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100個非知不可的醫學知識,關於妳的乳房 掌上微型Google冊

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100個非知不可的醫學知識,關於妳的乳房 掌上微型Google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世興
图书标签:
  • 乳癌
  • 女性健康
  • 乳房疾病
  • 医学科普
  • 台湾
  • 白皮书
  • 乳腺癌
  • 预防
  • 筛查
  • 健康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年報中顯示,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1位的是乳癌,而且已經多年連續蟬聯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首位。一般女性25歲以上,即有可能步入乳癌發生的年齡,臺灣乳癌發生的高峰期為45至69歲,平均比歐美早了大約10歲。杜世興教授行醫30多年來治療過無數的患者,不只是讓病患免於疾病折磨,同時也讓背後的家庭得以安心生活。撰寫此書除了希望能讓患病者有一書在手,能快速查詢自身的狀況,免於因徬徨無助而引來的恐懼心理,也希望能讓更多女性有機會能了解這個與切身相關的疾病。
 
  於本書中,杜世興教授也在隱去患者個資後,談了五個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有對抗不停長大的葉狀肉瘤的上班族,身上有著37顆淋巴腺轉移的媽媽,因為病患的高度自我覺察而救了自己一命的糖尿病患,懷孕時罹癌的艱難抉擇,與如何面對乳癌復發的故事,期待能讓這些抗癌鬥士的分享能激勵更多人。本書協助一般大眾認識乳癌,將各個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與可應對的方式都做了通盤與全面的介紹整理,各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也都有詳細的解說,期待能讓每位患者能方便、清楚掌握所需的知識,也能讓所有人對於此乳房疾病議題能有更深切的認知,希望經由此書籍的出版能有拋磚引玉效果,我們一起努力透過正確的健康知識、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達成乳癌防治的目標。
 
本書特點
 
  一、以Q&A的問答形式呈現乳癌疾病中最常見的所有重要問題,使用者可以從中快速查找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問題,迅速翻閱答案,不用在茫茫網海中搜尋不確定是否正確的知識。
 
  二、全書有超過上百張的精緻插圖與照片,協助讀者能快速了解文意,就連腫瘤檢測的過程也有詳細的步驟呈現,有些聽起來令人生畏的手術,也能以簡潔清楚的畫面協助患者理解,減少因認知不清而產生的焦慮。
 
  三、本書於每章都附有Qrcode,讀者可連至雲端瀏覽與本章相關的圖片或照片,讓患者與家屬能有更多的參考資料來了解相對應疾病。
 
名人推薦
 
  「這本書有方便查詢的最新醫療資料,也有令人鼓起勇氣的真實故事,希望這本書,能夠傳播更多正確的醫學觀念,讓更多女性可以健康享受人生。而即使檢查出身體有異樣需要醫療,也不需要害怕手術與藥物,尤其是現在的治療,在當下就結合了技術超群的整形外科,也許連枕邊人都察覺不出你曾經歷一場無聲的戰鬥,勝利凱旋歸來!」——五月天 阿信
 
  「杜副院長在國泰、北醫頗負盛名,於乳腺外科有相當高的造詣。世興兄的新著不僅是一本醫療專業的教科書,更是一本一般大眾皆能識讀的乳腺疾病工具書。這是一本非常完整的乳腺疾病的書籍,它的內容豐富、涵蓋面甚廣,深度皆能有所涵蓋,相當難能可貴。」——閻雲 臺北醫學大學前校長
台湾女性乳癌白皮书:100个非知不可的医学知识,关于你的乳房 一、本书的定位与核心价值 本书旨在成为台湾女性最全面、最可靠、最具操作性的乳房健康与乳癌防治指南。我们深知,面对“乳癌”这一沉重议题,知识的缺乏往往是恐惧和延误诊治的最大根源。因此,我们摒弃了艰涩的学术术语,以最贴近日常语言的方式,系统梳理了从基础生理认知到前沿治疗策略的100个关键知识点。 “掌上微型Google册” 的定位,意味着本书内容高度浓缩、检索便捷,如同将一本厚重的医学教科书精炼成一份可以随时翻阅的行动手册。我们不追求面面俱到,而专注于“非知不可”的核心信息,确保每一页、每一条都是经过临床验证、对台湾女性个体化健康决策至关重要的内容。 本书的价值在于: 1. 去神秘化: 拆解乳癌相关的常见误区与恐惧,用科学事实武装读者。 2. 个体化指导: 考虑到台湾女性的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和特定的医疗资源配置,提供高度适切的建议。 3. 赋权于民: 鼓励女性主动参与自身的健康管理,学会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掌握治疗选择的主动权。 二、内容结构与深度解析(不含100个知识点本身,侧重结构与方法论) 本书的结构设计遵循了女性“认知—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自然心路历程,确保读者在不同阶段都能找到即时需要的指导。 第一部分:打下健康基石——乳房的生理与常见困扰 本部分聚焦于“认识你自己的身体”。我们首先建立读者对正常乳房组织结构的准确理解,包括乳腺腺泡、导管、脂肪组织的比例,以及它们在不同生命周期(青春期、月经周期、怀孕期、更年期)的变化规律。 重点关注: 详细区分“正常生理性疼痛”与“病理性疼痛”的界限。我们探讨了纤维囊性变化(Fibrocystic Changes)在台湾女性中极高的普遍性,解释为何大多数乳房肿块或不适感是良性的,从而有效降低因过度担忧而导致的焦虑。 实用工具: 提供了“自我乳房触诊(SBE)”的精确步骤指南,强调触诊的目的在于建立个体基线,而非自我诊断。我们讨论了何时将触诊结果视为需要专业评估的警讯,以及正确的就诊时机。 第二部分:警钟与预防——风险因子、筛查与早诊早治 这是本书的核心防御性章节。我们没有泛泛而谈国际风险,而是深入分析影响台湾女性的特定风险因素。 风险聚焦: 探讨了家族史的评估标准(如BRCA基因突变在亚洲人群中的特定表现),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初次生育年龄对乳癌风险的影响。特别关注了“肥胖”在停经后乳癌风险中的作用机制。 筛查的艺术: 详细阐述了乳房X光摄影(Mammography)、乳房超声波(Ultrasound)和核磁共振(MRI)各自的适应症、优缺点及最佳使用时机。我们清晰地界定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风险群体的推荐筛查频率,避免“一刀切”的建议。例如,对于高密度乳房(Common in Asian women),我们强调了超声波作为重要补充工具的角色。 医病沟通范本: 提供了如何与医师讨论筛查结果的实用对话脚本,例如如何询问检查报告的BI-RADS分类的临床意义。 第三部分:诊断的迷雾——从可疑到确诊的全过程 当出现异常肿块或影像学改变时,读者往往会进入信息真空期。本部分旨在提供清晰的导航图。 活检的解读: 详细解释了粗针穿刺(Core Needle Biopsy)和真空辅助穿刺(VAB)的过程,以及最重要的——病理报告中的关键术语解析(如导管原位癌DCIS、小叶原位癌LCIS、浸润性导管癌IDC等)。我们着重解释了“肿瘤分级”(Grade)和“组织学形态”对预后的影响。 分子分型的重要性: 深入讲解了乳癌的分子亚型(Luminal A/B, HER2阳性, 三阴性TNBC)如何决定后续的治疗走向,强调分子检测是现代乳癌治疗的基石。 第四部分:精准打击——治疗选择的全面解析 本部分是关于如何与治疗团队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操指南。我们确保涵盖了当前台湾医疗体系可及的所有主流疗法。 手术策略: 区分保乳手术(BCS)与全乳切除术的适应症,以及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LNB)的流程与局限性。讨论了术后乳房重建的选项及其时间点。 辅助与新辅助治疗: 详细解析了化疗、内分泌治疗(如Tamoxifen, Aromatase Inhibitors)、靶向治疗(如Trastuzumab, Pertuzumab)的作用机制、疗程周期以及常见的副作用管理策略。我们特别关注了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在特定亚型中的应用逻辑。 放射治疗的优化: 解释了术后放疗的必要性、疗程时长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皮肤反应和肺部副作用。 第五部分:超越治疗——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重建 乳癌治疗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健康的终点。本书的最后部分专注于“生存者”的长期管理。 副作用的长期管理: 聚焦于治疗后常见的后遗症,如淋巴水肿(Lymphedema)的预防与物理治疗、骨密度下降(因内分泌治疗引起)的干预、以及性健康与生育力的咨询。 心理与社会支持网络: 提供了识别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和抑郁的迹象,并明确指出了台湾本地的专业心理支持资源和病友团体信息,强调社会连接在长期康复中的决定性作用。 复发监控: 设立了清晰的复发警示信号清单,并规范了定期监测(如体检、影像学随访)的时间表,帮助读者保持警觉而不至于过度恐慌。 三、面向读者的承诺 本书承诺提供的是“可付诸行动的知识(Actionable Knowledge)”。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医学手册,而是基于对台湾女性健康旅程深刻理解而编写的伙伴之书。每一条信息都经过临床经验的检验,旨在帮助您在面对乳癌时,能够清晰思考、果断决策,并最终自信地掌控自己的健康未来。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获得知识的力量,将对未知的恐惧转化为对健康的掌控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杜世興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部定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外科研究員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副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中心主任
  國泰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任
  國泰綜合醫院乳癌中心主任
  台灣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

图书目录

A女性乳房結構
一圖搞懂乳房結構的秘密
 
B 台灣乳癌現況
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
B1乳癌通常會在什麼年齡層的女性身上發生
B2乳癌有何臨床症狀表徵
B3哪些人是乳癌的危險族群
B4醫界是利用什麼方法評估女性乳癌的風險
 
C 乳房常見的困擾
千萬不要怕!乳癌鈣化點迷思大解惑
C1 乳房為何會形成鈣化?「良性」或「惡性」該如何分辨?
C2 乳房鈣化點的取樣與診斷該注意哪些細節?
惱人的乳頭分泌物
C3 哪些情形是異常乳頭分泌?可能合併有乳癌的異常分泌物有哪些?
C4引起乳頭異常分泌的常見原因為何?如何檢查?外科手術如何治療?
癌大多不會痛,但還是有可能會以疼痛為表現
C5 乳房疼痛就一定不是乳癌嗎?有沒有實際病例可以分享? 
C6 乳房疼痛有哪些症狀?
C7 乳房疼痛該如何治療?
乳頭搔癢要注意:乳頭濕疹VS柏杰氏疾病都有可能
C8乳頭乳暈搔癢的常見原因為何?一定是濕疹嗎?
C9出現乳頭搔癢症狀時?有什麼細節該特別注意?
C10什麼是柏杰氏乳頭疾病(Paget's Disease)?是否有實例可分享?
 
D 常見的良性乳房疾病
青春年華專屬的乳房纖維腺瘤
D1 纖維腺瘤臨床表徵為何?
D2 纖維腺瘤何時須手術治療?
常見的乳房纖維囊腫
D3 什麼是乳房纖維囊腫疾病?那些人易得?臨床症狀表現為何?
D4 乳房纖維囊腫需不需要藥物治療?會不會演變成乳癌?
惱人的乳腺炎不是只會發生產婦身上!
D5 產婦因哺乳會產生乳腺炎,其他人都不會得嗎?它有何表徵?該如何治療?
纖維上皮病變——纖維腺瘤VS葉狀肉瘤
D6 什麼是纖維上皮病變
D7 纖維腺瘤的臨床表徵為何?
D8纖維腺瘤何時須手術治療?
D9葉狀肉瘤有何臨床表徵?診斷方法為何?
D10葉狀肉瘤的病理分類及治療方式?
 
癌友故事1
對抗不停長大的葉狀肉瘤 她透過治療找回自己
 
E 乳癌的病理世界
認識乳癌
E1乳癌分為哪幾種?
E2乳癌病理中所指的不典型增生是指什麼?
E3乳管內乳突狀原位乳癌、乳管內乳突瘤在病理上有何特點?
E4乳小葉侵襲癌、乳管原位癌,乳小葉原位癌在病理上有何特點?
 
F 乳癌的分類與分期
原位乳癌中最常見的乳管原位癌
F1什麼是乳管原位癌
F2乳管原位癌發生率及臨床表徵為何?
F3乳管原位癌觸摸不出來,該如何早期發現?
F4乳管原位癌預後如何?
F5乳管原位癌病理學如何分類?
F6乳管原位癌該如何治療?
F7乳管原位癌,接受局部切除手術者安全距離為何?
F8腋下淋巴腺轉移率如何?手術是否須施行腋下淋巴腺清除?
F9乳管原位癌手術後是否需輔加荷爾蒙或化學治療?
F10乳管原位乳癌手術後的放射線治療方式?
預後極好的零期乳癌 乳小葉原位癌
F11乳小葉原位乳癌臨床表徵為何?
F12病理報告遇到乳小葉原位癌該如何應對?
F13乳小葉原位乳癌治療方式?
乳癌分期與預後
F14乳癌的病理分期方法為何?
F15病理分期會影響預後評估嗎?要如何看懂病理報告?
F16乳癌基因分類分哪幾種?如何進行治療?
F17乳癌危險族群如何分類?
乳癌殺手中的神秘客三陰性乳癌大揭密
F18什麼是三陰性乳癌?有何臨床特性?
F19三陰性乳癌病理表現與預後關係為何?
F20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F21研發有成效的三陰性乳癌新藥及最新臨床試驗有哪些?
F22什麼是三陰性乳癌基因亞型?
 
癌友故事2
超級乳癌患者 活著就是翻轉生命
 
G 乳癌的十二個迷思
G1我飲食、生活作息正常,家族也沒人罹患乳癌,怎麼會得到乳癌?
G2我沒有任何症狀怎麼可能得了乳癌?
G3胸部大的人容易罹患乳癌嗎?隆乳的人會比較容易罹患乳癌嗎?
G4乳頭凹陷,會是乳癌嗎?
G5乳房腫痛,可能是乳癌嗎?
G6孕期罹患乳癌,治療會較困難嗎?還能繼續妊娠嗎?
G7得了乳癌一定得切除乳房?
G8早期發現乳癌一定需要利用昂貴檢查儀器?
G9乳癌診斷一定需要做切片嗎?
G10什麼年齡需要開始進行乳癌篩檢及乳房檢查?
G11如何及早發現乳癌?
G12如何預防罹患乳癌?
 
癌友故事3
時時覺察身體狀態  成為自己身體的專家
 
H 乳癌診斷流程
H1乳癌的診斷流程為何?
H2各種乳房腫瘤檢查有何優缺點?
H3各種乳房腫瘤檢查需注意事項為何?
 
I 乳房腫瘤檢查
乳房腫瘤檢查
I1什麼是細針細胞穿吸檢查?
I2細針細胞穿吸檢查注意事項?
I3切片手術檢查要如何進行?粗針穿刺切片、及傳統腫瘤切片手術各有何優缺點?
I4什麼是真空輔助乳房微創手術?
I5各種乳房腫瘤切片檢查的優缺點為何
乳房腫瘤影像檢查
I6乳房超音波檢查如何進行?
I7乳房攝影檢查如何進行?
I8核磁共振(MRI)檢查、電腦斷層掃描(CT)正子掃描攝影(PET)正子電腦斷層掃描(PET-CT)等檢查方式何時適用?
乳房攝影外的另一個選擇神秘的乳房MRI
I9MRI的檢測原理為何?
I10MRI臨床應用的情形?
I11使用MRI篩檢注意事項?如何區別良性或惡性腫瘤?
 
癌友故事4
孩子需要媽媽!懷孕罹癌的生命抉擇
 
J 乳癌的治療
化學治療
J1常見的化學治療機轉及藥物組合有哪些?
J2乳癌抗癌藥物的分類法有幾種?
J3化學治療適應症為何?
J4化學治療有什麼主要副作用?
J5化學治療時,是否一定會有掉髮及嘔吐等副作用?
J6化學治療期間該注意哪些事?
J7化學治療時,不同的藥物,是否會有不同的副作用?
荷爾蒙治療
J8何種人適合荷爾蒙治療?
J9泰莫西芬(Tamoxifen)荷爾蒙治療時注意事項為何?
J10諾雷德(Zoladex) 荷爾蒙治療機轉及臨床效益為何?
J11年輕停經前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誰需使用卵巢功能抑制劑?
J12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a)能增加懷孕機會?
J13何謂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優點為何?
J14法洛德:Fulvestrant(Faslodex)該何時使用?
精準打擊癌細胞的標靶治療
J15標靶治療和傳統的化學治療有什麼不同?
J16什麼是HER2?有何臨床意義?
J17如何檢查HER2陰性或陽性?
J18常用標靶藥物的使用與注意事項為何?
J19何謂雙標靶治療?
J20雙標靶治療最適合何時使用?
J21那些人不能使用標靶治療?
免疫療法: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新曙光
J22三陰性乳癌的臨床特性為何?
J23三陰性乳癌的免疫治療機制是什麼?
J2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機轉為何?
J25三陰性乳癌免疫治療,現階段有何臨床試驗成果?
J26免疫治療的常見副作用
術後降低局部復發的放射線治療
J27什麼是乳癌的放射線治療?哪些人需要做?
J28乳癌放射線治療療程大約需多久時間?效果如何?
J29低分次放射治療(Hypofractinated Radiotherapy)效益為何?
J30什麼是質子治療?什麼人適合進行該項精準的放射治療?
 
K 乳癌的外科手術
乳房保留手術
K1什麼是乳房保留手術?
K2早期乳癌患者是不是都能施行乳房保留手術?
K3乳房保留手術前,該做什麼影像評估?
K4乳房保留手術,術後注意事項為何?
乳房全切除手術
K5什麼是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該如何進行?  
K6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MRM)副作用為何?
K7那些情形不適合執行改良型乳房根除手術(MRM)?
K8什麼是單純性全乳房切除術(Simple Mastectomy)?手術如何進行?
K9何謂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Nipple Sparing Mastectomy;NSM)如何進行?
K10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安全性與傳統乳房全切除手術差異何在?
K11那些人不適合施行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NSM)?
K12乳頭乳暈保留乳房全切除手術(NSM)外形美觀及安全的考量為何?
K13何謂皮膚保留乳房切除手術(Skin Sparing Mastectomy, SSM)
K14皮膚保留乳房切除手術(Skin Sparing Mastectomy, SSM)手術,適合哪些人施行?
乳癌腋下前哨淋巴腺(Sentinel Node)切片術
K15何謂前哨淋巴腺?為何需要切片?
K16如何偵測前哨淋巴腺是否轉移?該如何選擇病理檢驗方法?
隱藏疤痕不是夢 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亞洲女性最愛
K17內視鏡乳癌微創術與傳統乳房切除手術有何差別?
K18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如何執行?是否也要全身麻醉?哪些患者適合?
K19內視鏡乳癌微創手術有哪些缺點與副作用?
乳房切除後的重建
K20乳房切除後該如何重建?各有何優缺點?
 
L 個人化精準醫療
乳癌分期2.0~基因檢測新紀元
L1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第八版主要有哪些資料的更新?
L2多基因檢測平台目前的臨床發展近況?
L3多基因檢測平台目前的應用情況為何?
L4偵測基因突變後,該如何臨床應用?
遺傳性乳癌 安潔莉娜裘莉基因旋風
L5什麼是BRCA1、BRCA2?
L6如何檢驗是否帶有異常BRCA1、BRCA2基因?如何手術治療?
L7那些人需接受乳癌基因檢測?
L8如何因應BRCA1/2基因變異? 
L9BRCA基因突變乳癌的藥物治療的方式?
循環腫瘤細胞的檢測 迎向癌症精準醫療
L10甚麼是循環腫瘤細胞(CTC)?
L11循環腫瘤細胞(CTC)的檢測方法為何?
L12循環腫瘤細胞(CTC)在臨床上如何應用?
L13CTC在轉移性乳癌中,如何扮演「液態切片」的角色?
癌症治療新契機  循環腫瘤DNA的應用
L14什麼是循環腫瘤DNA(ctDNA)?
L15循環腫瘤DNA(ctDNA)有何臨床意義?如何應用在癌症治療上?
L16如何檢測循環腫瘤DNA(ctDNA)?
L17循環腫瘤DNA(ctDNA)在乳癌的臨床應用為何?
 
癌友故事5
癌末不是絕症!乳癌復發也可以活下來
 
M 杜醫師的叮嚀
乳癌患者不能保留生育能力?其實是可行的
M1哪些因素會造成化學治療後導致卵巢功能衰竭?
M2乳癌患者保留生育能力方法有哪些?
M3化學治療後,須間隔多久時間才可考慮懷孕?
不要諱疾忌醫!局部嚴重晚期乳癌也能治療
M4局部嚴重晚期乳癌有哪些臨床症狀?
M5局部嚴重晚期乳癌該如何治療?
補鈣、運動、曬太陽 乳癌病友「存骨本」
M6什麼是骨質疏鬆?哪些人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M7怎麼知道我有沒有骨質疏鬆?
M8骨質疏鬆症有辦法預防嗎?
M9要怎麼治療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有哪些?
阿嬤別害羞!銀髮族乳癌治療更單純
M10銀髮族的乳癌罕見嗎?該如何治療?有何臨床上症狀?
M11銀髮族的乳癌要如何發現?
 
N 乳癌復發
乳癌復發該怎麼辦?
N1乳癌常見復發時間點為何?
N2乳癌復發該如何治療?
認識乳癌骨轉移
N3骨轉移該如何診斷?
N4骨轉移常見的症狀為何?如何治療骨轉移?
N5骨頭保護針劑有哪些常見副作用?
乳癌晚期復發轉移治療新選擇 新型口服標靶CDK4/6抑制劑
N6基因表現在乳癌治療上有何重要性?
N7ER+/HER2-晚期乳癌治療新選擇,口服標靶CDK4/6抑制劑有哪些?
N8CDK4/6抑制劑對於治療停經前轉移性乳癌的效益如何?
N9CDK4/6抑制劑使用於高危險早期HR/+,HER2/-乳癌的臨床效益為何?
N10口服標靶CDK4/6抑制劑有何副作用?
N11乳癌晚期復發轉移治療有何另類選擇?
N12什麼是癌伏妥(Afinitor)mTOR抑制劑?如何避免常見副作用?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59871
  •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1 x 28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自序  
 
  寫此書的初衷主要有2個目的。
 
  第一:想多救些因對乳癌疾病認知不清而失掉健康生命的女性朋友。 
 
  第二:想善盡醫師的社會責任,傳播眾多女性友人需要的乳房健康知識,第二點是28年前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當研究員時指導教授對我的教誨與期許。
 
  從醫30多年來已醫治無數的乳癌病患,背後所隱藏的意義,只要醫治好一位乳癌病人,不僅是解除她個人免遭疾病折騰之苦同時也救了一個家庭,免於全家遭受拖累之殃。每每在診間聽到病人對我的回饋話語:「杜醫師!謝謝您讓我多活了一、二十年,也讓我有機會看兒女成長,含飴弄孫………」,這些話語雖然無物質、金錢上的實質價值,但卻是支撐著讓我願意為照顧普天下女性乳房健康的精神支柱;也才能縱使看診至深夜最後一位病人時還能精神抖擻,不急不徐的為病患解說病情。
 
  醫學知識隨時在更新,乳癌治療方式、藥物也不時在精進研發,每年、每季、每天都鞭策著自己必須在醫學新知上與時俱進,精益求精的改善自己手術的缺失,目的祇為讓每位病人得到最佳的醫療品質,最滿意的手術結果。所以我樂衷時時刻刻吸收新知,將長年累積的乳房醫學知識,無私的彙集成此書嘉惠女性朋友。
 
  書中章節點滴乃是從醫30幾年來的知識碩果,冀望能提供給需要的普羅大眾參考。常常在診間聽到就醫者說:「我在網路/報章/雜誌看到你寫的文章,著實幫助我對目前的問題有了更正確的知識與認知」,那個當下更深深覺得我的辛苦與努力總算沒白費,也實踐了指導教授當年諄諄的教誨。每當我在手術檯上碰到複雜、高難度癌症手術時,我更砥礪自己:「不要氣餒,善用長年累積的手術經驗救救她人生最重要的資產──健康!」;同時也經常提醒自己:「在手術檯上對她多花半小時的耐心與付出,換來的是她5到10年,甚至是一輩子的生命延長。」行醫以來始終秉持「醫者仁之心」的信念與執著向前行,並期許自己朝「上醫治未病」的層級邁進。
 
  書中幾個案例介紹祇佔職場生涯中小小一部份,希望藉由這些臨床真實故事,分享更多抗癌鬥士活下來的毅力與勇氣。此書不僅為自己行醫旅程交出一張成績單,證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不變真理,更刻畫出人生行醫生涯最有價值的回憶!
 
台北醫學大學外科教授  杜世興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白皮書」類型的書籍一開始是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畢竟,醫學知識更新得很快,很多時候出版社只是把舊資料重新包裝一下。但這本《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它散發出一種「與時俱進」的專業氣息。從裝幀設計上看,它走的是簡潔實用的路線,拿在手上不會覺得太厚重,很適合放在床頭隨時翻閱。我特別注意到書中對於「個人化治療」的論述,這在過去幾年是醫學界的大熱點,但對一般民眾來說,如何分辨自己是否屬於特定基因突變類型,以及後續的標靶藥物選擇,常常讓人感到一頭霧水。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面做了非常詳盡的拆解,用圖表和流程圖的方式,讓原本複雜的決策過程變得視覺化、易懂化。這對於那些正在與疾病奮戰,或是有高度家族病史擔憂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像是一份行動指南,告訴我們在面對各種醫療選項時,應該問醫生哪些關鍵問題。

评分

這本關於台灣女性乳癌的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關心自己健康的姐妹們量身打造的!我以前對乳癌的了解,大概就停留在「定期檢查」這個層面,總覺得那是離我很遠的事情,直到身邊的朋友確診,我才開始恐慌,趕緊上網查資料。結果,網路上資訊零散又充滿了專業術語,看得我頭昏腦脹,根本不知道該從何下手。這本《白皮書》的出現,真的像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一盞明燈。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硬梆梆的醫學報告,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語言,把那些艱澀的醫學名詞解釋得清清楚楚。特別是它提到台灣地區特有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對乳癌風險的影響,這點是其他國際出版的書籍完全無法涵蓋的。光是看到目錄裡那些「100個非知不可」的標題,就讓人忍不住想趕快翻開,看看自己到底還忽略了哪些重要的細節。我尤其期待看到關於「早期篩檢」的具體操作指南,畢竟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對未知的恐懼嘛。這本書的用心,讓人感覺作者群是真正站在台灣女性的角度,想把最實用、最及時的保護傘送給我們。

评分

這本書的出版時機抓得太好了!近幾年來,台灣社會對於「健康自主權」的討論越來越熱烈,大家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醫囑,而是渴望成為自己健康管理的主導者。《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正是順應了這股潮流。我最欣賞它在「心理建設」和「術後生活重建」這塊著墨不少。我們常常只關注手術切除、化療副作用這些硬性的醫學環節,卻忽略了術後如何調適情緒、如何面對身體形象的改變,以及如何與家人朋友重新建立健康的互動模式。書中探討這些「軟性」議題的篇幅,讓我覺得作者群非常有同理心。它不只是冰冷的科學,更有人文關懷在內。想像一下,當一個剛走出醫院陰影的女性朋友,翻開書中那些講述「如何重新擁抱生活」的章節,那種被理解、被支持的力量,絕對勝過千言萬語的安慰。這讓整本書的價值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超越了一本純粹的醫學科普讀物。

评分

翻開書本,那種「掌上微型Google冊」的設計理念馬上就體現出來了。它並不是要你一口氣讀完所有內容,而是鼓勵你像使用工具書一樣,針對特定的疑問,快速定位到你需要的資訊。我試著去尋找關於「乳房攝影(Mammography)的黃金年齡」這個話題,很快就在某個章節找到了清晰的圖解說明,標示出不同年齡層的建議密度和檢查頻率。這種結構上的設計,非常適合現代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更棒的是,書中對於「非典型增生」這類介於良性與惡性之間的灰色地帶疾病,也有獨到的見解和解釋。很多診所的衛教單張對這些容易讓人緊張的病理名詞往往一筆帶過,但這本書卻願意花篇幅去詳細區分它們的風險等級和後續追蹤策略。這份細膩度,讓人對這本工具書的信賴感倍增,感覺它真的匯集了台灣臨床上最常遇到的實際案例和處理準則。

评分

我得說,這本《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在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之間找到了絕佳的平衡點。它並沒有因為追求「大眾化」而犧牲掉學術的嚴謹性。例如,它在探討「遺傳風險評估」時,不僅解釋了BRCA1/2基因的重要性,還深入介紹了台灣本土的研究成果,這點非常關鍵。對於生活在特定地域的人群來說,基因圖譜的差異性往往會影響到風險的判斷。此外,書中對於「預防性治療」的介紹,如飲食調整和生活型態的改變,也提供了許多科學根據支持的建議,而非空泛的口號。我特別欣賞它將「預防勝於治療」這個概念,貫穿在每一部分的論述中。它不是只在問題發生後才提供解方,而是從最源頭教你如何築起防線。這本冊子,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本關於乳癌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更健康、更有掌控感」的女性生活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