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教授,著有研究陸贄重建唐代帝國的專書To Rebuild the Empire: Lu Chih’s Confucian Pragmatist Approach to the Mid-T’ang Predicament (2020),以及唐代婦女與當代中國思想史等多篇論文。編有《現代知識貴族的精神:林毓生思想近作選》(2020),並合譯葛兆光著《中國思想史》二冊(2014、2018)和《余英時回憶錄》(2021)。
林毓生先生是研究近、現代中國思想史的著名學者。他的英文論著The Crisis of Chinese Consciousness(《中國意識的危機》),是針對五四時期激進反傳統主義進行的系統性研究。此書在1986年出版的最早中文譯本以及後來出版的日譯與韓譯 本,對於80年代東亞地區的日本與南韓,特別是臺灣和大陸的學界與文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舉例而言,當時臺灣許多青年學子在受到林毓生此書的啟發之後,有的人日後成了他的研究生,有的認為林毓生是他心目中「最喜歡的人文學者」,更有人多年之後出版了以林毓生思想作為研究主題的論文或是專書。回望1980年代的中國大陸,我們也看到彼時已有書評認為林毓生此書不但「對中國文化思想界是有意義的」,而且書中所提「問題之精銳」,「見解之深邃」,也「與海外尋常所謂『漢學家』不可同日而語」。隔了近三十年的時間,我們仍然看到有文章直言林毓生對五四全盤化激進反傳統主義的研究,給了大陸知識界「巨大的衝擊」,使學者在理解林毓生對五四這個反傳統主義的「判定」之後,就無法繼續再對過去一直認為只是愛國運動的五四,做出「某種直接、明顯、單一」的連 結與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