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採取較為口語化的講稿方式書寫,讀者們可以從每一講的題目就能看齣全書的結構。作者們首先透過七講,來介紹Parsons的理論與其各種批評者。在七講之中,Parsons理論不同階段的發展與差異占瞭三講,而其他的批評與修正(功利主義、象徵互動、衝突理論)占瞭四講。
接著,從第九至十六講則是分別介紹瞭德國、英國、法國的發展,共八講。在德國部分介紹瞭Habermas與Luhmann,英國部分則是Giddens,法國部分則是結構與後結構主義、Bourdieu、「反結構主義」(anti-structuralism,指C. Castoriadis、A. Touraine、P. Ricoeur三位理論傢)。有體係地帶領著讀者遊歷瞭歐陸社會理論的發展。
最後,第三部分從第十七至十九講,共三講,分別介紹女性主義社會理論、現代性危機與診斷、新實用主義這三個主題。在本書的第二十講,則是社會理論的當代現狀。
本書建立瞭一個西方社會理論框架,幫助讀者較為全麵地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專業推薦
葉啟政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係退休教授
孫中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係退休教授
萬毓澤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係主任暨社會科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