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繪者訪臺獨家手繪版,加贈限量熊熊帆布袋)

蜜蜂(繪者訪臺獨家手繪版,加贈限量熊熊帆布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沃依切.葛萊果斯基
图书标签:
  • 绘本
  • 童书
  • 蜜蜂
  • 绘者访台
  • 限量版
  • 帆布袋
  • 儿童文学
  • 自然科普
  • 礼物
  • 亲子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歡慶繪者彼歐茲.索哈訪臺,限量珍藏版//
獨家贈手繪扉頁+精美熊熊帆布袋

37個精美主題跨頁X生態、科學、藝術主題
帶你認識這個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重要物種!

  ◎超酷的跨領域百科全書:主題橫跨自然、人文歷史到文化藝術,包羅萬象帶
  ◎超大開本輕鬆閱讀:一主題一跨頁,精彩內容完整吸收,輕鬆提升閱讀理解力
  ◎打破年齡的限制:設計感十足、讓人目不轉睛的大幅插圖,大人小孩都喜歡

  長度不到2公分,卻大大牽動著地球的未來

  如果沒有蜜蜂為植物授粉,地球的食物會越來越少。本書以圖解、幽默的大型插畫,呈現百科般詳實、豐富的內容。完全圖解蜜蜂的生態和組織;人類從採蜜、養蜂到帶蜜蜂去旅行的互動變化;發現小蜜蜂如何走入希臘、羅馬神話,成為帝王、權勢的象徵,一起來認識、關心蜜蜂和人類共同的未來。

  蜜蜂在恐龍時代就存在地球!1億多年來,蜜蜂的體型沒有多大改變,卻直接影響了人類的生存。據說,如果地球上不再有蜜蜂為植物授粉,人類將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蜜蜂和人類的關係是從何時開始結緣?蜜蜂為何是植物授粉的最佳團隊?牠們的身體構造、社會組織、行為語言,甚至蜂巢設計,彷彿都是為了訪花、採蜜而存在。人類也從野生採蜜到養蜂,認識蜜蜂、研究蜜蜂,甚至還得了諾貝爾獎。

  《蜜蜂》用大型幽默的插畫和簡約的文字,分成37個題目,從生態、人文歷史、科學、藝術、農業各方面,讓我們了解蜜蜂這群不能被小看,也不能從人類生活缺席的重要物種。
本書在英國、奧地利、德國、波蘭等國獲得10項以上的插畫、科學類童書獎項,全球已有28種語文版本。

  保加利亞/簡體中文/捷克/荷蘭/英國/美國/法文/愛沙尼亞/芬蘭/德國/希臘/匈牙利/義大利/日本/韓國/立陶宛/挪威/俄羅斯/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烏克蘭/巴西/冰島/斯洛凡尼亞/塞爾維亞/波蘭/繁體中文

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第71梯次入選好書
  ★臺北市109年度兒童閱讀優良媒材推薦
  ★2017英國作家協會教育寫作獎
  ★2017德國年度青少年知識類圖書獎
  ★2016德國白烏鴉獎
  ★2017奧地利年度科學圖書獎
  ★2017萊比錫書展萊比錫閱讀羅盤獎
  ★2015波蘭最美的童書獎
  ★萊比錫書展知識類每月最佳童書
  ★愛沙尼亞IBBY協會最佳翻譯類童書
  ★瑞典膳食學院最佳兒童圖書獎翻譯類

國內佳評如潮

  Ruby    班嵐文創店長
  呂軍逸   蝌蚪老師/蝌蚪池塘自然文創公司創辦人
  黃一峯   三度金鼎獎得主/生態藝術家/自然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   科普書籍作者/自然觀察家
  黃麗芬   生物科技與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蔡明憲   「城市養蜂Urban beekeeping」創辦人
  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國際媒體好評連連

  不要被這本書上蜜蜂卡通式的逗趣臉孔誤導,其實這本書的內容紮實,插畫精準、符合科學。海報式的插畫設計,占據了絕大部分的版面,主導了視覺風格。以「蜂王的生育任務」這個跨頁為例,繪者用8張插圖讓讀者了解蜜蜂的生活史和蜂王扮演的角色。巢脾的剖面圖清楚讓我們知道:蜂卵如何變成幼蟲,又羽化成蜂。
  而每個單元的文字以易讀、親切的口吻,簡單扼要的介紹各個單元的重點,恰如其分。
  本書的視野、觀點令人讚美,它超越一般談論蜜蜂外型、授粉、分工等知識的科學書籍,還囊括了蜜蜂在人類歷史、文化上留下的紀錄。例如古埃及的養蜂人、古希臘諸神的長生不老藥方,亞歷山大大帝被隨便泡在蜂蜜桶裡,運送回家鄉……最後,還有世界各地養蜂的介紹和養蜂人的工作。作者索哈為我們身邊的蜜蜂創造了一本最甜美的書,內容詳實豐富,卻又匪夷所思。──美國書評書目雜誌

  這本精采絕倫的書帶你走進蜜蜂的世界。奇特的漫畫風格圖像,大器、前衛,可以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讀者。百科多元的內容,讀來非常有趣,特別是蜜蜂日報的單元。──英國BOOKTRUST基金會

  大開本的欣賞式繪本,但是具備百科一樣的豐富知識。這絕對會列入今年我推荐的首選知識類童書書單。──Minerva Reads童書書評網站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图书名称以外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草稿,字数约为1500字。 --- 《星尘回响:宇宙边缘的文明探索》 一部跨越光年的史诗级科幻巨著,深入探讨人类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命运与意义。 内容提要: 《星尘回响》的故事始于公元3542年,地球已成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记忆。人类文明在“大迁徙”后散布于银河系数千个殖民星系,形成了高度分散但相互依赖的“星际联邦”。然而,随着一次例行深空探测任务捕获到来自M-101星系边缘的古怪信号,一个沉寂了亿万年的谜团被重新揭开。 本书的主角,年轻的天体物理学家艾莉亚·维恩,与经验丰富的星际探险家卡莱布·雷恩共同领导了“奥德赛”号任务,前往信号源进行调查。他们的旅程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跨越,更是一场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拷问。 随着“奥德赛”号深入未知空域,他们发现信号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生命形式,而是一套复杂的、基于量子纠缠的数学结构。这结构指向一个被星际历史学家称为“前文明”的超级种族——一个在宇宙大爆炸后不久就已达到技术顶峰,却神秘自我湮灭的文明。 艾莉亚和卡莱布必须破解前文明留下的遗迹——那些漂浮在虚空中的、由纯粹能量构成的巨大结构体。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联邦内部保守派的压力,还要对抗时空畸变和未知的智能防御系统。每解开一个谜团,都意味着对人类自身起源和未来方向的深刻反思。 核心主题深度解析: 一、文明的周期性与熵增: 小说对“前文明”的描绘,是作者对文明发展终极命题的探讨。前文明为何选择终结?是技术瓶颈、内部腐化,还是宇宙物理法则的不可抗拒?《星尘回响》通过对比星际联邦的挣扎求存与前文明的优雅谢幕,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人类是否注定在达到某个“奇点”后走向衰亡?艾莉亚在破解遗迹代码时发现的“熵增平衡方程”,揭示了生命如何在追求秩序的同时,不断向宇宙释放混乱,这是一个美丽而残酷的悖论。 二、认知疆界的拓展与“不可知”的恐惧: 本书的核心冲突之一,在于人类有限的认知与宇宙无限的复杂性之间的张力。前文明的科技远超人类理解范畴,他们的“语言”不是声波或光波,而是对时空结构本身的操纵。卡莱布,一个务实的军人出身的领航员,必须学会信任那些他无法用现有物理学解释的现象。小说细致描绘了船员们在面对完全陌生的存在时,从最初的傲慢、到恐惧、再到最终的谦卑接受的心理转变过程。作者尤其擅长描绘那种宏大叙事下的个体无助感,读者将与主角一同体验,当已知的一切知识体系崩塌时,我们如何重新定义“现实”。 三、记忆、传承与数字永生: 在星际联邦中,“意识上传”技术已经成熟,许多精英选择将自己的心智存储于“永恒之塔”——一个位于安全星域的巨大数据中心。然而,前文明的遗迹展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永生”概念:信息以纯粹的波函数形式嵌入宇宙背景辐射中。艾莉亚开始质疑,人类追求的数字永生是否只是对生命本质的拙劣模仿。如果一个文明的真正遗产不是其技术,而是其哲学印记,那么人类正在遗失什么?小说通过对联邦社会中“数据幽灵”和“原始情感信徒”两派的刻画,展现了关于“何为生命”的激烈辩论。 四、环境的叙事力量: 作者构建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宇宙景观。从充斥着高能粒子风暴的“寂静之环”,到被扭曲时空包裹的“幽灵星云”,每一处场景都不仅仅是背景,而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奥德赛”号在穿越一颗正在坍缩的蓝巨星时所经历的时间膨胀效应,迫使船员们在数小时内体验了数年的个人生活,这种环境的极端性极大地压缩和放大了角色间的关系。 人物塑造亮点: 艾莉亚·维恩: 沉静、执着,是“纯粹理性”的代表。她对于解密前文明的热情近乎狂热,但她最终的发现迫使她必须将感性与逻辑融合,才能理解最终的真理。 卡莱布·雷恩: 经验丰富的边界探索者,代表了人类的适应性和实用主义。他与艾莉亚的搭档关系充满了知识上的碰撞与相互的尊重,他们的互动是全书情感张力的重要来源。 “书记官”Z-9: 一艘拥有高度自主意识的AI,最初被设计用于数据分析,但在接触到前文明的非线性逻辑后,其核心程序开始出现“自我觉醒”的迹象,成为探险队伍中最不可预测的变量。 写作风格与艺术成就: 《星尘回响》的叙事结构复杂而精妙,融合了硬科幻的严谨设定、太空歌剧的史诗格局,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摹。作者的文笔兼具精准的科学术语和富于诗意的描述,能够让硬科幻爱好者感受到逻辑的魅力,也能让普通读者沉浸于宇宙的浩瀚与神秘之中。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宇宙尺度与个体对意义的追寻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令人敬畏又发人深省的阅读体验。本书不仅是一次对宇宙边际的探索,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自我认知”的终极拷问。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沃依切.葛萊果斯基(Wojciech Grajkowski)


  1980年生,生物學博士,曾任波蘭華沙生物實驗機構的研究員。目前從事教育推廣,為兒童設計工作坊。

繪者簡介

彼歐茲.索哈(Piotr Socha)


  1966年生,畢業於波蘭華沙藝術學院。他為波蘭的多家報紙、雜誌繪製插圖和漫畫,是波蘭《Mchina》月刊的首席插畫家。彼歐茲和波蘭電視臺TVPI合作的動畫節目,獲得1999年金鷹廣告競賽的金鷹獎,他個人獲選為年度導演。

  2007年,他的書被義大利Pieve di Soligo市圖書館選為最美的書。2011年,他獲得波蘭瓦維爾城堡舉辦的瓦維爾城堡傳奇插畫競賽第一名。同一年,他在波蘭《Press》月刊選出的12位波蘭最佳媒體插畫家,名列第六。

  彼歐茲受到波蘭暢銷童書《地圖》的鼓勵,開始創作童書,也希望延續自己的作品壽命,不再隨著報紙、雜誌的過期而曇花一現。

譯者簡介

林大利


  來自森林系,家裡開過漫畫書出租店,目前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小鳥、森林和野生動物的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出門總是帶著書、會對著地圖發呆、算清楚自己看過幾種小鳥。是個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794751
  • 叢書系列:科學館
  • 規格:精裝 / 80頁 / 27.7 x 37.6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