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著色繪本學習:色鉛筆畫的基礎—使用12色繪製逼真的花卉與點心

從著色繪本學習:色鉛筆畫的基礎—使用12色繪製逼真的花卉與點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若林眞弓
图书标签:
  • 色鉛筆
  • 繪畫
  • 花卉
  • 甜點
  • 著色
  • 繪本
  • 基礎教學
  • 12色
  • 寫實
  • 美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使用色鉛筆繪畫時有各式各樣的必備技巧,
  例如質感、陰影、重疊上色、漸層⋯⋯
  但是要學好這些基礎並不需要很多顏色。
  本書所使用的就只有12 色色鉛筆。
  即使使用的顏色數量不多,
  只要學好基本技巧,
  就能描繪出水果、點心、花卉以及雜貨等各種物件。
  書中將透過11 堂基本課程,
  來理解綠色疊在藍色系與紅色系顏色上的差異、
  學習黃色這種擁有大量蠟質顏色的用法等技巧,
  再一邊確認畫法的步驟,
  一邊將按照主題分類的44個創作題材上色。
  所有課程都有刊載讓讀者自己實際上色的線稿,
  所以能像著色畫一樣,
  一邊享受著色樂趣一邊學好色鉛筆畫。
  「要用很多高級色鉛筆畫出具有真實感的作品
  是難度有點高的一件事,
  但要是能畫出立體又兼具質感的絕妙色鉛筆畫就太好了!」
  希望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務必入手本書。
《從著色繪本學習:色鉛筆畫的基礎—使用12色繪製逼真的花卉與點心》——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为绘画初学者、尤其是对色彩铅笔绘画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量身打造的实用教程。它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帮助读者迅速掌握使用有限色彩工具(特指12色色铅笔套装)来创作出具有立体感和真实质感的绘画作品。全书内容聚焦于基础技法、色彩理论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描绘,将日常可见的花卉与诱人的点心转化为精美的画面。 本书的结构设计紧密围绕“从零开始建立绘画信心”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我们深知,初学者往往容易被过多、复杂的工具和技巧所困扰。因此,本书的精髓在于“以少胜多”——仅通过基础的12色色铅笔,充分挖掘每一种颜色的潜力,教导读者如何通过叠色、排线、混色等基础手法,创造出远超12色实际数量的丰富色阶与微妙变化。 第一部分:基础的构建——掌握工具与笔触的力量 本章是全书的基石,侧重于建立稳固的绘画“内功”。我们不会冗长地介绍历史或理论,而是直接进入实践操作层面。 1. 色铅笔的“语言”: 我们首先会详细解析色铅笔这一媒介的特性。它不同于水彩的透明,也不同于油画的厚重,它要求的是耐心和对压力的精准控制。内容包括: 笔触的力度控制: 如何通过控制下笔的轻重缓急,实现从极浅的底色铺陈到高光区域的留白或极淡的描绘。这直接影响了画面的通透感与厚实感。 排线的基础技法: 介绍平涂排线、交叉排线、环形排线等基础技法。重点讲解如何利用不同方向的排线来模拟物体的表面肌理(如光滑的奶油或粗糙的饼干表面)。 工具的维护与选择: 针对12色套装的特性,探讨笔芯的打磨技巧。不同的笔尖形态(尖锐、圆钝)如何适用于描绘细节(如花瓣的边缘)或大面积的铺色。 2. 色彩的“魔法”: 虽是12色,但我们必须学会“调色”。本章系统地介绍了色彩的混合原理,并将其转化为色铅笔操作指南: 叠色与铺色: 讲解如何将两种或三种颜色以极薄的层次叠加,从而“创造”出新的中间色调。例如,如何仅用红、黄、蓝三原色(假设它们包含在12色内)来推导出丰富的橙色、绿色和紫色系。 压色与提亮: 阐述在绘画后期,如何使用白色或浅色笔来“压”住底色,使其饱和度降低,模拟环境光的影响;同时,如何利用白色笔在需要提亮的部分(如反光点)进行最后的强调。 阴影的构建: 强调阴影并非简单的黑色或灰色。通过使用物体的固有色调的冷色系或互补色进行叠加,来塑造自然、有深度的暗部。 第二部分:主题实践——逼真花卉的绘制 花卉是学习色彩和光影变化的绝佳对象。它们形态多样,色彩丰富,且纹理细腻。本章将通过几种代表性的花卉类型,带领读者进行实战演练。 1. 玫瑰与多层花瓣的体积感: 玫瑰的学习重点在于“层次”。 结构拆解: 教导读者首先观察花朵的整体结构,将其简化为几个主要几何体。 从内到外的着色: 详细演示如何从花心开始,由深到浅,一层一层地铺设颜色。重点讲解如何利用边缘的过度色来表现花瓣的厚度和卷曲感,避免将花瓣画成平面的色块。 叶片的生命力: 学习如何区分叶片的向光面与背光面。如何利用深绿色与少量黄绿色、褐色或蓝色的叠加,来表现叶脉的凹凸感和表面的蜡质光泽。 2. 小巧花卉的细节捕捉(如樱花、勿忘我): 这类花卉的挑战在于“精确度”。 使用笔尖的精细描绘: 演示如何用削尖的色铅笔描绘细小的花蕊和边缘的纹理。 背景的虚化处理: 介绍如何通过背景的简单排线或模糊处理,将视觉焦点引导至主体花朵上,从而增强主体的清晰度和立体感。 第三部分:主题实践——触手可及的点心诱惑 点心类主题的学习重点在于“材质的表现”,即如何让画面中的食物看起来“可口”。这要求读者对不同材质的吸光性和反射性有深刻理解。 1. 烘焙品的酥脆与纹理(如饼干、吐司): 表现干燥的质感: 学习如何使用不均匀的排线和叠色,模拟饼干表面的粗糙颗粒感和烤焦部分的深棕色渐变。 高光的运用: 强调在酥脆表面,高光点要小而亮,体现其硬度。 2. 奶油与糖霜的光滑与柔和: 奶油是训练“柔和过渡”的最佳题材。 无缝过渡: 详细演示如何使用打圈的、力度极轻的排线,配合白色或浅色的覆盖,实现奶油表面奶油的乳脂感和柔滑的曲面效果。 反射光处理: 奶油或巧克力表面的光泽往往会反射周围环境的颜色(如桌面或背景的颜色),本章会指导读者如何巧妙地将环境色融入高光区域,增加画面的真实感。 3. 水果与果酱的湿润感(如草莓、果冻): 透明度与折射: 学习如何使用多层薄色来模拟果冻或糖浆的半透明质感。深色在下,浅色在上,通过留出高亮区域来表现液体的反光。 结语:持续进步的理念 全书最后将回归到鼓励读者持续实践的理念。本书提供的12色基础方案,并非限制,而是激发创造力的起点。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的“组合”能力,读者将能够自信地应对任何更复杂的色彩挑战,将平凡的物品通过色铅笔的细腻描绘,转化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本书的目标是让每位翻开它的读者,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色铅笔从一个简单的“涂色工具”,提升为表达光影、材质与情感的强大“画笔”。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若林眞弓(Mayumi Wakabayashi)
 
  插畫家、配色師
 
  出生於日本島根縣。擔任上班族時期接觸到色鉛筆插畫,將此作為消除壓力的方法,之後便開始自學色鉛筆畫圖。為了回應來自網路上「我也想試著畫看看」的意見,自2009年開設使用原創圖案、介紹上色方法秘訣的色鉛筆著色畫教室。希望大家都能了解透過自己的作品來點綴生活的樂趣,目前在島根、東京、大阪和網路上開設著色畫和插畫教室。
 
  Blog www.belta.jp/art/

图书目录

前言 2
本書的使用方法 3
必要的工具 6
12色組合包含什麼顏色? 8
色鉛筆的握法與暖身 9
工具使用方法的重點教學 10

COLUMN
由光打造的「陰暗面和陰影」 34
上色順序 56

Chapter 1 基礎課程 11
Lesson 01 試著以單一方向來上色 12
Lesson 02 試著以交叉線法來上色 14
Lesson 03 試著以畫圓方式來上色 16
Lesson 04 塗出不同深淺的顏色 18
Lesson 05 上色時試著加上陰影 20
Lesson 06 試著將顏色重疊 22
Lesson 07 黃色的疊色方法 24
Lesson 08 各種葉子的顏色 26
Lesson 09 不同深淺的漸層 28
Lesson 10 混色漸層 30
Lesson 11 思考配色再上色 32

Chapter 2 蔬菜與水果 35
Lesson 12 蠶豆 36
Lesson 13 草莓 38
Lesson 14 義大利香芹 40
Lesson 15 藍莓 42
Lesson 16 橄欖 44
Lesson 17 圓柿、切塊的柿子 46
Lesson 18 辣椒 48
Lesson 19 麝香葡萄 50
Lesson 20 水果拼盤 52

Chapter 3 各種美食 57
Lesson 21 什錦巧克力 58
Lesson 22 橙片巧克力 62
Lesson 23 布丁 64
Lesson 24 草莓蛋糕 66
Lesson 25 杯子蛋糕 68
Lesson 26 鬆餅 70
Lesson 27 抹茶百匯 72
Lesson 28 四種餅乾 74
Lesson 29 兩種小蛋糕 76
Lesson 30 甜甜圈套餐 78
Lesson 31 可頌 82
Lesson 32 披薩 84

Chapter 4 花卉與植物 87
Lesson 33 楓葉 88
Lesson 34 兩種葉子 90
Lesson 35 牽牛花 92
Lesson 36 三色堇 94
Lesson 37 向日葵 96
Lesson 38 多肉植物 98
Lesson 39 玫瑰 100
Lesson 40 歐洲銀蓮花與桔梗 102
Lesson 41 幸運草與鬱金香 104
Lesson 42 聖誕花圈 106
Lesson 43 玻璃杯花束 110
Lesson 44 盆栽 114

Chapter 5 身邊的各種物件 117
Lesson 45 條紋衫 118
Lesson 46 高跟鞋 120
Lesson 47 橄欖油 122
Lesson 48 兩種蝴蝶結 124
Lesson 49 各種寶石 126
Lesson 50 沙發 130
Lesson 51 鸚鵡 132
Lesson 52 貓 134
Lesson 53 紅茶杯 136
Lesson 54 擺放花卉的玄關 138
Lesson 55 淺藍色柵欄 140

結語 143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62371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8.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雖然對正宗的色鉛筆畫有點興趣,
  但是一定要買齊許多色鉛筆,這好像是最困難的一件事。」
  為了抱有這種想法的讀者,我們製作了本書。
  本書使用的色鉛筆就只有12色,
  即使是小學時期使用的懷舊12色組合也不要緊,
  目標就是利用12色描繪出更加真實的畫作。
  改變力道、調整濃度、疊加顏色營造新的顏色,
  或是利用漸層效果呈現立體感,
  減少了顏色的種類,相對地就能簡單進行這些練習。
  而且利用12色學習,
  反而更能學好色鉛筆畫的基礎技巧。
  只要利用本書學好色鉛筆的基礎技巧,
  當手中擁有大量顏色的色鉛筆時,
  也一定能夠運用自如。
  請大家好好了解12色各自的顏色特性,
  與12色培養良好默契,
  試著描繪大量的創作題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瑕疵”和“不完美”方面的方法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它鼓励学习者接受现实世界中事物的不对称和自然的变化,而不是强求每一个元素都必须达到几何学的完美。在描绘那些日常可见的物件时,作者巧妙地引入了“生命感”的概念,让画面不再是冰冷的复制品,而是充满了呼吸和温度。这对我这类追求过度精准的“完美主义者”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它教会我如何在既定的色彩框架内,注入个人的情感色彩和笔触的自由度。我开始理解,真正的艺术魅力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错误”或“随性”之中。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思路,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创作天性,让我敢于尝试更奔放的色彩组合和更自由的线条走向,这比单纯学习技巧更为宝贵。

评分

这本画册的色彩运用简直是视觉的盛宴,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和层次感。作者似乎对光影的捕捉有着超凡的直觉,即便是最简单的线条,经过色彩的叠加后,也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氛围”的营造,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描摹物体,更像是引导你进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午后时光。翻阅它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沉浸在那些细腻的笔触中,感受那种由内而外的宁静与和谐。对于我这种绘画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的学习路径,它不咄咄逼人,而是以一种温柔的方式,展示了色彩是如何影响整体画面的情感基调。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物体时,作者展现出的耐心和清晰的步骤划分,让人感觉艺术创作的门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我感觉自己正在被邀请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色彩世界,每一次尝试都带来了小小的突破和惊喜。这种对美学的高度追求,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着实巧妙,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将枯燥的技法融入到有趣的实践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观察”的强调,作者反复提醒我们,好的绘画始于敏锐的眼睛,而非仅仅依赖技巧的堆砌。这种理念的渗透,极大地改变了我以往的作画思维模式,让我开始真正去留意周围世界的纹理、光泽和微妙的色彩渐变。每完成一个小练习,我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控制笔触力度和颜色混合上的进步,这种即时的反馈机制非常激励人心。它不像其他教程那样充满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细语,分享着多年积累的“小窍门”。特别是对于一些看起来很棘手的材质表现,比如光滑的表面或者多孔的质地,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既实用又富有创造性,让我对自己的潜力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学习绘画,更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和感官训练。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似乎预见到了我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技术瓶颈,并且提前准备了相应的“解药”。比如在过渡色块的融合上,我总是觉得生硬,而书中对“干擦法”和“叠色法”的细致区分和实战演示,清晰地指明了如何实现丝滑的色彩过渡,效果立竿见影。它不仅仅展示了“是什么”,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对底层原理的剖析,使得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己未曾接触过的物体上。对于想要将色铅笔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人来说,这种对工具特性的深度挖掘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专业、更深入的色彩表现领域的大门,让我对接下来的绘画旅程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

从装帧设计到纸张的选择,这本书都体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作品质量的坚持。厚实的内页完美地承载了色铅笔的显色效果,色彩的饱满度和层次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这对于需要对照学习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试过在一些较薄的纸张上模仿书中的笔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而这本书的用料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大大降低。此外,排版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空间供人参考步骤图,又避免了画面过于拥挤带来的视觉疲劳。整体感觉就是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让人愿意长时间地捧读和摩挲。这种高品质的物质载体,无疑为学习体验增添了极大的乐趣,也体现了出版方对艺术教育的严肃态度,而非仅仅是赶工出版的敷衍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