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者用藥與飲食保健實用守則

高齡者用藥與飲食保健實用守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盧豐華
图书标签:
  • 高齡者
  • 用藥
  • 飲食
  • 保健
  • 健康
  • 藥物
  • 營養
  • 長者
  • 照護
  • 醫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宗旨為增進正確的高齡者用藥與飲食保健觀念,內容由老年醫學專科醫師、中醫師、營養師、藥師與社區護理師,依據高齡者用藥各種面向的考量,以及在中西藥、飲食、保健品使用方面,整理出常見及實用的正確觀念;最後並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和活潑生動的問答,幫助讀者了解用藥問題對高齡照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正確的用藥概念。本書內容除提供高齡跨領域照護教育使用外,也很適合一般民眾與家庭照顧者閱讀,以提升健康識能與自我照顧能力。
现代都市人的高效时间管理与精力优化指南 本书面向所有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效率提升与身心平衡的职场人士、创业者、学生以及家庭管理者。 在信息爆炸和多重角色切换的现代社会,时间不再是单纯的度量单位,而是决定个人成就与生活质量的核心资源。本书摒弃空泛的理论说教,以实战为导向,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系统方法论,帮助读者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实现“少即是多”的高效能生活。 全书分为四大核心模块,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套适应复杂环境的“时间-精力-目标”三维管理体系。 --- 第一部分:重塑时间观——从“忙碌”到“专注”的思维跃迁 (约 400 字) 本部分聚焦于对时间的深层认知重构。我们首先探讨“忙碌陷阱”的心理根源:为什么许多人看似一直在工作,成就却不尽如人意?我们深入剖析了“帕金森定律”在现代工作环境中的变异形式,以及“多任务处理”这一效率神话对认知资源的真实消耗。 核心章节包括: 1. 识别你的时间黑洞: 运用“时间日志”和“精力地图”工具,精确追踪并量化那些消耗时间却无产出的活动。不再依赖直觉判断,而是用数据说话,找出真正的“时间窃贼”。 2. 目标倒推与时间块化(Time Blocking 2.0): 引入“逆向规划法”,从年度愿景出发,分解到季度、月度,最终落实到每日的具体“时间块”。强调为深度工作预留“不可侵犯时间段”的重要性,并提供应对突发事件打断的“缓冲机制”设计。 3. 批处理与情境化工作流: 教授如何根据任务的性质(例如:回复邮件、行政审批、创意构思),进行批量处理。通过环境设置(如:专门的“通讯处理时段”),训练大脑快速切换到特定任务模式,减少切换损耗。 --- 第二部分:精力管理基石——身体、心智与情感的协同优化 (约 450 字) 时间是有限的,但精力是可以再生的。本书将精力管理提升到与时间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认为,高质量的产出源于充沛的精力,而非单纯的工时堆砌。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以下维度: 1. 生理周期的利用: 基于人体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指导读者如何识别自己的“黄金工作时段”(Peak Performance Window)和“恢复时段”。例如,如何科学安排咖啡因摄入时间,以避免午后精力断崖。 2. 心智负荷的卸载: 介绍“清空大脑”的技术,包括系统化的笔记工具(如 Zettelkasten 简化版)和“两分钟原则”的深度应用。核心在于将所有待办事项和想法结构化地放置在外部系统中,释放工作记忆空间。 3. 微休息与恢复策略: 细致讲解不同类型的休息——主动休息(如散步、拉伸)与被动休息(如冥想)。引入“番茄工作法”的高级变体,即在深度工作后立即进行有目的的、短暂的恢复,确保下一次冲刺的质量。 4. 情感韧性训练: 探讨如何管理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提供简易的“情绪锚定点”练习,帮助读者在压力来临时,迅速回归到专注与解决问题的状态,而非陷入焦虑循环。 --- 第三部分:工具与流程的自动化整合 (约 350 字) 高效能人士并非手动处理一切,而是懂得利用工具和流程来自动化低价值劳动。本部分侧重于搭建个人效率操作系统(Personal Operating System, POS)。 重点内容包括: 1. 任务管理系统的搭建与维护: 推荐并对比主流的任务管理框架(如 GTD 的核心理念),并提供适用于不同平台(桌面端与移动端)的工具组合方案。强调“输入——处理——组织——回顾”的闭环维护流程。 2. 信息获取的“漏斗”设计: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筛选有效知识。介绍“三层阅读法”——快速浏览、重点精读、深度链接,并推荐笔记软件中的标签系统和双向链接功能,将信息转化为可检索的知识资产。 3. 流程文档化与委托(Delegation Readiness): 即使不进行团队管理,也需要为未来可能的委托或自身流程迁移做准备。教授如何将重复性的工作步骤(如报告格式化、定期报告生成)转化为清晰的 SOP(标准作业程序),实现工作流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 --- 第四部分:持续迭代与适应性:在变化中保持卓越 (约 300 字) 效率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静态设置,而是需要定期校准的动态过程。本部分确保读者的方法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关键在于建立反馈循环: 1. 周度回顾与校准仪式: 制定一套结构化的每周回顾流程。不仅回顾“完成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某些事情没有按计划进行”,并据此调整下周的时间分配和精力管理策略。 2. 年度愿景的微调: 确保日常的“战术”执行与长期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提供工具来定期评估目标的相关性和可行性,避免在不重要的事务上耗费过多精力。 3. 学会说“不”的艺术: 这是时间保护的终极技能。本书提供了一套基于个人价值判断的“拒绝决策矩阵”,帮助读者在不损害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专注时间。 总结: 本书提供的是一套从底层心智到上层工具的完整解决方案,旨在帮助读者摆脱被动响应的生存模式,转变为主动塑造高效人生的掌控者。掌握这些方法,你将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优质时间,去投入到真正热爱和有价值的事情上。

著者信息

主編簡介

羅玉岱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

作者簡介

盧豐華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高齡醫學科主任、家庭醫學科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社區健康照護中心主任、家庭醫學部行為科學科主任

張家銘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齡醫學部主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暨老年學研究所副教授

楊登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暨老年學研究所臨床助理教授

黃基彰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臨床講師

羅玉岱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

孫健耀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部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徐瑜璟

  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兼中醫科主治醫師

顏佐樺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副院長

柯玉珍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營養部營養師

周玟觀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

郭淑蕙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

林妏娟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

韓雅斐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

黃千惠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

陳柔謙

  社區護理師、糖尿病衛教師、耆樂居家長照機構負責人
 

图书目录

推薦序
我的未來不是夢,不老傳奇正當紅/李經維
推坑造福眾人/楊宜青
成大高齡醫學部,整合照護的最佳典範/鄭靜蘭

編者序
建立正確的高齡用藥與飲食保健觀念,應從大眾教育開始做起/羅玉岱

第一章 高齡者健康生活型態、需求與身心功能的狀態
第一節 老化的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的變化
第二節 高齡者健康與功能的關係
第三節 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
第四節 高齡者預防保健概念介紹

第二章 高齡者用藥特殊性、多重用藥與藥物整合的重要性
第一節 高齡者用藥的特殊性
第二節 高齡者的用藥問題
第三節 藥物對高齡者的醫源性傷害
第四節 多重用藥與藥物整合的重要性

第三章 高齡者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失智症用藥簡介
第一節 高齡者糖尿病的用藥原則
第二節 高齡者高血壓的用藥原則
第三節 高齡者血脂異常的用藥原則
第四節 失智症簡介與治療方向
第五節 失智症的治療

第四章 高齡者慢性腎臟病的用藥原則
第一節 老化與腎臟
第二節 高齡者常見腎臟疾病
第三節 高齡者尿失禁的用藥原則
第四節 高齡者泌尿問題的用藥原則

第五章 高齡者使用中藥與中醫處置應遵循原則
第一節 高齡者使用中藥觀點
第二節 高齡者常見使用中藥情形
第三節 高齡者使用中藥的潛在問題
第四節 高齡者之中醫處置遵循重點

第六章 高齡者如何正確選購保健食品與相關注意事項
第一節 台灣保健食品使用概況
第二節 如何聰明選購保健食品
第三節 認識保健食品之營養標示
第四節 高齡者之熱門保健食品

第七章 高齡者生活飲食與用藥相輔相成之關係
第一節 高齡者生活飲食與醫學營養概念介紹
第二節 透過飲食調整減少藥物使用
第三節 各種輔助治療的實證基礎

第八章 高齡者藥物交互作用、特殊劑型使用與特殊用藥處理
第一節 高齡者藥物與食物間的交互作用與使用注意事項
第二節 高齡者的吸入劑使用
第三節 高齡者特殊用藥處理(如管灌、需要特別監測藥物濃度)

第九章 社區高齡者用藥照護案例及血脂異常與失智症用藥Q&A
第一節 社區高齡者用藥照護案例
第二節 高齡者血脂異常用藥Q&A
第三節 失智症用藥Q&A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635725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我的未來不是夢,不老傳奇正當紅
成大醫院院長/李經維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高齡世界來臨了!」

  公共衛生進步、疫苗發展迅速、醫藥科技發達、社會安全提升、農業革命成功、營養狀態改善,使全人類在21世紀的平均壽命大幅延長。

  如果說生命是一份禮物,我們萬萬不能糟塌了這一份恩賞。好好生活、健康度日,不只是一種權利、甚至是一種義務,每個人都不該拖累別人,更不應浪費了自己。

  對健康的良好管理,使得子孫負擔減輕,也讓青壯者不會畏懼、歧視、嫌惡乃至逃避老化課題,形成正向循環,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熟齡、凍齡、逆齡,早已成為時尚用語;至今更有「吾齡」一詞廣為流傳;意思是:不管實際生理年紀多少,我說自己幾歲,就是幾歲!不會違和、也沒有上下限。

  年齡議題,不該再被標籤化、汙名化,反而具有更多積極、正向的社會意涵。但是,這是需要努力經營與配套措施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正確的保健養生知識。

  欣見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精心編纂完成《高齡者用藥與飲食保健實用守則》一書;這確實是契合時勢潮流的當紅議題。單看書名,就可窺見作者群的雄心與佛心。「雄心」是指醫師們期望包山包海,企圖將重要的面向,全部囊括在這一部寶典裡;「佛心」則是因為作者生怕熟齡長者會遺漏、怠忽,把他們當成小學生般,每個環節都不厭其煩地提點叮嚀,如同碎念的老媽子一樣,再三交代!

  如果明白執筆醫師們的個人特質,就不難理解,本書何以能具有此番風貌:羅玉岱醫師,是其中堪稱最為雞婆、古道熱腸的傳道者。她的日常寫照,就是機鋒不斷的如珠妙語;文如其人,這份赤子熱誠,十足展現在導言文章裡;也正因著她不屈不撓的堅持,與軟硬兼施的敦促,才催生出這篇引介序文。盧豐華主任與張家銘主任,同樣具備教育家等級的執著與耐心,看診風格從容不迫、文火慢燉,聽任老病患叨絮家常、暢所欲言,每能讓長者的身心靈,獲得滌淨舒緩;在他們的筆下,將疾病生理與日常照顧的概念,有條不紊的解析,深入淺出、清新易懂。楊登棋醫師、孫健耀醫師和黃基彰醫師,則是熱血生力軍,透過童趣的插圖與活潑時尚的語詞,為生硬的醫學論述,加添生活化的糖衣包裝,將紛繁艱澀的醫療養生概念,轉換成為平易近人的科普知識,便於消化遵循。不過,最重要的是背後推手——楊宜青教授,指揮若定、一往直前,遂能排除萬難、付梓出書。

  健康管理不僅只是醫師的職責,更多養生良方,是要經由病患自己努力配合與具體實踐,才能夠達標收效。換言之,「服務接受者」同時也兼具有「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因此現代醫學高度強調「醫病共享決策」;唯有如此,方能事半功倍;當中關鍵的核心語彙,就是「自我照顧」這一理念。

  醫療不斷進步,對於「醫療提供者」與「被照顧者」的知識水平要求,均日趨嚴格;民眾若不能與時俱進,入寶山而空回,就大大折損了新創醫療科技的正向效益。故此,基本的健康識能、與正確的用藥安全概念,已成為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生活素養。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合作無間、眾志成城,乃是此一作品背後重要的成功關鍵:一支特色專長各自殊異的混搭團隊,齊心編纂完成此書,其間必潛藏無數的協調、包容、與溝通,終能修成正果、雨過天晴,一切努力與汗淚,畢竟沒有白費!

  藍格爾教授在匹茲堡進行的情境實驗證明:積極參與、積極生活、積極學習,就會讓受試者年輕至少20歲!也就是說,人會覺得自己老邁,往往是被動地、不覺中受迫而被決定的,當旁人都認定或暗示長者已經衰老,他們就會被制約而相信自己真的老了。孔子所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大概是最久遠、最具前瞻性的抗老心法。

  本書一再闡述的重點,不是只有消極地吃藥看病、檢查治療;更不忘強調,積極地健康過活、規律養生、成功老化、活躍老化;其中更提醒,心態要年輕化,連經濟狀況也要善加規劃、用心維持穩健。

  我們每個人都會老,所以,這是所有人都要共同面對、關注的議題;這不是「他們」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功課。當多數國人都懂得尊重、甚至期待、憧憬「熟齡生活」,才能形塑真正的「高齡友善、宜居社會」。群體若能夠走到這一境地,將是所有成員無比珍貴的共同資產。

  本書難易適中、論點清晰、內容實用,不但有助於一般民眾汲取衛生教育知識,對於醫療人員,也可當作健康管理指引的武功秘笈!親愛的讀者們,且請您慢慢地品味賞析,必將大有斬獲。

推坑造福眾人
成大醫院社區健康中心主任/楊宜青


  話說2019年2月接受當時成大醫院楊俊佑院長指示,擔任剛成立的高齡醫學部主任,便立即廣發英雄帖,招募天下英才,羅玉岱醫師就是我第一位,也是唯一成功網羅、最得意的一位的臨床工作與教育者。古道熱腸而接地氣的玉岱,初入醫學中心就不明究理地被我推坑接下重擔,負責開設線上學習課程。而有此緣起,也要歸功於經常互相推坑的推手——成大推廣教育中心辛致煒主任,雄才大略的他,為成大推展全新系列的磨課師課程。

  根據衛生福利部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剛出版的《2020臺灣高齡健康與長照服務年報》,透過健保醫療利用統計可觀察高齡者醫療利用情形,在2020年高齡者的健保門診就診率,65-74歲就99,655人/每10萬人,75歲以上都超過10萬人/每10萬人,健保住院就診率65-74歲、75-84歲及85歲以上,分別是1/7、1/5和1/3。由此,可以想見幾乎所有高齡者都會面臨到許多用藥的問題,無論是西藥、中藥、草藥,甚至各種「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保健用品,尤其隨著年齡增長,多重共病的比例更高,多重用藥的情形更無法避免。至於日常飲食保健、自我照顧需求,那就更不用說了,高齡者在長久的生命歷程中,累積歸納各種生活經驗、接觸各式各樣的訊息與親朋好友的推薦,每位長者都自有一套飲食生活用藥保健的邏輯,如何面對各種長者及其照顧者極大落差的健康識能,是高齡照護上非常大的挑戰。

  所幸成大醫院高齡醫學部的幾位優秀同仁:盧豐華醫師、張家銘主任、楊登棋醫師、黃基彰醫師、孫健耀醫師及羅玉岱醫師,藉由長久以來照護高齡者的過程中,累積了許多對於高齡者及其照顧者的觀察與實務照護經驗,加上本院柯玉珍營養師、黃千惠等藥師群,還有衛福部臺南醫院中醫師徐瑜璟、聯欣診所顏佐樺醫師及耆樂居家長照機構陳柔謙社區護理師等臨床照護夥伴,由羅玉岱醫師擔任主編,將深入淺出的線上「高齡長者用藥與飲食保健自我照顧課程」,再次轉譯成更淺顯易懂的科普版的高齡自我照護寶典,搭配線上課程更加實用的提供高齡者、高齡照護學習者更好的自我照護及學習工具,整體而言,就是希望能達到高齡者自主、全家人安心的照護目標。

  本書完成後,我有幸成為首位閱讀者,除了提供一些吹毛求疵的小修正外,更驚豔於整個架構的完整與內容的豐富,編排符合高齡友善,感謝成大出版社願意推出此寶典,將有助於大幅提升高齡者及其照顧者的健康識能。

成大高齡醫學部,整合照護的最佳典範
成大醫學院藥學系副教授、成大醫院藥劑部主任/鄭靜蘭


  讀完這本書後,腦海出現一句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出自《詩經》的〈邶風.擊鼓〉篇,一般會被用來祝福新人,但原始的意思是兩位春秋戰國的戰士牽手互相鼓勵,除了不要戰死沙場外,還要一起活到頭髮變白。就如同要照護高齡長者,除了醫療人員提供的專業外,陪伴者的支持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我想這也是本書標題「自我照顧課程」的涵意。

  從國內統計資料,大家都知道台灣即將在未來5年成為超高齡化的社會,但是我們準備好了嗎?本書雖然以疾病作分節介紹,但內文皆隱藏著「希望大家要好好看待高齡長者不同層面的問題」。我們部內有幾位藥師畢業於成大臨藥所及老人研究所,都受到盧豐華主任及張家銘主任指導,很早就接觸周全性老年評估量表,在老人科病房也一直有專責的藥師提供服務,因此,建立了醫藥整合照護的基礎;且在楊宜青院長著手開立高齡整合門診,就將藥師整合門診納入,並且給予獨立的空間,也一直期待藥師可以在醫師看診前完成病人諮詢,提供用藥建議,這些不但是對藥師的肯定及信任,也是我們未來想努力的目標。

  在讀到藥師寫的章節時,突然有另一個感觸,除了臨床服務外,在學校也應該讓藥學系的學生思考未來在藥品開發上特別考慮高齡長者在藥品使用上的議題,例如特殊劑型,以提高服藥方便性及減少副作用等面向。

  最後,很高興羅醫師邀請我寫序,每次看到她面對病人或是醫療人員總是滿面笑容,我想高齡長者看到她,又聽她說話,病都好了一半了。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值得推薦為所有醫療人員在踏入高齡照護的入門書,編排的方式也讓一般民眾可輕易了解重點,尤其照護者或是即將成為高齡長者都應該仔細一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文字風格來看,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具備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優秀的溝通能力。整本書的語氣保持著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引導性,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書中關於「如何與醫師討論用藥調整」的部分,提供了一套極具建設性的對話腳本,這對於許多在醫療溝通中感到受挫的老年人或照顧者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它教會讀者如何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疑慮和身體感受,從而獲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此外,書中對「體力活動」與「藥物療效」之間相互影響的探討,也十分獨到。它強調適度的運動不僅能改善代謝,還能提高藥物在體內的生物利用度,將生活照護與藥物管理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健康循環。總體而言,這是一部兼顧深度、廣度與實用性,真正以讀者福祉為核心的參考著作。

评分

這本專門針對高齡群體的實用手冊,在探討營養攝取與老年生理機能衰退的關聯時,展現出非常細膩的洞察力。它沒有停留在傳統的「多吃高蛋白」的口號上,而是深入解析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對特定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鈣質的吸收率變化)的生理機制,並據此推薦了更有效率的進食方式和食物組合。書中對於「吞嚥困難」和「食慾不振」這兩個老年常見問題的應對策略,更是讓人覺得無比貼心和實用。它提供了多種不同質地的食物製作食譜範例,保證在攝取足夠營養的同時,也能兼顧口感和進食的安全性,這份對生活品質的關注,遠遠超越了一本標準的醫療指導書籍的範疇。它的論述邏輯嚴密,每一個飲食建議背後都有紮實的生理學或藥理學依據作為支撐,讓人讀來心悅誠服,並願意立即付諸實踐,不再盲目跟從網路傳言。

评分

这本《高齡者用藥與飲食保健實用守則》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探討如何將複雜的醫學知識轉化為日常可操作的指南這方面。書裡對於不同類型的慢性病,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和骨質疏鬆,在用藥劑量調整和飲食禁忌的描述上,細膩得讓人拍案叫絕。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家庭醫生在耳邊細細叮囑。我特別欣賞它對「藥食同源」的詮釋,不再是籠統的說法,而是具體列出了哪些常見食材能輔助特定藥物的代謝,哪些則需要嚴格避免同時攝取,這對於需要長期服藥的老年朋友來說,無疑是避開許多潛在風險的及時雨。書中穿插的許多真實案例分析,雖然沒有直接點出書名,但那種深入基層、貼近生活的敘事風格,讓人感受到作者深厚的臨床底蘊和對老年族群的關懷。它巧妙地平衡了學術的嚴謹性與大眾的可讀性,即便是初次接觸藥理學或營養學概念的讀者,也能輕鬆掌握其中的精髓,確實是家庭常備的健康寶典。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預防醫學與疾病管理之間的界線時,拿捏得非常精準。它並沒有將用藥視為洪水猛獸,而是將藥物視為一套必須嚴格管理的工具。例如,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書中詳細闡述了不同抗凝血劑的作用機理以及它們與某些天然草藥的潛在衝突點,這種深入到分子層面的解釋,雖然專業,但被作者用極為生活化的語言進行了轉譯。此外,它對「非處方藥」和「保健食品」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地位也進行了審慎的評估,提供了篩選這些產品的實用準則,避免了許多長輩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誤用、濫用。這本書展現了一種全面性的思維,即健康管理不僅是「治病」,更是「維護現有功能」的過程。它教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個個性化的健康監測系統,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下一次的門診複查,這種主動干預的理念非常值得稱讚。

评分

閱讀完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後,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整理龐雜資訊時所付出的心力,那種結構的邏輯性和內容的深度是絕非一般坊間健康書所能比擬的。書中對於老年人常見的「多重用藥」問題,提出了許多極具前瞻性的管理策略,遠超出了單純的藥品列表比對範疇。它著重探討了藥物交互作用的生理機制,並提供了一套非常實用的自我監測清單,教導讀者如何識別和記錄藥物副作用,並能有效與醫療團隊溝通。這種賦權讀者的寫作手法,讓讀者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健康管理者。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未過度強調「神奇療法」或「快速見效」,而是紮實地建立起一個長期的健康維護觀念,強調生活習慣的微小改變如何積累出巨大的健康效益。書中的排版設計也十分用心,關鍵資訊的標示清晰明瞭,即便是視力不佳的長輩也能方便快速地找到他們急需的參考內容,這在細節上體現了極高的使用者友善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