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自述

羅蘭.巴特自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羅蘭.巴特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是羅蘭·巴爾特為色伊(Seuil)齣版社「永恆的作傢」叢書寫的有關他自己的著述,是一部非傳統意義上的自傳體著作。雖然作者一開始就讓我們把這本書當作「齣自一位小說人物之口」,但我們還是通過這些文字大體瞭解瞭他的身世、生活經歷、個人誌趣、寫作生涯和學術主張。

  全書以片斷的書寫方式和按片斷題名的字母順序進行排列的形式,為讀者組織瞭一部時間錯位、事件淩亂、內在邏輯無序的奇書,力圖以此來解釋言語活動,通過語言的隨意性排列來探尋語言符號的深層寓意。書中還有作者自幼及長的大量珍貴圖片和一些手繪圖供讀者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年11月-1980年3月)


  法國文學批評傢、文學傢、社會學傢、哲學傢和符號學傢。一生經歷可以大緻劃分為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他和存在主義大師沙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文學思想界前後輝映,並被公認為濛田以來法國最傑齣的散文大傢之一。其作品適閤於關心人文科學各領域、特別是文學理論領域的讀者研讀。著有《神話學》《寫作的零度》《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等書。

譯者簡介

懷宇


  原名張智庭,迴族,河北黃驊人。

  畢業於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大學文學院法國語言文學係。曾先後在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工作。譯著有《波德萊爾散文選》、《批評:方法與歷史》、《羅蘭·巴特隨筆選》、《羅蘭·巴特自述》、《顯義與晦義》等。著有詩集《歡樂的手鼓》、《外交詩情》,法國研究論文集《近觀法國》。
 

圖書目錄

序/李幼蒸
譯者序

照 片   
片 斷   
主動性與反應性   
形容詞   
愜意   
類比的魔怪   
黑闆上   
錢   
阿爾戈大船   
傲慢   
腸蔔僧的動作   
認同,不是選擇   
真實與論斷   
無定所   
迴指性   
掛車   
當我玩捉人遊戲的時候……   
姓氏   
關於愚蠢,我隻能說…… 
喜愛一個念頭   
年輕的資產階級姑娘   
愛好者   
布萊希特對於羅蘭.巴特的指責  
對於理論的要脅
夏洛特   
電影的實在性   
尾句   
重閤   
對比就是理智   
真理與穩定性   
與什麼同時代?  
對於契約的含混歌頌   
不閤時宜   
我的軀體隻在……存在   
多元軀體   
肋骨   
不可思議的意象麯線   
價值—詞語的偶聯   
兩種夾生   
分解與破壞   
H仙女   
朋友們   
特權關係   
超越之超越   
第二等級與其他   
外延作為言語活動的真實
   
他的嗓音   
突齣顯示   
辯證法   
多元,區別,衝突 
分解的嗜好  
彈鋼琴,指法……   
不佳的對象   
多格紮與反多格紮   
分散性  
意義含混   
側斜著
迴音室   
寫作從風格開始   
空想有何用   
作傢作為幻覺   
新的主體,新的科學   
親愛的艾麗絲,是你嗎?……  
簡潔   
標誌,插科打諢之事   
傳播者的社會   
時間安排   
私生活   
實際上……   
情慾與戲劇   
審美話語  
人種學意圖   
詞源   
暴力、明顯、本性  
排斥   
塞裏娜與芙羅拉   
排除意義   
幻覺,而非夢想   
一種庸俗的幻覺   
返迴,就像是鬧劇   
疲倦與清新   
虛構   
雙重外在形象  
愛情,即瘋狂   
模擬寫作   
是傅立葉還是福樓拜?   
片斷的圈子   
片斷就像是幻覺   
從片斷到日記
草莓酒   
法蘭西人   
打字錯誤   
意義的波動  
奔跑式的歸納推理  
左撇子   
觀念的動作   
淵源   
對於各種算法的愛好   
如果我不曾讀過……   
變異論與暴力  
孤獨中的想像物   
虛偽?   
念頭,就像是享樂  
不被賞識的觀念   
句子   
意識形態與審美   
想像物   
花花公子   
何謂影響?  
靈巧的工具   
暫歇:迴想   
蠢貨?  
寫作的機器   
空腹   
吉拉裏的信   
作為享樂的悖論   
令人狂喜的話語   
填補   1
對詞語下工夫   
對於言語活動的懼怕   
母語  
不純正的詞彙   
我愛,我不愛
結構與自由   
可接受的  
可讀的、可寫的及在此之外的   
文學作為套數  
關於自我的書   
饒舌  
清醒的錶白   
結婚   
對童年的記憶   
清晨   
美杜莎   
阿布.諾瓦斯與隱喻   
語言學的寓意   
偏頭疼  
過時   
重要詞語的柔弱性   
女舞蹈傢的腿肚子   
政治與道德   
詞語與時髦   
詞語與價值   
詞語與顏色   
神力詞語  
過渡詞   
中間性詞語   
自然性   
新的與新式的   
中性  
主動性與被動性   
適應   
神意   
事物進入話語之中   
氣味   
從寫作到作品
「大傢都知道」   
模糊與透明  
反襯   
起源的破壞  
價值的波動   
反多格紮  
偏執狂的輕微動力 
說話與擁抱   
過往的軀體   
遊戲,模仿   
雜色方格布   
顏色   
是被分割的個人嗎?   
部分冠詞   
巴塔耶,恐怖   
階段   
一個句子的有益效果  
政治文本   
字母錶  
我想不起順序來瞭   
作為多題材的作品  
言語活動—牧師   
可預見的話語   
寫作計畫   
與精神分析學的關係  
精神分析學與心理學   
「這意味著什麼?」   
何種推理?   
退步   
結構的反應性   
支配與勝利   
廢除價值支配   
是什麼在限製錶現?   
反響
成功與失敗   
關於選擇一件衣服   
節奏   
不言而喻   
在薩拉曼卡與瓦拉多裏德之間   
學生練習  
知識與寫作   
價值與知識   
吵鬧   
戲劇化的科學   
我看得見言語活動   
轉而反對   
烏賊與其黑墨   
關於性慾的一本書的寫作計畫  
性感   
性慾的快樂結束?   
作為空想的變指成分   
在意指中,有三種東西   
一種過於簡單的哲學   
猴子中的猴子   
社會劃分   
我嘛,我   
一個壞的政治主體   
複因決定論   
他聽不到自己的言語活動   
國傢的象徵體係   
徵兆性的文本   
係統與係統性   
策略與戰略   
隨後
《原樣》   
今天的天氣   
希望之鄉   
我的腦袋糊塗起來  
戲劇   
主題   
價值嚮理論的轉化   
格言   
整體性的魔鬼 
  
羅蘭.巴特生平   
羅蘭. 巴特著述年錶(一九四二—一九七四)  
羅蘭. 巴特著述年錶(一九七五—一九九五)  
引用文獻  
插圖說明   
索 引   
術語對照錶  

附 論 
羅蘭‧巴特:當代西方文學思想的一麵鏡子/ 李幼蒸

圖書序言



  羅蘭.巴特(1915—1980)是已故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法國當代著名文學思想傢和理論傢,結構主義運動主要代錶者之一,並被學界公認為法國文學符號學和法國新批評的創始人。其一生經歷可大緻劃分為三個階段:媒體文化評論期(1947—1962)、高等研究院教學期(1962—1976)以及法蘭西學院講座教授期(1976—1980)。作者故世後留下瞭5捲本全集約6,000頁和3捲本講演錄近韆頁。這7,000頁的文稿,錶現齣瞭作者在文學、文化研究和人文科學諸領域內的卓越藝術品鑑力和理論想像力,因此可當之無愧為當代西方影響最大的文學思想傢之一。時至今日,在西方人文學內最稱活躍的文學理論及批評領域,巴特的學術影響力仍然是其他文學批評傢和理論傢難以企及的。

  1980年春,當代法國兩位文學理論大師羅蘭.巴特和保羅.沙特於三周之內相繼謝世,標誌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乃至西方兩大文學思潮──結構主義和存在主義的終結。4月中旬沙特齣殯時,數萬人隨棺送行,場麵壯觀;而3月下旬巴特在居住地Urt小墓園下葬時,僅有百十位朋友學生送別(包括格雷馬斯和福科)。兩人都是福樓拜的熱愛者和研究者,而彼此的文學實踐方式非常不同,最後是沙特得以安息在巴黎著名的Montparnasse墓地內福樓拜墓穴附近。沙特是雅俗共賞的社會名流,巴特則僅能享譽學界。

  1976年,巴特以其欠缺研究生資歷的背景(據說20世紀50年代末列維-斯特勞斯還曾否定過巴特參加研究生論文計畫的資格),在福科推薦下,得以破格進入最高學府法蘭西學院。1977年1月,挽臂隨其步入就職講演大廳的是他的母親。8個月後,與其廝守一生的母親故世,巴特頓失精神依持。在一次傷不緻死的車禍後,1980年,時當盛年的巴特,竟「自願」隨母而去,留下瞭有關其死前真實心跡和其未瞭(小說)寫作遺願之謎。去世前兩個月,他剛完成其最後一部講演稿文本《小說的準備》,這也是他交付法蘭西學院及留給世人的最後一部作品。而他的第一本書《寫作的零度》,則是他結束6年療養院讀書生活後,對飽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屈辱的法國文壇所做的第一次「個人文學立場宣言」。這份文學宣言書是直接針對他所景仰的沙特同時期發錶的另一份文學宣言書《什麼是文學?》的。結果,30年間,沒有進入過作為法國智慧資歷象徵的「高等師範學院」的巴特,卻逐漸在文學學術思想界取代瞭沙特的影響力,後者不僅曾為「高師」哲學係高材生,並且日後成為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屈一指的哲學傢。如今,沙特的社會知名度仍然遠遠大於巴特,而後者的學術思想遺產的理論價值則明顯超過瞭前者。不過應當說,兩人各為20世紀文學思想留下瞭一份巨大的精神遺產。

  如果說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文學思想」的一麵鏡子,我們不妨說羅蘭.巴特是20世紀「文學思想」的一麵鏡子(請參閱附論《羅蘭.巴特:當代西方文學思想的一麵鏡子》)。歐洲兩個世紀以來的社會文化內容和形成條件變遷甚巨,「文學思想」的意涵也各有不同。文學之「思想」不再專指作品的內容(其價值和意義須參照時代文化和社會整體的演變來確定),而需特別指「文學性話語」之「構成機製」(形式結構)。對於20世紀特別是戰後的環境而言,「文學實踐」的重心或主體已大幅度地轉移到批評和理論方麵,「文學思想」從而進一步相關於文學實踐和文學思想的環境、條件和目的等方麵。後者遂與文學的「形式」(能指)研究靠近,而與作為文學實踐「材料」(素材)的內容(「所指」)研究疏遠。而在當代西方一切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領域,處於文學科學派和文學哲學派中間,並處於理論探索和作品分析中間的羅蘭.巴特文學符號學,遂具有最能代錶當代「文學思想」的資格。巴特的文學結構主義的影響和意義,也就因此既不限於戰後的法國,也不限於文學理論界,而可擴展至以廣義「文學」為標誌的一般西方思想界瞭。

  關心巴特文學思想和理論的讀者,可以參照其他巴特譯著,以擴大對作者思想學術的更全麵瞭解。

  張智庭先生(筆名懷宇)是法語專傢。為最早從事巴特研究和翻譯的學者之一,且已有不少相關譯作齣版。早在1988年初的「京津地區符號學座談會」上,張智庭先生對法國符號學的獨到見解即已引起我的注意,其後他陸續齣版瞭不少巴特譯著。

  大約30年前,當我從一本包含20篇結構主義文章的選集中挑選瞭巴特的《歷史的話語》這一篇譯齣以來,他的思想即成為我研究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的主要「引線」之一。在比較熟悉哲學性理論話語之後,1977年下半年,我發現瞭將具體性和抽象性有機結閤在一起的結構主義思維方式。而結構主義之中,又以巴特的文學符號學最具有普遍的啟示性意義。這種認知當然也與我那時開始研習電影符號學的經驗有關。我大約是於20世紀70年代末同時將巴特的文學符號學和剋裡斯丁.麥茨、艾柯等人的電影符號學納入我的研究視野的。1984年迴國後,在進行預定的哲學本業著譯計畫的同時,我竟在學術齣版極其睏難的條件下,迫不及待地自行編選翻譯瞭那本包括港、澳、臺)最早齣版的巴特文學理論文集,雖然我明知他的思想方式不僅不易為當時長期與世界思想脫節的國內文學理論界主流所瞭解,也並不易為海外主要熟悉英美文學批評的中國學人所瞭解。

  巴特文學思想與我們的文學經驗之間存在著多層次的距離。為瞭嚮讀者多提供一些背景參考,我特撰寫瞭〈附論〉一文載於書後,聊備有興趣的讀者參閱。評論不妥之處,尚期不吝教正。

李幼蒸 (國際符號學學會副會長)
2007年3月於美國三藩市灣區

圖書試讀

真實與論斷

他不安起來,有時非常強烈—有幾個夜晚,在一整天的寫作之後,甚至達到一種恐怖的程度。這種不安來自於他感覺到要生產一種雙重話語的時候,這種話語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超過目的:因為這種話語所針對的並不是真實,但它又是論斷性的。

(他很早就齣現瞭這種侷促狀況。他在努力控製住它—不這樣做,他就得停止寫作—他在這樣做的時候,他想像言語活動是論斷性的,而不是他是論斷性的。所有的人都該會認為,為每個句子加上一個不確定的尾句的做法十分可笑,就好像任何來自言語活動的東西都可以使言語活動發抖一樣。)

(齣於同一種感覺,每寫作一樣東西時,他都設想他將會傷害他的朋友們中的一個—從來都不是同一個朋友,而是輪換著的。)無定所被插入:我被插入、被指定在一個(知識階層的)場所、一個社會等級(或者說社會階級)的住所。隻有一種內心自知的學說可以對付這種情況:那就是無定所(atopie)學說(即關於住處飄忽不定的學說)。無定所優於空想(空想是反應性的、策略性的和文學性的,它來自於意義,並使意義前進)。

迴指性

令人迷惑的複製,即叫人感興趣的複製,是脫節的複製。這種複製在重新生產的同時,也返迴到原處:複製隻能在返迴原處的情況下纔能重新生產,複製搞亂瞭複製品的無限的鏈式排列。今天晚上,植物園餐廳的兩個侍者去波拿巴餐廳喝開胃酒。一個與他的「夫人」一起,另一個忘記瞭服用治療傷風的膠囊;他們享受到瞭由波拿巴餐廳當班的年輕侍者提供的服務︹佩爾諾酒︵Pernod)和馬丁尼酒(Martini)﹞(「抱歉,我不知道這是您的夫人」)。他們繼續在充滿親熱和自反性的動作之中飲酒,然而,他們的角色仍然是強製地分開的。這種反光作用(réverbération)到處可見,總是誘人的:理髮師讓別人理髮,(摩洛哥的)擦鞋匠讓別人擦皮鞋,女廚師讓別人供飯吃,喜劇演員在停演的那天也去看戲,電影藝術傢也看電影,作傢也看書,資深的打字員M小姐在不齣現塗改橫槓時就不能寫齣﹁橫槓﹂這個字,作為掮客的M先生找不到任何人為他搞到︵為瞭他個人的用途︶可嚮客戶提供的對象,等等。所有這一切,都是迴指性(autonymie):一種環形活動的令人不安的︵喜劇性的和平淡的︶斜視。如改變字母位置就可以成為一個新詞的現象、顛倒的疊印現象、層次的打亂現象。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