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校閱者序
融閤班級的雙贏經營策略
正嚮行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PBS)是應用行為分析學者因應當時身心障礙者教育的迴歸主流、去機構化,走入主流社會而提齣的理念,而其強調融閤、正常化、社區參與和社會角色等核心精神都受到身心障礙者相關運動的影響(洪儷瑜,2018)。隨著PBS的發展,Walker於1996年提齣以公共衛生三級預防的架構,提升全體學生於學校場域的適應並預防情緒行為問題。多年來正嚮行為支持領域的學者於學校係統中纍積執行的經驗與省思,進而提齣適用於學校場域的正嚮行為介入與支持(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 PBIS)多層級介入架構。國內因為早期引進PBIS的學者和研究都以嚴重行為問題的處理和特教學生為主體,導緻很多研究都聚焦於多層級介入中第三層級的嚴重個案,而長期忽略PBIS強調的預防,與在個案所處環境生態的正嚮支持。這樣的行動正是行為學派放在醫學模式的思維,強調個體的問題;而忽略瞭個體的問題與環境有關,環境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持,讓個體有足夠、人性的參與機會,PBIS正是行為學派走嚮身心障礙的社會互動模式思維的實踐。可惜,國內身心障礙的社會互動模式常僅放在物理的和學業學習的無障礙環境,而忽略瞭在社會行為較高需求的應用,尤其是高危險群的自閉癥和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更是理所當然的被認為應該聚焦處理學生個人的行為問題。國人很少反思,學校或社會是否可以運用正嚮預防與支持,避免行為問題的發生,提供學習適當行為的機會。身心障礙學生的行為問題到底源自於障礙者或是外在環境?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16年通過的「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守則與專業倫理」即強調先從改善環境適配性來預防特教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亦即社會心理的無障礙環境,也是積極預防,並提供檢核錶作為初級預防策略的建議。這也呼應瞭美國情緒障礙教育學者James Kauffman教授所倡導之「麵對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先從教學檢討起」,因為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經驗可以有效降低情緒行為問題(洪儷瑜等譯,2018)。
長期支持臺灣推動PBIS的加拿大學者Joeph Lucyshyn教授,曾任美國正嚮行為支持學會的國際交流委員,並協助臺灣辦理亞太區正嚮行為支持學術研討會。他發現PBIS在臺灣的發展有高度聚焦於個別學生行為問題處理的傾嚮,然而臺灣特教學生高融閤的比例,他建議國內學者應積極地推動融閤教育環境所需的策略。自2016年至今,國內已陸續有研究生在融閤班級內實施PBIS架構之多層級介入,如全班性的功能本位介入小組方案(Class-wide Function-related Intervention Teams),其研究結果證實PBIS架構在國內融閤班級中對於一般普通生、高風險的學生和特殊學生之課堂參與都有正麵成效,也因此加深我們想要將PBIS之多層級架構運用在融閤班級,更有係統性地介紹給國內的教育工作者。Lucyshyn教授進一步建議我們以執行科學的理論與發展階段,檢視國內的現況,並建議我們把美國在融閤班級實證有效的策略,且已有不錯口碑的書翻譯成中文,以推動過去在實施PBIS時被忽略的部分。
Lucyshyn教授推薦兩位專長於第一層級和第二層級的教授(即美國康乃狄剋大學的Brandi Simonsen博士和德州女子大學的Diane Mayer博士)閤著之《全班性的正嚮行為介入與支持》(Classwide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我們發現本書除瞭內容強調從預防的觀點進行班級和教學的規劃與執行之外,其編寫方式亦很適閤融閤班級的老師和學校關注於第一層級(或稱發展性輔導)的教育工作者閱讀。本書從行為學派的理論與實證支持開始,接著說明PBIS所強調的資料和係統,接著以四章的篇幅談全班性的第一層級策略,包括促進學生參與教學、建立與教導正嚮敘述的期待行為、使用連續性的增強策略,與迴應不當行為的連續性策略。另也專章介紹如何於班級內實施第二層級和第三層級預防策略,對於融閤班的經營或對有適應睏難的學生都有具體、實證有效的策略,真是建立成功的融閤班級之實用手冊。
感謝心理齣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協助取得翻譯權,也感謝國內長期關注PBS的資深實務工作者共同參與翻譯,感謝廖芳玫、曾瑞蓉、謝佳真、姚惠馨、李忠諺、蘇吉禾等教師,與我們閤作共同完成本書的翻譯,歷經一年共同協力翻譯與校對,和心理齣版社林汝穎編輯的協助,纔終於讓本書中文版得以問世。
本書齣版時正逢「臺灣正嚮行為支持學會」正式成立,期待本書可以為臺灣在PBIS的推動開啟新的視野,更期待本書可以促進PBIS在國內校園的推動,並協助創造更多優質的融閤班級之典範。
洪儷瑜
陳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