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慢性發炎  無麩質飲食:功能醫學權威醫師聯手無麩飲食達人+47道食譜,教你吃出抗炎免疫力

逆轉慢性發炎 無麩質飲食:功能醫學權威醫師聯手無麩飲食達人+47道食譜,教你吃出抗炎免疫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曉凌
图书标签:
  • 慢性炎症
  • 无麸质饮食
  • 功能医学
  • 抗炎饮食
  • 免疫力
  • 食谱
  • 健康饮食
  • 饮食疗法
  • 健康生活
  • 营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本專為國人體質與飲食習慣設計的無麩質飲食指南專書
  ★功能醫學權威聯手無麩質飲食達人,用最科學和實用的知識,教你如何輕鬆過無麩質生活
  ★ 不論外食或自煮,各種撇步教你避開麩質的地雷

  「我對小麥過敏,除了麵粉類製品,還有什麼是我不能碰的?」
  「我經常腸胃道不舒服,會是麩質引起的嗎?」
  「我沒有麩質不耐的問題,但近年健康飲食總是建議要避開麩質,我該執行嗎?」

  麩質(gluten),這種存在於麥類的天然蛋白質,越來越多的科學數據和醫學臨床證實,是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元兇之一。據統計,全世界約1%的人口有因麩質造成的乳糜瀉問題,而約有6%至10%的人口有麩質過敏,吃後腹脹,全身不適。除此之外,往往那些莫名所以的脹氣、腹痛、便祕、腹瀉、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消化道症狀,甚至足底筋膜炎、背痛、頭痛、疲勞、腦霧、關節痠痛、皮膚起疹、異位性皮膚炎、脫皮、情緒障礙等,都與吃了含麩質食物高度相關,統稱為麩質不耐。

  到底該不該「戒麩質」,始終是這些年爭論不休的話題。然而不管怎麼爭論,飲食若能盡量避開麩質,從功能醫學和營養學的觀點,對腸道的修復都有一定的幫助。

  本書作者林曉凌醫師從細胞免疫營養學的角度,全面性幫你解析包括麩質在內,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元兇;而慢性發炎,又是如何促發三高、心血管、糖尿病、肥胖、癌症等耳熟能詳的疾病。你如何確認自己的麩質耐受度、如何 DIY 自我檢查或透過相關醫學檢查,決定該採取什麼樣適合自己的飲食法,來對抗慢性發炎,同時輕鬆愉快地避開對自己有害的食物,吃出健康免疫力。

  另一位作者鍾憶明老師基於對家人健康的關愛,長年執行無麩質飲食,並致力研發米穀粉等替代麵粉的料理。她以自身經驗教你看懂食品標示,避開常見含麩質的調味料與食材,同時提供數十道容易上手、接地氣的無麩質料理食譜。

  這是一本實用的無麩質抗慢性發炎教科書,帶你深入認識麩質,尤其對麩質過敏、麩質不耐的人更是最好的指引,從日常飲食中揪出麩質、致敏食材、人工添加物,同時吃對營養素,學會簡單方法、輕鬆自煮,吃得開開心心,幸福享受每一餐。

本書特色

  越來越多的科學數據和醫學臨床證實,「麩質」是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元兇之一,到底該不該「戒麩質」?本書作者林曉凌醫師從細胞免疫營養學的角度,全面性幫你解析包括麩質在內,造成身體慢性發炎的原因,同時教你輕鬆愉快地避開對自己有害的食物,吃出健康免疫力。另一位作者鍾憶明長年執行無麩質飲食,她以自身經驗教你看懂食品標示,避開常見含麩質的調味料與食材,同時提供數十道容易上手、接地氣的無麩質料理食譜。

健康推薦

  吳佳鴻|台大醫師| 美國功能醫學機構認證|《腸漏, 發炎的關鍵》作者
  陳俊旭博士|美國自然醫學執業醫師+DCNHC美國診所院長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新出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书专注于现代健康生活方式和营养学的前沿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健康管理指南。 --- 《重塑生命力:新陳代謝、腸道健康與長壽飲食的科學實踐》 深入探索細胞健康與體質重塑的革命性指南 ISBN: 978-986-5522-XX-X 作者群: 結合了再生醫學專家、資深臨床營養師與生物化學研究員的跨領域專家團隊 出版日期: 2024年秋季 書籍核心:超越表象,直達健康源頭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生活節奏中,慢性疲勞、消化不良、睡眠質量下降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波動,已成為普遍的健康挑戰。這些看似獨立的症狀,往往指向同一個核心問題:身體代謝機制的失衡與細胞溝通障礙。《重塑生命力》正是一本旨在引導讀者深入理解人體最精密的系統——新陳代謝、微生物組與能量轉化——並提供一套科學驗證的實踐方案,從根本上提升生命活力與長期健康韌性的權威指南。 本書不同於市面上僅聚焦單一飲食法或特定疾病的書籍,它提供的是一個宏觀的、整合性的健康藍圖。作者群憑藉多年臨床與實驗室經驗,將複雜的生物化學原理轉化為清晰、可執行的日常策略。 第一部:解碼身體的內部工廠——新陳代謝的真相 本部分將徹底顛覆讀者對「新陳代謝緩慢」的傳統認知。 1.1 粒線體:真正的能量中心 我們將深入探討細胞內部的發電廠——粒線體的功能。書中詳述了現代生活壓力(如藍光暴露、心理壓力、環境毒素)如何影響粒線體的功能,導致能量產出不足,進而引發疲倦和慢性炎症的基礎訊號。我們將介紹如何透過營養素(如輔酶Q10、生物素、特定B群維生素)和生活調整來優化粒線體呼吸鏈效率。 1.2 胰島素敏感性與血糖穩定 探討胰島素在脂肪儲存、能量分配中的關鍵角色。本書不僅關注血糖數值,更著重於「胰島素敏感性」的改善。我們將分析高果糖玉米糖漿、精製碳水化合物如何透過持續的胰島素刺激,導致細胞對信號的麻木,並提供「時間限制進食法」與「碳水化合物質譜對照表」,幫助讀者科學地管理每日的能量輸入。 1.3 賀爾蒙的交響樂:壓力與修復 解析皮質醇(壓力賀爾蒙)、甲狀腺素與性荷爾蒙之間的複雜交互作用。書中提供實用的「壓力負荷評估工具」,指導讀者如何區分生理性壓力與心理性壓力,並推薦了適應原草藥(Adaptogens)的應用指南,以支持腎上腺的長期健康,避免進入「耗竭期」。 第二部:腸道:第二大腦與免疫的樞紐 腸道微生物組被視為人體最重要的「第二個器官」。本書提供了目前最前沿的腸道生態研究成果。 2.1 微生物組的多元化與功能性 介紹腸道菌群如何影響情緒(腸腦軸線)、維生素合成以及重金屬的排泄。書中詳細闡述了「多樣性」的重要性,並分析了不同益生菌株(如雙歧桿菌屬、乳酸桿菌屬)在特定健康目標中的選擇與劑量建議。 2.2 腸道屏障的完整性與「滲漏性」 深入探討環境毒素、抗生素濫用如何破壞腸道黏膜的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s)。我們將提供一系列「修復腸道內膜」的營養介入策略,包括L-麩醯胺酸、槲皮素以及特定短鏈脂肪酸(SCFA)的生成途徑。 2.3 食物不耐受與身體的誤判 區分真正的過敏反應與延遲性的食物敏感性。本書提供了一套「四階段排除與重建飲食測試法」,指導讀者如何在安全、科學的框架下,找出真正干擾自己腸道健康與體能的「潛在觸發食物」。 第三部:長壽飲食的科學基石與生活化實踐 本部分將焦點從「避免有害物」轉向「積極攝取有益物」,構建一套支持細胞修復與延緩衰老的飲食框架。 3.1 營養素密度:從「吃飽」到「吃對」 強調食物的生物利用率和營養素密度。介紹「彩虹飲食法」的深度應用,聚焦於特定植化素(如花青素、薑黃素、白藜蘆醇)如何活化細胞自噬(Autophagy)機制,提升細胞的自我清理能力。 3.2 優質脂肪的選擇:從爭議到共識 釐清過去幾十年對脂肪的誤解。本書提供詳細的油脂選擇指南,從初榨橄欖油、酪梨油到動物性油脂(如草飼奶油),分析其熱穩定性、Omega-3與Omega-6的理想比例,以及如何透過適當的烹飪方式保留營養價值。 3.3 飲水與微量元素管理 探討水質、礦物質平衡(如鎂、鉀、鈉)如何直接影響神經傳導和肌肉功能。本書提供居家水質簡易檢測方法,並說明如何利用電解質平衡來優化運動表現與夜間睡眠質量。 結語:打造你的個人化健康生態系統 《重塑生命力》的最終目標,是賦予讀者知識與工具,使他們能夠從被動的疾病應對者,轉變為主動的生命工程師。書末附錄提供了數十個高營養密度的「代謝提升食譜」,這些食譜的設計核心在於:低升糖負荷、高抗氧化劑、富含腸道益生元。 這本書不提供快速治癒的承諾,它提供的是一條基於分子生物學和臨床營養學的長遠道路,讓讀者能夠真正地「重塑生命力」,體驗到持久、穩定的健康狀態。 --- 目標讀者: 感到長期疲勞、精力不濟的上班族。 關注新陳代謝健康與體重管理的個體。 想要深入理解功能醫學與營養科學的健康愛好者。 尋求科學化、非極端飲食方案來改善消化系統困擾的人群。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曉凌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院長。取得IBALM 營養治療認證(International Board of Advanced Longevity Medicine)、美國功能醫學院臨床實踐培訓AFMCP(Applying Functional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認證。

  以全人的關懷與醫療為使命,不只運用醫學藥理知識幫助病人,也加強進修預防醫學研究及營養治療,利用功能醫學、健康管理計畫與營養處方,幫助更多未病的或受疾病所苦的人,透過整合療法改善新陳代謝,以期達到維持或改善健康狀態的目的。期許自己的微薄之力,能讓更多人越來越健康,越來越快樂。著有《抗炎體質這樣吃!》、《平衡免疫這樣吃!》,並譯有《療鬱:不吃藥的憂鬱解方》。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住院醫師
  新北市衛生所醫師兼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瀚仕抗衰老醫學中心醫師暨院長

鍾憶明

  兩位美少女及三隻毛小孩的阿母
  樂把做菜當成紓壓方式的煮婦
  佳實米穀粉及米烘焙創辦人
  米穀粉的無麩質烘焙料理教科書作者

 

图书目录

自序1   用健康飲食抗慢性發炎和過敏 / 林曉凌
自序2   我用無麩質飲食照顧家人的健康 / 鍾憶明

Part 1 知識篇:慢性發炎、麩質過敏,與營養免疫
Chapter 1 慢性發炎如何影響身體健康

慢性發炎觸發身心疾病
發炎是什麼?
急性發炎與慢性發炎
你所認識的病症,九成都來自慢性發炎
心血管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
癌症是終極發炎
發炎與現代文明病

Chapter 2 麩質與慢性發炎
什麼是麩質
麩質對健康的影響
麥類育種及食品加工的影響
常見因麩質而產生的症狀
乳糜瀉(celiac disease)
小麥過敏
麩質不耐
如何確認自己的麩質耐受度
身體可能會產生哪些症狀 ?
如何 DIY 自我檢查
相關醫學檢查有哪些?
 
Chapter 3 營養免疫:營養療法才能標本兼治
腸胃力就是營養免疫力
腸漏症
胃食道逆流
腸道菌叢紊亂
抗發炎飲食法
發炎性食物
原始人蔬食飲食
以米製品等無麩質食材抗發炎
4R療法
去除(Remove)
補充(Replace)
再接種(Reinoculate)
修復(Repair)
吃對營養素,輕鬆排除發炎因素
好油、好脂肪
奶類除外的優良蛋白質
優良蔬果
無麩質飲食和抗性澱粉
保健食品

Part 2 飲食篇:吃對無麩質食物,是平衡免疫力的關鍵 
Chapter 4 認識食品中的麩質及添加物

常見穀物與麩質含量
如何辨識含麩食品?
關於麵粉的筋性
關於澄粉(小麥澱粉、無麩質麵粉)
常見的加工食品
以麵粉為主原料的含麩食品 -
非以麵粉為主原料的含麩食品
肉鬆、魚鬆、肉乾、調味過的肉類
酵母
含小麥成分的調味料
含小麥成分的釀造酒
含小麥成分的飲料
其他的常見的食品是否含麩
麥芽糊精
藥物及營養補充品的賦形劑
天然澱粉類
修飾澱粉
膠類食品
純米不等於無麩質
關於米烘焙
關於傳統粿點
無麩質飲食的好幫手:米穀粉
什麼是米穀粉?
為什麼推薦國產米穀粉?
米穀粉在配方中如何取代麵粉?
自煮無麩質料理原則
當季原型食物為主
仔細確認成份
外食的避雷原則
中式及亞洲菜
西式餐點
航班餐點

Part 3無麩質美味食譜,維持健康自煮好習慣
Chapter 5 主食1:米飯基本款,百分百飽足感

月見鮪魚茶泡飯
醋昆布鮭魚茶泡飯 / 變化版
豬肉菇菇筍絲飯湯
鯛魚肉片飯湯 / 變化版
日式海苔包飯
絞肉炒酸豆末蓬萊米飯糰
菜脯炒蛋蓬萊米飯糰 / 變化版
玉米鮪魚飯煎餅
青豆培根飯煎餅 / 變化版
 
Chapter 6 主食2:米漿運用款,吃飽又吃巧
香菇竹筍香煎米糕
香蔥蘿蔔米糕 / 變化版
基礎粉漿米蛋餅皮
玉米粉漿米蛋餅 / 應用版
黃瓜肉片粉漿米蛋餅  / 應用版
基礎馬鈴薯米疙瘩
香煎原味馬鈴薯米疙瘩 / 應用版
清炒蒜辣味馬鈴薯米疙瘩 / 應用版
基礎馬鈴薯米薄餅皮
燻鮭魚馬鈴薯米薄餅捲 / 應用版
乾煎蘑菇馬鈴薯米薄餅捲 / 應用版
基礎蒸米包
紅豆蒸米包 / 應用版
米餃子(水餃、蒸餃、煎餃)
 
Chapter 7  無麩質主菜:不過敏、吃得安心舒服
家常台式肉臊
肉臊乾麵 / 應用版
紅燒牛肉湯
牛肉麵好朋友-清炒客家酸菜
馬來西亞巴生肉骨茶
洋蔥馬鈴薯燉肉
紅燒麻辣臭豆腐
素食臭豆腐 / 變化版
清燉獅子頭
三色蔬菜釀肉
圓茄釀肉 / 變化版
印度咖哩雞
咖哩的絕配-孜然薑黃飯
日式筑前煮
梅菜苦瓜封

Chapter 8  點心:不用麵粉,簡單美味
鮮肉米餡餅
香辣鷹嘴豆餅 / 純素
紅豆銅鑼燒
電子鍋米蛋糕
雙色九層炊
巧克力蛋糕
杏仁瓦片
鮮蝦腸粉
米波堤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86043
  • 叢書系列:Healthy plate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自序

用健康飲食抗慢性發炎和過敏
林曉凌


  身一位家庭醫學科醫師,在臨床執業的前幾年,我遵循著現代西方醫學所教導的,運用所學習的藥理學幫助自己的病人。但在長期照顧慢性疾病病人,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這樣的臨床經驗累積下,卻發現藥物的治療是有所侷限的,只能控制病情,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但是卻沒有使得病人的健康狀態更有效的往前促進。

  於是一頭栽進預防醫學及抗衰老功能性醫學的進修中,學習到細胞免疫營養學才真正是現代人健康之基礎。而細胞營養,除了個人化的營養處方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天每餐送進口腔內的食物。

  現今,各式各樣的發炎問題反覆困擾身邊家人與朋友們。功能醫學檢測發現許多亞健康的朋友,有慢性食物過敏原的比例很高,其中引發過敏的前三項常見食物是: 牛奶、雞蛋、麩質。但很多病人卻不知道如何可以輕鬆愉快地避開這些對自己有害的食物。尤其在忙碌的生活步調中,大街小巷林立的烘焙坊架上琳瑯滿目滿目的麵包,或小吃店內方便快速的麵食,可能就是在無知中不斷讓身體發炎的原因。

  我與健康飲食教練團隊十年來持續推廣抗發炎飲食,許多學員在4~12週健康飲食實踐過程中,長期困擾的各式症狀獲得明顯改善。但還是有些學員希望能更輕鬆快速地做好料理,或是偶爾仍會渴望吃到一些烘焙點心。

  很感恩能認識鍾憶明老師,她從對家人健康的關愛中出發,長期致力研發米穀粉與各種米穀粉烘培。這次她更希望能讓大家正確詳細認識無麩飲食,避開常見含麩質的調味料與食材,還提供了數十道容易上手的無麩質料理食譜。

  期待這本書可以帶領更多朋友們,輕鬆準備,快樂料理,吃出健康免疫力!

  感謝在這本書的推出過程中,所有人的付出與支持,我愛您們!

自序

我用無麩質飲食照顧家人的健康
鍾憶明


  因著女兒們的氣喘、鼻子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曾花了三、四年讓她們用遍小兒過敏專科開立的各種藥物,同時我也配合衛教,天天忙著洗曬收折,將家裡打掃得如同無塵室一般,甚至在定期舉辦的家長常識測驗裡,我每次都拿一百分,我已經盡了全力,但女兒們的藥卻是越用越重。

  當年將上小一的大女兒已經吃藥吃出月亮臉,甚至被主治醫師警告支氣管擴張劑必須隨身攜帶,不然她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正當我感到非常絕望之際,好朋友介紹我研讀陳俊旭博士的第一本著作《吃錯了,當然會生病》,我才明白飲食選擇對身體健康影響甚鉅,我遂改用飲食控制加上長期中藥調理,又花了幾年,讓女兒們慢慢脫離對過敏氣喘藥物的依賴。

  我們家三餐幾乎自煮、不碰人工添加物、戒除乳製品、使用有機或友善生產的食材,只希望將吃進去的毒素極小化,好對免疫系統的干擾降到最低。正當我自認一切都很好時,時年五年級的小女兒突然又犯了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找熟識的中醫處理,中醫師也很納悶,明明我家吃東西如此節制,怎會突然又發作?而且這次用藥改善的速度很慢,望著她抓得血肉模糊的皮膚,身為阿母真是有說不出的心疼。

  先說明一下我家當時的主食選擇,掌杓人我自小熱愛米飯,不愛麵食,所以只有偶爾煮煮義大利麵或自家包點水餃鍋貼。鬆鬆軟軟的包子、饅頭、台式麵包我不愛,很少吃。因著年輕時在五星級飯店工作的關係,我偏好耐嚼又樸素的歐式麵包,但在我居住的城市買不到喜歡的,也沒吃。後來我家巷口開了一間出國比賽得冠軍的歐式麵包店,用的材料都是上上之選,口感正是我喜歡的那一種,這下我家天天吃麵包,早餐吃、下午當點心也吃。

  這時我已有創業做米穀粉的打算,但當時台灣市面上找不到專講稻米或米穀粉的書,本著想更了解小麥與稻米的想法,我買了威廉戴維斯博士的《小麥的完全真相》、大衛博馬特醫生的《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我才意識到有可能是短期內攝取大量麩質才導致了小女兒的異位性皮膚炎,所以全家商量過後,決定做個實驗,觀察禁食麵粉製品後的身體變化。

  說來也神奇,大約一周後,刻意停藥的小女兒皮膚發炎的地方開始退紅收口長新肉。又過了幾天,我赫然發現長期困擾我的小腹脹痛、舊傷痛麻的症狀消失了。而先生長年來的腹瀉、手腳脫皮長水泡的情況也改善了。大女兒當時頭好壯壯,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她在離家讀書後,比較常吃含麩食品,長了很多痘痘。在禁食麩質一個月後,我們全家特地去吃了頓日本拉麵,那次的身體反應非常快,幾乎是當晚就很有感,該發作的症狀都回來了。跟吃藥比起來,我們決定節制口腹之慾,自此開始,我家餐點便開始轉變成無麩質飲食。

  創業初期,我並未聚焦在麩質過敏這個問題上,即便我跟家人的確受惠於無麩質的飲食方式,但我不是醫療或營養相關出身,擔心無法準確的傳達醫學相關知識,所以很少公開談論這個議題。只是希望告訴消費者,透過如實製粉的氣流粉碎技術,可以將好吃新鮮的國產稻米變成美味的米穀粉,再做出各種無麩質的替代產品,畢竟國人飲食習慣已西化,總不能喝下午茶時配個紅龜粿,但可以改配米蛋糕或米鬆餅,早餐時則吃個米貝果配咖啡。我只希望大家多吃米,好幫台灣保有更多的水稻田。

  但我確實接觸到許多有麩質過敏體質的客戶,迫切地需要有符合在地條件的資料來做為日常飲食的參考,因翻譯書籍裡的飲食建議對我們來說不接地氣,有些食材取得也不容易,更不是天天想做來吃的菜餚。另外,目前在台灣,不論是政府或民間都沒有專責單位來驗證無麩質食品(GF、Gluten Free),可以發出有公信力的標章,消費者必須學習相關知識,才有可能靠著包裝袋上的標語或成分表做自行判斷。但同時我也發現,在以追求無麩質飲食為目標的過程中,更容易攝取到其他有礙健康的食品添加物,所以才想用自家無麩質飲食的經驗,設計出快速簡便的美味食譜,提供給讀者作為參考,好減短摸索的時間。

  本書食譜設計的出發點是把原本含有麩質的配方改成無麩的版本,教的多是基礎理論,而非發想出包山包海的新食譜,想要傳達的訊息是-即便捨棄了致敏的食材,也能吃得開開心心,幸福地享受每一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以前买过不少关于健康饮食的书,但大多要么是食谱堆砌,要么就是理论晦涩难懂,真正能让我产生“我要立刻开始做起来”冲动的,凤毛麟角。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严肃的医学理论与日常的厨房实践。作为一名厨房新手,我最担心做出来的东西不好吃,但这本书的食谱部分简直是惊喜连连。它巧妙地利用了天然食材的风味,让即便是“无麸质”的烘焙品也能拥有令人满足的口感。我尝试做了好几个基础食谱,无论是早晨的能量碗还是晚上的暖胃汤,都非常成功,而且家人也吃得津津有味,完全没有察觉到有什么“特殊”的限制。这种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比单纯的健康收益更让人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它让我明白,健康饮食绝对不等于简陋和乏味,而是可以充满创意和享受的。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受困于各种免疫力低下的中老年读者,我对市面上那些鼓吹“速效”和“奇迹”的养生书籍一向持保留态度。这本书的作者团队,特别是功能医学专家的背景,给了我极大的信任感。他们没有许诺一夜之间的奇迹,而是强调一个循序渐进的、基于科学证据的调整过程。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们非常真诚地在与我对话,分享他们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书中对慢性炎症如何影响老年人常见的关节不适、记忆力衰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些都与我切身的体验高度吻合。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套食谱,更是一种看待衰老和疾病的全新视角——即通过精微的饮食调整,我们可以主动干预身体的退化趋势。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生活质量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让我重新燃起了掌控自己健康的希望。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无麸质饮食”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觉得这又是哪个网红推出来的极端疗法,肯定难以下咽,而且实施起来会非常麻烦。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强调的不是“剥夺”,而是“替换”和“优化”。书中对不同种类的谷物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让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都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选择那些对身体友好的“盟友”。我最欣赏的是它提供的实操指南,那些步骤描述得非常清晰,从如何阅读食品标签,到如何在聚餐时做出不让自己焦虑的选择,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这让原本感觉像是一场艰巨“革命”的饮食调整,变成了一场有趣的“生活升级”。我试着按照书中的一些建议调整了早餐,仅仅几天时间,那种午后昏昏欲睡的感觉就减轻了不少,这让我对后续的坚持充满了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你“为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做”,而且做得体面、吃得开心。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条理,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少吃这个,多吃那个”,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普及,让你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接着是诊断和自我评估的工具,帮助你定位问题;最后才是具体的饮食干预和食谱应用。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让人感到非常踏实。特别是关于“发炎性食物”的详细清单,非常具有指导性,它清晰地标记了哪些是需要暂时规避的,哪些是推荐的替代品。我过去总是凭感觉来判断,结果总是事倍功半。现在有了这本书的“地图”,我能更精准地指导自己的日常采购和烹饪方向。这种被赋予知识和工具的感觉,让我从一个被动的病人转变成了一个积极的自我健康管理者。这种赋权感,是任何单纯的药物治疗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

这本书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我一直以为我的慢性疲劳和消化问题只是年纪大了,或者工作压力太大,直到我开始接触到功能医学和饮食调整的概念。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不仅仅是罗列食谱,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慢性发炎”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词汇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体里悄悄作祟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理学课,了解了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作者们非常细致地梳理了西方饮食习惯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麸质这个“幕后黑手”。那种感觉就像是终于找到了多年来身体不适的“真凶”,心里豁然开朗。我特别欣赏作者们那种严谨又不失亲和力的笔调,他们没有一味地恐吓读者,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变方案。看到那些复杂的身体机制被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清楚,真的让人很有信心去尝试书中的建议。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远比单纯地遵循某种流行的饮食法要来得持久和有效,它真正培养了我对“吃什么”这件事的责任感和判断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