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對話練習:誇獎教育×標籤效應×練習傾聽,在對話中更加親近你的孩子

與孩子的對話練習:誇獎教育×標籤效應×練習傾聽,在對話中更加親近你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依潔
图书标签:
  • 亲子沟通
  • 积极教育
  • 夸奖教育
  • 标签效应
  • 倾听技巧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亲子关系
  • 教育方法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父母:我的教誨你不聽,小心吃虧在眼前!
  孩子:我的心聲你不聽,那就別怪我叛逆!
 
  教育孩子,其實就像是長時間的拔河賽
  握住繩子的兩端,彼此施力平衡,才不會摔倒
  親子之間,唯有互相溝通、合作,才能達成真正的雙贏!
 
  父母時常會忽略孩子的心聲,總是以年紀小、不懂事等各種理由輕忽與孩子的交流。殊不知這樣的行為,除了讓孩子放棄與父母溝通以外,更會將父母視為「有血緣關係的外人」;久而久之,甚至會深深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與自信心!
 
  【該怎麼將管束力道拿捏妥當?】
  孩子好難教!管太嚴怕孩子不滿,管太鬆怕孩子不乖,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
  其實不難,這就像人與人之間,若要進行更深一層的交流,就必須學會「溝通」,面對育兒也是一樣的道理。
  父母對待孩子,切莫有「自己不需要去理解孩子,只要教會孩子」的心態,這樣一來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你常常否定孩子,對他說「不」嗎?】
  從不准孩子玩樂,到不准孩子抱怨,最後則是不准孩子鬆懈……總是一口一個「不」字,小心總有一天,孩子也只會用否定的態度去拒絕和你的任何交流,遠到讓你看不見!
 
  說話是一門藝術,對孩子說話更是如此。你若希望教養出性格積極正向的孩子,就應該學著用正向的方式去鼓勵,而不是用負面的評價去否定孩子的一切。
 
  【孩子為什麼總是不聽我的話?】
  當你為了孩子不聽你的話而感到憤怒、失落時,請先捫心自問,好好想一想,作為父母的自己是否有好好傾聽孩子的心聲?
  做為父母,或多或少都有過「孩子還小,不懂事」的想法;但孩子還小,就代表他們沒有心事,不需要被傾聽嗎?
 
  請立刻改正這種刻板印象,專心去傾聽孩子想向你表達的每一件大小事吧。唯有當雙方站在相同的立場上,去傾聽彼此的想法,才能夠真正理解彼此,促成一個氣氛和樂融融的家庭。
 
  【不要讓腦中的怒意剝奪你的理智】
  若身為父母的你,曾在盛怒中對孩子說出無心但卻極傷對方自尊心的話語,請現在就改進吧!
 
  與孩子的衝突應該是要用智慧來化解,而非用傷人的話語去表達你對孩子的不滿。一旦孩子受到傷害,親子關係漸行漸遠也只是遲早的事。若你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請控制你的情緒,斟酌用詞,冷靜地和孩子溝通。
 
本書特色
 
  書中舉例多個小故事,以及引用名人佳句,以淺白直接的話語表達作者對於家庭教育的思想核心,並著重探討親子溝通的訣竅。不管你是準爸媽、新手家長,還是育兒有成的父母,這本書都值得一讀再讀。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孩子成长中的关键对话:建立信任与有效沟通的实用指南》的图书简介: --- 《孩子成长中的关键对话:建立信任与有效沟通的实用指南》 —— 陪伴孩子,从“说”到“懂”的深度沟通手册 在家庭教育的广袤天地中,我们常常发现,尽管我们付出了爱与关注,但孩子与我们之间的沟通似乎总隔着一层薄雾。我们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却发现他们紧闭心扉;我们想表达理解,却发现话语总是不得要领。本书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一本直击核心、充满实践智慧的沟通工具箱,旨在帮助父母和养育者掌握在孩子成长关键期建立深度联结的艺术。 本书的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将日常的互动转化为有意义的、能够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和独立思考的“关键对话”。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表达需求的情感模式都千差万别。因此,成功的沟通绝不是单向灌输,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探索之旅。 第一部分:理解无声的语言——洞察孩子隐藏的需求 许多时候,孩子表现出的“叛逆”、“退缩”或“过度兴奋”,都只是他们内心需求未被满足的外化信号。本部分将带领您深入探索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识别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真实情感。 我们将详细分析“情绪的雷达”如何启动,教您辨识“非语言线索”的意义。例如,一个孩子持续的拒绝进食可能指向的不是挑食本身,而是对自主权的渴望;一个孩子突然的沉默,可能预示着他们正经历着难以言喻的社交压力。我们不会停留于理论,而是提供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教您如何像侦探一样,通过细微的表情、肢体语言和环境变化,快速锁定孩子真实的情绪焦点。 第二部分:重塑提问的力量——从审问到探索的转变 提问是开启对话的钥匙,但错误的提问方式会立即筑起高墙。本书摒弃了那些带有评判性或封闭性的“是/否”问题,转而推崇“开放式探索性提问”。 我们深入探讨了“好奇心提问法”,这是一种鼓励孩子详细叙述而非敷衍作答的技巧。例如,将“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一个会引来“还行”的僵硬回答)转化为“今天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特别有趣,或者让你忍不住想笑?”。我们还将介绍“如果……会怎样”的假设性提问,用于引导孩子进行情景推演和责任感培养。此外,我们特别设置了一章,专门探讨如何在涉及敏感话题(如友谊冲突、网络使用或学业压力)时,使用温和且中立的措辞,确保孩子感到安全并愿意敞开心扉。 第三部分:积极倾听的艺术——不打断,不预设,只陪伴 “听”与“听见”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积极倾听绝非沉默地等待对方说完,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对方经验的尊重与确认。本书提供了结构化的“倾听框架”,帮助父母在复杂的情境下保持专注和共情。 我们详细阐述了“复述确认法”和“情感命名技巧”。复述确认(如“听起来,你因为这件事感到非常沮丧,是这样吗?”)能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被准确捕捉。情感命名,则是帮助孩子建立词汇库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绪,从而减少情绪爆发的频率。本书特别强调了在孩子表达不同意见或挑战父母权威时,如何练习“有界限的倾听”,即在不放弃原则的前提下,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体验。 第四部分:建设性反馈与共同解决问题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替他们解决问题。本书提供了从“指出错误”到“共同协商”的对话流程优化策略。 我们将聚焦于“I-Message”(我信息)的有效应用,教父母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指责对方的行为。例如,与其说“你总是把玩具弄得一团糟!”不如说“看到玩具散落在地上,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我担心有人会绊倒。” 更进一步,本书引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头脑风暴”,列出多种解决方案,并共同评估每种方案的利弊。这不仅仅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更是为他们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坚实的决策基础。 第五部分:在冲突中建立联结——化解僵局的催化剂 家庭生活中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将冲突转化为深化亲子关系的契机。我们提供了“冲突降温五步法”,包括自我冷静、共同设定讨论时间、聚焦问题而非人身攻击、以及制定后续跟进计划。 尤其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冲突处理,本书提供了“谈判式对话”的策略,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将父母的角色从“裁判”转变为“顾问”。通过这些实用的对话脚本和场景模拟,您将学会如何在争执的高峰期,仍然保持清晰的头脑和开放的心态,确保每一次争论的结束,都是一次信任的巩固。 献给所有渴望更深层次联结的养育者 本书的文字风格朴实、真诚,充满了对现代家庭教育挑战的理解与同理心。它不承诺解决所有问题,但保证为您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工具,让您从容地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翻开这本书,您将开启一段新的对话旅程——一段不再是“你必须听我的”,而是“让我们一起听见彼此”的旅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更有效、更有爱的对话,陪伴孩子走向成熟与自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依潔
 
  從事幼教工作8年以上,是一位資深幼教老師。喜歡孩子、烹飪、看書,育有五名子女,因自身的多年育兒經驗,深感親子教養對於孩子發展的重要性,因而決定向還不知所措的新手父母們分享育兒心得及教育理念。
 
姜曉秋
 
  專職編者。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誰的錯
孩子不聽話與父母說話方式有關
代溝有待家長與孩子共同解決
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任意貼上標籤會傷害孩子
別把對孩子的付出掛在嘴邊
父母消極的態度會造成孩子的消極性格
對於孩子的任性,不能走向兩種極端
讓孩子「唯命是從」不一定是好事
總是「闖禍」的孩子才會有出息
沒有尊重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
家長必須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

第二章 帶著愛的口吻與孩子對話
與孩子對話過程中展現你的愛
父母是孩子的天使
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一定要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
別總是利用「忙」作為藉口敷衍孩子
謹防無度的愛使孩子變得無能

第三章 孩子「聽話」都是誇出來的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肯定
在別人面前真誠地「秀」出孩子的優點
讚美要真誠並恰如其分
不妨將孩子的優點放大
讚美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賞識的同時更應該激勵
及時誇獎孩子效果最佳
不是人人都會說讚美的話
試著去賞識你的孩子

第四章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感受
與孩子進行換位思考
為何不讓孩子多多表達
與孩子多講理好處多
別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請與孩子商量問題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五章 孩子喜歡與家長「交」朋友
親子間的友誼很可貴
在家庭裡展現民主
放下身段和孩子對話
與孩子平等地交流
信任是溝通的基礎
向孩子敞開心扉

第六章 傾聽比語言更具教育效果
傾聽也是一種和孩子對話的方式
聽懂孩子的「言外之音」並不困難
善於抓住孩子話語中的關鍵字
一邊傾聽一邊積極對待提問
請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質疑
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傾聽的能力

第七章 「教訓」孩子時要講究藝術
如何批評孩子才肯聽
堅持對事不對人原則
別把「餐桌」變成「審訊桌」
不要當眾訓斥孩子
別對孩子非打即罵
要威嚴但絕不要嚴厲
別只看著孩子的缺點
幫孩子把缺點轉化為優點
馬上停止對孩子的嘮叨
讓孩子自己來承擔責任
過多干涉會束縛孩子手腳
期望過高會讓孩子不堪重負

第八章 這些話千萬別對孩子說
「人家比你厲害多了」
「我不會原諒你」
「我絕對沒有錯」
「看你還敢不敢頂嘴」
「我不愛你了」
「笨得沒救了」
「粗心大意」
「沒禮貌,真讓我丟臉」
「你是個無趣的人」

第九章 與孩子說話時注意聲情並茂
善於運用表情
誰說眼睛不會說話
用溫和的態度和孩子說話
優美的聲音有利於與孩子更好溝通
不可忽視語言的停頓與重音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26057
  • 規格:平裝 / 226頁 / 17 x 23 x 1.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家長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與孩子的談話。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都是孩子在和家長的談話中不知不覺獲得的。」然而,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卻不以為然,有時,他們還視家長的諄諄教誨為嘮叨,甚至拒絕和家長溝通,以致家長們怨聲載道:「為什麼孩子愈大愈不聽話了?」
 
  誠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愈來愈有主見,導致與家長之間的代溝愈來愈大。孩子「不聽話」也就在所難免。可是,家長有沒有反思過,孩子不聽話,其實並不能全怪孩子,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你對孩子的態度溫和嗎?你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真的沒有問題嗎?
 
  其實,說話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有的人說出來的話會讓對方備受鼓舞,而有的人說出來的話卻會讓對方心裡感到不滿。與孩子說話也需要講究語言的藝術。然而,有些家長並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沒有長大,所以對他們說話不必顧忌太多。於是乎,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也不管效果如何……
 
  首先是在態度上,許多家長都沒有意識到,說話態度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對孩子說話常常漫不經心、脫口而出……殊不知,有時一句隨意的話,不僅起不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可能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的心靈。
 
  其次是在方法上,家長和孩子談話,光憑關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掌握說話的方法和技巧。然而,不注意說話的方式,不講究談話的技巧,是造成許多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甚至感到厭煩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家長所說的話語;孩子的心靈也是脆弱的,往往因為家長的一句訓斥而蒙上陰影。」著名作家冰心舉例,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常常不自覺地將孩子對自己的依賴視為籌碼,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期望相悖時,情急之下的家長習慣用類似「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語言來恐嚇孩子,期待孩子會因為害怕失去「大樹」的庇護而變得聽話、懂事。事實卻相反,威脅不但會使家長喪失威信,更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的人生更加光明、美好,就必須謹慎選用字眼,務必讓說出的話能使孩子振奮、進取和樂觀。這就要求家長盡量深入了解孩子,盡量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只有這樣,家長對孩子說的話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才會成為促進孩子健康成才的「金玉良言」。
 
編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真的太實用了!我最近帶我兒子去公園玩沙,他蓋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城堡,我本來想說「哇,這個看起來好特別喔!」但轉念一想,其實他自己心裡可能覺得不夠好。書裡提到,與其用空泛的讚美,不如具體描述孩子做了什麼,所以我改口說:「你用這麼多小石頭來裝飾你的城堡,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耶!」我兒子聽完馬上眼睛亮起來,很有成就感地繼續玩。這種「聚焦過程而不是結果」的技巧,真的讓我對「誇獎」這件事有了全新的體會。以前總覺得誇獎就是要讓孩子開心,現在才明白,重點是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見。而且書裡還有很多情境對話的範例,像是在孩子不想寫作業的時候怎麼引導,或是當他們情緒低落時如何不帶批判地接住他們的情緒,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個實戰手冊,讓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馬上應用。感覺我的育兒技能瞬間提升了一個檔次,跟孩子的互動也變得更流暢、更溫暖了,真心推薦給所有正在摸索如何好好跟孩子溝通的家長。

评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排版和案例設計非常貼近台灣家庭的日常。很多情境設計,像是關於補習班的壓力、同儕間的比較、甚至是孩子沉迷手機的拉鋸戰,都讓我有「這根本就是在講我家」的強烈共鳴。它沒有使用太多艱澀的心理學術語,而是將複雜的親子溝通理論,轉化成一則一則我們在超市排隊、在客廳沙發上都能立刻使用的對話腳本。特別是「練習傾聽」裡面的非語言溝通提示,讓我意識到自己常常抱胸、翻白眼這些小動作,其實比我說的話更具殺傷力。這本書不是給你一套死板的SOP,而是提供了一套思維框架,讓你學會在每個獨特的時刻,找到最適合你家孩子的表達方式。它像是一位很有經驗的、不囉嗦的育兒教練,陪在你身邊,隨時準備給你最實用、最接地氣的提醒。讀完後,我不再害怕與孩子進行深度對話,反而開始期待那些原本可能引發衝突的時刻,因為我知道我有工具可以好好應對了。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對「親近感」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以前我總以為,只要給孩子吃飽穿暖,週末帶他們去親子餐廳,就算親近了。但書中探討的親近,是一種建立在「安全依附」和「有效溝通」基礎上的心靈連結。它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透過每一次精準的回應和真誠的對話累積起來的。書中提到一個關於「修復關係」的章節特別打動我,它教導我們如何在爭吵過後,不是冷戰或敷衍了事,而是如何用正確的方式重新連結。例如,先承認自己的情緒失控,再邀請孩子一起討論,而不是指責對方。這讓我檢視了過去幾次跟女兒爆發衝突後的處理方式,發現自己那時的態度有多麼笨拙和傷害人。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很溫和,但內容卻非常扎實且具有指導性,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親密,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或權威。

评分

身為一個常常忙到焦頭爛額的職業媽媽,我最需要的就是「練習傾聽」的部分,這簡直是我的救命仙丹!過去我常常一聽到孩子開口,就急著給建議、下指令,或是直接打斷他,總覺得在浪費時間,要趕快解決問題。結果就是,孩子越說越不耐煩,最後乾脆就不跟我講了。這本書裡用了好多關於「同理心傾聽」的練習,像是在孩子抱怨學校發生的鳥事時,我試著先不說「那妳下次就不要跟那個誰玩」,而是先複述他的感受:「聽起來你對這件事真的很生氣,對嗎?」當我真的靜下心來,不急著給答案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我兒子自己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說清楚了,甚至自己想出了解決辦法!那種感覺,就像是從前我們之間有一堵高牆,現在因為願意好好聽,那堵牆就慢慢地溶解了。這本書不是教你怎麼「說」,而是教你怎麼「聽」,對拉近親子關係的幫助是革命性的。

评分

說實話,我原本對市面上這麼多育兒書有點麻木了,感覺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套說法,但這本在探討「標籤效應」的部分,真的讓我嚇了一跳。我常常不自覺地跟大女兒說「妳真是個乖寶寶」,跟小兒子說「你就是比較調皮搗蛋」,以為這只是形容詞,沒想到書裡詳細分析了這些標籤對孩子自我認知的長期影響,讓我冷汗直流。我開始回想,是不是因為我總這樣說,所以女兒才變得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而兒子也更容易用「調皮」來定義自己?書中建議的「描述性語言」訓練,像是「我看到你今天主動幫忙收拾玩具了」,而不是「你真乖」,這種細微的調整,對建立孩子健康自主性太重要了。它讓我意識到,我們無意間說出的話,其實都在為孩子的人生畫上無形的界線。這本書的深度不只停留在表面技巧,而是直指我們父母的思維盲點,非常具有顛覆性,值得反覆閱讀並自我檢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