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詩詞,新呼吸:詩可以這樣寫的

舊詩詞,新呼吸:詩可以這樣寫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文岩
图书标签:
  • 诗歌
  • 现代诗
  • 古典诗词
  • 创作技巧
  • 文学
  • 写作
  • 灵感
  • 文化
  • 审美
  • 新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有概論,有評點。詩分體,詞分調。又按內容分類,每類各舉若干作品為例。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讀到會心處,當令你掩卷而思,仰首而笑。此處不具引,讀者沿波討源,一路讀去,當知吾言不謬。──秦嶺雪

  文岩兄驕人之處是不避人嫌,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這是他本色,是真性情。在他看來,舊體詩詞受格律束縛,使人望而卻步。而目前很多寫舊體詩詞的又「因循守舊,筆墨跟不上時代,使年輕人厭怕」。所以想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胡西林

  推廣重點
  ●名人創作
  香港著名醫生的舊體詩詞
  ●生活感悟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入詩
  ●書法與畫
  草書與國畫,與詩詞相得益彰

編輯推薦

  1.    概論要言不煩,極為精警。評點或靈光一閃,或古今映照,或談煉意,或論鑄詞,或言音律;在詩話與禪語之間,可啟人尋思,亦可怡情悅性。

  2.    以自己作品為例談創作,用自己的體會帶領年青一代品賞中華文化瑰寶。雖是自撥琵琶,卻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只要細嚼,便會領略其中韻味。
 
《字裡行間的百年流轉:從晚唐到近代的文學變遷》 【書籍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中國文學史上,自晚唐時期(約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葉,近千年時間中,詩詞文體的演化脈絡、風格轉折,以及背後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變遷。我們將超越單純的文本賞析,聚焦於文學「形式」與「精神」如何隨著時代巨輪的推動而相互塑造、彼此牽引的複雜過程。 第一部:餘韻與轉調——晚唐的精緻與宋代的革新 晚唐詩歌,在經歷了盛唐的磅礴氣象後,呈現出一種極致的雕琢與對個人情思的細膩捕捉。本書開篇將分析韓偓、溫庭筠等人如何將詞體推向成熟,探討那種華美而略帶感傷的「香奩」風格的興起,以及它與當時士大夫階層生活態度的內在聯繫。 隨後,筆鋒轉向宋代。宋詞的興起與格律的確立,標誌著文學體裁的一大轉折。我們不只是簡單介紹柳永的市井氣與蘇軾的豪放,更側重於分析宋代文人如何將「理」與「情」進行更為辯證的結合。例如,周邦彥在詞體結構上所做的精密計算,如何反映了理學思潮對文學形式控制的渴望;而辛棄疾的詞中,那種「文、史、哲」的熔鑄,又是如何回應了南宋偏安一隅的時代困境。本書將詳細梳理宋詞在語言運用上,如何從唐代的意象堆疊轉向更具邏輯性的敘事與議論。 第二部:形式的固化與詩歌的內向化——元明清的文人姿態 元代,詩歌的地位受到曲牌文學的強烈衝擊。本書將探討散曲的普及如何使得文學創作的門檻降低,並加速了語言的白話化趨勢。然而,在主流的文人圈中,詩歌創作並未停歇。明初的「前後七子」標榜復古,試圖回到唐詩的軌道,但他們的努力在形式模仿的背後,往往缺乏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捕捉。 本書重點分析明代中後期至清代前期,詩學理論的興盛。以「格調說」為核心的爭論,實質上反映了文人面對僵化的科舉制度和日益嚴格的社會規範時,對「何為好詩」的焦慮與自我設限。我們將深入探討袁枚的「性靈說」如何成為一股反主流的力量,強調詩歌應回歸個體的真情實感,這為後來的文學變革埋下了伏筆。清代詩歌的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從「公安派」對生活細節的描摹,到「常州派」對詩歌聲律的精微考究,這些看似枝微末節的爭論,實則是文人試圖在既定框架內尋找自主空間的表現。 第三部:變局與開新——晚清文學的轉型與白話的崛起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在西方思潮的衝擊下,中國文學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與機遇。本書的最後部分,將聚焦於詩歌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扎。 我們將詳細檢視維新派文人如何嘗試將詩歌轉化為政治鼓吹的工具,如黃遵憲的「新樂府」運動,如何試圖在舊的格律中注入新的社會內容,及其面臨的結構性難題。 更關鍵的是,本書深入剖析白話文運動對詩歌傳統的顛覆性影響。儘管新詩的雛形在當時仍被視為「文學的邊緣」,但其對格律的徹底解放,以及對日常語言的直接挪用,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與新篇章的開啟。我們將考察早期嘗試寫「自由詩」的文人,他們在翻譯外國詩歌時,如何被西方的韻律和意象所啟發,並開始思考「詩」的定義是否必須依附於特定的聲韻結構。 總結:千年流動中的不變與變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去看待文學體裁如何在歷史的壓力下自我調整、自我革新。從晚唐的精緻化,到宋代的理論化,再到明清的固化與掙扎,文學的「新呼吸」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由無數文人對既有語言和形式的不滿、嘗試、甚至誤讀所共同鑄就的。閱讀本書,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每一種文學形式的背後,都鐫刻著其所處時代的政治氣候、哲學思潮和社會心理的複雜印記。這是一部關於「形式如何承載歷史重量」的深度考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文岩


  一九四七年生,原籍福建晉江,曾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腎科主管,內地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好古典詩詞,擅草書。至今已結集:《陳文岩詩詞選》《陳文岩詩詞續集》《吁餘語遇集》《吹水集》《續吹水集》《洗硯集》《微醺集》,與秦嶺雪合著《夜半無人詩語時》《岩雪詩話 也若語絮因風起》。出版有多本書法集,書法作品曾在國內外多地展出。

图书目录

序一 遠公說法,金針度人 秦嶺雪    003
序二 唐代很遠,詩詞很近 胡西林    007
前言    011
詩可以這樣寫的    017
格式    023
絕句    025
律詩    041
古詩    055
長篇歌行    062
詞    069
詩的題材    083
詠物    085
詠人    098
懷古    107
寫景    112
寫情    126
寫事    157
旅遊詩    180
酬唱詩    195
迴文詩    218
題畫詩    220
寫作技巧    225
用典    227
用詞遣字    236
詩從哪裡來?    245
未了語    279

 

图书序言

  • ISBN:9789887584780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