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嶺南繪畫與書法

圖解嶺南繪畫與書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琼
图书标签:
  • 嶺南畫派
  • 中國繪畫
  • 中國書法
  • 藝術史
  • 圖解
  • 文化藝術
  • 嶺南文化
  • 繪畫技法
  • 書法技法
  • 藝術欣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環境,嶺南藝術兼容並蓄,獨具特色,近代又因「得風氣之先」,產生了一批聞名遐邇的美術大家,他們留下了大量經典的書畫名作。透過本書你將領略到:
 
  波瀾壯闊、極具創意性和前瞻性的嶺南書畫藝術發展史
  陳白沙、林良、謝蘭生、高劍父、陳樹人、關山月、黎雄才、潘鶴、李鐵夫、廖冰兄、黃新波等名家的經典之作
  嶺南美術折衷中外、融匯古今、革陳出新的鮮明特色
  實景照片與手繪圖相結合,生動直觀呈現嶺南美術獨具一格的風貌
 
本書特色
 
  ●書畫大家
  二居·二高一陳·關山月·黎雄才
 
  ●經典名作
  書法·國畫·油畫·水彩·雕塑·版畫·漫畫
 
  ●豐富圖片
  實景照片+手繪插圖
 
編輯推薦
 
  1. 嶺南美術歷史悠久,名家眾多,本書在梳理嶺南地區數千年書畫藝術發展歷史的同時,以擷取精華的方式賞讀名家之作;
  2. 用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語言呈現嶺南書畫藝術的風貌;
  3. 圖片豐富,不僅有實景拍攝照片,還有不少手繪圖,是嶺南美術入門書。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宋代文人画的演变及其艺术特征的图书简介: --- 宋代文人画的兴衰与流变:从精神寄托到艺术自觉 书籍概述 本书旨在深度剖析中国艺术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宋代文人画的全面兴起、发展及其深远影响。宋代,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更是中国传统绘画从侧重“形似”的院体风格,转向强调“神韵”与“意趣”的文人画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图版资料,系统梳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风格演变、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背后的时代精神,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理解宋代艺术精神的窗口。 第一部分:时代的背景与文人画的滥觞 文人画并非横空出世,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魏晋风度与唐代“以诗为画”的初步尝试。然而,唯有在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科举制度的完善以及士大夫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文人画才真正脱离了纯粹服务于宫廷和宗教的功用性,开始承载更为复杂和个人化的精神诉求。 本书首先详述了北宋时期,以苏轼、米芾为核心的文人画理论构建过程。苏轼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鄙夫;超以神韵,升之君子”的著名论断,彻底确立了文人画区别于院体画的价值标准。我们探讨了“书画同源”思想在宋代的强化,指出书法中的笔墨趣味和线条的内在节奏感如何成为衡量一幅画作艺术水准的核心标尺。米芾对“宋人画法”的反思与“尚意”主张,更是直接推动了绘画从模仿自然向表达性灵的飞跃。 第二部分:北宋:尚意与浑厚的探索 北宋的文人画展现出一种对内在精神的强烈探求与对传统技法的融汇创新。 李公麟与“白描”的典范: 我们重点分析了李公麟如何将传统人物画的工笔技法,提炼为高度洗练的“白描”手法。这种去色彩化、去繁复装饰的绘画方式,被文人视为最能体现画家人格修养与线条驾驭能力的媒介。白描不仅是技法,更是一种道德姿态的体现。 水墨意象的萌芽: 虽然水墨画的全面成熟在元代,但本书将追溯其在北宋中期的萌芽。尤其是在描绘山水景物时,画家们开始尝试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达烟云气象和深邃意境,而非仅仅是勾勒轮廓。苏轼主张的“论画以不着色为高”,为后世水墨的纯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米家父子”的创新: 米芾和米友仁在山水画领域的贡献是突破性的。他们摒弃了北方山水的硬朗斧劈皴法,转而采用“点染”——即以浑厚、松散的笔触和“大块”的墨色堆叠来描绘江南的烟雨迷蒙之境。这种技法具有强烈的抽象意味,极大地拓宽了山水画的表现领域,预示着后世写意画的广阔天地。 第三部分:南宋:院体与文人的张力 靖康之变后,南宋朝廷的审美趣味与北宋有所区别。一方面,画院体系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写实功力,尤其在花鸟和界画领域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流亡的文人士大夫群体则将自身的忧患意识和个人情感,更深层次地融入到绘画之中。 本书详细考察了南宋院体的“理学化”倾向,即追求精确的比例、微妙的光影变化以及对自然形态的极致观察,但这并未完全压制文人的“尚意”精神。我们分析了马远和夏圭的“边角构图”,探讨这种“一角半边”的留白处理,如何巧妙地反映了南宋山河破碎后文人“未竟之志”和“空阔”的心理状态,这本身也是一种高级的抒情方式。 第四部分:文人画的成熟标志——对“梅兰竹菊”的符号化表达 本书的重点之一是解析“四君子”主题在宋代文人画中的地位的确立。梅、兰、竹、菊不再仅仅是植物的描绘,而是成为士大夫自我修养和人格操守的隐喻符号。 竹: 以其“虚心”、“有节”、“劲节”被推崇,成为文人傲骨的象征。 梅: 象征着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高洁品格。 我们通过对比北宋与南宋画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展现了文人画从早期对意境的探讨,逐渐发展为一套成熟的、具有高度共识性的视觉语言体系。这种符号化使得文人画的内涵更为丰富,也为元代文人画的全面爆发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总结与影响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着眼于宋代文人画对后世的决定性影响。宋代完成的理论框架和风格探索,直接促成了元代“四大家”的崛起,并将中国绘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宋人的探索,使绘画真正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表达哲学思考、人生际遇和个体情感的载体,彻底完成了中国艺术史上一次伟大的“主体性”回归。 本书配有大量高清图版,并对核心技法(如皴法、点苔、墨分五色等)进行细致的图解分析,适合艺术史研究者、传统绘画爱好者以及对宋代文化有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蠻荒時代,我們也懂美. 1
神奇了,南越國的造美能力. 7
魏晉南北朝美術遺跡寥若晨星. 17
隋唐至宋元嶺南美術異彩初呈. 25
明代嶺南書畫家真的這麼牛嗎. 39
揚名京師的粵籍畫家林良. 40
白沙先生的「茅龍書法」. 44
頗具個性的清代嶺南書畫. 49
以擅長畫馬而著稱的張穆. 50
文人畫的傑出代表謝蘭生. 56
身懷絕技的人物畫家蘇六朋. 59
厄運不斷卻屢創奇畫的蘇仁山. 63
首開先河的外銷畫. 66
清代的書法名家. 68
有着深遠影響的「撞水」和「撞粉」. 73
無物不寫、無奇不寫的「二居」. 74
如何「撞水」,如何「撞粉」. 78
「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 83
甚麼是「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新國畫?. 84
嶺南畫派是如何得名的?. 85
高劍父壯闊的藝術生涯. 86
高奇峰短暫而輝煌的人生. 94
新文人畫家陳樹人. 100
具有標杆性的當代畫壇大家. 107
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 108
中國現代藝術的先驅林風眠. 113
關山月與《江山如此多嬌》. 122
黎雄才的「黎家山水」. 130
「百年一峰」王肇民的水彩藝術. 138
用雕塑作品銘記歷史的中國雕塑大師潘鶴. 146
當代傑出的花鳥畫家蘇百鈞. 156
既是藝術家又是革命家的他們. 169
藝術家兼革命家的高氏兄弟. 170
儒雅而勇敢的革命者陳樹人. 175
「魂繫黃花」的潘達微. 176
民主革命先驅—李鐵夫. 179
走出「象牙塔」,描寫十字街頭社會現實. 180
新興木刻運動的健將黃新波. 184
中國漫畫史上傑出的藝術家廖冰兄. 186
以赤誠之心迎接新中國的成立. 188
早期的美術學校與現代藝術的先行者. 191
現代美術教育的起步. 192
現代藝術的先行者. 198

图书序言

  • ISBN:9789888812455
  • 叢書系列:圖解嶺南文化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