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種選擇:只想做有意義的事,不活在別人眼光中

善良是一種選擇:只想做有意義的事,不活在別人眼光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图书标签:
  • 自我成长
  • 积极心理学
  • 人生哲理
  • 幸福感
  • 价值观
  • 个人选择
  • 活出真我
  • 意义感
  • 心灵鸡汤
  • 情绪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善意的給予,可能是一個擁抱,或是一個機會
  並不是刻意要成為誰的光,只是期望提供的那一點點幫助,
  讓人多一點點生存的可能與希望。
 
  ※30萬人溫暖按讚!
  ※45篇直入人心最催淚力作!
 
  擔任國小教師二十多年,從學校孩子身上,神老師體會到每個困苦的家庭都有可能讓孩子走偏。她開始匯集多人的力量,偕同眾人之力注入資源,給予這些孩子適當的幫助。也因為陪伴發展遲緩的女兒一路學習成長,理解到遇到學習障礙的孩子需要什麼幫助。她開始成為有需求者與提供資源者中間那座橋梁。

  在這條行來不易的助人之路,她有一群和她有著相同信念的朋友,總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一呼百諾、挺身而出。即使遭遇網路批評與霸凌,她也努力轉念,重新站穩腳步,相信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事。

  堅持自己想做的事,堅持多幫助他人一點點,就有機會成為一縷讓人感到溫暖的光。
 
有愛無懼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余懷瑾|仙女老師
  吳克己|安德尼斯烘焙坊經營者兼麵包師
  沈慧蘭|賽車手殺手蘭
  孫中光|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
  陳怡嘉|女王的教室
 
  閱讀神老師的故事,願社會每個角落都有一位神老師。讓特殊孩子的未來,如大海般寬闊。──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我喜歡這本書的書名,一如神老師做的事,選擇善良,意義無價。她教我們輸出愛,依別人的需要做有意義的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動人的篇章。──余懷瑾|仙女老師
 
  這本書絕對不是神老師的紀錄片,而是開啟更多人參與公益活動的一把鑰匙。相信我,讀完這本書,絕對會獲得更多的啟發,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思維。──吳克己|安德尼斯烘焙坊經營者兼麵包師
 
  有時被姐姐的神來之筆逗樂,有時因為特教生和學生們無奈的處境感傷,但不變的是,文章裡那滿滿的感動和勸人為善的正能量。──沈慧蘭|賽車手殺手蘭
 
  這道光照亮了角落中的孩子,這道光照亮了陰暗中的家庭,這道光照亮了所有人的心,這就是神老師所做出有意義的事。──孫中光|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
 
  這本神作鼓舞我們:當生命賦予我難題,我依然可以為自己、為眾人做有意義的事,這樣的人生才不虛此行!──陳怡嘉|女王的教室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构建充实而有意义人生的书籍的详细简介,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善良是一种选择:只想做有意义的事,不活在别人眼光中》中的任何具体内容。 --- 《深度连接:重塑你的价值体系与行动蓝图》 简介 在这个信息过载、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自己被推着向前,被无形的期望和外界的噪音裹挟着前进。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丰裕,却似乎在精神层面陷入了空虚。我们忙于“成为”,却忘记了“存在”。《深度连接:重塑你的价值体系与行动蓝图》并非一本提供速成秘诀或肤浅励志口号的指南,而是一次深入骨髓的自我审视之旅,旨在帮助读者从根本上校准人生的罗盘,构建一个既扎根于内心真实渴望,又能与世界产生有质量互动的行动框架。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真正的充实感并非源于外部的成就堆砌或社会地位的攀升,而是源于个体价值体系的清晰度以及与自身核心目标之间建立的“深度连接”。这种连接一旦建立,便能像稳定器一样,使我们在面对生活必然的波动和外部压力时,保持清晰的判断力和坚定的方向感。 第一部分:拆解“默认设置”——洞察惯性思维的陷阱 现代人的人生轨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套“默认设置”运行的:教育体系的期望、家庭文化的影响、社交媒体构建的“理想生活”模型。这一部分将引导读者进行一次彻底的“系统诊断”。 1. 价值的异化与转移: 我们探讨“外部奖励系统”如何潜移默化地取代了内在驱动力。作者通过对消费主义、社交认同感(Social Proof)机制的剖析,揭示了人们如何将“别人认为重要的”误认为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我们将详细分析“比较陷阱”如何消耗心理资源,使人陷入永无止境的追逐,却始终感觉缺少了某种本质的东西。 2. 时间的碎片化与注意力的稀释: 现代生活最宝贵的资源是注意力。本书深入研究了数字媒介如何系统性地侵蚀我们进行深度思考和专注工作的能力。我们将展示注意力被稀释如何直接导致行动的肤浅化——我们做了很多事,但很少有事是真正深刻或具有长远影响的。解决方案不在于减少活动量,而在于提高单位时间的认知密度。 3. 恐惧驱动的决策模式: 许多看似“理性”的职业选择或生活方式,背后往往潜藏着对失败、被孤立或“不够好”的深层恐惧。这一章要求读者直面这些恐惧的根源,理解它们是如何限制了我们探索更广阔可能性的勇气。 第二部分:重塑核心价值——锚定你的内在指南针 重建价值体系是本书最关键的一环。它要求读者从宏大的叙事中抽离,回到最微观、最真实的自我感受。 1. “真实性”的量化与定义: 真实性并非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是一系列与你的生物性、认知偏好和道德准则相一致的原则。本书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方法,帮助读者筛选出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即使在最艰难时刻仍能支撑自己的三大核心价值。这些核心价值将成为所有未来决策的基石。 2. 意义的层次结构: 我们将意义解构为三个层次:个体满足感(Immediate Fulfillment)、长期目标(Aspirational Goals)和超越自我的贡献(Transcendental Impact)。只有当行动能同时触及这三个层次时,工作和生活才能产生深远的满足感。本书提供了工具来评估当前活动在这一结构中的位置。 3. 长期视角与即时满足的平衡艺术: 如何在追求远大目标的过程中,不牺牲当下的生活质量?本书强调“耐心资本”的积累,即认识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往往需要数年的复利效应。我们探讨了如何设计“过程导向”的奖励机制,使努力本身就成为一种回报,而非仅仅是通往下一个终点的痛苦过渡。 第三部分:构建高杠杆的行动蓝图——将洞察转化为可执行的系统 再清晰的价值体系,如果不能转化为有效的日常行动,也只是空中楼阁。第三部分专注于构建一个适应性强、高效能的执行框架。 1. “非零和”的精力管理哲学: 抛弃传统的“时间管理”思维,转而关注“精力管理”。精力不仅是体能,更包括情绪、专注力和意志力。本书提出了一种“能量预算”模型,要求读者像管理财务预算一样,审慎分配自己有限的精力到高价值的活动上,并设计“精力恢复的缓冲带”,而非等到耗尽才进行补救。 2. 识别并优化你的“关键路径”: 并非所有任务都具有同等价值。我们将引入“杠杆点分析”,即找出那些投入少量努力却能带来最大系统性改进的关键任务或习惯。通过聚焦于这些高杠杆点,读者可以避免陷入“瞎忙”的泥沼,实现行动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3. 建立“反馈回路”与适应性学习: 行动蓝图必须是流动的。本书强调建立微小的、高频率的反馈回路,确保我们能快速识别策略中的偏差并进行修正,而非等到年度评估时才发现方向错误。这包括设计“反思仪式”和“实验性行动”,鼓励在低风险环境下测试新的假设和行为模式。 4. 外部环境的“生态设计”: 我们的环境塑造我们的行为。本书指导读者如何有意识地设计物理空间、数字界面和社交圈子,使其成为支持新价值体系的盟友,而不是阻碍者。这是一种主动的“环境工程”,旨在使正确的选择变得毫不费力。 结论:成为自己人生的架构师 《深度连接》的终极目标是赋权于读者,让他们从被动的反应者转变为主动的架构师。它不是关于变得完美,而是关于变得更清晰、更连贯、更有目的性。通过深入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校准外部世界的期望,并建立一个能够持续支持长期愿景的行动系统,读者将能构建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充实人生。这是一场关于自主权、清晰度和长期价值的深刻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在基隆出生長大,曾就讀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擁有經國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育有三子,小女兒在十個月大就被醫師判定為終身學習遲緩。

  在基隆市長樂國小擔任教師二十多年,網路暱稱為「神老師」,起因是某位學生寫作業的封面時,把「沈」老師寫成了「神」老師,在網路上分享這則趣事,從此沈老師就變成了神老師。

  神老師從小就是個運動員,個性好強、不輕易屈服,課餘經營臉書粉絲團,分享身為教師、特殊兒媽媽、人妻、烘焙愛好者的生活點滴。有眾多粉絲,其中不乏育有特殊兒、擁有同樣處境的家長網友。

  為了讓更多老師了解特殊生的辛苦和努力,進而接納和協助孩子,她走遍全台各校演講逾兩百場,目的是要推廣特殊生在普通班的融合教育,受到各校師長的歡迎。著有《一個都不能少》、《你的善意,是孩子的光》、《我不是挨打就會趴下的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禮物》。

  粉絲專頁:臉書搜尋「神老師&神媽咪」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96607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5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人生不虛此行

 
  我是一個還滿執著好強的人。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想完成的夢,我就會傾盡全力去完成;想做一件事,會不斷不斷的練習和努力;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直到學會了、滿足了、完成了,再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我家妹妹的復健,從她十個月大開始沒有停過。跑語言治療四年、中耳開刀四次,直到她說的話有人聽得懂;練體操練了八年,讓她從中度肢體障礙到可以跑跳體操比賽,我才甘願。她看不懂字,我去研究點讀筆,把課本變成有聲書,也希望讓更多孩子因此得到幫助。最近四年來,和網友們一起捐了上千組點讀筆給許多學校,讓願意幫助孩子閱讀的老師可以好好活用。

  我每天凌晨四點起來寫文章,每天寫一篇,持續了近七年,沒有一天間斷。之前大學聯考國文沒有考到低標,現在的我卻出了第五本書。

  帶妹妹做復健其實很難獲得成就感,於是我看書、看影片、看網友的分享,每天花至少五個小時做麵包和蛋糕。從烘焙中,我得到了一些成就與安慰,可以支撐自己去面對陪伴妹妹復健的辛苦。就這樣練了五年,我考到兩張丙級烘焙師證照。

  因為看到學校裡低收入戶的孩子穿著開口的鞋子,我的教室曾經收過幾百箱二手衣鞋,透過輔導老師的幫忙讓校內弱勢孩子能有衣鞋穿。我跑安置機構、育幼院送衣服鞋子,媒合了上百位網友寄出衣物給各機構。

  當發現資源班常面臨經費不足、輔導老師需安排諮商卻沒有經費的問題,我決定接業配,將收入全數捐給各校資源班與教育儲蓄戶。也因為身為特殊孩子的媽媽,希望有更多孩子被社會公平對待與接納,於是我全島各校跑透透,進行融合教育的演講。

  總是與我們學校的輔導老師一起想辦法安置弱勢孩子,讓他們在放學後能到安親班完成作業,就這樣持續了六年。去年接了這個班之後才知道,我們班上好幾個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接受我們的安置,現在他們在課業、情緒上都表現穩定。

  那天,我跟輔導老師說:「我好佩服你,你實在太有耐心了,竟然可以花這麼多時間去關懷孩子的阿嬤們。我覺得我像個過動兒,每天有好多事情想做,要靜下心來好好聽阿嬤們訴說心裡的苦,實在做不到。」

  輔導老師說:「我覺得你才厲害,能跟這麼多單位聯絡,媒合捐款,還跑這麼多地方去跟陌生人接觸,並承受了這麼多壓力……」

  我想,其實我和輔導老師都做不了對方負責的那些事,但我們都在盡自己的力,並分工合作幫忙了許多陷在困境裡的孩子。這就是我們一直在做,也一直覺得對的事!

  我從來沒有沉溺在痛苦和失敗中,從來不會怨天尤人。如果做法不對,檢討、反省、修正之後再重來就好。卡住了,就想想解套的方法;失敗了,用另一個方法再試試;難過了,到海邊痛哭一場,擦乾眼淚繼續努力……

  我始終認為,盡責,就是用一個人最大的能力,承擔負得起的責任,做能做的事,想辦法解決發現的問題。

  我有這麼多大家給我的資源、這麼強大的能量,我就盡全力做到我對社會的責任。

  其實,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沒做完,現在腦子裡一直轉著的是:我還能做什麼?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走的是天堂路,看不到終點,但是好多人在路上等我。遇到困難時拉我一把、扶我一下、陪我走一段,或讓我喝口水喘一下,給我很多力量讓我能夠走下去。

  我好喜歡我的人生,這麼有意義,不虛此行。
 
推薦文

願社會每個角落都有神老師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社會不缺批評的聲音,閒言閒語很容易,卻也傷人。
  秉持初衷,問心無愧,讓良善一點一滴逐漸成為河流。
  過程中,難免遇到亂石阻礙,卻無法阻擋這股助人之水的去向。
  深深欣賞與欽佩神老師長期以來,面對特殊需求孩子以及家庭,那不求回報,如俠女般的熱情、仗義直言與執行力。
  這一切付出不為了掌聲,只願能在適當時間與特殊孩子的需求相遇,並給予協助。
  閱讀神老師的故事,願社會每個角落都有一位神老師,讓特殊孩子的未來,如大海般寬闊。
 
推薦文

善良的神老師帶給人們巨大的能量  
余懷瑾(仙女老師)

 
  神老師是個勇敢的人,她的勇敢來自於媽媽。從小媽媽教她待人如己,善良是她強大的底氣。

  我的學員經常問我,怎麼樣可以克服上台的緊張?怎麼樣面對觀眾的目光能不畏懼?

  凡事只看到自己,要踏出第一步並不容易,把視野拉高,想想看你能夠幫助哪些人、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心態調整就能夠擺脫扭捏,義無反顧;利他能為自己帶來勇氣,也能為他人帶來能量。

  什麼是利他?

  第一,利他能提升他人的福祉。神老師為所當為,當仁不讓,為弱勢提供物質援助,也發文讓社會大眾看到底層的需求。

  第二,在利他的行為中,意圖比結果重要。充滿善意的付出,即使失敗也值得讚頌。酸民略過她的良善攻擊她,明白她的初衷的,是長期追蹤她的廣大粉絲們。

  第三,利他的行為可能會造成行為者自己的損害。神老師在女兒入學被剝奪受教權後,開始對外演講。早期的她含淚演講,自揭瘡疤,為了讓更多老師了解如何協助特教學生。她化小愛為大愛,著眼為數不多,能力與資源匱乏的弱勢孩子,直到現在演講四百多所學校,幫助老師們就能幫助特殊生,無論是教學心態或班級經營,一個都不能少是她的教育核心。   

  我曾經為女兒在高中期間爭取助理員時數,遭受教育局特教科科員以「無限上綱」形容,科員毫無同理心的措辭讓我大感驚奇,匪夷所思。無怪乎神老師在2022年「推展CRPD融合教育相關議題座談」會議中,痛陳特教孩子透過數據量化在立法與預算上更顯弱勢,政府官員們能感受特教家庭的無助嗎?

  神老師畢竟是神老師,她早在2019年就運用自己的力量募集點讀筆,提供全臺特教老師適切的工具協助弱勢生學習。經濟弱勢家庭缺乏喪葬費,她的發文引發大眾捐款,讓阿嬤能安葬女兒,也持續用這筆款項帶孫子生活。花蓮早療中心缺少一輛早療車,她寫一篇文章幫助早療中心圓協助遲緩兒的夢。

  她能苦孩子所苦,苦師長所苦,這等胸襟與行事多麼偉大。她真的神,是女神。

  我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善良是一種選擇:只想做有意義的事,不活在別人眼光中》,一如神老師做的事,選擇善良,意義無價。她教我們輸出愛,在別人的需要做有意義的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動人的篇章。
 
推薦文

始終相信,做公益會帶來更多幸運
吳克己(安德尼斯烘焙坊經營者兼麵包師)

 
  非常榮幸在第一時間拜讀了神老師的新作《善良是一種選擇》。每讀完一個篇章,腦袋裡總是能回憶出許多的畫面,相當清晰與深刻。

  我是因為烘焙認識了神老師,並且被她熱衷烘焙且愛好教育工作的那股熱忱感動,往往一早起來看見她的文章熱淚盈眶,感動到內心深處。我想真的要有這樣的體驗,才可以享受更不一樣的人生吧!

  三年前,我寫了一封信給神老師。我想用一道神老師的食譜製作出麵包,在我店裡銷售。因為食譜出自神老師,所以我將之取名為「神老師的蛋糕吐司」。我將這樣的想法與她溝通,並希望將銷售所得10%用於公益。沒想到電話另一端的神老師一聽到,馬上大叫:「好呀!這樣太棒了!」

  回想起來,我相信她應該是開心在公益這條路上遇見了好的夥伴,可以認同她這幾年在做的事情;我們也確實每年可以準備一筆不算太少的費用,用於學齡兒童的協助與贊助。也因為這樣的緣分,結識了更多想回饋社會的朋友。

  一道食譜,一塊麵包,一段公益,最後會造就出什麼樣的奇蹟?我們非常期待。

  2013年,我曾經協助高雄那瑪夏鄉的部落改造計畫,將手上的烘焙技術傳授給他們,也希望藉由自己的雙手慢慢做出部落的特色,並將部落市集改造成社區麵包店,名為「深山裡的麵包店」。

  當初只是想協助他們解決因為天災所造成的糧食問題,卻也因為這個公益計畫,我們慢慢改變了彼此的人生,讓部落多了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我也收穫到許多經驗,漸漸發展出更多不一樣的公益計畫, 結識許多不同領域的專家,讓我的人生添加了更多的光彩。

  必須說,從那場公益開始的這十年,是我人生經驗最豐富與最精彩的片段,並且還在進行中。我也常常思考,這一切都讓我獲得了更多的幸運。

  我記得山上部落的孩子曾經對我說:「我以後也像跟你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麵包師傅!」

  原來自己一點點小舉動,無意間成為了孩子心中的明燈。就如同書中一章的標題:我們做了一點點,讓孩子大大改變。

  神老師會定期給予山上部落偏鄉的孩子上課用的物資與書籍。不管多遠的距離,我們的心意都像是對待自己孩子般的呵護;我也相信我們是幸運的那群人,要將這樣的好運帶給更多朋友,社會才會有更多的善緣。

  公益是一場停不下來的慢跑,接著我也去了廣東省偏鄉募資經費與捐贈物資,帶領我的學生做麵包與蛋糕,與更多需要的朋友分享我們的心意。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那些孩子一張張稚嫩並掛著喜悅的臉龐,那無邪天真的笑容,真的是我們最好的精神光芒,照耀著我們。

  《善良是一種選擇》這本書,絕對不是神老師的紀錄片,而是開啟更多人參與公益活動的一把鑰匙。相信我,讀完這本書,絕對會獲得更多的啟發,帶來更多不一樣的思維。

  要跟我們一起嗎?
 
推薦文

分享也是一種行善的力量
沈慧蘭(賽車手殺手蘭)

 
  每天早上,我就像多數的鐵粉一樣,第一件事就是拜讀姊姊的文章。從教育、婚姻、夫妻和青春期少年的相處之道,甚至是媲美美食部落客的各式食譜,每天就像拆禮物,期待著姊姊分享不同的文章來灌溉心靈農場。

  有時被姊姊的神來之筆逗樂,有時因為特教生和學生們無奈的處境感傷,但不變的是,文章裡那滿滿的感動和勸人為善的正能量。每天都會因為這些文章提醒自己要成為更好的人,在行有餘力之際,可以像姊姊一樣對社會和弱勢團體盡一份力量。

  就像書中說的,善良是一種選擇。閱讀一本充滿正能量的好書會帶來向善的氣場,而把一本好書分享給最重要的人,也是一種行善的力量。
 
推薦文

這道光照亮了所有人的心
孫中光(臺灣自閉兒家庭關懷協會理事長)

 
  2017年是星兒工作坊成立的第一年,創辦之初非常艱辛,幾乎每個月都是拿薪水一部分來墊支。那年暑假,某日中午從學校回工作坊看看孩子們午餐吃了沒?菜色內容如何?一進門,看到一位訪客拿著筆記本一直不停的寫,好像很好奇沒有看過這樣的工作坊。教保老師向我介紹,她是基隆來的沈老師,稍微招呼一下我就進辦公室忙了,此事也沒放在心上。

  過幾天,一位花蓮特殊兒的家長打電話跟我說:「孫爸,你這兩天訂單爆量吧?」

  「奇怪,你怎麼知道?」

  「你臉書搜尋神老師,記得是神仙的神喲!」

  就這樣,我成為神老師的忠實粉絲。
 
  哇!竟然會有一位老師願意如此捍衛孩子,不僅如此,她還關心到這些孩子的家庭與生活起居,還走進教養機構給孩子們帶來禮物。而她也是一位特殊兒的母親,每天看著她的文章,我一直很擔心她會受到排擠,甚至考績應該是年年划龍舟吧!因為一樣是在國小服務,我很清楚她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私訊中才更加了解,她根本沒有在在乎這些的啦!

  這實在太強了!絕對不是一般老師或公務員能做到的,沒有想到,竟然有人和我一樣划了好幾年的龍舟,因為我們都要帶孩子跑早療課程,如同是原罪般,不過卻心甘情願。

  孩子早療課程跑完了,理應會好好珍惜,乖乖做好所謂的「份內工作」,立志拿甲等,至少一般公務員或老師一定會這麼做的,但她卻不是這樣,而是拚了命的為這類的孩子奔走,請假到全臺各地跑透透,擔任研習講師,提醒聽講老師要注意關心身旁孩子的一舉一動,更在臉書上不假辭色的呼籲相關單位要重視特殊生的受教權。真的替這位還在第一線教學的老師捏把冷汗,所以她考績繼續划龍舟也是命中注定,這就是神老師,為孩子從不畏懼任何壓力,即使撞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也毫不在乎。

  書中每個章節,每一則故事都是如此打動著人心。例如〈多給一些機會與可能〉這篇所提到,對特殊孩子的確需要如此給機會,發現自己孩子使用點讀筆而突破障礙後,神老師不是只單純的為自己高興而已,她想到的卻是一群需要這樣輔具的孩子。一位非特教老師竟然想都沒想,就直接打電話給特教科科長,這個被打槍的機率是很高的,但這就是神老師,如此單純的為了孩子不懼一切。

  另外,神老師看到許多弱勢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她都會義不容辭號召大家來幫助這些角落中的孩子與家庭。這就是神老師,愛孩子知道要從改變孩子家庭著手。

  今天如果沒有神老師在臉書上多次發文告訴大家,在臺東有這群星兒努力的想靠自己力量養活自己,「非愛不可星兒手作工坊」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知道,可能還是一天賣不到十包米。

  這道光照亮了角落中的孩子,這道光照亮了陰暗中的家庭,這道光照亮了所有人的心,這就是神老師所做出有意義的事。
 
推薦文

當生命賦予我難題,我只想做有意義的事
陳怡嘉(女王的教室)

 
  每個人出生都有不同的課題,身處弱勢家庭,身為弱勢孩子,都是人生之重;除了父母家人之外,身為老師是第一個幫忙承接痛苦的人,然而善良還需要毅力、智慧和勇氣支持,一切又談何容易?

  神老師一直是眾人的典範:她每日凌晨四點起床寫作,日更不止,從未間斷,她用神毅力告訴你「即使沒有國文底子,但苦練也能出五本書,按讚數篇篇上萬」;她勇於面對身為母親的難關,為了發展遲緩的女兒費盡心思,硬是在痛苦中開出燦爛的花來,不僅考取烘焙師證照,還不時分享美味食譜、夫妻相處,用神智慧把家庭經營得幸福美滿;她沒有在難題裡自怨自艾,沒有被生活人事裡的惡意打倒,反而將心比心去體察更多弱勢族群,堅持行善的各種可能,即使因此遭遇批評依然勇往直前,點燃了大家心中的光,這是神勇氣。

  我一直相信人性本善,一直相信即便生命不乏黑暗的死蔭幽谷,但也會有一道光照亮前方的路,只要願意往前走,終究會把黑暗走完,走向光明的地方。而那道光,是我們良善的本心,是我們承接過前人的愛而有的底氣,也是身旁提燈的人給予的勇氣。

  這本神作鼓舞我們:當生命賦予我難題,我依然可以為自己、為眾人做有意義的事,這樣的人生才不虛此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光看书名就觉得很吸引人,尤其在现在这个社会,大家总是在意东在意西的,能有一本书教我们如何活出自己,真的太重要了。我拿到书后,翻了几页就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作者的文笔很真诚,感觉就像是身边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聊天,分享她的人生感悟。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阐述她的观点,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我最欣赏的是她强调“选择”的力量,提醒我们,善良不是一种被动的反应,而是一种主动的决定。这个概念对我冲击很大,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很多时候是不是都在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读完这本书,感觉心里豁然开朗,好像卸下了好几个沉重的包袱。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励志鸡汤,而是会让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回味,并尝试去实践的那种有深度的作品。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张地图,指引着我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不被外界喧嚣干扰的宁静小径。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拿捏得非常好,不像有些心灵书籍那样让人读到后面感到疲倦。作者的笔触时而轻快幽默,时而沉静深刻,总能在你快要走神的时候,用一句精辟的总结把你拉回来。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有意义的事”的重新定义。它打破了社会对成功的狭隘理解,认为那些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小小的善举,只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是最有意义的。这对我这种总在追逐“宏大目标”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解放。读完全书,我不再觉得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才算“成功”,而是专注于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做出每一个不违背本心的选择。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后你会把书架起来落灰的作品,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需要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对照自己当下的状态,进行一次内在的“校准”。它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是:**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你为别人做了多少,而取决于你忠于自己到了什么程度。**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太偏向心灵鸡汤那种空泛的鼓励,但读下去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作者的思考非常深入,她不只是停留在“你要善良”这种口号上,而是细致地剖析了“为什么善良会成为一种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在现实操作中会遇到的各种困境和挣扎。她很诚实地面对了“活在别人眼光中”的普遍性,没有一味地批判,而是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才给出建设性的方法。我特别喜欢她探讨的关于“自我价值感”的部分,原来我们很多不快乐的根源,都来自于把评价自己的权力拱手让人。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建立起内在的稳定基石,让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不至于让我们动摇。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行自我对话,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真正的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轮廓,不再像以前那样模糊不清,总是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很独特的“接地气”的魅力,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但内涵却非常扎实。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哲学名词,而是用非常日常、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把“做自己”这件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事情,讲得透彻明白了。我个人觉得,对于那些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习惯性地把“取悦他人”当成生存法则的朋友们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它就像一剂强心针,告诉你,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的需求是被允许的。我读到其中关于“设立界限”的那一章时,很有感触,作者用非常温和但坚定的口吻教导我们如何优雅地拒绝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这在职场和家庭中都非常实用。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是叫你突然变成一个完全不顾他人感受的怪人,而是教你如何在保持善良和正直的同时,把“自我尊重”放在优先位置,这才是可持续的“有意义地活着”。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从小到大都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救赎之书。作者的文字里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她好像完全理解那种因为害怕被讨厌而选择沉默的痛苦。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提供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承认了成长是一个持续修正、不断犯错的过程。她强调,善良的选择,有时需要勇气去面对暂时的不理解甚至指责,但长远来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是对自己、对真正爱你的人最大的尊重。我发现,自从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书里的理念后,我与人沟通的方式都变得更坦诚了,虽然偶有不适,但那种“活得真实”的满足感是任何外部赞美都无法比拟的。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教你如何自己找到通往内心平静的路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