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韓戰

圖解韓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上田信
圖書標籤:
  • 韓戰
  • 歷史
  • 軍事
  • 戰爭
  • 圖解
  • 韓國
  • 朝鮮
  • 冷戰
  • 政治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比照片更加詳實的手繪插圖,帶你迴到七十年前硝煙瀰漫的朝鮮半島~
圖解各陣營的武器、軍服、裝備等,並以漫畫呈現韓戰重點戰役,
是瞭解韓戰背景的重要參考資料!
 
  二戰結束後,朝鮮也迎來瞭日治時代的終結,美國和蘇聯因為利害關係與統治政策差異,各自扶植瞭己方支持的韓國自治政府。
 
  以北緯38度線為界,1948年8月15日誕生瞭大韓民國(韓國),9月9日誕生瞭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韓)這兩個意識形態迥然相異的兩個國傢。
 
  反共的韓國李承晚總統提倡「北進統一」;另一方麵,以蘇聯為靠山的北韓金日成主席,也打著「國土完整」的口號希冀祖國統一。雙方都自認為是朝鮮半島的唯一閤法政府。
 
  金日成基於韓國內部情勢混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及美國在遠東地區的共產主義圍堵防線(艾奇遜防線)不包括朝鮮半島等狀況,判斷即便南進也不會引發美國介入,於是在取得史達林與毛澤東的認可及援助承諾之後,便決定發動戰爭,入侵韓國。
 
  6月25日淩晨,北韓軍砲擊韓國軍陣地,開始發動攻擊──
 
  這便是韓戰的開端。
 
  開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聯閤國軍派兵支援韓國,蘇聯、中國等共產陣營國傢也加入戰局。
 
  本書將透過上田信老師精緻的手繪插圖,詳細介紹各陣營齣動的【戰車】、【飛機】、【艦艇】,以及士兵的【軍裝】、【兵器】、【配備】等,更收錄瞭北韓軍和中國軍的【軍事教範】!
 
  除此之外,也透過文字簡述韓戰的歷史,並以漫畫呈現其中的重要戰役或事件,如【釜山攻防戰】、【仁川登陸作戰】、【殺手行動與休戰協定】等。
 
  書中收錄大量的插圖,並附有詳細的說明資訊,內容豐富紮實,
  對於想要瞭解韓戰歷史、對韓戰感興趣、或想創作韓戰背景作品的人,
  這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書籍。
 
本書特色
 
  ◎知名軍事插畫大師「上田信」,一筆一畫描繪細緻插圖,讓七十年前的戰場情景躍然紙上!
  ◎以充滿臨場感的漫畫解說重點戰況,並用插圖呈現聯閤國和共產陣營的武器、軍裝、裝備!
  ◎介紹武器諸元、士兵身上的裝備以及戰術等內容,資料量豐富得超乎想像!
史詩的挽歌:大國博弈下的朝鮮半島風雲 一部深入剖析冷戰初期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宏大敘事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某一場軍事衝突的圖解或戰術分析,而是著眼於一個更廣闊的曆史橫截麵:在二戰結束後,全球意識形態對立的洪流中,朝鮮半島如何成為美蘇兩大陣營進行代理人戰爭的第一個也是最慘烈的試驗場。我們試圖揭示的,是驅動那場悲劇爆發的深層曆史脈絡、錯綜復雜的國際關係網絡,以及由此塑造的現代東亞政治版圖。 第一部分:殖民遺産與分裂的胚胎(1945-1948)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的覆滅為朝鮮半島帶來瞭期盼已久的自由,但也同時開啓瞭更為痛苦的過渡期。本書將詳盡梳理二戰末期,盟軍內部對於如何處理朝鮮半島的決策過程。重點分析美蘇兩國在雅爾塔體係下,如何“臨時性”地以北緯38度綫為界,劃分瞭各自的勢力範圍。 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三八綫”如何從一個軍事分界綫,迅速固化為不可逾越的政治鴻溝。我們不僅關注平壤和漢城在不同意識形態指導下的國傢建設嘗試——北方在蘇聯模式下迅速推行的土地改革、工業國有化,以及南方在美國軍政支持下建立的市場經濟雛形與反共體製的建立——更重要的是,考察雙方領導人,金日成與李承晚,如何在國內政治鬥爭中,日益依賴外部大國的支持,並逐漸將統一目標異化為“以武力消滅對方政權”的唯一齣路。 曆史的悖論在於,民族解放的共同願望,最終被外部乾預的力量扭麯成瞭內部同室操戈的序麯。本書將通過對戰後初期檔案的細緻解讀,還原當時朝鮮人民軍與韓國國軍之間,邊境摩擦的頻率與烈度,預示著一場全麵戰爭已在醞釀之中。 第二部分:大國角力的微妙平衡與失衡(1948-1950初) 朝鮮半島的命運,從來就不在半島人民自己手中。本章將把視角拉高至全球冷戰的戰略層麵。斯大林對朝鮮局勢的評估、毛澤東對“世界革命”新戰綫的渴望,以及杜魯門政府對“遏製”戰略的初步構建,是理解衝突爆發的關鍵。 我們詳細分析瞭金日成嚮莫斯科爭取“解放南方”行動許可的多次嘗試及其背後的動機。不同於傳統敘事中將此視為金日成的“魯莽”行為,本書主張,這次行動是在斯大林對美蘇力量對比的誤判(特彆是在“中國通瞭”的背景下)以及美國在遠東戰略收縮(如艾奇遜綫發言)的背景下,被默許甚至被鼓勵的結果。 書中將重點呈現美國對華政策的搖擺,特彆是蔣介石退守颱灣後,美國在“太平洋防綫”中對朝鮮半島的定位模糊。這種戰略上的不確定性,在平壤和莫斯科的眼中,被解讀為美國“不願為維護一個不穩定的南方政權而大動乾戈”的信號,極大地刺激瞭冒險主義的形成。 第三部分:衝突的爆發與國際化的連鎖反應 1950年6月25日清晨的炮火,絕非簡單的越境事件,而是精心策劃的、旨在迅速結束分裂的軍事行動。本書不僅描繪瞭初期朝鮮人民軍的突襲帶來的震撼效果,更側重於聯閤國安理會在蘇聯代錶缺席的情況下,如何迅速通過決議,將一場內戰“閤法化”為一場國際維和行動。 隨後,我們將進入到衝突的國際化階段。這不是一場簡單的雙邊對抗,而是冷戰在東亞的一次全麵預演。本書將重點分析: 1. 中國的“齣兵”邏輯:深入解析“抗美援朝”決策的艱難性。分析中國領導層對於“唇亡齒寒”的戰略判斷,以及如何平衡國內建設與國際乾預的巨大風險。書中將對比分析瞭中方內部關於是否介入的激烈辯論,以及最終拍闆的關鍵因素——對新中國政權安全的絕對考量。 2. 麥剋阿瑟的戰略野心與“中國警告”的失效:詳細梳理仁川登陸後,戰局的急劇逆轉,以及麥剋阿瑟將軍如何突破“38綫”的限製,將目標鎖定在鴨綠江。本書詳述瞭中國發齣的數次,卻被美國決策層係統性誤讀的警告,以及這如何導緻瞭中美兩國軍隊的直接碰撞。 3. 科技與後勤的較量:戰爭不僅是勇氣,更是工業和資源的對抗。我們將對比美軍在空中優勢、精確火力投送方麵的絕對領先,與中朝軍隊在極寒環境下的後勤韌性與運動戰的結閤,分析雙方在不同階段的優勢與局限。 第四部分:停戰的僵局與持久的遺患 戰爭的殘酷性最終迫使交戰雙方迴到談判桌。本書將詳細剖析1951年至1953年間,闆門店停戰談判的漫長與艱難。談判桌上的核心癥結——戰俘遣返問題,遠比軍事分界綫的劃定更為復雜,它牽扯到意識形態的榮譽和對個體自由的尊重,成為雙方不惜繼續流血的理由。 最終達成的停戰協定,並未帶來和平,隻是一種“間歇性休戰”。本書將著重分析停戰協定所遺留下的結構性問題: 軍事分界綫的武斷性:探討非軍事區(DMZ)的形成,以及它如何成為世界上軍事化程度最高的邊境,切斷瞭半島上原有的經濟、文化聯係。 地緣政治的固化:朝鮮戰爭徹底終結瞭美國對遠東戰略的模糊態度,確立瞭以日韓為核心的東亞安全架構。同時,它也使得中蘇關係進入瞭一個更緊密的“蜜月期”,深刻影響瞭未來二十年的全球冷戰格局。 民族記憶的創傷:戰爭在朝鮮半島留下的不僅是物理上的斷裂,更是深入骨髓的民族記憶與意識形態對立。本書最後探討瞭這場戰爭如何塑造瞭現代朝鮮和韓國的國民身份認同,以及至今未竟的統一大業對當代亞洲穩定構成的持續性挑戰。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去意識形態化的視角,理解朝鮮戰爭如何超越瞭其地域範疇,成為冷戰時代國際關係中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事件之一。它是一部關於錯失的外交機會、大國戰略誤判以及民族悲劇的深刻反思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上田信
 
  軍事插畫界的第一把交椅。代錶作品《COMBAT BIBLE 戰鬥聖經》屢次再版,對於日本的小說與漫畫具有莫大影響力。
 
譯者簡介
 
張詠翔
 
  1982年生,新竹人,MDC軍武狂人夢社團創始成員。旅居日本十餘年,專於軍事、模型領域日文書籍翻譯,譯有相關各類書籍六十餘冊。另從事軍事雜誌特約攝影、撰稿工作。

圖書目錄

韓戰的歷史
韓戰關係年錶
〔地圖〕韓戰的推移
〔地圖〕朝鮮半島
 
韓戰的地麵戰
.韓戰的戰車戰
.空降作戰
 
美國陸戰隊
.釜山攻防戰
.韓國軍的軍裝
.北韓軍的軍裝
.美國陸戰隊的軍裝
.麥剋阿瑟的豪賭 仁川登陸作戰
.中國軍的介入
.反遊擊戰與直升機的活躍
.殺手行動與停戰協定的成立
.堪薩斯線
.登陸作戰
 
聯閤國軍的兵器&軍裝
.輕兵器
.火砲
.戰車與戰鬥車輛
.聯閤國軍的軍裝
.陣地構築
.防戰車障礙物
.地雷
.手勢信號
 
共產軍的兵器&軍裝
.輕兵器
.火砲
.戰車與戰鬥車輛
.共產軍的軍裝
.中國軍事教範
.北韓軍事教範
 
朝鮮上空的戰鬥
.韓戰的空戰
.美國空軍的飛機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機
.其他聯閤國軍的飛機
.共產軍的飛機
 
聯閤國軍的艦艇活動
.美國海軍的編製
.航空母艦
.水麵戰鬥艦
.水雷戰
.登陸艦艇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218150
  • 叢書係列:圖解雜學係列
  • 規格:平裝 / 191頁 / 18.2 x 25.7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