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絕望的路上 學會怎麼活:第一位華人盲眼旅行家教你打破心的侷限,成為自己的主宰

我在絕望的路上 學會怎麼活:第一位華人盲眼旅行家教你打破心的侷限,成為自己的主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晟康
图书标签:
  • 盲人旅行
  • 心灵成长
  • 自我救赎
  • 励志
  • 正能量
  • 克服障碍
  • 人生哲学
  • 个人成长
  • 勇敢
  • 希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央視、新華社等各大媒體競相報導
《盲行者》紀錄片主角(入圍2018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樊登(「樊登讀書」創始人)專文推薦

∖我認命,但我永不認輸∕
他是華人第一位盲人旅行家、當代徐霞客
足跡遍布世界6大洲、35座城市

他是華人第一位盲人帆船帆板運動員
還是殘運會200公尺短跑銅牌得主

他是開了4家分店的創業家
也是在赴死路上重獲新生的傳奇者

靠著一副墨鏡、一根盲杖、一個登山包走闖大江南北
 他如何成為自己的救贖
寫下不凡的命運篇章?

  曹晟康:「想做就去做,就這麼做到了。」
  樊登:「在他的字典裡,好像從來沒有『屈服』這兩個字,只有『我不服』……雖然他不能看見世界,但是可以讓世界看見他,曹晟康的人生是成功的。」

  ▌    「你是怎麼學會游泳的?」「自殺時學會的。」
  8歲失明,9歲輟學,16歲第一次自殺。
  30歲出頭開了按摩店,規模拓展至四家分店。隔年一夕賠光。
  再度赴死。卻在前往地獄的途中,學會如何好好活。
  都說比戲劇更戲劇化的,只有真實人生,
  曹晟康用生命歷程告訴我們:結束生命不難,難的是沒有真正活過!
  而每個爛得不像話的人生,都有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    「誰說盲人只能認命,我偏不!」
  被霸凌、嘲諷、指責……,這世界從未對他減少過惡意,就連家人也是。
  面對命運給的無情餽贈,只有接受的份嗎?
  「去學算命混口飯吃吧?」
  他偏不!他偏要成為旅行家,「看看」這個精彩的世界。
  正是這「認命卻不妥協」的倔強,讓他一次次突破極限、接受挑戰:
  既然看不見世界,那就要讓世界看見!

  ▌    「100個足以殺死我的危險,抵不過一個想做就去做的信念」
  盲人在熟悉環境中生活已屬不易,更別說要踏出國門看世界。
  歷經被搶劫、詐騙、差點被人口販子賣掉……
  露宿街頭、跌跌撞撞,受傷早已是家常便飯,
  他仍然深信,「一個人若心懷光明,這世界就不會徹底黑暗」。
  因此他積極學英語、進修按摩推拿術,甚至還用精湛技藝打工換宿,
  一步步圓環遊世界的夢,也收穫了不分國界的善良和美。

  ▌    「靠人人跑,只有靠專業才能贏得尊重」
  不甘心被鎖在家中,或被當作米蟲,
  他知道唯有一技傍身,才能讓自己壯大。
  於是拜師學藝,讓專業為自己背書,
  並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抓緊機會就精進磨練。
  勇敢,讓他走出了命運的框架;努力,讓他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
  未來也許還會面臨更多挑戰,但他的故事仍在進行中……

  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 × 一股強韌的內在生命力量
  曹晟康以「不用雙眼也能看世界」的篤定,
  教會所有人「唯一能困住自己的,只有自己」。
  因為心懷夢想的人,早已走在路上。

感動推薦

  何則文│文策智庫執行長       
  樊登│「樊登讀書」創始人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的,为您撰写一份关于一本未具名、不含您提供的图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力求信息丰富且自然流畅。 --- 书名暂定:《无界之境:心灵拓扑与自我重塑的实践指南》 副标题:探索心智的边界,绘制人生的新地图 【本书导读:穿越迷雾,抵达真正的“自我”所在】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由习惯、恐惧和外界期望编织而成的“心灵领地”之中。这片领地看似安全舒适,实则限制了我们体验更广阔人生的可能性。你是否曾感觉被困在重复的模式里?是否在面对重大抉择时,发现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内在的“惯性力”所牵引,而非自由意志的驱动? 《无界之境:心灵拓扑与自我重塑的实践指南》并非一本空泛的励志之作,而是一份深入人类认知结构、情感回路与行为模式的深度剖析地图。它邀请读者踏上一场严谨而富有启发性的内在探索之旅,旨在帮助读者识别并拆解那些限制性心智结构,从而构建一个更具弹性、更富适应性的全新自我。 第一部分:心智的地理勘测——理解你的内在疆域 本书开篇将引导读者进行一次精密的“心灵地理勘测”。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思想并非是单一、恒定的实体,而是如同一个不断演变的地理景观。 认知的断层与裂谷: 探讨核心信念的形成机制。这些信念,无论正向或负向,都如同地质构造一般,决定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水流”(信息)和“交通”(行动)的导向。我们将解析“确认偏误”如何固化我们的认知边界,以及如何通过主动的“信息校准”来拓宽这些断层。 情感的山脉与平原: 剖析情绪的物理学意义。恐惧、焦虑、满足感并非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大脑中复杂的生化与神经回路的表征。本部分将详细区分“反应性情绪”与“选择性情绪”,教授如何识别情绪爆发点前的微弱信号,从而避免被突如其来的情感风暴卷走。 习惯的河道: 深入研究行为惯性是如何通过神经通路被固化为“高速公路”。我们将引入“行为重定向矩阵”,提供科学的方法论,用于逐步侵蚀旧有、低效的思维和行为路径,为新的、有益的模式开辟支流。 第二部分:拓扑学的革命——重塑连接与路径 “拓扑学”关注的是形状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在本书中,它象征着我们内在结构的核心关联性。即,即便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我们依然可以保持核心的“自我感”,同时灵活地改变连接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 界限的弹性与刚性: 探讨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边界”是如何被我们构建和维护的。一个有效的自我,需要具备“弹性边界”——在需要时能够清晰地划定界限,同时在需要协作时又能流畅地融合。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情景模拟练习,帮助读者区分“边界的缺失”与“边界的开放”。 叙事的迭代与重写: 你的生命是一部你不断讲述的故事。如果故事的主角永远是受害者或失败者,那么行动的范围就会被大大压缩。本章专注于“自我叙事重构”的技术。这不是简单的自我安慰,而是基于事实证据,系统性地修改故事的视角、冲突的性质以及高潮的定义,从而为未来的行动提供全新的动机蓝图。 意义的锚定: 探讨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如何建立不可动摇的“价值锚点”。当外部的成功标准(如财富、地位)发生动摇时,内在的价值体系是唯一的稳定器。本书提供了深入的“价值澄清工作坊”,帮助读者超越社会主流定义,找到真正驱动其生命力的深层意义。 第三部分:实践的演习场——从理论到存在的转变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这一部分将聚焦于一系列可操作的、跨领域的实践工具,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将心智的拓扑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掌控力。 决策的维度扩展: 传统决策往往在“是/否”的二元对立中徘徊。我们引入“多维态决策模型”,将时间维度、情感影响、资源消耗等因素纳入同一个计算框架。这使得决策过程从一种痛苦的挣扎,转变为一种清晰的路径规划。 专注力的物理学: 面对信息超载的时代,专注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本书将讲解如何利用“注意力预算管理”系统,像管理财务预算一样管理你的认知带宽。这不是关于冥想技巧的罗列,而是关于如何在特定任务中,系统性地排除“认知杂音”的工程学方法。 失败的重新编码: 失败是信息,而非终结。我们提出“逆向工程分析法”,要求读者将每一次挫折视为一个需要拆解的复杂系统。通过精确分析导致失败的每一个变量(输入、处理过程、输出偏差),我们可以提取出最宝贵的经验数据,将其转化为下一次尝试的优化参数。 【结语:成为你自身宇宙的设计师】 《无界之境》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终点站”,而是为你提供一张精确的星图、一台先进的导航仪,以及一套可以自我修复的船只。你将学会如何倾听自己心智深处传来的信号,如何辨识那些阻碍你前行的内在地形,并最终,拥有设计并航行于自己所选择的人生航线上的能力。这是一场关于“成为主宰”的深刻对话,主宰的不是世界,而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内在反应和重塑能力。 适合读者: 感到生活停滞不前,渴望结构性改变的职场人士。 希望提升决策质量和情绪稳定性的领导者与创业者。 对心理学、认知科学及自我发展有深度求知欲的学习者。 任何认为“外在的成功需要先有内在的稳固”的人。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曹晟康


  華人第1位盲人旅行家、第1位盲人帆船帆板運動員、世界上第1位登上「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的盲人。出身貧窮,8歲時因車禍視力逐漸衰退,之後雙目失明。雖然看不見世界,卻立志成為一名盲人旅行家,渴望用心感受斑斕的世界。2012年到2016年,他靠著一根盲杖、一個背包、一副墨鏡,走遍了世界6大洲、35座城市,被媒體稱為「當代徐霞客」。 他還是一名斜槓中年,不僅用按摩的技藝養活自己,還以創業者的身分開了4家按摩店。他練過短跑、柔道,得過一枚殘運會的銅牌,還能駕馭帆船、帆板。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勇敢無畏、積極樂觀的精神,將自己的人生故事集結成書,期盼告訴所有人:真正能主宰命運的不是上天,而是我們面對人生的態度。

 

图书目录

推薦序/動起來,活出想要的人生(樊登│「樊登讀書」創始人)
筆者序/心懷夢想的人,早已走在路上 
引 言/6大洲、35座城市,都有我的足跡
 
第一站Q窮遊亞洲四國: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
盲人最大的不幸,就是曾看過世界
飽受霸凌的童年惡夢
求死之旅,開啟了重生大門
誰說我不能乘風破浪?
看不見世界,就讓世界看見我
手忙腳亂的出國初體驗
世界再冷漠,總會有一絲溫暖
「Go to the toilet」—生平第一句英語
一碗熱湯麵的溫暖
 
第二站Q精進成長之旅:泰國、印度、尼泊爾
「人嘛,都是被逼出來的」
養活自己,成為自己的依靠
一技傍身,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活到老學到老,用專業贏得尊重
驚險連連,就是推動成長的動力
恆河畔的生命體悟
永不放棄,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第三站Q逐夢北美行:漫遊美國各大城市
真心想要的,沒什麼阻攔得了
露宿街頭的奇遇
我有一個選手夢
熱血沸騰的運動員生涯
雪中送炭的大房東
突如其來的名人光環
心懷光明,這世界就不會徹底黑暗
滿懷感謝的美國之行
內心更強大了,就是最大的收穫
 
第四站Q打工換宿心體驗:澳、法、西、比、荷、德、義、梵
回拒募款,夢想就該自己努力實現
不會吧,真的遭賊了!
暗黑的打工之路
唯有堅強,才能自由灑脫
有情有義的老闆
原來,這就是成長的滋味
艾菲爾鐵塔,我來啦!
旅行,是看清一個人最好的方式
誰說盲人只能待在家?一起出發吧
 
第五站Q嘗盡人情冷暖:澳洲、泰國、馬來西亞
一段沒有結果的戀愛
胡亂扣薪事件
開始「導師」生涯
從天而降的詐騙奇事
初戀那件小事
人紅是非多
 
第六站Q感受大自然之美:墨西哥、智利、肯亞
重遊西雅圖
險象環生的南美之行
「非洲,你好!」善良和美不分國界
登上非洲之巔
 
後  記/一直在路上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26274
  • 叢書系列:幸福人生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引言

6大洲、35座城市,都有我的足跡


  我叫曹晟康,是一名普通的盲人,也是一名有很多「斜槓」身分的盲人。

  不是我吹牛,只要你和我相處過就會發現,除了戴著墨鏡和拄著盲杖,在其他方面我看起來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我是一名盲人按摩技師,曾經在北京創業,經營過好幾家按摩店;我練過短跑、柔道,曾參加廣東省第五屆殘運會,奪得二○○公尺短跑項目的銅牌;我還練過帆船、帆板,是中國第一位盲人帆船帆板運動員。

  雖然我的斜槓身分很多,但是最讓我自豪的,莫過於我是中國第一位盲人旅行家。從二○○八年獨自去拉薩旅行之後,接下來的每一年,我都會抽出一、兩個月的時間去旅行。截至二○一三年十月,除了港澳臺,其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留下了我的足跡。

  二○一二年四月,我第一次走出國門,用一年的時間遊歷了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印度、尼泊爾等亞洲國家;二○一三年十月,我開啟了美國之行,遊歷了十個州、十三座城市;二○一四年,我去了歐洲,觀光了九個國家;二○一五年,我遊覽了墨西哥、秘魯、智利等美洲國家;二○一六年,我終於來到了非洲大陸,不僅造訪了九座城市,還成了第一個登上「非洲之王」——吉力馬札羅山的中國盲人。

  截至二○一六年,我走遍了世界六大洲的三十五座城市,甚至有媒體人稱我為「當代徐霞客」。

  你一定會問:「一個看不見的人肯定是沒有什麼安全感的,每天最擔心的不就是人身安全問題嗎?你為什麼敢出來旅行?如果撞上電線杆怎麼辦?被車撞了呢?遇到搶劫呢?」……

  沒錯,只要你有時間,想出一百個在外旅行時足以殺死我的危險項目,都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我不怕。雖然我看不見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見我。

  你又會問了:「為什麼你想讓世界看見你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說來話長了。讓我想想,從哪裡開始說起呢……

  還是從頭說起吧!

推薦序

動起來,活出想要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比如我,就選擇用讀書這種方式與世界交流。對我來說,讀書是娛樂,是休閒,是學習,是事業,或者一言以蔽之,讀書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很幸運,從小就有很好的讀書環境,到現在,我還能憑藉讀書的愛好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我有一個好兄弟,他就不一樣,他愛旅行。二○○八年,他隻身進入西藏,拉薩成了他國內旅遊的第一站,此後幾年,幾乎每一個省分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二○一四年,他踏出國門,用五年的時間走遍了這顆蔚藍色星球上的六個大洲。

  可能你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現在滿世界都是旅遊達人,恨不得個個都宣稱自己已經走遍世界。可是,我的這個好兄弟是一位盲人。他叫曹晟康。

  古今中外的書看多了,很少會因為現實中的什麼事而驚嘆,因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代人看來多麼了不起的人和事,可能不過是古人玩剩下的梗。但是面對曹晟康,我必須承認,我被震撼了。

  我不想渲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式的悲情或悲壯,任何人,只需要瀏覽一遍他的簡歷,就一定會和我一樣,為他而驚,為他而嘆。這本書裡記錄了他那些令人驚嘆的經歷,我不說破了,留給大家自己看。

  我更想說的是,曹晟康內在的生命力量。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乃至災難,有時,這些災難完全不是因為我們犯了什麼錯,我們什麼都沒做錯,但是,災難就是降臨了。古希臘人把這叫作「命運」,中國古人把這叫作「天意」。當命運把不幸降臨到我們的身上,我們該怎麼辦?這個時刻,就是決定人性高貴或平庸的臨界點。庸人選擇逆來順受,無論一邊哭天搶地,一邊接受;還是一邊自我安慰,一邊接受;抑或是一邊指天罵地,一邊接受,都是匍匐在命運的腳下。

  曹晟康沒有。在他的字典裡,好像從來沒有「屈服」這兩個字,只有「我不服」。開按摩店、拍紀錄片、駕駛帆船帆板(編按:又稱風浪板,是一種使用滑浪帆板進行的水上運動,集合了帆船及滑水兩項運動的特點)乘風破浪,乃至環遊全球,一個盲人,活得熱鬧,活得精彩!

  我很好奇,他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我很直白地這麼問過他。因為在我看來,單單是克服對黑暗的恐懼,就已經很難了。很遺憾,他沒有給我留下一句「名人名言」,他好像自己也有點困惑,撓撓頭說:「想做就去做,就這麼做到了。」

  我相信他的這個回答是真實的,包括他的困惑也是真實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人能明明白白地規劃自己的一切,或者把自己以前的經歷剖析得清清楚楚,因為世界本身就是混沌的。聽了他的回答,我點點頭,沒說什麼。我懂他的意思,因為我也是這麼過來的。

  雖然他不能看見世界,但是可以讓世界看見他,曹晟康的人生是成功的。我覺得,成功的人生是可以複製的,複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就在曹晟康回答的五 個字中:「想做就去做」。就是要行動,才能突破生命的局限,活出想要的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有沒有行動起來—照著你「想」的方向,動起來。

  曹晟康是徹底動起來了,短短五年的時間,足跡遍布六大洲、三十五座城市。在「動」的過程中會有困難,會遇到人世間的醜惡和美善。曹晟康用了幾年的時間,跑了幾個大洲、幾十座城市,所有過往彙集成這本書。他用行動演繹了:與命運講那麼多道理幹什麼,最終一切都將成為最好的安排。
 
樊登
(「樊登讀書」創辦人)

筆者序

心懷夢想的人,早已走在路上


  二○一九年七月的一個深夜,躺在從上海開往北京的高鐵臥鋪動車上,聽著同艙的三個人發出此起彼伏的鼾聲,我預料之中地失眠了。

  天亮之後,我就要去採訪本書的主人公,有著「當代徐霞客」之稱的盲人旅行家曹晟康老師了。臨行之前,我查閱了關於他的很多資料,比如看了紀錄片、新聞報導、他旅行中的錄音錄影、公開演講的片段等等。我整理了很多問題,但其中最讓我疑惑的,莫過於曹老師的那句勵志名言:「既然我看不見世界,那就讓世界看見我。」

  為什麼要讓世界看見你呢?

  我有點「狹隘」地想,如果我是一個盲人,比起被更多的人看見,似乎讓更少的人看見,才會讓我更有安全感吧?畢竟,我面對的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未知世界啊!

  後來見到曹老師,聽他談起人生的種種經歷,我逐漸明白,曹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敢於「突破常理」的人:你說盲人待在家裡最安全,我偏要出去環遊世界;你說大部分盲人的職業是按摩師,我非要當個旅行家、運動員或者演講者;你說盲人能學習的機會有限,我偏要透過聽廣播、聽電視等一切方法,學習更多的知識。而這些突破常理的精彩故事,都被我寫進這本書裡了。

  這本書就是希望告訴大家,每個人從一出生開始,都會或多或少受困於生命所給予的種種限制,這些限制與DNA有關,與家庭有關,與意外有關……。然而,如果我們以限制為由,被常理束縛,遲遲不願意行動,那麼即使有再遠大的夢想,也只能是空想。

  冉求曾帶著畏難情緒對孔子說:「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而孔子的回答是:“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編按:同「汝」)畫。」簡單來講,就是別人說你不行,你不一定是真不行。要知道,說你不行的那些人或許並沒有充分地瞭解你,而且你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你不行時,是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但如果你自己說自己不行,那麼就真的很難達成自己的心願了。因為你的志氣已經沒了,開始為自己畫地為牢。

  希望你讀過這本書之後,能夠認識並喜歡這位「不和世界講道理」的曹晟康老師,也希望你和我有一樣的體會:心懷夢想的人,早已走在路上。
 
宋瑤
二○二○年七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在探讨“独立”这个概念时所达到的深度。我们常常将独立等同于经济独立或行动自如,但这位旅行家的叙事,将我们引向了更高维度的独立——心智的绝对自主权。他通过讲述自己面对的极端挑战,揭示了人类精神可以达到的那种不可侵犯的内在堡垒。我尤其欣赏他处理“依赖”和“求助”时的辩证思维。他没有鼓吹孤立无援的英雄主义,而是清晰地界定了何时是必要的连接,何时是精神上的寄生。这种细腻的区分,在当代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我们太容易在寻求社群支持和迷失自我之间摇摆。作者的笔触冷静而有力,他展示了真正的“主宰”是如何从学会接受自己的脆弱开始,然后才有可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方向盘。这种由内向外的权力回归,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它提供了一种不依赖外部环境定义的自我价值体系,对于任何感到被环境裹挟的人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它似乎在承诺一种深入骨髓的转变,关于如何在看似无望的境地中寻找到生存的韧性。我最初翻开它,是带着一种对“局限”的深刻共鸣。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看不见的路”,无论是现实的障碍还是内心的桎梏。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直面困境的坦诚,没有过度美化挣扎的过程,而是将那种真实的、有时近乎残酷的体验摆在了我们面前。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一套方法论,不如说是一次与灵魂深处的对话。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好,常常是在你以为要沉溺于某种情绪低谷时,他会突然抛出一个观察入微的细节,那种细节往往无关宏大叙事,却能精准地击中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微小力量。比如他描述如何通过触觉和听觉构建世界,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度依赖视觉的“惰性”。这种打破固有感知的尝试,是全书最宝贵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经历,更是对“活法”这一古老命题的现代诠释,鼓励我们重新审视“主宰”二字的真正重量——它不是控制外界,而是掌控自己的内在反应。

评分

从文学性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精巧,它巧妙地平衡了回忆录的私密性与哲学思辨的普适性。作者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将最个人化的痛苦转化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洞察。我特别留意到他对时间感的处理。对于一个依赖非线性感知的人来说,时间的流逝和标记方式必然与常人不同,书中对此的探讨非常深刻,它解构了我们对“进度条”和“里程碑”的执念。通过这种对时间轴的重塑,作者成功地将“绝望的路上”这个概念从一个线性的、指向终点的概念,转变为一个可以被不断重访、不断被赋予新意义的“空间”。这种空间化的生存哲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如何度过”而非“如何完成”的思考。它教会我们,在没有明确终点的旅程中,每一个当下瞬间都必须成为我们“主宰”的对象。这本书不是让你找到捷径,而是教你如何享受并驾驭那条崎岖却真实的羊肠小道。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的感官训练。它迫使我放慢速度,去留意那些在日常喧嚣中被我迅速扫过的信息流。作者对环境细节的捕捉,那种对光线、声音、气味、质感的极致敏感和依赖,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感知世界”这一行为的理解。这不仅仅是盲人旅行家的特殊技能,更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唤醒:我们到底有多少个感官在真正工作?我们对接收到的信息有多少是进行了深度的“处理”而非简单的“记录”?这种对感官维度的挖掘,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画面感和厚度。我发现自己甚至在阅读时会下意识地闭上眼睛,试图用更少的视觉输入来“阅读”那些文字描绘的场景,从中体会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刺激感与真实感。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文字本身,它变成了一种体验的载体,让我们得以在安全的距离外,体验一次彻底的感官重构。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字质感非常独特,它有一种粗粝的美感,像未经打磨的玉石,反而更显真实可贵。我特别关注作者在描述心理建设那几章时的语言张力。他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分享“求生日志”。那种将绝望视为一个可以被分析、被分解、最终被超越的实体,这种认知框架的构建,对我日常处理挫折的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更具结构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突如其来的打击,不再任由情绪洪流将自己吞噬。书中对于“打破心之局限”的阐述,并没有流于空泛的励志口号,而是紧密结合了具体的场景和心理活动。比如说,他对“预期管理”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我们往往在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受伤,而作者教导的,是如何在“未知”中建立一个弹性极高的“预期锚点”。这种技术性的指导,结合了他个人的生命体验,使得整本书的重量感十足,绝非市场上那些轻飘飘的成功学读物可比拟。读完后,感觉自己像是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心理拉练,虽然疲惫,但精神上的肌肉群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