的「賭博」
23.「兩肋插刀」的兄弟情?
24.煩人的青春期焦慮
25.我被霸凌了?
26.跟毒品說「NO」!
27.告別青春期的迷惘
 
第三章 少年維特的煩惱
 
1.能和女孩當「朋友」嗎?
2.我的老師好漂亮啊!
3.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愛情
4.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5.女生都比較喜歡他?
6.我不能和女生做朋友?
7.我得了「異性恐懼症」?
8.我為什麼要讓女孩子?
9.愛情不是炫耀
10.在被拒絕中長大
11.我們分手,好嗎?
12.奇特的生命
13.發現黃色書刊?
14.正確對待「性」
15.愛了,就要擔當責任
 
第四章 航行在無涯的學海上
 
1.讀書的快樂在哪裡?
2.熱愛,才能做到最好
3.學習的壓力
4.課堂以外的學習
5.上課要認真,下課要輕鬆
6.交流學習經驗
7.學習計畫時間表
8.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9.學會有趣的記憶法
10.考前壓力好大啊!
11.掌握答題竅門
12.考試容易失常?
13.分門別類的學習方法
14.善於利用時間
15.為自己做個時間規劃
16.生理時鐘
17.充分利用假期時間
18.盲目用腦事倍功半
 
第五章 要IQ,也要EQ
 
1.正確理解失敗
2.揮手告別昨天
3.遵循本性生活
4.快樂在前路等待
5.他怎麼可以贏我?
6.我的兒子是英雄?
7.任性不是個性
8.男孩膽小怎麼辦?
9.耐受度及抗壓力
10.傾聽,是一種尊重
11.讚美的力量
12.換位思考
13.與優秀的人做朋友
14.沒有永遠的敵人
15.和老師成為朋友
16.善待他人的批評與忠告
17.以平常心對待競爭
18.不恥下問
19.克服不必要的虛榮心
20.我太浮躁了!
21.用理智熄滅怒火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713685
  • 叢書系列:Knowledge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0.8 x 2.2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隨著不斷累積的知識,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提升心理素質,他們的需要、動機、興趣、能力、氣質等人格特點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他們開始學會了關注、分析、反思;開始帶著懷疑、警覺的態度,認識、評價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有「初生之犢不怕虎」的氣勢。
 
  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時不時頂撞父母,不再像過去那麼聽話,甚至會公開向父母叫囂、挑釁父母。他們的自我意識發展迅速,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長成大人,有能力處理一些事情了。他們渴望別人把他們看作大人,當成朋友,尊重和理解他們,希望父母能夠給予足夠寬鬆與自由的空間。
 
  然而,父母不一定能理解和認同解他們,所以他們跟父母較勁、疏遠,可是他們的內心還有自卑、虛榮與嫉妒。
 
  作為曾經同樣經歷過這段成長煩惱的人,父母應該最能夠理解兒子面臨各種情形時,心中所面臨的不安與困惑,瞭解兒子充滿疑問時,卻又無人可問的無助與迷茫,可以說父母是青春期兒子最合適的老師。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文學性跟敘事結構來看,這本書的安排相當巧妙。它不像傳統的親子教養書那樣,把道理切割得一塊一塊很僵硬,反而是用一種很鬆散、很生活化的口吻來帶出主題。作者似乎很擅長捕捉生活中的那些「轉瞬即逝」的感悟,然後把它們像串珠一樣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特別喜歡書中幾個關於「誠實」與「界線」的段落,它處理的那個平衡點拿捏得極好。你知道嗎,在我們這個社會裡,很多人會把「善良」誤解成「沒有原則的好好先生」,一味地退讓和忍耐,結果最後反而是自己受了委屈。這本書很明確地告訴年輕的孩子們,真正的善良,是建立在清晰的自我認知和堅定的原則之上的。它沒有美化現實的殘酷,而是教孩子如何帶著傷口往前走,同時又不讓自己變成一個麻木不仁的大人。這種坦率和深度,讓我這個習慣看嚴肅文學的讀者,也忍不住一口氣把它讀完了,中間好幾次都停下來,對著書中的句子沉思了好一陣子,思考自己過去是不是也曾經在某些關卡上走錯了路。

评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那應該是「及時雨」。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為孩子進入青少年期而焦慮,擔心他們會不會學壞、會不會跟不上時代。這本書恰恰提供了一種緩解焦慮的解方——它把焦點從「外界環境」拉回到了「孩子自身的內核」。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討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光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品格和修養。這種修養,不是指學鋼琴、學繪畫那種外顯技能,而是指面對誘惑時能保持清醒、面對不公義能挺身而出、面對自己的不足能坦然接受的勇氣。書中對「善良」的定義,我覺得是顛覆性的,它不是一種軟弱的妥協,而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後的主動選擇。這種選擇,需要極大的心智成熟度。所以,我會推薦給所有覺得和青少年溝通越來越困難的家長們,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第三方」語言,讓我們不用直接對孩子喊話,也能讓他們間接地接收到我們最深切的期盼。

评分

要講這本書的「實用性」,我會給它打一個非常高的分數,但這個「實用」不是指「照著做就能成功」的那種。它的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框架」。你看,現在的小朋友從小就被各種資訊轟炸,網路上充斥著各種極端的價值觀和快速成功的誘惑。他們需要一個錨點,一個能讓他們在資訊洪流中不至於迷失方向的穩定力量。這本書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它不是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去學什麼專業」,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什麼樣的選擇,會讓你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回頭看時能感到問心無愧」。我記得其中一段提到「複雜的世界需要用簡單的標準來衡量自我」,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我們常常把生活弄得太複雜,以為有很多選擇才是好的,但很多時候,回歸到最本質的「善惡對錯」,反而能讓我們做出最不後悔的決定。這本書的文字流暢,完全沒有教條感,對於我這種平時比較務實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心理建設遠比物質上的指導來得珍貴。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其實有點「驚訝」。不是說它不好,而是那種封面設計和書名給人一種很「直接」的感覺,好像是媽媽直接把她心裡話一股腦兒全倒出來。不過,深入讀下去之後,我發現作者的筆觸其實比我想像的要細膩得多。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像是一位很有生活經驗的長輩,在你身邊輕聲細語地分享她觀察到的這個社會的「眉角」。尤其是談到青春期孩子面對人際關係的那種迷惘和脆弱,作者的描述簡直是神還原。我身邊那個正值叛逆期的兒子,有時候真的會因為一些小事鑽牛角尖,搞得全家氣氛很緊繃。這本書裡針對這些情境提供的建議,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而是更傾向於教孩子如何建立自己的內在價值觀,即便外界風雨再大,心裡也要有一塊穩固的基石。這點對我這個天天在外面跑、看盡社會百態的讀者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畢竟,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忘了「善良」這件事,其實才是最省力也最有力量的處世之道。讀完這本,我感覺自己好像也被重新校準了一下對「育兒」這件事的認知,不再只專注於分數和表現,而是更關注孩子心靈的健全發展。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一點,是它對「挫折教育」的處理方式。現在的家長,很多都盡力想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不讓他們受一點點委屈。但結果呢?一旦孩子遇到真正的困難,他們反而手足無措。這本書顯然不是走溫室花朵路線的。它坦誠地揭示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誤解甚至惡意,都是生活中必然會發生的組成部分。重點在於,面對這些負面的經驗時,我們應該如何回應。作者強調,受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這些傷害同化,變成另一個散播負能量的人。她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可能是學校裡的霸凌小劇場,也可能是未來職場上的潛規則。每一次的描述都充滿同理心,但同時又帶著一種堅韌的力量,告訴年輕的讀者:你可以選擇不還擊,但你絕對不能讓對方剝奪你保持善良的權利。這種既溫柔又堅定的語氣,讓這本書讀起來很有「厚度」,不是那種浮光掠影、轉瞬即忘的雞湯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