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意志力,輕鬆丟掉50個壞習慣:直擊「做不到」的真正痛點,簡單打敗拖延和逃避(三版)

不靠意志力,輕鬆丟掉50個壞習慣:直擊「做不到」的真正痛點,簡單打敗拖延和逃避(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崎榮一郎
图书标签:
  • 习惯养成
  • 自我提升
  • 拖延症
  • 意志力
  • 心理学
  • 行为改变
  • 效率提升
  • 个人成长
  • 坏习惯
  • 克服拖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懂行為心理學沒關係,只要腦袋轉個彎,無痛戒除壞習慣
每天進步1%,懶熊也能累積巨大成功
管理人生KPI就從現在開始

  ☑日本高效率達人美崎榮一郎教你徹底擺脫「失敗體質」!
  ☑戒掉50個壞習慣,合上本書就能實踐。
  ☑翻轉人生的「行動指南」給所有不放棄自己的人。

  「桌子亂糟糟永遠沒有乾淨的一天!」
  「回家上網一下時間就過去了,又一事無成!」
  「明明在減肥卻又忍不住吃點心」……

  咦?這隻小熊的壞毛病,你是不是覺得很熟悉呢?
  本書分別從生活、工作、思考、人際關係四個人生的大領域裡,
  挑出最容易犯下的壞習慣、最常遇到的困擾,輕鬆轉換成讓你每天不再懊惱的好習慣。

  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不再重蹈覆轍
  ▌節食也好、學英文也好,經常半途而廢怎麼辦?
  其實半途而廢的人,都沒有真正下定決心要實踐目標。
  在無人注意的情況下,很少人能持之以恆。
  ►與其靠自己戰勝惰性,不如編織美好願景會更有動力實踐。
  ►►如果你很難自我要求,那就把其他人拉進來吧!

  ▌沒有幹勁、缺乏動力時該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缺乏動力的時候。通常壓力越大,越提不起幹勁。
  此時逼自己,也成效不彰。
  ►先花五分鐘做不喜歡的事,受不了就放下,別糾結了!
  ►►或改做喜歡的事,趁狀況順利時再做討厭的事。

  ▌做事拖拖拉拉,被催促就感到緊張該怎麼辦?
  現在不做沒關係,反正離截止日期還早……
  像這樣有點鬆懈的心態,往往到最後一刻就會火燒屁股。
  ►將進度訂定分段驗收的時間點,讓短期達標的成就激勵自己。
  ►►也可以昭告天下,讓別人來督促自己完成計畫吧!

本書特色

  1.對症下藥不焦慮:50個常見壞習慣,提供具體方法逐一改善。
  2.反覆閱讀沒壓力:圖文療癒具鼓勵性,遇到難改的壞習慣就再看一次。
  3.破除迷思免掙扎:不強調快快改,只要慢慢堅持,調整心態就不一樣。

  ※本書為《丟掉50個壞習慣,懶熊也能訂做成功新生活》全新改版。
 
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不靠意志力,輕鬆丟掉50個壞習慣:直擊「做不到」的真正痛點,簡單打敗拖延和逃避(三版)》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原书的任何具体信息,而是基于一个假设的、专注于习惯养成、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新书的详细介绍。 --- 书名:《重塑心流:驾驭潜意识,无摩擦启动高效能习惯的终极指南》 作者:[此处假设一位虚构的作者姓名,例如:亚历山大·科尔文] 出版信息:[此处假设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 --- 简介:告别“三天打鱼”的挣扎,进入习惯自动驾驶时代 你是否曾立下雄心壮志,决心戒掉拖延、开始健身、学习新技能,却总是在最初的热情退却后,重蹈覆辙?你是否厌倦了依靠“意志力”这根脆弱的稻草去对抗根深蒂固的旧习? 我们活在一个被“习惯”驱动的世界里。我们90%的日常行为,从早上刷牙到晚上关灯,都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而是潜意识运行的自动化程序。传统的习惯养成方法,往往过度强调自律、目标设定和惩罚机制,这不仅耗费巨大的精神能量,更像是在试图用一把小勺子去对抗一股强大的洪水。结果往往是短暂的成功,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 《重塑心流:驾驭潜意识,无摩擦启动高效能习惯的终极指南》提供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本书的核心理念是:高效的习惯养成并非一场意志力的战役,而是一次对环境、触发机制和神经回路的系统性工程。 本书深入剖析了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可塑性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天生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以及如何巧妙地利用这种“惰性”来服务于我们的长期目标。 第一部分:解构“习惯的黑匣子”——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 我们常常误以为失败的原因是“不够努力”或“缺乏决心”。本书将挑战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深入探究阻碍我们建立新习惯的三大隐形陷阱: 1. 认知负荷超载(The Decision Fatigue Trap): 探讨在信息爆炸和多重任务并行下,大脑如何通过“默认设置”来保护资源,从而巩固坏习惯。我们将识别那些在一天中悄悄“偷走”你意志力的微小决策点。 2. “目标-行为”的失联: 分析宏伟的目标(如“我要变健康”)与日常行动(如“今天午饭吃沙拉”)之间的巨大鸿沟。我们揭示了“意图行为差距”的真正根源,并引入“微型承诺锚点”概念,确保目标能够被即时执行。 3. 环境的无声指令: 外部环境,从你书桌的摆放方式到你手机的通知设置,都在对你的行为发出持续不断的指令。本书详述了如何像建筑师一样设计你的物理和数字空间,让好习惯成为“默认选项”,而坏习惯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启动。 第二部分:无摩擦启动——构建“自动驾驶”的习惯回路 本书的核心创新在于提出了一套“最小阻力路径设计法”,旨在将建立新习惯的启动难度降到接近零。 零点启动原则(The Zero-Friction Protocol): 这不是关于做更多,而是关于如何将一个想要建立的习惯,分解到只需花费“五秒钟”就能完成的最小单位。例如,如果你想冥想,你的零点启动可能是“坐到垫子上,睁开眼睛”。一旦启动,后续的流程便水到渠成。 序列绑定艺术(The Chaining Matrix): 我们将介绍一种比传统“习惯堆叠”更精细的绑定技术。通过识别现有稳定习惯(比如喝完早晨第一杯水)的“触发信号”,并将其与新行为的“完成信号”精确连接,实现无缝过渡,使新习惯自动“依附”于旧有的行为模式。 环境重力学: 提供实用的工具包,教你如何利用物理学原理来管理你的行为。包括“可见性优先策略”(让好习惯显而易见)和“隔离部署技术”(让坏习惯难以触及)。 第三部分:心流与习惯的共振——从执行到内化 当习惯开始稳定后,挑战在于如何保持新鲜感并防止其退化为僵化的例行公事。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如何让习惯过程本身变得愉快和具有内在驱动力,最终进入“心流”状态。 内在奖励机制的激活: 解释了多巴胺奖励系统如何被误用和如何被正确引导。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即时满足的替代品”,用以奖励那些回报周期较长的习惯(如储蓄或深度工作)。 身份重塑而非行为修正: 真正的持久性变革来自于对“我是谁”的认知改变。本书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持续的、微小的、成功的行为,来构建“我是一个坚持写作的人”或“我是一个注重健康的人”的新身份叙事,使习惯不再是“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是“自然流露的特质”。 弹性与回弹机制: 承认生活中的意外是常态。我们不会惩罚失败,而是构建强大的“回弹脚本”。学习如何在错过一天或两次后,无需自责和恐慌,立即将系统重新校准到正轨,确保一次偏离不会演变成永久的放弃。 《重塑心流》不是一本关于如何“逼迫”自己做事的书,它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你的大脑合作,巧妙地绕过阻力,并使积极改变成为最轻松、最自然的选择的实操手册。准备好停止与意志力搏斗,开始享受习惯自动运转的强大驱动力吧。 适合读者: 任何渴望高效建立新行为、戒除重复性障碍,并希望在不牺牲精神能量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目标的人士。如果你对行为科学、极简主义实践和系统思维感兴趣,这本书将是你通往持久改变的蓝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美崎榮一郎


  1971年出生。大阪府立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畢業後,一直任職於花王株式會社。設計與親自參與製作的商品領域相當廣泛,從Attack、New Beads、Wide Haiter等的日用品系列到化妝品牌Raycious、Fine Fit皆有涉獵,以專案負責人的身分推動自家公司的資源與其他公司之間的合作,開發商品。與Nikon共同開發的多視角影像解析系統也獲電視台或新聞媒體爭相報導。

  除了為一介上班族之外,同時也積極地與個人業務沒有直接關係的公司外部的商務人士一起舉辦讀書會和交流會,NHK等的多家電視台、電台、雜誌、書籍等皆競相報導活動。透過舉辦築地早餐會等各種早餐會、提供商社務人士資訊交流的讀書會,每個月聚集了超過150名的社會人士,構築起了超過1000名的業外網絡。因為在各行各業都擁有廣大的人脈,因此被尊為「超級上班族」。《成功者的筆記本都記些什麼?》與《成功者的筆記本都記些什麼?:實踐篇》成為暢銷書,在2010年商業用書大賞中被評選為第一名。

譯者簡介

嚴可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職書店與出版社。譯作包括實用書、生活風格、文化藝術、遊記、散文、小說、攝影集、繪本等,入選誠品、博客來、Bios Monthly、Openbook選書、誠品閱讀職人大賞。譯有《懶人農法第1次全圖解:與自然共生的樸門設計》、《向孩子借來的地球》、《種子圖鑑》、《探索問題比尋找答案更重要》、《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 2:復活的開始》等。
 

图书目录

【前言】別擔心,你也可以改變自己!

第一章 不知不覺中常犯下的「工作上」的壞習慣
1 當座位越來越凌亂的時候……
2 陶醉於過去的經驗
3 動不動就說自己「好忙」
4 自己決定了格局與界限
5 不知不覺就「什麼事都自己一手包辦了」……
6 堅持自我主張
7 猶豫不決,寄不出道歉信……
8 有時缺乏動力……
9 過於好高騖遠
10 不寫備忘錄,以為靠記憶力就行
11 過於倚賴數位科技,反而溝通不良
12 看到新的3C商品,就忍不住想買
 
第二章 不知不覺中常見的「生活上」的壞習慣
13 買過的雜誌堆積如山
14 一不小心又花太多時間上網了……
15 快要遲到,慌慌張張擠上車
16 發票跟集點卡塞滿皮夾
17 節食也好、學英文也好,經常半途而廢
18 不知不覺一直在看電視
19 搭電車時總在玩手機
20 一不留神就衝動購買……
21 無意間總是在連鎖店用餐
22 動作粗魯,拿東西出氣
23 暴飲暴食
24 容易忘東忘西
25 拖太晚才睡,第二天遲到
 
第三章 不知不覺中常發生的「人際關係」的壞習慣
26 不論道謝或道歉,都說「不好意思」
27 寄出詞不達意的回信……
28 感謝遲遲說不出口
29 捨不得分享朋友
30 習慣以公司名稱介紹自己
31 覺得打招呼很麻煩
32 忘了見過的人名字,或認不得長相
33 不擅於聆聽
34 送給對方不適合的禮物
35 不願意分享資訊
36 擅自為他人貼上「難以相處」的標籤
37 期待得到回報
38 敬稱反而讓人覺得有距離感
 
第四章 不知不覺中常發生的「思考上」的壞習慣
39 總是有藉口
40 心想「還有時間」於是繼續拖延……
41 缺乏主見
42 把過錯怪罪於別人
43 為將來設想過多,並深陷不安
44 習慣跟人比較
45 說別人的壞話
46 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47 不擅於在人前表現
48 刻意迎合他人
49 不敢說「不」,累積更大壓力
50 總想著「如果當時那樣就好了」,容易感到後悔
 
【結語】你掌握住改變的機會了嗎?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897506
  • 叢書系列:商智WIZ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別擔心,你也可以改變自己!


  「啊~又出錯了」。
  你是否經常覺得懊悔呢?
  而就在昨天,是否才正發生過類似的狀況呢?

  雖然明知道不好,但有些習慣很難改變。
  你是不是也想很找機會扭轉過來呢?

  這本書就是專為想要戒除壞習慣的人,提供許多輕鬆漸進的訣竅。譬如50個「想要改變的習慣」與「如何改變它們的方法」。

  首先可以瀏覽一下目錄頁的標題。
  「這跟我還蠻像的耶?!」如果有這樣的感覺,這本書對你可能會派上用場。

  在插圖中登場的是獵豹與小熊(或稱獵豹先生與小熊先生)。
  在閱讀這本書時,感覺上獵豹似乎是比較成功的例子。
  但他其實原先跟小熊一樣有許多弱點,也是個「不中用」的人。

  我自己也是。跟小熊一樣,經常一再重覆許多壞習慣。當然,我也有崇拜的對象,就像獵豹那麼優秀。

  我一邊模仿著前輩,也努力希望能漸漸把「壞習慣」轉變為「好習慣」。
  好希望能變得像前輩一樣啊……

  習慣是不會立刻改變的。
  即使有心想改,還是很容易故態萌芽。

  遇到這樣的情形,請把這本書從書架上取下,重新再讀一次吧。即使壞習慣又犯了,只要真有反省的決心,還是可以試著去改變。

  為了讓讀者能反覆閱讀,我儘可能使這本書的內容簡單易懂。只要覺得「啊,又犯錯了……」就可以再讀一次。你只需要某個「契機」促使自己反省。

  有時,或許某些句子會讓你覺得搔到癢處,看起來特別諷刺。那正是促使你改變的機會。

  要不要趁這個時候,試著改變你的壞習慣呢?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吧。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关于自我提升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在贩卖焦虑和制造虚假的希望,每次读完都感觉热血沸腾几分钟,然后回归现实就束之高阁。然而,这一本的文字处理方式非常克制,没有那种过度的煽动性,它更多的是一种沉稳的引导。它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不是那种堆砌理论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个循序渐进的导师,先帮你识别出你那些看似无害却致命的“逃避回路”,然后逐步提供可操作的、微小的干预点。我过去最大的障碍是“完美主义”导致的“启动瘫痪”,总想着一次性做到最好,结果就是干脆不做。这本书里提到的“最小可行动剂量”的概念,对我触动极大。它强调的是**开始**本身的重要性,而非结果的完美程度。这种对“行动门槛”的精妙处理,让那些曾经看起来像珠穆朗玛峰的任务,瞬间变成了可以轻松跨越的小台阶。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不再惧怕开始一个新任务,因为我知道,只要能迈出第一小步,后续的惯性就会被建立起来,这是一种非常优雅的自我驱动机制的建立,而不是痛苦的自我鞭策。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简直是全新的,我以前总觉得戒掉坏习惯就是一场意志力的角斗,硬碰硬地跟自己的懒惰、拖延搏斗,结果往往是筋疲力尽然后宣告失败。读完这本书后才意识到,原来问题根源根本不在于“不够努力”,而在于我们对“改变”这件事的理解方式出了错。作者很擅长拆解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比如为什么我们明知道该做A,却总是在最后一刻被B诱惑。它没有提供那种空泛的“坚持就是胜利”的口号,而是像一个细致入微的侦探,带你深入到那些潜意识的触发点。我尤其喜欢它讲解的关于“启动难度”和“环境设计”的部分,简直是茅塞顿开。我过去尝试的那些方法,比如强行给自己设立惩罚机制,现在看来简直是南辕北辙,只会增加内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行为心理学的入门指南,只不过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它教你如何聪明地“设计”你的生活,而不是靠蛮力去“抵抗”你的本能。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路,真的让我对未来的改变充满了信心,因为这次我感觉不是在和自己打仗,而是在和系统漏洞合作。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没有把人塑造成一个“需要被改造的失败品”。相反,它完全肯定了人类天生趋利避害、追求舒适的本能,然后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本能来为我们服务。我过去对“拖延”的理解是道德上的缺陷,是自律不足的表现,所以每次拖延都会伴随着强烈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反而进一步消耗了我的能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本书成功地解构了这种情绪陷阱。它把“拖延”看作是一种**信息反馈**,告诉你当前的任务设计或者环境设置存在某种不匹配,而不是一种性格缺陷。这种去道德化的视角,极大地减轻了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我感觉自己不再需要向谁证明什么,只需要跟随书中的步骤,像一个工程师一样去调试自己的行为系统。特别是关于如何识别那些“伪成就感”的陷阱,对我这种容易被即时满足诱惑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看清了许多“假努力”的本质。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冷静、理智,但又不失洞察人心的温度。它读起来不是那种“励志演讲”式的宣讲,更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为科学家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咨询。我特别欣赏它对于“放弃”的重新定义。过去,放弃一个目标是失败的标志,是意志力溃败的铁证。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适应性的观点:有时,果断地放弃一个不适合自己的、需要过度消耗意志力的路径,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智慧和自我保护。这种允许“策略性后撤”的观点,让我对自己的“不完美”有了更宽容的态度。它不再要求我成为一个全能的战士,而是鼓励我成为一个懂得环境、懂得利用杠杆的“系统优化师”。这种深层次的理念转变,远比学会几个小技巧来得更有价值,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待“困难”和“改变”的哲学观,让人感觉改变不是一场痛苦的抗争,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可以轻松赢下的博弈。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高效的解构主义”。它不是教你如何“增加”新的习惯,而是如何“移除”那些阻碍你的旧有模式。很多自我提升的流派都强调“积极建设”,但这往往需要巨大的初始能量。这本书的策略是“先减负,再增效”。它对“逃避”行为的分析细致入微,比如如何分辨是真正的“疲惫”还是“抗拒”,以及每种情绪背后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我发现,很多我以为是“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实际上只是大脑在规避某个特定的认知负荷点。作者提供的工具非常实用,比如如何对任务进行“情景锚定”,而不是简单地设定时间。这种基于“情景-反应”链条的干预,远比那些空泛的“设定目标”要有效得多。读完之后,我对自己日常行为的观察维度都发生了变化,开始留意自己何时、何地、为什么做出了某个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自我觉察力的培养,而觉察是所有有效改变的前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