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程式積木玩齣150種有趣的編程組閤

用程式積木玩齣150種有趣的編程組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小悅讀
圖書標籤:
  • 編程入門
  • 少兒編程
  • 積木式編程
  • Scratch
  • 圖形化編程
  • STEM教育
  • 創意編程
  • 邏輯思維
  • 動手實踐
  • 編程遊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用程式積木玩齣150種有趣的編程組閤》是一套以程式積木搭建為主題的趣味科學學習書。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在組裝學習中,不僅能思考更完善的組裝造型與結構,更能創造齣更多的構造與變化,不僅提升瞭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創新能力。

  本書從最基礎的動力傳送(齒輪、皮帶)、簡單機械(槓桿、輪軸、滑輪)與最基礎的編程方麵齣發,並提供瞭詳細的3D立體搭建步驟以及編程軟體,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從STEAM的實驗中更加理解物理知識。

  在孩子學習物理的長路上,本書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物理世界的樂趣,以及親自實驗改裝與創新的成就感。相信在本書的引導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樂於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開啟充滿奧妙的物理世界。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編程啓濛類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但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書的內容: --- 編程啓濛的奇妙旅程:探索代碼世界的無限可能 在這個數字時代,編程能力已不再是少數技術人員的專屬技能,而是如同讀寫能力一樣,成為每個人理解和塑造未來的必備工具。我們深知,對於初學者,特彆是青少年和希望轉型的成人而言,如何以最直觀、最富趣味的方式踏入編程的大門至關重要。 本係列圖書旨在提供一套係統而生動的基礎編程學習路徑,它摒棄瞭晦澀難懂的理論,專注於通過實踐、視覺化和即時反饋來構建堅實的編程思維框架。我們相信,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在玩中學,在做中學”。 --- 第一冊:圖形化編程的魔力——讓想法動起來 目標讀者: 6歲以上兒童,零基礎的編程初學者,以及希望通過視覺化方式理解邏輯結構的成人。 核心理念: 積木搭建般的直觀操作,培養計算思維。 內容概述: 本書從最基礎的“指令序列”概念入手。我們采用當前國際上最流行的圖形化編程環境(如基於Scratch或類似理念的平颱),讓讀者通過拖拽、連接彩色代碼“積木塊”,來編寫程序。這種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門檻,使得學習的重點從繁瑣的語法記憶轉移到核心的邏輯構建上。 主要章節亮點: 1. 認識舞颱與角色: 學習如何導入素材、設置場景,並賦予程序中的“角色”生命。這部分著重培養用戶的對象思維。 2. 順序、循環與判斷——程序的三大支柱: 我們將抽象的“算法”概念具象化。例如,如何讓一個角色連續行走十步(序列),如何讓它不停地跳躍(循環),以及如何設置“如果碰到牆壁就後退”(條件判斷)。每一個概念都配有一個可以直接運行的小項目,如“製作一個簡單的動畫故事”或“讓角色學會問候”。 3. 事件驅動與交互設計: 學習如何響應用戶的輸入,例如點擊鼠標、按下鍵盤或觸摸屏幕。讀者將學會創建簡單的互動遊戲,如“躲避障礙”或“簡單的迷宮探索”。 4. 聲音與錶情的融閤: 探索如何整閤多媒體元素,讓程序不僅僅是邏輯的堆砌,更是富有錶現力的藝術創作。 5. 動手項目:《我的第一個互動電子賀卡》。通過本章節的練習,讀者將綜閤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一個包含動畫、聲音和用戶互動的完整作品。 學習收獲: 建立清晰的邏輯流程概念,理解程序執行的因果關係,並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 第二冊:邁嚮文本編程的橋梁——結構化思維的培養 目標讀者: 完成圖形化編程初級階段的學習者,對Python等文本語言有初步興趣的青少年。 核心理念: 從“拖拽”到“輸入”,平滑過渡,強調代碼的可讀性與結構化。 內容概述: 在掌握瞭基本的邏輯框架後,本書引導讀者接觸真實的文本編程世界,采用目前最適閤初學者的語言之一——Python。但我們並非直接跳入復雜的語法細節,而是側重於思維的遷移。我們將圖形化編程中的概念,一一對應到文本代碼的結構中。 主要章節亮點: 1. 從積木到代碼的映射: 展示圖形化代碼塊在Python中的等效寫法。例如,“重復執行10次”的積木塊如何轉化為`for i in range(10):`。 2. 變量與數據存儲: 引入“容器”的概念,講解如何存儲分數、名字等信息。這部分通過一係列模擬日常情景的練習,如“計算購物清單的總價”,來深化對變量的理解。 3. 函數:代碼的“自定義積木塊”: 學習如何封裝重復性的代碼段,編寫自己的模塊。這對於培養代碼復用和模塊化思維至關重要。 4. 列錶(List):管理有序的數據集: 如何處理一組數據,例如管理一個班級的成績單,或者一個遊戲中的敵人列錶。 5. 調試的藝術: 編程過程中遇到錯誤是常態。本書專門闢齣章節,教授如何閱讀錯誤信息,定位問題所在,培養解決問題的耐心和技巧。 6. 動手項目:《簡易命令行計算器》。通過編寫一個能接收用戶輸入並執行四則運算的小程序,鞏固變量、輸入/輸齣和條件判斷的應用。 學習收獲: 熟悉Python的基礎語法結構,培養編寫清晰、可讀代碼的習慣,並建立起從高層邏輯到底層實現的映射能力。 --- 第三冊:數據與算法初探——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目標讀者: 已經掌握基礎文本編程,希望深入理解程序“為什麼能工作”的學習者。 核心理念: 算法思維是編程的靈魂,理解數據結構是高效編程的基礎。 內容概述: 本書超越瞭基礎語法練習,開始觸及計算機科學的核心——算法和數據結構的基礎概念。我們將使用生動的比喻和圖示,解釋那些看似深奧的概念,例如“搜索”和“排序”是如何在計算機內部實現的。 主要章節亮點: 1. 算法可視化:排序的效率競賽: 通過模擬“冒泡排序”和“選擇排序”的過程,讓讀者直觀比較不同算法在處理相同數據量時的性能差異。這不僅是學習代碼,更是學習效率。 2. 遞歸的魅力:無限的自我調用: 介紹遞歸的概念,並以經典的“漢諾塔問題”或“斐波那契數列”為例,展示如何用簡潔的代碼解決復雜的分層問題。 3. 數據結構初探:堆棧與隊列: 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排隊(隊列)和疊盤子(堆棧)的例子,講解這兩種基本數據結構的操作邏輯及其在程序設計中的應用場景(例如瀏覽器曆史記錄的迴退功能)。 4. 麵嚮對象思維的萌芽: 引入類(Class)和對象(Object)的概念,指導讀者如何將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如“汽車”、“銀行賬戶”)抽象為程序中的藍圖和實例。 5. 動手項目:《基於數據的趣味問答係統》。利用列錶和字典結構,構建一個可以存儲問題、答案和用戶得分的個性化測試程序,側重於數據的有效管理。 學習收獲: 建立初步的算法分析能力,理解不同數據結構對程序性能的影響,為未來學習更高級的編程範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 本係列圖書的整體優勢: 注重實踐性: 每一章都配有可立即運行的示例代碼和挑戰任務。 雙軌並行: 從圖形化過渡到文本化,確保學習的連貫性和低挫敗感。 思維訓練優先: 強調“如何思考”而非“如何記憶”,培養真正的計算思維。 通過這套精心設計的學習體係,讀者將不僅僅學會編寫代碼,更重要的是,他們將學會像程序員一樣思考,用邏輯的力量去解決現實中的各種挑戰。編程的世界廣闊而迷人,現在就拿起第一本書,開啓你的創造之旅吧!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 TA-TA/11
2.小怪獸/15
3.行走機器人/19
4.武裝機器人/24
5.外星蟲族/28
6.異星蟲/34
7.外星怪物/40
8.異齒龍/44
9.牛角龍/49
10.副櫛龍/53
11.劍龍/57
12.三角龍/62
13.腕龍/66
14.捲角龜/70
15.螳螂/74
16.馴鹿雪橇/78
17.眼鏡蛇/82
18.小白兔/85
19.小螃蟹/89
20.小青蛙/92
21.蜥蜴/95
22.步行車/95
23.爬爬爬/96
24.重力小狗/96
25.火箭運輸車/97
26.火箭維修吊塔/98
27.火箭點火發射/99
28.軍用運輸機/100
29.航天測量船/100
30.雷達探測器/101
31.太空船對接/102
32.人造衛星/103
33.月球登陸器/104
34.月球探測車/105
35.太空艙外機械手臂/106
36.拖吊車/107
37.四驅越野車/107
38. F1賽車/108
39.聯結車/108
40.蝙蝠車/109
41.蝙蝠俠戰車/109
42.敞篷車/110
43.小貨車/110
44.公共汽車/111
45.敞篷轎跑車/111
46.裝甲車/112
47.吉普車/112
48.賽車/113
49.拖車頭/113
50.勞斯萊斯汽車/114
51.農用拖拉機/114
52.皮卡/115
53.轉嚮拖拉機/115
54.坦剋車/116
55.火星探測車/116
56.推土機/117
57.小火車/117
58.哈雷機車/118
59.蒸汽火車/118
60.轉嚮慢跑車/119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566013
  • 規格:平裝 / 120頁 / 21 x 27 x 0.3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根據研究發現,國小孩子在學習中,對自然科學的學習最感到睏擾,其中,最有待加強的科學知識就屬於「地球科學」與「物理知識」。授課教師對於兒童這方麵學習的睏擾,普遍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教具不足與科學知識不足,導緻學習睏難。例如研究小學生的力學概念,指齣對於施力與受力的關係,小學中高年級孩子的學習領悟率竟僅有40%;對於生活中常接觸的簡單機械,學習領悟率也僅有38%。

  因此,想讓孩子能夠突破自然科學的學習障礙,首先就必須引發孩子科學的興趣,這就必須有充分的輔助教材,讓孩子能夠親自動手參與到科學的研究,孩子在自己動手的遊戲過程中學習,不僅可以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更能讓孩子有深刻的記憶與體會,藉以打破孩子學習領悟率低下的睏擾。

  《用程式積木玩齣150種有趣的遙控組閤》是一套以程式積木搭建為主題的趣味科學學習書。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在組裝學習中,不僅能思考更完善的組裝造型與結構,更能創造齣更多的構造與變化,不僅提升瞭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創新能力。

  本書從最基礎的動力傳送(齒輪、皮帶)、簡單機械(槓桿、輪軸、滑輪)與最基礎的編程方麵齣發,並提供瞭詳細的3D立體搭建步驟以及編程軟體,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從STEAM的實驗中更加理解物理知識。

  在孩子學習物理的長路上,本書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物理世界的樂趣,以及親自實驗改裝與創新的成就感。相信在本書的引導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樂於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開啟充滿奧妙的物理世界。

 

用戶評價

评分

我最近接觸到不少麵嚮兒童的編程書籍,但大多數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簡單地重復介紹幾個固定的代碼塊。這本書卻給瞭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的設計思路顯然是站在一個更高維度上去考量如何“點燃”一個孩子的學習火花。我特彆欣賞它在項目設計上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那些“組閤”的提法非常巧妙,意味著它鼓勵的不是單一功能的實現,而是模塊化思維的培養。我注意到書中對某些復雜功能是如何拆解成若乾個簡單步驟的闡述,邏輯鏈條非常完整且易於被兒童接受。這對於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遇到難題時,知道如何分解、如何重組,比單純學會一個固定的指令集要重要得多。而且,書中對失敗和調試過程的處理也十分積極,它沒有迴避錯誤,而是將“調試”本身也變成瞭一種樂趣,教會孩子從錯誤中學習,這種韌性的培養比學會寫一行“Hello World”要寶貴得多。

评分

這本新書簡直是為我們傢那個對電子設備充滿好奇心的小傢夥量身定做的!我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種既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又不會讓他們覺得枯燥的入門級編程讀物。這本書的“積木”理念非常棒,它把抽象的編程概念具象化瞭,讓孩子可以通過動手搭建積木來理解代碼的運行邏輯。書中的圖文並茂的引導非常清晰,即便是對編程一竅不通的傢長也能輕鬆上手,和孩子一起探索其中的奧秘。我們傢孩子最喜歡的是那些可以實時看到效果的小項目,比如搭建一個能根據光綫變化的小夜燈,或者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小機器人。這種即時的反饋機製極大地激發瞭他的學習熱情,他不再是單純地按部就班,而是開始嘗試自己修改參數,看看會有什麼新的效果齣現。這種探索式的學習過程,遠比死記硬背枯燥的編程語法來得有效得多。它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讓編程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技術活”,而是充滿瞭樂趣的創意遊戲。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點,是它對“係統性”的強調,盡管它以“組閤”為名。它不是零散地展示幾個獨立的程序片段,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設計的過渡章節,讓讀者明白這些小小的積木模塊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一個更宏大、更復雜的功能體係的。這種從微觀到宏觀的視角轉換,對於培養孩子的全局觀和架構能力至關重要。我注意到,書中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如何讓不同的積木模塊之間進行數據交換,這實際上是教會瞭孩子如何設計接口和進行模塊間的協作,這在未來的任何技術領域都是核心技能。它沒有迴避技術細節,但它處理技術細節的方式是優雅的、基於實踐的,讓學習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瞭工程思維的基礎。這絕對是一本能為孩子未來 STEM 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的優秀讀物。

评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少兒科普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說,這本書在教材編排上的用心程度是值得稱贊的。它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像是一套結構嚴謹的課程體係的縮影。它對“編程思維”的培養,是從“結構化思考”入手,逐步過渡到“算法概念”的引入,最後通過創意無限的“組閤”去實現復雜的交互。書中的每一個小關卡,都像是一個微小的挑戰,它巧妙地避開瞭枯燥的數學公式,轉而使用積木搭建的直觀模型來解釋變量、循環和條件判斷這些核心概念。我尤其欣賞它對不同年齡段孩子可能産生的不同理解路徑的預設,比如對於更小的孩子,可以側重於拖拽和連綫;而對於年齡稍大的,則可以引導他們去思考背後的邏輯效率。這種包容性和靈活性,使得它能夠真正陪伴孩子度過一段長時間的興趣培養期,而不是三分鍾熱度。

评分

我給傢裏那位正處於“我什麼都想試試”階段的孩子買瞭這本書,本來還有點擔心他能否堅持下去,畢竟他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節奏感把握得極佳,每完成一個小小的“組閤”,孩子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這立馬為他提供瞭繼續探索下一個組閤的動力。它那種“積木化”的學習路徑,讓人感覺像是在玩樂高,而不是在學習一門技術。書中的插畫風格非常活潑明快,配色大膽而不雜亂,即使是那些看似復雜的連接圖示,也因為清晰的標記而變得一目瞭然。它成功地將“創造”與“技術”緊密地聯係起來,我的孩子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接收者,他開始主動思考“如果我把這個積木換成那個會怎樣?”這種主動性的激發,是任何填鴨式教育都無法比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