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佳龍一起去旅行:那些走讀、療癒、愛戀山海的光合之旅

和林佳龍一起去旅行:那些走讀、療癒、愛戀山海的光合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潘
图书标签:
  • 旅行文学
  • 散文
  • 治愈
  • 成长
  • 台湾
  • 自然
  • 人文
  • 慢生活
  • 风景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阿龍部長帶你走遊台灣,
重新發現台灣之美!

台灣,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在擔任交通部長期間,
林佳龍是第一位將觀光產業作為台灣戰略的先行者,
也是最挺觀光業的交通部長,處處可見他對台灣觀光的用心。
前瞻觀光沒撇步,願意做,就對了!
疫後的觀光業,應定位為台灣未來的旗艦產業,
本書讓阿龍帶你
發掘出台灣最美的角落與最美的故事。

「旅遊不只是觀光,更應該是體驗當地生活。」
最懂得怎麼玩的林佳龍,這一年走訪台灣各個角落,
探索在地特色與生活記憶的連結,
讓讀者跟著他的腳步上山下海,在稻田間、在湛藍的大海旁,
也深入部落與客庄,看見散布在各地的歷史軌跡,
品茶、賞工藝、嘗美食,感受台灣城鄉的無限魅力。

「越在地,越國際。」 
此書,也是台灣觀光轉型的成果發表
台灣四面環海,一小時內可以從海岸到山嵐,
各個角落充滿在地人文,
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走遍全台觀光圈,拜訪地方創生團隊,
從年輕人返鄉、產業轉型、到二代接班,
我們看到一群充滿熱情的台灣人,
讓「在地驕傲,全球知道」。

這本書特別適合你

1.喜歡城鄉小旅行、熱愛探索地方人文特色的知性文青,本書帶你深度旅遊接地氣。
2.旅遊產業及相關領域工作者,從別人經營國旅的經驗分享,將帶給你更多啟發與靈感。
3.地方創生、社區營造相關工作者,看各處地方團隊如何以創意振興地方經濟、帶動觀光轉型,你一定也可以做到!

旅遊產業大老重量級推薦

王文傑|雄獅集團 董事長
潘思亮|晶華國際酒店集團 董事長
吳昭輝|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 理事長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 教授
葉菊蘭|台灣觀光協會 會長
龔明鑫|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任委員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山海寻踪:行走中的自我发现与自然疗愈》的图书简介。 --- 《山海寻踪:行走中的自我发现与自然疗愈》 内容简介 《山海寻踪》并非一本常规的旅行指南,而是一部关于行走、沉思与内在重塑的深度游记。它带领读者走出城市喧嚣的桎梏,踏入那些人迹罕至、保留着原始生命力的山川与海岸。全书围绕“行走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的核心思想展开,记录了作者在不同地理环境下,与自然进行深度对话的经历。 本书的叙事结构如同一次层层递进的朝圣之旅。它分为“溯源之径”、“蜕变之谷”与“共生之海”三个主要部分,每部分都聚焦于一种特定的地形和随之而来的心理体验。 第一部分:溯源之径——在群山中找回节奏 这一部分主要记述了作者在北方高山地带的徒步历程。这不是一次对征服高度的挑战,而是对“慢下来”的实践。作者详细描述了攀登过程中身体对海拔变化的适应,以及内心如何从被日常琐事切割的状态,逐渐回归到与呼吸、步伐同步的单一节奏中。 书中着墨于山脉的“沉默的力量”。作者描绘了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松林,雾气在峡谷间流动,以及夜幕降临时,星空如何以一种压倒性的尺度感,使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宇宙的宏大。在与当地世代居住于此的牧民和林场工人交流时,作者捕捉到了他们与土地之间那种无需言语、却根深蒂固的联结。这种联结并非情感上的依恋,而是生存智慧的传承。 重要的体验片段包括:一次突如其来的暴雨,迫使作者在简陋的岩洞中过夜,被迫直面内心的恐惧与寂静;以及在连续数日仅靠水和干粮支撑的徒步中,身体机能被重新校准,对“必需品”的定义被极度简化。此部分的重点在于,如何在绝对的物理限制中,发现精神上的无限可能。 第二部分:蜕变之谷——河流的低语与精神的洗礼 从高山的严苛转向幽深的峡谷地带,叙事基调转为更加内省和潮湿。河流,作为贯穿此部分的主体意象,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和生命的流动性。 作者选择了一条偏远的、河流切割形成的U型谷进行深度考察。这里的行走充满了对“阻力”的感知——在湍急的水流边搭建临时营地,需要与无孔不入的湿气抗争;在崎岖的河床寻找落脚点,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平衡感。 在“蜕变之谷”,叙事深入探讨了“疗愈”的含义。疗愈并非是伤口被完全抹去,而是对伤痕的接纳。作者通过观察河流如何雕刻岩石,如何包容泥沙、漂浮枯枝,领悟到生命中的创伤和遗憾,也只是构成自我整体的一部分。书中详尽记录了对当地特有药用植物的观察,以及如何利用简单的工具制作草药敷料。 这一部分特别关注“记忆的沉积”。在安静的河边,那些被遗忘的往事如同河底的卵石,被水流打磨,逐渐露出清晰的纹理。作者通过对这些记忆的梳理,逐步释放了对过去某些事件的执着与不甘。 第三部分:共生之海——潮汐的韵律与存在的连接 旅程的终点设定在广袤的海岸线,这里是水与陆的永恒交界。海,以其磅礴的潮起潮落,为读者展示了一种宏大的“共生”哲学。 在海边,行走不再是向前的征服,而是与潮汐周期的互动。作者描述了在退潮时分,于广阔的滩涂上行走,观察海洋生物在短暂的暴露期内如何生存,以及如何与当地的渔民一起“逐潮而作”。这里的重点从个体的内在体验转向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共振。 书中生动地描绘了海边独特的“光影剧场”:日出时海面泛起的金属光泽,傍晚时分云层被染成的戏剧性色彩,以及夜间海浪拍打礁石时飞溅的磷光。作者意识到,真正的“旅行”并非是去看壮丽的景观,而是学习如何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在最终的篇章,作者反思了这次长途跋扎所带来的变化:身体更强健,但心绪更柔软;视野更开阔,但对简单的生活需求更满足。这本书旨在证明,当我们愿意付出体力与时间去穿越物理的障碍,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横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障碍,也随之瓦解。 本书特点: 侧重感官体验: 对气味(雨后泥土的芬芳、咸湿的海风)、触觉(粗糙的树皮、被日光暴晒的岩石)的描写极为细腻。 哲学思辨融入自然观察: 避免了空泛的励志口号,而是将哲理的领悟植根于具体的行走步骤和自然现象分析中。 反消费主义的旅行观: 强调物资的极简与精神的富足,记录了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深远的内在探索。 《山海寻踪》献给所有感到迷失、渴望重新校准生命坐标,并相信行走是通往真实自我的最古老途径的探索者。它邀请你,带上自己的双脚和一颗开放的心,踏上自己的“寻踪”之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潘
本書主編

做內容的人。
20年記者資歷,參與過不同的產業,擅長跨界整合、溝通、鏈結。

左右腦並用的人。
從不刻意寫書,卻也寫了多本暢銷書。
大概因為一貫的態度:有趣才對得起人生的艱辛,有意義比任何事都重要。

一直想看透生死的人。
17歲重大受術後,載入了70歲的靈魂;重拾生命的旅程,自認是飛揚的塵埃。

導讀:林佳龍

图书目录

目次
 
★ 迎風山海戀|大東北角
 
壯圍|都會後花園的親子農耕遊 魚塭中重現耕牛文化
        曬乾牛糞當火種爆環保爆米花 談台灣牛論農事也玩趣味
        牛糞堆肥改善魚塭土地鹽化 產生文化與農業永續新價值
 
宜蘭|漁港辦桌展現舌尖上的宜蘭味 法餐女主廚顛覆都會人想像
       米其林餐廳指定夢幻食材「噶瑪蘭黑豚」 在地終於吃得到
       漁港辦桌談宜蘭之美 伴噶瑪蘭古調吟唱品嘗傳統宜蘭味
 
冬山|打造全台灣最不澀的奇蹟紅茶 返鄉青農創發酵茶新潮流
        新工法「宜蘭茶」甘醇耐泡 無懼WTO衝擊 價格三倍跳
        發酵茶新潮流 「花蜜香紅茶」、「白鷺紅茶」成為明星商品
        結盟在地青農挖掘家鄉事  先感動自己人再感動外地人
 
暖心小故事|觀光是無煙囪工業 帶動產業的火車頭
 
★ 山海縱遊|花東
 
豐富部落|海岸咖啡遠眺太平洋無敵美景 享用阿美族國際冠軍主廚料理

        山頂莊園DIY體驗柴火烘豆 走訪體驗部落阿美族文化
        亞洲料理名人賽金牌主廚 以原鄉食材入菜料理創意野宴
 
饗嚮台東|鹿野紅烏龍茶榮登國際名茶精品 製茶冠軍推農遊體驗
       採茶、採果、DIY冰棒與果醬 土地野趣享受鹿野小旅行
       鹿野紅烏龍茶 被TWG TEA列為全球五大名茶精品
 
春一枝|吃得到果肉的鮮果冰棒傳遞土地美好價值 誠實商店自行取用
       為消化熟果意外開冰棒工廠 天然水果製成冰棒
       台東大目釋迦冰棒、花蓮海鹽西瓜冰棒 地區限定獨具風味
 
小地方大心聲|單點難創造留客誘因 資源整合才能拚觀光
 
★ 國境之南|屏東

 
恆春|台灣潛水與海共生 帶海洋進入生活的永續態度
       珊瑚搖擺、梭魚成群、海龜優游 海底世界瑰麗又神祕
       10年光陰擘劃一幅產業藍圖 打造「B型企業」
 
東港|創意櫻花蝦鬆與鮪魚鬆捲 以庶民美食榮登十大好禮
        韓國有泡菜、日本有壽司 台灣東港漁村有「鮪魚鬆捲」
        花殼脆櫻花蝦鬆 風味獨特成為屏東十大伴手禮
 
車城|四重溪溫泉 傳承日本宣仁親王別館的日式溫泉湯屋
        國境最南 傳承日本皇族血統的四重溪溫泉
        壽喜燒、宇治金時冰淇淋 延續經典日系風味
        溫泉公園變身健康養生溫泉區 漂亮燈海成為打卡熱點
 
小地方大心聲|交通應該為觀光服務
 
鹹味浪潮|雲嘉南

 
口湖|雲林小日月潭打卡秘境 鹽海甘苦人翻轉貧鄉印象
        摸蛤仔兼洗褲體驗旅遊 「馬蹄蛤養生餐」地產地銷
       「龍鬚菜、烏魚子、米粉」 點亮鹽海地帶文化風景
        貧瘠之鄉有好物 凝聚在地特色誕生「烏魚子鳳梨酥」
 
好美里|蛤蜊的故鄉 藝術家3D彩繪展現鹽地小漁村魅力
        鮮挖文蛤、虱目魚滷肉燥 展現海味魅力
        鹽地甘味「醬油、紅蔥頭、文蛤」全炒進「海味XO醬」
        魚塭五感體驗:摸蛤蜊、搭竹筏、醬醃蛤蜊、秘境踏浪、聽浪濤
 
馬沙溝|濱海離島串聯出深度鹹味之旅 落寞漁村不孤獨
        烏魚子融入牛軋糖 鹹甜「烏軋糖」伴手禮開創烏金經濟
       「火燒蝦」嘗鮮兼體驗 集合地景與賞鳥的藍色公路跳島遊
 
暖心小故事|行動派阿龍 低調力挺甘苦人
 
★ 旅 • 讀|西拉雅
 
橋南舊街|古早味新思維作新鮮水果糖葫蘆 製糖人復興鹽水第一街
       老街重現傳統走賣文化 推出糖蔥展演、介紹老童玩
       台中鳥梨、鹽地番茄、大顆麝香葡萄作成糖葫蘆
 
後壁|「無米樂」翻紅農鄉 7年級生造「俗女村」再掀觀光熱
        點亮「嫁妝一牛車」習俗 讓遊客變裝同樂遊老街
        後無米樂時代 台南女兒打造俗女村推動共好
 
關子嶺|百年溫泉區 山嵐與雲霧環繞天下第一靈泉
        青翠山脈、溪谷飛瀑 飽覽四季山林之美
        南寮椪柑、東山咖啡 結合成為森林早午餐
 
小地方大心聲|四季變幻如詩 西拉雅觀光圈最適合公路小旅行
 
新印象|阿里山
 
生力農場|坐看日出與雲瀑山景 無菜單茶料理遠近馳名
        茶葉入菜推出無菜單料理 紅茶豬腳、茶香檸檬魚成招牌
        鮮採節令在地食材 前總統李登輝都曾來訪用餐
        開放茶園體驗 坐看日出與雲起 感受在地人文故事
 
FKUO山芙蓉|鄒族文化茶品牌 茶師打造無菜單原住民料理
       「阿里山x鄒族x茶」品牌 唯一原住民亮點茶莊
        鄒族創意風味餐:山葵豆腐、刺蔥雞腿、假酸漿葉小米粽
 
來吉部落|鄒族山豬工藝村 以參與式體驗帶人深入部落生活
        部落吉祥物山豬、貓頭鷹化身工藝品 旅人DIY玩出好禮
        深入部落生活 鄒族服飾、狩獵體驗、揉愛玉、咖啡DIY
        來客求精不求多、降載顧品質 追求靜謐與永續願景
 
暖心小故事|觀光圈拉近業者距離 優化遊程能見度提高
 
★ 動 • 感|日月潭
 
花音咖啡|得獎精品豆一口回甘 檳榔園轉耕咖啡樹
        友善農法與人工把關 獲2018年南投縣咖啡評鑑頭等獎
        咖啡豆溫順微酸拉尾韻 外銷日本咖啡館獲肯定
 
Hugosum和菓森林|守護日治時期老欉茶樹與老茶廠手藝 復興紅茶
        老茶師堅守製茶手藝70載 入選亮點茶莊
        半日茶師小旅行五感體驗 深入走訪茶園與體驗製茶
        一次體驗「風味六品」 成為網紅打卡最愛
 
巫婆的森林|零負評露營區 花農帶生態體驗翻轉務農逆境
        兩代齊心打造蘭花園 培育虎頭蘭新品種
        轉型露營場 以看蝴蝶、賞螢火蟲、玩水吸引親子客
        春賞虎頭蘭、夏觀紅茶、秋採香菇、冬撿青剛櫟
 
暖心小故事|觀光局紓困即時又有感 助業者抗疫情海嘯
 
浪漫散策|竹竹苗 

新竹關西|羅屋書院百年風華 感動北歐遊客刺青留念
        清末海運建材來台蓋豪宅 百年客家三合院展現古典美
        望族私塾開大門迎接觀光客 活化老街串連關西地方發展
        合作客語樂團、劇團、金曲歌手 軟硬體共推客家文化
 
苗栗三灣|絕美落羽松景致 點亮浪漫台三線
        落羽松祕境免費參觀 退休工程商意外打造超夢幻打卡熱點
        頭份再造私人日式花園開放免費參觀 成為一日遊重點
        南庄依山建造童話莊園 溜滑梯、樹屋、蘑菇屋受親子客歡迎
 
苗栗大湖|茂谷柑玩品牌組聯盟  翻轉農村「橘二代」
        不用農藥的草生栽培法  種出百貨公司等級精品茂谷柑
        特級包裝成木作禮盒  入選2016年農委會30大農村好物
        青農串連舉辦田園餐桌  賞螢火蟲與享受客家歌謠的饗宴
 
小地方大心聲|台灣人的友善特質  是最具價值的觀光資產
 
★島離 • 心不離|金門 馬祖 澎湖
 
金門|在時光洪流並行前進
 
馬祖|國之北疆 應許之島
 
澎湖|有一種藍,叫「澎湖藍」

 
★後記:「首都圈,你的疫後觀光第一站!」
 
觀光是內需經濟火車頭 必須拉高格局談國家願景與戰略

 
從三支箭到三觀策略 讓在地驕傲全球知道
◆觀光立國
◆觀光主流化
◆觀光圈及產業聯盟
 
觀光業需要轉型升級、讓產品加值 深度旅遊是趨勢
 
如何超前部署、掌握疫後契機?台灣準備好了嗎?
 
首都圈是所有國際觀光客來到台灣的第一站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26790
  • 叢書系列:布克生活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1 x 14.8 x 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推薦序(以下依姓氏筆畫排序)
台灣,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王文傑|雄獅集團 董事長


回想起兩年多前,COVID-19疫情迅速擴散、衝擊全世界觀光產業。在最危急的關鍵時刻,當時的交通部最高長官林佳龍部長,迅速在一兩週內,針對觀光產業的困境,陸續推出紓困補償政策,從業人員的薪資補助、教育訓練到產業補貼,大家可以一起同甘共苦挺到今天,都要感謝林部長當初的洞察先機與當機立斷。

那段期間,出境旅遊全面熄火,雄獅旅遊也調回所有外派同仁。面對這場沒有硝煙味的戰爭,我開始思索,企業必須轉型、經營策略不得不改變,所以親自率領雄獅一級主管,進行超過45趟次的全台走透透考察,重新審視台灣這片土地。

困守台灣,會發現台灣之美與台灣的好。觀光資源也比過去的想像豐富許多。這一點,甚至牽動雄獅在疫情後的營運模式。

各國陸續鬆綁邊境管制,觀光產業可望逐漸復甦。迎接疫後觀光市場,台灣應該從國家政策來思考,配合地緣經濟制定整體策略,打造亮眼的「觀光島」,從發展「首都觀光」開始。

台北,應當放眼國際,以亞洲格局、跨太平洋格局到國際格局,重新定義首都觀光圈,以「世界的台北 Global Taipei」的概念,樹立疫後觀光第一站!You are First Start!

首都觀光圈的範圍,應該以台北市信義區的101大樓作為地標,向四周輻散至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與宜蘭縣。

信義區,不僅是台北人的跨世代記憶,更是全球旅客來到台北時的必遊景點,這裡包含著象徵摩登時尚的信義計畫區、蘊藏豐富人文歷史的松山文創園區,以及有大巨蛋一同參與的未來,若能全力發展,必定能提升台北的國際品牌地位。

推薦序
第一位將觀光產業作為台灣戰略的先行者
吳昭輝|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 理事長


台灣!Formosa!西元16世紀航海路過友人如此驚呼讚嘆!但,台灣的美,卻一直未能以國家戰略之姿,站上世界舞台!

台灣觀光產業以出境旅遊為主力,入境旅遊是這10年內才開始蓬勃發展,這當中又仰賴中國大陸觀光客為主,近來,兩岸政治的不穩定因素埋下極大變數,早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前,台灣觀光產業結構早已鬆動,轉型勢在必行。

林佳龍部長率先提出台灣戰略觀光政策,從觀光三支箭到「三觀」,以「觀光立國」、「觀光主流化」、到「觀光圈及產業聯盟」,從戰略到戰術,陸續帶領產業轉型,形塑台灣觀光王國形象。

「旅遊不只是觀光,更應該是體驗當地生活」,是讓我更進一步了解部長理念的契機,交通部與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DTTA)專案合作期間,見識部長對觀光產業的熱情與投入,是承諾也是行動。在我個人創業8年中,第一次看到願意把觀光當作國家戰略的先行者,而非作為政治口號。

此書,是台灣觀光轉型的成果發表。台灣,四面環海,一小時內可以從海岸到山嵐,各個角落充滿在地人文,陪同部長走遍全台多個觀光圈,拜訪地方創生團隊,從年輕人返鄉、產業轉型、到二代接班,我們看到一群充滿熱情的台灣人,期待林佳龍部長帶領台灣站上世界舞台,讓「在地驕傲,全球知道」。

推薦序
最挺觀光業的交通部長 看得見對台灣觀光的用心
葉菊蘭|台灣觀光協會 會長

看到佳龍要出書,我很期待!因為我知道他是一個很懂得怎麼玩的人。

佳龍在擔任交通部長任內,被譽為「最挺觀光業的部長」,他將觀光做為重點工作項目,積極整合跨部會資源、優化旅遊環境,為業者四處奔走發聲,他的認真與拚勁,絕對是大家有目共睹。

當時交通部觀光局研擬《Taiwan Tourism 2030 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由我服務的台灣觀光協會承接,在研擬的過程中,也受到佳龍的大力支持,他不僅肯定我們於白皮書中所提的「觀光立國」與「觀光主流化」發展願景, 也和觀光業保持密切互動,凝聚大家對旅遊發展的共同目標。

這幾年疫情影響了全球旅遊模式,從過去的多點觀光轉變為定點、精緻的深度體驗,也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發掘台灣美麗的風景、挖掘在地特色的寶藏。

佳龍將他這一年走訪台灣各個觀光圈,探索在地特色與生活記憶的連結集結精華在這本書裡。閱讀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已經跟著他的腳步一起上山下海,在稻田間、在湛藍的大海旁,也深入部落與客庄,看見散布在各地的歷史軌跡,品茶、賞工藝、嘗美食,也會看見他的用心,還有台灣觀光的無限魅力,而這樣的魅力與感動, 值得我們盡心盡力完善觀光推廣工作,驕傲地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

台灣這個美麗的國家有說不完的故事,深度旅遊將為觀光發展開創嶄新的道路,歡迎全球的朋友來到這裡,慢慢地體驗,細細地品味, 一起來一場光合之旅。

推薦序
前瞻觀光沒撇步,願意做,就對了!
劉喜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 教授


台灣觀光要成為真正的「發光產業」,領導者的高度與視角非常重要,「觀光立國」引領觀光產業本身(各面向)都要能自立自強。觀光是無法外移的產業,我們也許不能成為臺灣經濟的護國神山,但我們絕對是「台灣活力與民生」的重要指標,透過「觀光主流化」讓台灣的科技、醫療、農業、自行車、餐飲等各明星產業都能以觀光為平台、為載具,以「觀光圈」的區域跨業整合建構共好共榮新生活。

雖然在這一波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觀光產業遭受極大衝擊,「觀光三支箭」箭箭著靶,協助觀光產業度過一波又一波難關,也激發出業者的韌性,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能夠成長,「Change」與智慧轉型策略也讓我們看到許多令人感動的實力。

台灣觀光資源雖然沒有人家強,但是我們夠深化、夠精緻!
台灣觀光產業雖然沒有人家大,但是我們夠熱情、重體驗!
台灣觀光預算雖然沒有人家多,但是我們有想法、展創意!

Just do it. 做就對了!

台灣,必須隨著時代趨勢不斷地更新變革,「安心、安全」、「零接觸、智慧轉型」、「數位遊牧族」、強調「現在、當下與我」的幸福、「即興、療癒旅行」、「屬於我的特別瞬間」等關鍵字在網際網路、社群飛舞,我們必須找到台灣自己的獨特性與優勢,這有賴最接地氣的部長、願意傾聽的部長、會自己回Line的部長、以智慧觀光創新思維的無任所大使做為城市與時代的領導者、台灣產業面向國際發展的總舵手,領航台灣,才能在如此高度競爭的觀光紅海市場中找到屬於臺灣的一線生機。

推薦序
疫後的觀光業,應定位為台灣未來的旗艦產業!
潘思亮|晶華國際酒店集團 董事長 


我與林佳龍部長的緣分,起始於2019年由交通部主辦的「全國觀光政策發展會議」。在他登高一呼之下,上千名觀光界的產官學研代表齊聚,各自就政策制度、市場拓源、智慧觀光及旅運、旅行產業、旅宿與遊樂業以及景區資源整備等議題進行討論與建言,我亦受邀與會,共同擬定「Tourism 2030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時任交通部長的他已經洞察到觀光立國的重要性,不遺餘力地推動觀光局改制升格為「交通觀光部」,並修改「觀光發展條例」為「觀光發展法」,以達成2030年國際來台旅客2千萬的目標,力拚全面提升觀光發展的層次。

時間推移至2020年初,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各國開始實施邊境封鎖。我判斷這次的疫情影響威力之大,絕非靠企業一己之力就能度過,政府的紓困措施也要超前部署才能穩住台灣。因此我做了這輩子從未做過的事,為了觀光產業向政府求救。

在晶華獨立董事高志尚的引薦下,我當面向台灣觀光協會會長葉菊蘭說明產業危急狀況。3月9日,葉菊蘭召集各飯店負責人開會協商,當晚、她帶著我向林佳龍部長報告。部長除了迅速做出決策,行政院、國發會與總統府也都表達關切,快速通過紓困方案。

我心中深深感謝高董與葉會長的居中聯繫,更感激林部長與政府的及時雨,讓觀光業免於更嚴重的衝擊。晶華也因為有了第一波的政府補助,開啟轉型為學習性組織的契機,並且奠定後續發展「城市度假型酒店」的基礎,成為業界的楷模。

觀光所代表的意義並非只是表面上的送往迎來、短暫佇足。如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的釋義,觀光旅遊其實是全世界最永續發展的產業。這個行業平等的廣納各階層員工,促進社會流動,更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對全球GDP的貢獻達百分之十。無論城市或鄉村,觀光也是與在地經濟連結最深、照顧到中小企業與個體戶,更是LGBT友善、性別平權,同時維護在地的商業、農業與文化遺跡。

林佳龍先生在擔任交通部首長時,就無時無刻關注觀光產業,並且洞察這個產業對於台灣未來永續發展的重要性。我認為台灣的觀光發展並不只侷限於觀光局的職掌與推動,因為它與國家的經濟、科技、外交、教育、文化發展等息息相關,牽涉面向之廣,是真正需要政府跨產業、跨部門協商合作的重點發展產業。若要達成「觀光立國」的目標,就應比照半導體或科技產業發展史,將觀光產業視為國家經濟重要發展的旗艦主流產業,並予政府輔導與扶植,建構更健全、健康的上中下游產業鏈,進而帶動產業創新,創造國際競爭力。

我佩服林部長洞見觀瞻的格局與遠見,並且對於振興台灣觀光所做的努力與貢獻。更殷殷期盼政府能把握疫後這波旅遊黃金期、逐步將「觀光主流化」,必能促進台灣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推薦序
發掘出台灣最美的角落與最美的故事
龔明鑫|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任委員


台灣從過去至今一直都是文化多元的移民社會,並且具備高度的包容性,而歷經族群的融合後,各地也發展出許多特有的文化。

近年,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口逐漸集中至大都市地區,尤其是青壯年人口,但台灣各地之產業、文化、景觀與生態仍是台灣多元發展動能的基礎。因此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促進青年返鄉,希望藉由深植地方的DNA,促進在地永續以及公益共好等發展,讓在地文化能持續發揚光大,維繫我國永續發展根基。

近幾年,如同本書作者走訪各地,發掘當地的故事,本人也以國發會主委的身分訪視各縣市地方創生推動情形,從中看到各地青年對於家鄉的活力與熱情,都願意貢獻一己之力投入當地的發展。不論是活化當地舊有建築物,無償開辦課後輔導中心,提供資源教育偏鄉孩童;抑或是協助在地農業發展,協助農民與在地餐廳或食品工廠之間的媒合,讓全台能品嘗到真正的在地美食。

當然,青年返鄉也往往發生世代之間的磨合,青年的創新思維與家中長輩的傳統觀念彼此不同,但青年人仍舊憑藉著在地深耕的認情,改變了家中長輩的想法。許許多多的故事,需透過實際的當地走訪,才能夠實際的了解並被發掘出來。

本書中,作者透過走訪各地,發掘出台灣最美的角落、以及最美的故事,讓讀者能更進一步透過書中介紹,了解當地文化故事。近年國內觀光產業因疫情的影響遭受衝擊,但是在觀光的建設以及文化的傳承仍持續進行、永不停止,期待在疫情之後,讀者能親自走訪各地,親身體驗在地景觀與文化風貌。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這幾年的旅遊書市場,好像越來越難找到讓人眼睛一亮的「真誠」了。大家都在追求網紅效益,照片拍得再美,如果文字沒有力量,終究是過眼雲煙。我一直在尋找那種可以讓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忍不住在書頁上畫重點的文字。重點不是筆記行程,而是那些關於「關係」的細膩描摹。舉例來說,作者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陌生的地方,一個眼神、一句無意間聽到的對話,是如何影響了作者看待世界的角度?我對那種「愛戀山海」的描述特別好奇,它不該是濫情的抒發,而應該是深刻的理解與尊重。當一個人真正愛上一個地方時,他會發現那個地方如何塑造了他自己。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環境的關係,那它就成功了。我對這種哲思層面的連結,抱持著極高的期待值。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就覺得好舒服,那種帶著陽光和微微潮濕感的色調,讓人一看就知道裡面裝的不是硬梆梆的知識,而是滿滿的生活氣息。我特別喜歡那種透過文字去捕捉微小瞬間的敘事手法,像是清晨第一道光灑在木地板上的樣子,或是山風吹過竹林的聲音。其實現在市面上太多旅遊文學都變成景點打卡清單了,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缺乏靈魂。但我更期待的,是那種深入地方肌理的觀察,不只是「我去了哪裡」,而是「我在那裡感受到了什麼」。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們跳脫純粹的觀光模式,真正用「走讀」的方式去貼近土地的溫度,感受那些隱藏在風景背後,與人、與自然交織出來的故事線。我個人對「療癒」這兩個字很有共鳴,旅行對我來說,有時候就是一種整理內心雜訊的過程,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獨特的體悟,而不是老生常談的勵志語錄。我希望讀完之後,能像整理完家裡許久未動的閣樓一樣,心胸豁達、空氣清新。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組合很有意思,「走讀」、「療癒」、「愛戀山海」——這幾個詞彙的疊加,暗示著一種從外在探索轉向內在建構的旅程。我比較在意的是,作者如何平衡這三者的比例。如果「走讀」的比例太重,變成純粹的遊記,可能會流於表面;如果「療癒」寫得太過個人化,可能就少了普世的共鳴。我期待的是,那種如同光合作用般的過程,是吸收了外界的養分(風景、人事),經過內在的轉化(思考、沉澱),最後才能產生屬於自己的「光和」。這種「光合之旅」聽起來很詩意,但也隱含著需要時間和耐心的積累。我希望看到作者在面對旅途中的不順遂或迷惘時,是如何將其視為催化劑,而不是障礙。這種坦誠地揭露脆弱,並從中汲取力量的過程,遠比完美無瑕的旅程記錄來得更貼近現實,也更具啟發性。

评分

從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來看,這顯然是一本非常注重體驗和感受的書。我個人對那種描述感官細節的文字特別敏感。比如,一個古老村落裡,曬稻穀的味道混合著泥土的清香,那種複雜的氣味層次如何被捕捉?或者,在海邊等待日出時,光線從魚肚白到橘紅色的細微變化,作者是如何用詞彙來「繪製」出這些轉瞬即逝的畫面?我認為好的旅遊書,能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彷彿自己正身處彼地,連皮膚都能感受到當地的氣候。更重要的是,這種深度體驗往往與「慢下來」有關。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願意花時間去觀察、去等待,本身就是一種反抗。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錨點,讓讀者在快速的生活節奏中,能暫時拋錨,享受那份不被催促的悠然自得。

评分

我對「和林佳龍一起去旅行」這個部分特別感到好奇,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有多視角、或是某種夥伴關係的描寫?旅行中的「同伴」往往是風景之外最豐富的變數。如果作者是一位敘事者,他如何描繪他所觀察到的旅伴,以及在共同經歷下,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被重新定義的?旅行是個放大鏡,會把人最真實的一面照出來。我期待看到的,不是刻意的戲劇性,而是長時間相處下,那些微妙的理解、爭執後的和解,或是對彼此生活觀念的衝擊與融合。如果這本書能將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如同山脈的層巒疊嶂般細膩地呈現出來,那它的深度絕對會超越一般走馬看花的遊記。這種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建立起「連結」的過程,才是旅行最寶貴的收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