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的力量:從靈感挖掘、打造結構到講出令人難忘故事的秘訣

好故事的力量:從靈感挖掘、打造結構到講出令人難忘故事的秘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凱特・法瑞爾
图书标签:
  • 故事创作
  • 叙事技巧
  • 写作指南
  • 情节构建
  • 人物塑造
  • 灵感激发
  • 故事结构
  • 创意写作
  • 文学技巧
  • 写作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們生來就想說故事和聽故事!
 

只要7個步驟,每個人都能滔滔不絕的說故事
 

生活中故事無所不在,寫作、聊天、社群貼文、限時動態、直播
甚至行銷文案、上台報告、履歷自我介紹等等的背後都要有好的故事!

 

Ø知名作家袁瓊瓊、華語首席故事教練許榮哲專文推薦

Ø2020 Chanticleer國際圖書獎準決賽入圍(Semi-Finalist 2020 CIBA Book Awards

Ø榮獲2021獨立圖書獎金獎(Gold Winner 2021 Indie Book Awards

Ø榮獲2021讀者票選全國最優良圖書獎銀獎(Silver Winner 2021 Readers’ Favorite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聽故事,也想說故事

  在這個資訊爆炸、流動快速的時代,每個人獨自滑著手機讀各式各樣的故事,彼此卻越發寂寞,也越發想要在社群發聲。這個時候故事就能發揮核心的影響力,說得好不僅可以提升個人影響力,也能凝聚群體的連結關係。該怎麼開始說故事呢?

 

遵循基礎7步驟,說一口好故事一點都不難!

1.選擇一個你想講的故事。
2.整理出故事的結構和故事框架。
3.將場景設置和人物視覺化。
4.讓情節在你腦中上演,就像在看一齣默劇一樣。
5.大聲地講故事,試著用自己的聲音來投射出你所視覺化的圖像。
6.將故事記下來,但不用逐字背誦。
7.練習講這個故事,直到能夠自然地說出口。

(*建議輔助使用書中提供的故事工具:故事板、故事地圖與心智圖)

 

 

無論是自我探索、家族書寫到行銷宣傳等領域,都需要一個好故事!

  收錄21位作家說故事的技巧與心法,透過4大結構剖析每個故事的前世今生。無論是打磨寫作技巧的成長冒險故事、定錨行銷切角的個人職涯亮點故事、傳承世代精神的家族書寫,到跨越國界的民間故事,都有最詳盡的分析與練習。在書寫、演說,甚至行銷宣傳上,故事都會是最有力的工具,會說、會寫好故事就是最佳的裝備。

 

任何需要書寫以及傳播的地方,故事無處不在!

◆各式文類寫作(文字創作、腳本、回憶錄、家族誌等)
◆議 題倡議演說
◆行銷宣傳文案———等都需要好故事

 

 

生活到處都是故事,用提問釐清故事結構,打造出每個獨一無二的故事

  本書作者凱特・法瑞爾是推廣二十幾年「說故事」工作坊的老師,多年運用說故事的力量拿下多項計畫贊助金,並編輯撰寫成冊。利用反覆在「文字編織:講故事計畫」工作坊中操作使用的說故事方法,告訴讀者從不同角度的提問來發想、聚焦、打磨、述說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無論是定義自我的故事、童年故事、人生試驗與冒險的故事、家庭故事等,都可以透過發問開始。例如該如何找到自己獨一無二故事呢?

 

9個提問找到自己獨一無二故事的關鍵指南!

1.回想是在哪一年,你開始產生與他人期望不同的自我概念。
2.在那一年,或任何一年中,回想一段你發現新自我的時間。
3.記下多年來你所觀察到的自我特質,並與一件事聯繫起來。
4.回想一次自己展現出過去不知道的能力,而感到驚訝的時候。
5.嘗試繪製一條自我探索的時間軸,列出從最初到現在的時間點。
6.描述時間軸上每個要點的關鍵事件,以及你當時對自己的認識。
7.畫一個文字雲、心智圖或是列出所有能定義你的基本自我特質的列表。
8.從中選出最核心、最能定義你的特質,並且與一個事件配對。
9.將關鍵事件建構成一個故事曲線。

 

即刻開始精彩的旅程,讓我們一起說好故事吧!

 

 

國內好評

袁瓊瓊/知名編劇、作家

許榮哲/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專文重磅推薦

(依筆畫數排序)

 

 

本書特色:

一次解析「說,好故事」的要訣
4大結構解析每則故事的前生後世
7個步驟掌握打造故事的心法
21位作家獨家分享創作歷程秘辛
溝通、寫作、行銷、療癒,一個好故事就可以完成

 

國內外好評

 

-「『講故事』已經成為一種技藝,一門幫助自己成功的重要能力。而《好故事的力量》正是教人如何講故事的一本密笈。」—知名編劇、作家袁瓊瓊

-「《好故事的力量》……把每篇作品的「前世今生」,都無限透明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許榮哲

-「故事定義我們,賦予我們身分,塑造我們的現在與將來。故事的線索會引領我們進入未知的自我洞穴」—作家琳達・喬伊・邁爾斯

-「在《好故事的力量》中,凱特・法瑞爾回答了『我有故事可講嗎?』這個讓人感到焦慮的問題」—作家瑪麗・沃爾默

-「《好故事的力量》幫助你找出能引起共鳴的故事,教給你強大的口頭述說和撰寫故事技巧,並幫助你發現自己講故事的風格和聲音。」—歷史學家泰倫・愛德華茲

-「這份指南以清晰、深具說服力的風格編寫,讀來就像一篇好故事一樣吸引人。」—作家瑪莎・康威

-「《好故事的力量》是本關於講故事藝術的書,也是一本工具書」—《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蘇珊・艾博特

-「《好故事的力量》既是一個工具箱,也是藏寶盒。」—獲獎記者瑪麗・麥科納海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图书的详细简介,书名为《好故事的力量:從靈感挖掘、打造結構到講出令人難忘故事的秘訣》,但内容完全不涉及此书主题,而是围绕一个全新的领域展开: --- 图书简介:《地球深处的秘密:地质构造、矿产资源与板块构造的演化史》 一、 书籍概览 《地球深处的秘密:地质构造、矿产资源与板块构造的演化史》是一部深度探索地球内部运作机制与地表物质循环的综合性著作。本书旨在为地质学专业人士、资源勘探工程师,以及对地球科学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极具洞察力的知识框架。它不仅仅是地质学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数亿年时空的地球深处探险的史诗。 本书内容紧密围绕地球动力学核心——板块构造理论展开,并将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岩石圈的演化紧密联系起来。作者通过整合最新的地震波层析成像数据、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以及古地磁记录,构建了一个多维度、高清晰度的地球内部模型。 二、 核心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地球深部结构与动力学基础 (Foundations of Deep Earth Structure and Dynamics)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地球分层的基本概念,重点深入探讨了地幔的物质组成、粘滞性和对流模式。 1.1 地幔的非均一性与地幔柱理论: 详细分析了地震波数据揭示的低速带(LLSVPs)的成因及其与地表热点火山活动的关联。探讨了从地核-地幔边界到上地幔转换带的物质输运机制。 1.2 板块构造的驱动力: 剖析了驱动全球板块运动的三大主要力量——下降板块的“拖曳力”(Slab Pull)、上升岩浆的“拖拽力”(Ridge Push)和板块边缘的剪切力。引入了最新的流变学模型,解释了俯冲带的几何形态如何受控于地幔物质的粘滞性差异。 1.3 俯冲带的复杂性: 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俯冲带(例如,大洋-大洋、大洋-大陆)在压力、温度和流体释放方面的差异。重点讨论了俯冲板片脱水(Dehydration)过程对地幔楔和上覆地壳物性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岩石圈的变形与造山带的构建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and Orogeny Construction) 此部分聚焦于板块碰撞、拉张和走滑过程中,地壳和岩石圈尺度的构造变形机制。 2.1 大陆碰撞与增厚: 运用构造力学原理,解释了“二叠层模型”(Bivergent Thrusting)和“地壳底侵”(Crustal Rooting)在形成巨厚地壳(如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中的作用。分析了古地磁学如何重建古大陆漂移的路径和碰撞时间窗口。 2.2 裂谷系统与大陆拉张: 详细描绘了从主动裂谷到被动大洋边缘的演化序列。探讨了低温脆性断裂、高温韧性流变如何共同塑造地堑-地垒(Graben-Horst)构造,并分析了其对盆地沉积和油气聚集的控制。 2.3 走滑断层与构造窗: 深入研究了如圣安德烈斯断层等大型走滑系统的三维几何形态和应力状态。讨论了走滑带内部的局部挤压(Transpression)和拉张(Transtension)如何形成特殊的褶皱和花状构造。 第三部分:矿产资源的成因与富集规律 (Genesis and Enrichment Patterns of Mineral Resources) 本书将地质构造演化视为矿床形成的“时间机器”,系统梳理了主要矿产资源的构造环境和成矿机制。 3.1 岩浆成矿作用 (Magmatic Ore Deposits): 重点研究了与深部岩浆活动相关的铂族元素(PGEs)、铬铁矿和钒钛磁铁矿的形成。通过分析大火成岩省(LIPs)的岩浆分异过程,揭示了大规模硫化物沉淀(Sulfide Saturation)的地球化学条件。 3.2 热液成矿作用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 这是本书篇幅最重的一部分。详细区分了与俯冲带相关的斑岩型铜金矿、火山-沉积型金矿(VMS)以及走滑断层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的流体来源、温度和输运路径。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重建了矿化流体的循环历史。 3.3 沉积和变质成矿作用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Deposits): 探讨了与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密切相关的海相沉积矿床(如海相硫化物、磷块岩)的形成。同时,分析了区域变质作用中流体活动如何导致特定元素的再分配,形成变质型铁矿和锡矿。 第四部分:板块构造的长期演化与地球未来 (Long-Term Evolution and the Future of Plate Tectonics) 本部分将视野拓展到深时,探讨板块构造的生命周期及其对地球气候和生物圈的反馈作用。 4.1 超大陆旋回: 追溯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罗迪尼亚超大陆和泛大陆的形成与解体过程。通过分析古磁极和沉积岩证据,重建了关键的汇聚期和离散期。 4.2 地幔与大气的耦合: 阐释了板块构造如何通过火山活动和风化作用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影响长期气候稳定性的盖亚假说观点。 4.3 停滞与重启: 讨论了地幔对流模式随时间变化的潜在机制,如地幔“停滞期”(Stagnation Periods)的证据,以及未来数十亿年后,由于地球冷却导致的板块构造活动减弱乃至最终停止的推测性模型。 三、 读者对象与本书特色 目标读者: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资源工程、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地质勘探、矿业投资分析师;热衷于地球科学的非专业人士。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整合: 首次将高精度地震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力学和矿床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结合,提供一个统一的地球动力学叙事。 2. 可视化叙事: 配备了大量高分辨率的地球内部剖面图、构造应力场矢量图以及矿床形成的时空演化图解,极大增强了复杂概念的理解。 3. 前沿案例研究: 选取了全球最具代表性的构造单元(如安第斯山脉、东非裂谷、华北克拉通)作为深入分析的案例,展示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价值。 《地球深处的秘密》不仅是一本知识的汇集,更是一份对我们所居住星球深邃、动态本质的致敬。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以前所未有的视角,理解山脉的崛起、海洋的开合,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的源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凱特・法瑞爾Kate Farrell
凱特・法瑞爾Kate Farrell

凱特・法瑞爾(Kate Farrell)相信故事的力量。她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圖書館與資訊研究學院,自1966年以來,她就擔任北加州的語言藝術教室老師(從學前班、幼兒園至十二年級),她同時也是作家、圖書館員、大學講師和講故事的人。凱特與加州教育部合作,創辦了「編織文字:講故事計畫(Word Weaving Storytelling Project)」,這項計畫在1979~1991年由舊金山的澤勒巴克家族基金會資助,旨在培訓各級教師,並出版大量教材。

凱特是《文字編織:一本講故事的工作手冊》(Word Weaving: A Storytelling Workbook, 1980)和《講故事的影響:現代課堂的古代藝術》(Effects of Storytelling: An Ancient Art for Modern Classrooms,1982年)的共同作者。她還著有《文字編織:教學資料手冊》(Word Weaving: A Teaching Sourcebook, 1984)並且發行和共同製作培訓錄影帶《文字編織:講故事的藝術》(“Word Weaving: The Art of Storytelling,” 1983),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發行。她還著有專書《講故事:教師指南》(Storytelling: A Guide for Teachers, Scholastic, 1991),也參與針對幼兒教育的口語發展計劃所編寫的《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講故事》(Storytelling in Our Multicultural World, Zaner-Bloser, Educational Publishers of Highlights for Children, 1994)。

近來,凱特的故事出現在諸多文集中,她編輯的個人招牌故事的文集《智慧有一個聲音:每個女孩對母親的記憶》(Wisdom Has a Voice: Every Daughter’s Memories of Mother)。她參與編輯的《她們造成改變的:女人記憶中的 60和70年代》(Times They Were A-Changing: Women Remember the ’60s & ’70s)以及《深夜孤鳥的驚聲:作家挺身反家暴》(Cry of the Nightbird: Writers Speak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都有獲獎。

譯者簡介

王惟芬
王惟芬

臺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日前在巴黎半工半讀,一邊於索邦法式文明課程修習法文,一邊翻譯寫作偶爾還兼中文家教。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與臺大醫學院。譯著以科普、科學史、藝術史、環境科學及傳記文學為主。
Email:weifen.wang@gmail.com

图书目录

推薦序 故事,和故事之外的 袁瓊瓊

推薦序 故事外的故事    許榮哲

前言

第一章 如何將「稻草」變成「黃金」

童年與青少年

冒險故事

試驗與挑戰

織出金線

第二章 關於「我們」的這塊料

定義自身的故事

招牌故事

個人品牌故事

如此材料

第三章 家族書寫

家族誌

家庭祕密與陰影

家族傳奇

拼布被

第四章 說故事的技巧與工具

說故事的七個步驟

說故事的方法

說故事的媒介

說故事的應用工具

第五章 民間傳說故事

民間傳說故事的母題

民間傳說故事的類型

民間傳說故事的原型

謝辭

關於作者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56469
  • 叢書系列:Act
  • 規格:平裝 / 352頁 / 21 x 14.8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99歲

图书试读

推薦序 I

〈故事,和故事之外的〉

撰文=知名編劇、作家 袁瓊瓊


關於人類為什麼癡迷於聽故事,是個很值得思索的話題。從古至今,所有文字或非文字的記述,基本上都是用不同的載體在說故事。甚至,若擴大來講,家長里短,八卦,煽色腥雜誌,以及新聞報導,也無非是在用不同的角度講故事。為什我們這樣喜歡聽故事?任何一件事情發生了,我們總覺得其間是有個起承轉合和因果關係的,而好的報導,或好的「講故事人」,都有能力把因果關係和起承轉合給整理出來,而且合情合理。當然,呈現出來的是不是真相,這要另論。但是明顯的是:如果想讓某些人,接受一種理念,或者改變想法改變行為,沒有比講故事更有力量的方法。

 

這個世界有許多因為一本書,一句話,一個人的事蹟而改變了歷史的故事。而微妙的是:世界自己並不講故事,世界的故事都是由人類講述的。不過是山洞里有水滴下來,人類就說出了「滴水穿石」的故事,並且推演出「堅持不懈就能完成不可能任務」的道理。我想地球並不在乎它的存在有沒有意義,山或水,雲或雨,植物或礦物,我們喜歡的毛小孩,寵物,家裡的蟑螂和螞蟻,甚至細菌,寄生蟲,阿米巴變形蟲,都不在意自己的存活有沒有道理有沒有意義,他們只是活著,然後死去。只是存在著,之後消亡。只有人類,獨獨存在,或是活著,好像並不夠,我們還需要別的,很多很多別的。

 

那個「別的」,我個人覺得,就是「故事」。人生這麼長,經歷的事太多太瑣碎,雞毛蒜皮到毫無意義。但是,若有人能把這些零碎歸納,整理,提綱挈領,編織出一個有頭有尾,更重要的,有意義的故事,似乎,人類那種無序,混沌,無法預設無法掌控的生命,便因之而有了解釋。

 

故事是重要的,故事讓我們在沙礫中找到黃金,發現我們枯燥的人生中其實埋藏了種子。故事讓我們看到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到我們自己,和整個家族,種族,和國族存在的意義。

 

「故事」成為顯學,好像是進入新世紀之後的事。在上個世紀,「故事」這個字眼通常被認知為虛構。我們對「故事」沒有那樣認真。聽「故事」的時候,人們一邊享受一個完整故事被整理出來的驚奇和喜悅,一邊又很自然的相信其內容是編造的。但是,現在,網路上一大堆文章教人如何講故事。銷售產品需要故事,給自己立人設需要故事,交朋友需要故事,創業需要故事……至於真正需要故事的行業:寫作,編劇,那更不用提了,組織素材,從而完成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幾乎是基本功。

 

在現代,「講故事」已經成為一種技藝。一門幫助自己成功的重要能力。而《好故事的力量》正是教人如何講故事的一本密笈。

 

從編輯方式也可以看出,這是一本類似教師手冊的東西,四大分類涵蓋了幾乎全部的故事型態:從說個體的故事,到說整體的故事,從虛構的故事,到真實的故事……作者凱特・法瑞爾整理的非常完整,除了歸納出不同類型故事的執行步驟,還有案例參考,而且每一章都有「練習」單元,讓讀者實地操作。簡直是手把手在教讀者學會這門技藝。

 

我從二〇一六年開始教授「家族書寫」,以自己的教學經驗看這本書,必須要說,太珍貴了。書裡的指導,不僅實際,也非常有創意。而且是方方面面全都顧到。

 

而最厲害的是:全書又不止於是「工具書」,格局其實更大些。凱特・法瑞爾在書中不斷談及「故事書寫」最重要的核心:你的書寫是為了什麼?尤其針對所謂的「個人故事」。

 

「個人故事」泛指自傳,回憶錄,以及家族書寫。套句張愛玲的話:「沒有誰的人生不是千瘡百孔的。」由於源頭是當事人自身經歷,「個人故事」多少是被認可為具有真實性。凱特・法瑞爾戳破了這一點。偶而,家族書寫會寫成謊言。許多我們以為的事實,有時候未必。而看似明明白白的家族傳承,或許背後有秘密。

 

心理學研究已經得知:許多無解的心理障礙,往往來自於家族秘密。那些被有意遺忘或迴避的人或事,並不會因為被掩蓋而消失,而只是成為血脈傳承中的一段空白。

 

在這種情形下,如何看待己身的故事,成為超出書寫的存在。我們該選擇面對深淵,還是直接把這黑歷史如同惡性腫瘤般切割掉?

 

凱特・法瑞爾建議的是換一種方式來面對。持平的看待那可能不堪的歷史,透過挖掘和書寫,共情那個秘密之所以發生的不得不爾。一件事永遠不可能只有一面。看到向陽處,也要看到背光處。把這兩個面向都托出來,看到兩者之間的互為因果,或許才是個人的故事書寫最大的力量。這時我們站在自己之外,明白到所有的生命都只在述說一個道理:我們是相互連結的。別人的故事與我們並非毫不相關。

 

如果懂得了一切生命歷程中善惡相生的道理,接納自己的黑與白,那麼,這個秘密便會成為禮物,而非傷害。

 

推薦序 II

〈故事外的故事〉

撰文=華語首席故事教練 許榮哲

 

我的成名代表作《小說課之王》(天下文化出版),一共找來四十七篇我個人偏愛的小說,然後以它們為範本,示範小說的四十七種寫法:人物、場景、對話、留白……

所以當我看到《好故事的力量》這本書時,心中特別激動,因為它跟我的書異曲同工──它找來二十一位作家,各挑一篇作品,然後往前追問作者的「創意發想」,往後扣問作品的「意義何在」,最後再給讀者「練習與提示」,也就是把每篇作品的「前世今生」,都無限透明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創意發想打造故事意義層練習與提示

 

二十一位作家,帶來二十一個發想、故事、意義、練習。

看著、看著,我突然有個邪惡的念頭冒了出來,我決定成為《好故事的力量》這本書裡,第二十二位作家!

底下,就以我個人創作生涯,最初也最愛的作品<為什麼都沒有人相信>為例,來跟大家分享「故事外的故事」。

 

▌創意發想

 

寫作第一年,我認識一個女孩,女孩說她認識一個會輕功的人。我本能的問:「哇,好酷,能介紹給我認識嗎?」

女孩當場嚴正拒絕。她說,輕功這種事不能外傳,除非你自己去認識。

我的第一直覺是胡說八道,哪有這種事,然而第二直覺卻是──女孩做人做事一板一眼,不可能說謊。

正是「胡說八道VS一板一眼」的矛盾組合,給了我寫作的衝動。

至於素材,除了女孩提供的「輕功」之外,我還需要另外一樣不相干的東西,因為想像力就是把兩件不相干的事,連結起來的能力!

舉個例子,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有兩種東西是無限的,宇宙和人類的愚蠢」。

「宇宙」和「愚蠢」乍看完全不相干,但愛因斯坦卻巧妙的用「沒有極限」,把它們連結起來了。

於是我尋尋覓覓,終於找到足以匹配「輕功」,卻又完全不相干的另外一樣東西──鬼來電。

 

▌打造故事

 

<為什麼都沒有人相信>摘錄

主人翁蕭國輝是大學重考生,周月雅是補習班同學,重考多年,精神狀況不穩定,沒人分得清她話裡的真偽。

考前幾天,蕭國輝自暴自棄,連補習班也不去了。從此,周月雅每天凌晨三點,就會打電話給蕭國輝,淨說一些光怪陸離,真假難辨的事。

考前一天,凌晨三點,周月雅又打電話來了。

周月雅說:「蕭國輝,明天就要聯考了,聯考完你就會搬離這兒,那我就再也不能講我的故事給你聽了,所以今天所有的故事都必須有一個結局對不對?」

周月雅講話的同時,蕭國輝的窗外突然有個不明物體閃了過去。

周月雅:「蕭國輝,自從你不來補習班之後,我就變得非常孤單,再也沒有人相信我。我……自……殺了。你相信我已經死了嗎?」

此時,蕭國輝的窗外,有個不明物體,就像武俠小說裡的「草上飛」一樣,一蹦一彈一跳的躍上河濱公園的大探照燈上。

仔細一看,探照燈上站的正是蕭國輝的同學陳建宏。遠遠的,陳建宏的嘴巴一張一闔:「我、已、經、學、會、輕、功、了。」

電話那頭,周月雅又重複了一遍:「蕭國輝,你相信我已……經……死……了嗎?」

望著窗外的陳建宏,蕭國輝只覺得全身暖暖的。原來陳建宏沒有騙他,他說的都是真的,真的有輕功這麼一回事。這時蕭國輝轉頭,語氣堅定的對著電話筒說:「周月雅,我相信妳,從來我就都相信妳。」

「蕭國輝,我就知道全世界只有你相信我,只有你知道我知道,我說的都是真的。」周月雅幽幽的說。

 

意義層

 

一般人的認知裡,不管是主線「鬼來電」,還是副線「輕功」,在現實裡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然而有一天,其中一件事居然成真,於是乎另外一件事的可能性,也瞬間升了上來。

一種近似數學上的邏輯推理:「∵輕功OK ∴鬼來電也OK」

然而細細推究,真正讓主人翁說出「我相信妳,從來我就相信妳」的,其實是同理心。一種寂寞的人相濡以沫的共通情感──蕭國輝和周月雅是漂浮在黑暗世界裡,彼、此、的、浮、木。

 

 

▌練習與提示

 

「一輩子不說謊的母親,臨死前每天喊著看到龍」,如果是你,你會寫成什麼樣的故事?

矛盾引發寫作的衝動,而龍是現成的素材。現在你只需要再找到一件不相干的東西,就可以開始動筆寫作了!

 

以上是第二十二位作家,許榮哲的故事,以及故事之外的故事。

現在翻開《好故事的力量》,讀完前言的使用說明後,從第一位作家開始吧!這位作家的名字叫莎拉・埃特根・貝克,故事叫「遊樂券」,故事外的故事是這樣的……

 

──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的这本书,因为市面上关于“创意”的书太多了,大多都是陈词滥调。但这本书在处理“如何让故事令人难忘”这一点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功力。它没有止步于教你如何把故事讲完,而是致力于教你如何让故事在读者脑海中“留下烙印”。这其中涉及到的角色动机的层次性、主题的隐喻处理,以及叙事视角的灵活转换,都描述得极为透彻。我特别欣赏作者强调的“真诚”与“技艺”的平衡——光有华丽的技巧而缺乏真实情感的内核,故事终究是空洞的。作者在引导我们运用技巧的同时,不忘提醒我们,最终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些源自生活、反映人性深刻真相的东西。这让这本书的指导更具人文关怀,而不像是一份冰冷的技术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洞察力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仅停留在“讲个好故事”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故事背后的“骨架”是如何构建的。我之前总觉得写作需要一种神秘的灵感,但作者巧妙地将这个过程拆解成了几个可操作的步骤,让我明白了即使是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叙事,背后也蕴藏着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设计。尤其是关于“冲突点”的构建,我以前常常陷入情节平铺直叙的困境,但读完后才明白,没有强烈的内在或外在冲突,故事就失去了张力。作者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想法,一步步提炼出核心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搭建起令人信服的角色弧光和情节转折。这对于任何希望提升自己叙事技巧的人来说,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行动指南,它教会你如何有目的地去“创造”灵感,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它降临。那种从迷茫到清晰的蜕变感,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评分

对于我这种习惯于线性思维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对思维模式的重塑。它不仅仅是关于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关于如何观察世界、提炼经验的方法论。作者在阐述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故事火花”时,那种细腻的观察角度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在作者的引导下,瞬间就变成了充满戏剧张力的素材库。更重要的是,书中关于“结构”的讲解,摈弃了刻板的“三幕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灵活、更适应现代叙事需求的框架。这让我发现,原来我可以更自由地安排情节的出现顺序,只要逻辑自洽,读者就会愿意跟随我的脚步。这种解放了想象力的感觉,是此前阅读其他书籍从未有过的体验。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细节有偏执要求的读者,所以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写作指导书对我来说吸引力不大。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兼备。它没有用空洞的口号来鼓舞人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耐心地指引你如何穿越故事创作的迷雾。从世界观的搭建到对话的打磨,每一个环节都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书中关于“节奏感”的论述,让我豁然开朗。我常常在阅读别人的作品时感到叙事节奏忽快忽慢,自己写作时也是如此,难以把握何时该加速推进,何时该放慢脚步深入描绘。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箱,让你能够像调音师一样精确地控制故事的音量和速度,确保每一个情感高潮都能恰到好处地击中读者。它改变了我对“讲故事”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对读者注意力的引导和掌控。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引人入胜,行文流畅,没有丝毫学究气。读起来更像是在听一位睿智的前辈分享他多年摸爬滚打的心得,而不是在啃一本枯燥的理论教材。它成功地将叙事理论的抽象概念,通过一系列精准且富有画面感的例子具体化了。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失败案例分析”的处理,这比仅仅罗列成功秘诀更有启发性。通过解剖那些“讲砸了”的故事,我们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陷阱在哪里,从而避开弯路。它教会我,故事的成功不仅在于高光的时刻,更在于那些精心铺设的、看似不经意的过渡和铺垫。这本书读完后,我立刻信心倍增,迫不及待地想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我手头的项目中去,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强大的行动催化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