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先知與賣文人(紀念版)(精裝):哈維爾評論集

半先知與賣文人(紀念版)(精裝):哈維爾評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米蘭.昆德拉
圖書標籤:
  • 哈維爾
  • 戲劇
  • 文學評論
  • 政治
  • 哲學
  • 捷剋文學
  • 異議
  • 人權
  • 紀念版
  • 精裝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 當今第一部完整收錄研究和評價哈維爾的書籍!

  本書收錄三十八位東西方作傢、學者和知識分子,近三十年來研究和評論哈維爾的文字。經由「認識哈維爾」、「理解哈維爾」、「解構哈維爾」、「虛擬哈維爾」這四個主題,呈現東西方作傢、知識份子和流亡作傢對哈維爾迄今一生的政冶作為、思想和文學作品的不同認知和解讀。

  哈維爾的文學和思想遺產不隻是哈維爾本人寫下的那些文字,也不僅僅是對他思想、文學和行為的研究、評論和質疑,還包括世人對他持續的關注和審視,麵對自身社會環境和人類狀況的深刻闡述和思考。這些思考和思想彌足珍貴,甚至和哈維爾本人的思想和文字同等重要。

  關於哈維爾:

  瓦茨拉芙.哈維爾(Václav Havel, 1936-2011),具有劇作傢、持不同政見者、思想傢、政治傢等多重身分,也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人權工作者。

  1936年生於捷剋首都布拉格, 1960年代初開始從事戲劇創作,是捷剋最重要的劇作傢。1968年「布拉格之春」後,投入政治活動,是捷剋斯洛伐剋「七七憲章」運動的代錶人物,1979年以「顛覆共和國罪」被捷剋斯洛伐剋共產黨政府判刑入獄,1983年獲釋,後又多次入獄。他是捷剋斯洛伐剋人民推翻共產黨專製統治的「天鵝絨革命」的靈魂人物。

  哈維爾曾任捷剋斯洛伐剋聯邦共和國總統(1990-1992),兩任捷剋共和國總統(1993-2003)。劇作《花園晚會》於1963年首演;《通知書》(1965)與《愈來愈難集中精神》(1968)曾獲得紐約外百老匯戲劇獎(Obie Award)。其它劇作尚有《同謀者》(1970)、《乞丐歌劇》(1975)、《觀眾》(1975)、《山間酒店》(1976)、《抗議》(1978)、《錯誤》(1983)、《悲情聲聲慢》(1984)《誘惑》(1985)、《改善環境衛生》(1987)、《明天》(1988)、《離開》(2007)、Dozens of Cousins (Pět Tet, 2009 – a short sketch/sequel to Unveiling)、The Pig, or Václav Havel's Hunt for a Pig (Prase)(2009)等。

  哈維爾著作的中譯本有《來自遠方的拷問——哈維爾自傳》、《獄中書——緻妻子奧爾嘉》(傾嚮齣版)、《無權力者的權力》、《政治,再見!》(傾嚮∕左岸齣版)、《反符碼——哈維爾圖像詩集》(傾嚮∕唐山齣版)、《哈維爾戲劇選》(傾嚮∕書林齣版)、《不可能的藝術》(The Art of the Impossible )(1998,中譯本待齣)、《布拉格城堡來迴:總統歲月》(To the Castle and Back(2007,中譯本待齣)等。

  哈維爾的著作已譯成英、德、法、義大利、荷蘭、挪威、瑞典、波蘭等多種文字。
書目簡介: 《思想的迷宮:從柏拉圖到後現代的知識風景》 本書是一部橫跨兩韆多年西方思想史的恢弘之作。它並非一部傳統的、線性的哲學史著作,而是以一種更為動態和聚焦的方式,深入剖析瞭塑造西方文明核心觀念的關鍵轉摺點、核心辯論以及那些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傢。作者的視角獨特,著重於探討「知識如何被建構、被挑戰、最終被重新定義」的過程。 全書分為五個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知識考古之旅。 第一部分:奠基:理性與神話的疆界(古希臘至中世紀初期) 本部分聚焦於西方理性精神的誕生與早期結構。作者首先細膩地描摹瞭古希臘城邦的社會氛圍如何孕育齣對世界的係統性探究。從泰勒斯對「本原」的追問,到赫拉剋利特的變動哲學與巴門尼德的永恆存在之爭,作者並未僅僅羅列學說,而是將這些早期思辨置於其政治和文化脈絡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對柏拉圖的「理念論」的解讀極具穿透力。作者將其視為西方形上學的「原始代碼」,探討瞭它如何同時為宗教信仰和科學理性提供瞭最初的框架。接著,作者詳述瞭亞裏士多德如何將哲學從純粹的思辨轉嚮對經驗世界的組織與分類,奠定瞭邏輯學和科學方法的雛形。 中世紀的討論則著重於「信仰與理性」之間的緊張關係。作者深入分析瞭奧古斯丁對時間本質的沉思,以及托馬斯·阿奎那如何巧妙地融閤瞭亞裏士多德的工具與基督教神學,創造齣一個宏大而自洽的宇宙觀。這一部分的核心論點在於:中世紀的知識體係雖然看似僵化,卻是為後來的文藝復興積蓄能量的必要準備。 第二部分:斷裂與重構:人文主義的覺醒與科學革命的序麯(文藝復興至十七世紀) 這一段落標誌著思想重心從神聖轉嚮人本。作者以極大的熱情描繪瞭文藝復興時期,學者們如何重新發掘古典文本,並將「人的潛能」置於宇宙的中心。這裡探討瞭尼可羅·馬基維利的政治現實主義,它如何首次將倫理考量從權力的運作中剝離齣來,帶來瞭現代政治思想的陣痛。 科學革命是本部分的重頭戲。作者精心對比瞭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的實驗方法以及牛頓的經典力學體係。重點並非僅在於科學發現本身,而在於這些發現如何係統性地瓦解瞭由亞裏士多德和教會共同建立的「封閉宇宙」觀念,從而為啟濛運動開啟瞭無限的空間。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被視為知識論上的「大爆炸」——將一切知識的確定性建立在內在的自我意識之上,從根本上改變瞭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第三部分:啟濛的雙刃劍:理性、自由與社會契約(十八世紀) 啟濛時代的論述著重於自由、權利與公共領域的形成。洛剋奠定的經驗主義基礎,如何與盧梭對「公意」的理想化辯證?本書詳細梳理瞭孟德斯鳩對權力分立的洞察,以及伏爾泰對不寬容的猛烈抨擊。 十八世紀的哲學傢們渴望用理性之光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但作者也敏銳地指齣瞭其內在的矛盾。例如,康德的先驗哲學如何試圖在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之間架設橋樑,既捍衛瞭科學知識的必然性,又為道德自主性劃定瞭界限。在這一部分,讀者將看到自由的理念如何在哲學思辨中逐漸凝結成政治行動的藍圖。 第四部分:時代的深淵:浪漫主義、辯證法與現代性的睏境(十九世紀) 十九世紀是思想傢們麵對理性侷限性的時代。本書將浪漫主義視為對啟濛過度信賴理性的「必要反動」。德國觀念論,尤其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與辯證法,被視為是對歷史進程的首次全麵整閤嘗試。作者精闢地分析瞭黑格爾的「主奴辯證法」,揭示瞭承認(Recognition)在人類自我意識形成中的核心作用。 隨後,本書探討瞭對現有體係的顛覆性批判。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經濟學批判與對異化的哲學洞察交織在一起,重塑瞭人們對歷史和社會結構的理解。尼采則以其「權力意誌」和對傳統道德的「重估」,預示瞭二十世紀思想的徹底轉嚮。本書強調,十九世紀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第一次正視瞭人類存在的根本不確定性。 第五部分:破碎的世界:碎片化的真理與後現代的迴響(二十世紀至今) 最後一部分聚焦於二十世紀以來思想界的分裂與多元化。鬍塞爾的現象學如何試圖迴歸事物本身,而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又如何將追問引嚮存在的本質? 本書花瞭大量篇幅討論語言哲學的轉嚮。維特根斯坦對語言邏輯的澄清,如何最終導緻他自己對語言遊戲的寬容態度?這與蒯因對「分析-綜閤」區別的攻擊,共同開啟瞭語言學的世紀。 在後結構主義和後現代的討論中,作者清晰地梳理瞭福柯對權力/知識結構的解構,德裏達對「在場形上學」的消解,以及列維納斯的倫理優先論。本書的結論部分總結道:現代思想已經接受瞭一個核心事實——真理不再是單一、宏大的敘事,而是存在於特定語境、特定權力結構下的多重詮釋與持續的對話之中。 總結: 《思想的迷宮》不僅是對重要思想傢觀點的梳理,更是一部關於「我們如何思考」的深度探討。它引導讀者穿越歷史的長廊,親身經歷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觀的知識論戰役,理解每一個「確定性」背後所隱藏的脆弱性與後續的挑戰。這本書適閤所有對知識結構、思想演變及其對當代社會影響感興趣的嚴肅讀者。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貝嶺


  詩人、文學編輯和齣版人,加州大學(爾灣校區,UC Irvine)國際寫作與翻譯中心理事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理事,《傾嚮》文學人文雜誌(1993-2000年)和傾嚮齣版社創辦人,中國獨立作傢筆會創辦人。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27621
  • 叢書係列:流亡年代叢書
  • 規格:精裝 / 449頁 / 14.8 x 21 x 6.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紀念版說明
      
  2003年2月,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 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卸任捷剋總統一職,這個有著劇作傢、持不同政見者、反對運動領袖、思想傢、總統、政治傢多重身分的人,嚮「政治,再見!」,從政治世界的焦點轉爲歷史參與的書寫者和推動者。

  2004年11月,在我的協助接洽下,哈維爾受颱灣官方和民間之邀,終於踏上瞭颱灣的土地,以一週時間訪問颱北。為瞭讓中文世界認識哈維爾、理解哈維爾,瞭解他奇妙的人生,我編選瞭這本研究性的解構之書《半先知與賣文人——哈維爾評論集》,書中的國際作傢和知識分子以各自的角度觀察、閱讀、探討哈維爾,甚至以和他相處時的感受審視他。

  從總統一職卸任後的哈維爾,雖不斷地齣國訪問,甚至在美國東部和匍萄牙海岸小住,可基本上是在病中渡過瞭近八年的時光。除瞭在國際人權領域上一如既往地投入和發聲外,他也迴歸為作傢,以堅強的意誌力,完成瞭他一生中最後、也最在意的心願:一本總統生涯的迴憶錄、一部劇本及該戲導演,一部虛構與非虛構並呈的電影(腳本創作及導演)。

  2023年是傾嚮齣版社創辦二十年,也是傾嚮齣版社的創始書《來自遠方的拷問——哈維爾自傳》麵世二十年,傾嚮齣版社特以珍藏本的形式來嚮我敬重的友人,一位「簡單的複雜人」,人類良知的代錶性人物——瓦茨拉夫•哈維爾緻敬。

貝嶺
2022年12月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對評論文學的閱讀習慣是比較挑剔的。我不太喜歡那種過度煽情或者故作高深的腔調,那種文字往往讀起來很纍,最終收獲的卻是空洞的迴響。我更欣賞那種冷靜、剋製,但字裏行間又暗藏著強大思想力量的筆法。那種文字就像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精鋼,外錶樸實無華,內裏卻鋒利無比,能夠準確地切開迷霧。我希望這本書中的評論能夠展現齣一種成熟的批判性思維,它不應是簡單的“反對”或“贊同”,而更應該是一種復雜的“理解”與“超越”。這種超越,意味著作者不僅要看到事物的問題所在,更要能預見到潛在的齣路和可能性。對於一篇優秀的評論而言,它的生命力不在於它說瞭什麼新鮮事,而在於它如何重新組織瞭我們對舊事物的認知框架。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哪怕隻有一個篇章能達到這樣的高度,那也算是一次成功的閱讀體驗瞭。

评分

最近在整理書架時,發現自己缺少一本能夠係統性梳理某種特定思想脈絡的工具書。我的閱讀往往比較跳躍,缺乏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石來支撐我對復雜社會現象的理解。我希望這本評論集能扮演這個角色,成為一個穩定、可靠的知識錨點。它不需要麵麵俱到,但它所選擇的評論對象和論述角度,應該能夠構成一個清晰的知識譜係。閱讀評論集對我而言,更像是在與一位或幾位思想上的導師進行深度交流。我尋找的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那套提問的方式和分析問題的邏輯框架。如果這本書的文字能夠清晰地展示齣作者是如何構建他的論點、如何搜集證據以及如何排除乾擾項的,那麼它對我的價值就不僅僅是信息層麵的,更是方法論層麵的提升。我非常看重這種邏輯訓練的價值。

评分

我是一個對“紀念版”這個詞匯抱持審慎態度的人。很多時候,它隻是一個營銷口號,掩蓋瞭內容本身的陳舊或不足。然而,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夠以“紀念版”的名義被重新推齣,我更傾嚮於相信,它所收錄的觀點和論述,一定經受住瞭時間的檢驗,具有超越特定時空背景的持久價值。我猜想,這可能是一本在特定曆史階段對某種主流思想體係進行瞭有力反思的作品,而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從中學到如何保持清醒的獨立思考。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從一個更廣闊的曆史維度去審視我所處的當下。一個好的評論傢,他的目光應該能超越自己所處的時代,與後世的讀者進行對話。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齣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力,讓我們在閱讀中感受到思想的薪火相傳,而不是對過去的簡單重復。

评分

最近一直在追尋一些關於時代精神和個體價值的深度思考,尤其是那種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論述。我發現很多當下流行的觀點都顯得過於碎片化和功利化,缺乏一種曆史的縱深感和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不同的視角。我希望它能像一塊定海神針,幫助我在信息洪流中錨定自己的精神坐標。一本好的評論集,理應具備穿透錶象、直抵核心問題的能力,它不應隻是簡單的對時事進行評頭論足,而更應該是在宏大敘事中,發掘齣個體命運的微妙張力。我關注的重點是,作者是否能將那些看似宏大的哲學命題,巧妙地融入到對日常生活的細膩觀察之中,從而讓理論不再是高懸空中的口號,而是可以被我們觸摸和感知的現實。這種對“精神棲居地”的追問,是我閱讀這類作品的核心驅動力。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那種精裝書特有的厚重感和儀式感,讀起來就覺得是對閱讀本身的尊重。封麵設計上那種古典與現代交織的風格,很符閤書名所暗示的某種精神探索的意味。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書脊的燙金字樣,在燈光下低調地閃爍著,透著一股子內斂的智慧光芒。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讀內容,但僅僅是翻閱這本實體書,就已經能感受到編輯和設計團隊的用心良苦。這種用心,對於閱讀體驗來說至關重要,它營造瞭一個非常適閤沉浸式思考的氛圍。現在的齣版物中,能把“好看”和“耐讀”做到如此平衡的實體書越來越少見瞭,所以單從物質層麵來說,它絕對值得收藏。這本“紀念版”的厚度,也讓我對收錄內容的豐富性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像它的外錶一樣,內在也同樣經得起反復的品味和推敲。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