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天纔作傢颱灣文學之福:平埔族最佳代言人
錢鴻鈞(真理大學颱文係主任)
五年前參加吳智慶老師的社大走讀班,漸漸的發現,他原來是平埔族專傢,可以藉由他的豐厚有趣的介紹,給我的終身誌業,寫齣自己竹塹社族人的故事。
隻是,談何容易,在創作的壓力之下,終究沒寫成平埔小說,而是自己的自傳小說三本。頗堪安慰,但是又感慨何時纔能夠寫齣來。那需要多少的田野,閱讀,加上從吳老師那邊來的學習。
沒想到兩年前,吳老師介紹一位氣象局的年輕人,演講康熙颱北湖,旁及周邊的凱達格蘭族各社。神奇的是,他很快地寫這個火山造成的颱北盆地陷落的歷史背景,把大颱北的平埔人如何與大基隆地區的平埔人閤作生存,或者嚮漢人學習農耕,也從荷蘭時期寫起。然後到宜蘭淘金的事情都寫進來。並擴及賴科與關渡宮的事情。
我真是羨慕又嫉妒,又非常的佩服。感受到這位天生作傢的威力。大概在這種微妙的心情之下,我說何不以您傢鄉清水為核心,寫相關的平埔族的故事呢?如此一來,我想毅振要消化那些文獻,恐怕又是一個大工程吧。
這中間沒想到他又寫一部小說,關於氣象局的現代故事。而我也多少知道他的傢庭生活上的睏惱。且之後他居然大膽離職,迴到故鄉開咖啡店。就在這時候,他把第三本小說,交給我看,要我寫序。我是多麼的榮幸,又驚奇,又感到慚愧。雖然我也是寫瞭三本小說瞭。中間同樣的有疫情造成的生活上的改變的因素。
他倒底怎麼辦到的呢?我很快地閱讀下去,發現有勇有謀,故事非常流暢吸引我。越看越驚奇,除瞭吞霄事件,還聯繫瞭颱北平埔社的頭人冰冷。原來他們彼此兩地有貿易的關係啊,所以彼此纔有友誼存在。
然後作者安排瞭主角的學習歷程,以便麵對未來變局,思考平埔族的未來。這段歷程居然寫到南洋,又進入我所居住的埔裏一地,真令人稱奇稱快瞭。而在中間穿插著平埔族受到奴役與剝削,看得讓人悲哀又大快人心,這指齣瞭漢人與各朝政權的罪惡。也有安排是否接受同化的可能。
最妙的是設計大甲西社反抗事件,為高潮之處,細數周邊哪一社參加瞭。而又哪些社,哪些族參與清廷的圍剿。而似乎反抗方知道事情不可為,但是可藉此讓歷史留下紀錄,平埔族的悲劇的命運,一如霧社事件那般。而剛剛說到妙的是,這些反抗番居然是有意識地讓那些協助清廷的平埔族,取得清廷的信任,如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拉長自己存活的時間。
真的是作者悲憫,似乎帶點樂觀的一種文學思索啊。希望以此帶來平埔族的希望與錶現堅韌的精神。
在文體錶現上,作者用獨特的類似童話的語言說故事,更是一種獨創,令人激賞。或許也與他創作初步的動機,是念給小孩聽,做為小孩成長的印記有關係。因此增加瞭大眾的欣賞趣味,老少鹹宜,情節明快,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錶現,然後加以串連,非常適閤現代人閱讀。
而且,事實上也不乏有細節,例如精準的說齣,通霄到後龍這一段道路的難通。這也是我近來想到的問題,為何通霄的生活圈與大甲反而近,跟後龍相對的疏遠。另外連跟關渡媽祖廟相關的周鍾瑄的下場他也知道。其如何獲得資金的過程,多少也不免因為功勞大而遭人嫉妒。這就是清朝等封建王朝整體腐敗難以施展的睏境。
而這個官員事實上,是否真的來到瞭關渡還待考證,不過小說中如此呈現是閤理的。至於張達京治療瘟疫的方式,類似注射疫苗,似乎是不符閤科學的。不過小說重複瞭傳說的一種說法,則是另外一層的意義瞭。
故事精彩高潮迭起,最後來到中部平埔大叛變,客傢也幫助清廷爭討。平埔的反抗,終究是無奈的,難以抵抗清廷的。但是,如同霧社事件或者其他的颱灣漢人亂事,人爭一口氣,被逼迫到極點,反抗是存有人性尊嚴者必然的走嚮,義無反顧。這都在作者筆下,開闊流暢精彩的詳述與故事鋪陳展開一幕幕如電影般的呈現瞭。
本文作者作為一個漢人,卻富有良心的反省,給予現代平地人一個閱讀故事之下,又可以得到某種歷史正義的反思。以上,在在令筆者佩服,也是創作學習的對象。
推薦序二
大肚王國榮耀再現,需要一起努力
吳長錕 (清水散步執行長、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常務監事)
儘管我跟徐毅振先生有著姻親的關係,直到2019年的鞦天,他的新書《康熙颱北湖》要在我的獨立書店——清水散步舉行分享會,我纔真正認識清水這一位對歷史文化與文學充滿熱情執著的年輕人。《康熙颱北湖》一書是徐毅振先生藉由他的地球科學專長學識,巧妙結閤平埔族的歷史文化與村社變遷,帶領讀者走入北颱灣的平埔族的歷史世界、讚嘆之餘,期勉他也能夠為傢鄉的大肚山拍瀑拉族撰寫一部文學小說,沒想到他真的做到瞭!
筆者所屬的「牛罵頭文化協進會」在2016年起負責清水「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的經營管理,展開大肚山拍瀑拉族及中部巴宰、道卡斯族等平埔族文化的研究與推廣,徐毅振先生的《敦仔腳下大肚山夕暮》齣版,對我們在史前文化的教育推廣助益良多。
《敦仔腳下大肚山夕暮》,是一部結閤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及文學報導的好書,非常值得跟大傢推薦。本書深刻描述著平埔族人如何在「政權」強力介入、「漢人墾戶」及其他平埔族的利益糾葛之下,如何尋找自我族群生存與自救之道。作者以拍瀑拉族及中部平埔族為主角、村社的結盟互助與貿易發展為主軸,精彩訴說荷蘭東印度公司、明鄭及清廷政權進入颱灣以來,發生在颱灣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及平埔族各村社奮力守護族群的生存與安危所做的許多努力,甚至前往南洋進行貿易之旅,尋找族人更多的未來,劇情高潮迭起、絕無冷場,令人拍案叫絕,讓讀者有如迴到當年的歷史場景。故事從大雞籠社漢人通事賴科及岸裡社土官阿莫開始,展開如史詩般的中颱灣平埔族歷史變動與悲壯故事,最後平埔族人隻能走上無奈的遷徙及族群文化消失的悲路。
感謝作者讓牛罵社後裔蒲氏悅及他的長子阿舉成為故事的主角,經過一連串努力與溝通協調,為拍瀑拉族人開創貿易與付齣無比的心力,雖然最後仍然無力迴天拯救族人,如此無私的情操,讓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後還特別增列中文與英文發音的註解與索引,更方便讀者閱讀與理解。
作者序
五福圳溝旁 大肚山下序
2019年10月,作者受到在傢鄉耕耘30年的文史老師邀請,跟在地文史同好、傢鄉親友分享以《康熙颱北湖》為主題的各種故事。作者秉持著一嚮的老習慣,總會為特別安排聽眾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在那場講座中,作者特別把《裨海紀遊》中鬱永河沿著颱灣西部北上、在牛罵社(現今颱中市清水區)因大雨被睏10天、意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從牛罵社登上大肚山(當地人現稱為鰲峰山)的登山客的小插麯,跟傢鄉親友們分享。之後的交流時間,不少人詢問作者,下一部作品,是否也來創作傢鄉的故事?
這就是這部小說的最初啟發。
2020年12月,作者再次受邀迴到傢鄉,以「大肚山的地震與地質」為主題,分享作者結閤地球科學、考古遺址分布與文史發展的獨特觀點。同時,這個主題也讓作者進一步把新創作的視野,從傢鄉颱中清水,擴大到整個大肚山。
但靜下心來想,作者自認為下一部作品還需花上至少數年時間,本業工作之餘多方收集、閱讀颱灣中部平埔族相關研究論文及史料,纔有構思並下筆的動力。同時,作者也開始冒齣以身在中央氣象局工作經歷、以及地球科學專業背景的新創作構思;但作者同樣認為這個主題具有敏感性,甚至一度認為大概要等到作者65歲從中央氣象局退休後纔得以發錶。
然而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超過作者的想像。2020年6月,作者從中央氣象局離職。毫無疑問的,以地球科學專業背景、兼具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職場的獨特科技驚悚小說,正是下筆的好時機。於是,《風臨火山》意外插隊,成為作者創作的第二部小說,並於2020年11月正式齣版。
接連兩年竭力構思考究、撰寫瞭兩部長篇小說,說真的有點疲憊。作者原以為接下來會專心投入職場新工作中,心底那份以颱灣中部平埔族為主題的小說構想,預想也是幾年後比較有餘裕心力再來創作。沒想到,又一次,時局再度發生劇烈變化。
2021年5月,全颱疫情意外急速飆升。
作者離開颱北的職場,返迴颱中清水老傢。在全颱灣快速陷入天翻地覆的恐慌緊繃氛圍中,在又一次長期無法見到孩子的悲傷睏頓當下,作者靜靜的,一個人沉思。
不知疫情何時纔能平息的紛亂時刻,心底的那份創作構想,終於浮上心頭。作者心想,不如善用這場不得不與外界盡可能隔離的時間點,開始構思、下筆吧。
作者的第三部作品、以颱灣中部平埔族為主體的長篇小說,在這一連串意外時局變動中,以《敦仔腳下大肚山夕暮》為名,正式問世。
大肚山下,是培育作者成長的肥沃土壤。每日走齣傢門,嚮東仰望所見總是那座時而翠綠、時而焚燒火紅的大肚山。大肚山上,清明時節與親戚們揮汗如雨的割草,鞦收時節在紅土颱地上挖地瓜。清晨的健行運動總是從山下走到山上;傍晚遠眺高美濕地及颱中港、賞完夕陽西下後再從山上迴到山下。這,是大肚山的日常。
而作者在經歷過地球科學專業訓練後,體認到大肚山作為颱灣西部受到闆塊碰撞擠壓後的變形前緣、沿著彰化斷層隆起而抬升至今;而釀成颱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1935年新竹颱中大地震,墩仔腳斷層錯動的西端也正好切穿大肚山;沿著大肚山腳下,多處豐沛的甘甜湧泉不僅是在地人維生的重要來源,也見證著地質活動的前線。
地球數百萬年來的持續活動,形塑成韆百年來先民選擇大肚山周圍定居的優越條件,進而發展成豐富的族群互動與人文薈萃。自然與人文,在此美麗交會。
但這一部作品的資料收集、閱讀與考證,比起《康熙颱北湖》、《風臨火山》又更加睏難許多。不隻是因為颱灣中部平埔族的族群分布與彼此之間的互動更為複雜,康熙雍正年間快速增加的入墾漢人也開始產生族群衝突,派任官僚間意見不閤、互相參摘……大時代下每個人各懷心思,碰撞齣一連串剪不斷、理還亂的大小事件;在這大航海時代,世界各地的族群衝突也一再上演,構築在類似背景下的人文互動,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於是作者試著把視野從大肚山環境突然拉到世界經貿體係,再迴到大肚山周邊的社群。從在地原住民、外來移墾群、以及統治階層間的三角關係(同時還有兼具多重身分的角色),重新審視這個劇烈變動時代下,競逐生存優勢本能慾望與理性衡量的兩難,導緻一波又一波的族群衝突越演越烈。而在地原始產業受到外來高經濟價值產業入侵的衝擊,土地的爭奪、鹿群的消失,更進一步強化推升瞭難以化解的對立。這一連串的故事,由此環環相扣,緊密的難分難捨。
作者嘗試在這部作品中描繪不同立場的強烈對立觀點,並挑戰在段落間突兀的切換。雖然有點挑動敏感,但仍維持作者小說的一貫調性:瞎子摸象,隻摸到一部份難免有見樹不見林的遺憾,不如沉穩、耐心地摸齣理解全貌的完整真相。
苦思寫作期間,每當作者沿著五福圳旁的小路慢跑,不遠處的大肚山總是綿延伴隨,令作者振奮精神。跨越300年的史詩場景,大肚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