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與定律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7

單位與定律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本Newton Press
图书标签:
  • 物理
  • 科学
  • 伽利略
  • 定律
  • 单位
  • 图鉴
  • 科普
  • 教育
  • 青少年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伽利略科學大圖鑑系列第17冊★
★揭示78個單位&32個定律★
 
  本書將單位、定律分成兩大章節,整理了許多重量、長度、速度、力學、面積等單位的換算方式及歷史,以及將自然現象歸納成公式的定律,有助我們瞭解生活中的大小現象,種類豐富多元,有趣好玩,沒想到我們每天都在使用這麼多種單位與定律!
 
  早上「8點」要上班上學、大杯手搖飲料是「650毫升」、距離便利商店要走路「200公尺」等等,若沒有這些單位,光是溝通就會產生許多不便。
 
  雖然全世界制定了通用的「國際單位」,但在各地仍留有各種慣用單位,例如平常說的3公分左右,在歐洲會用到「吋」,到了日本會使用「寸」表示;或是針對物品的特殊用法,例如鑽石重量用「克拉」、香水容量用「盎司」等。另外,也介紹了日本獨有的「尺貫法」,有熟悉的榻榻米、日本酒1合等單位,在閱讀日本作品或前往旅遊時,或許會派得上用場!
 
  而日常會用到的定律如走路有賴「摩擦力」得以前行,飛機是靠著「白努力定律」翱翔天際,又或是與電磁相關的庫侖、歐姆等課程上會接觸到的內容等。從平常會用到的單位,直到闡明宇宙現象的定律通通介紹其中,各位讀者都能一起來認識單位與定律的世界!
 
系列特色
 
  1.日本牛頓出版社獨家授權。
  2.主題明確,解釋清晰。
  3.以關鍵字整合知識,含括範圍廣,拓展學習視野。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單位與定律大圖鑑:伽利略科學大圖鑑17》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将详细介绍该书可能涵盖的内容,而不涉及您提到的特定书籍信息,并以自然、详实的风格撰写。 --- 書名:宇宙的奧秘:從原子到星系的測量與法則 導讀:探索物質世界的基礎架構與運行規律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廣袤宇宙中,從最微小的粒子到最宏偉的星系,一切都遵循著精確的法則運行。然而,要真正理解這些法則,我們首先需要一套共通的語言和標準——那就是「單位」與「定律」。本書《宇宙的奧秘:從原子到星系的測量與法則》,旨在為讀者打開一扇通往現代科學核心的窗戶,深入探討人類如何量化世界、建立基礎測量體系,以及發現支配自然現象的根本規律。 第一部:測量的藝術——建立統一的標準 科學的基石在於精確的測量。如果我們無法準確描述一個現象,就難以重複實驗或驗證理論。本書的第一部分,將聚焦於人類歷史上如何從零散的地方性度量演化為全球統一的測量體系。 我們將追溯「米」的誕生,探討其從地球周長到光速定義的演變,以及「秒」如何從天文觀測轉變為基於原子振動的穩定標準。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轉移,更是對宇宙基本常數的深刻理解。讀者將會看到,為什麼「千克」的定義需要一次革命性的重構,從實物標準轉向基於普朗克常數的定義,這背後體現了物理學對測量精度的不懈追求。 此外,我們將深入探討「光速」這一宇宙極速的測量史。從伽利略的早期嘗試到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的精妙設計,再到現代激光干涉測量的極致精度,光速不僅僅是一個速度值,更是時空結構的基本參數。我們將解析電磁波的測量,如何將電、磁、光統一於更宏大的電磁學框架之下,以及電學單位(如安培、歐姆)的建立對現代工程的深遠影響。 本部分還將探討如何測量微觀世界,如原子和分子的尺度。探討X射線晶體學、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等技術如何讓人類得以「看見」原子級別的結構,並確立相應的原子質量單位和能級測量方法。 第二部:宇宙的運行法則——力、能與守恆 僅有測量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理解這些測量量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本書的第二部分,將集中闡述那些被反覆驗證、支配著從宏觀到微觀所有物質與能量變化的基本定律。 經典力學的基石: 我們將回顧牛頓運動定律的深遠影響,探討「力」與「加速度」的關係,以及動量和角動量的守恆原理。這些定律如何解釋行星的軌跡、物體的拋射,乃至於工程學中的結構穩定性。我們將分析,在何種條件下,這些看似簡單的定律能夠精確描述複雜的現實世界。 能量的普世語言: 能量是物理學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本書將詳細介紹熱力學定律——從熱量傳遞到熵增的不可逆過程。讀者將學習到,為什麼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以及在任何物理或化學轉化中,系統的「混亂度」(熵)總是趨向於增加。這不僅是關於熱機效率的討論,更是關於宇宙演化的根本方向。 場的統一描述: 隨著電磁學的發展,法拉第和馬克斯威爾的工作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力的理解——力不再需要接觸,而是通過「場」來傳遞。我們將解析電場和磁場如何相互影響,共同構成光,並解釋這些定律如何預言了無線電波的存在,從而為現代通訊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三部:現代物理的挑戰——時空與量子 當我們將測量標準推向極端(極快速度或極小尺度)時,牛頓的經典框架開始顯露其局限性。本書的第三部分,將引領讀者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科學的兩大革命性支柱: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時空的相對性: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如何徹底顛覆了絕對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我們將探討速度如何影響時間的流逝(時間膨脹)和長度的收縮,以及質量與能量的等價關係 $E=mc^2$ 的真正含義。接著,廣義相對論將帶領我們理解引力並非一種力,而是質量對時空結構造成的彎曲。我們將通過彎曲時空的幾何學,來解釋行星的軌道和黑洞的形成。 微觀世界的奇異性: 量子力學揭示了一個與我們日常經驗截然不同的微觀世界。本書將介紹波粒二象性,探討電子如何同時表現出粒子和波的特性。我們將討論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理解為什麼在微觀層面,我們永遠無法同時精確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動量。此外,還會涉及原子能級的量子化、量子糾纏的概念,以及這些看似抽象的定律如何支撐起半導體、激光等現代技術的運作。 結語:跨越尺度的統一性 《宇宙的奧秘:從原子到星系的測量與法則》的最終目標,是讓讀者體會到,儘管我們研究的對象尺度跨越了天文數字的差異,從極小的普朗克長度到可觀測宇宙的邊界,支配它們的物理定律卻展現出驚人的統一性和連續性。對精確單位的堅持與對基本法則的探索,正是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前進的核心動力。本書將為所有對自然界深層結構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面、嚴謹且引人入勝的導覽。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零、單位是什麼
單位是什麼 008
外延量/內涵量 010
度量衡 012
以身體為標準的單位 014
國際公斤原器 016
國際單位制(SI) 018
導出單位/詞頭 020
COLUMN 量詞 022

一、長度與距離的單位
公尺 026
公分/毫米 028
碼/英尺 030
英寸 032
尺/寸/分/文 034
里/町/間 036
海里 038
天文單位/光年/秒差距 040

二、質量與數量的單位
公斤 044
噸 046
公升/加侖 048
磅/盎司/格令 050
石/斗/升/合 052
貫/斤/文目/兩 054
莫耳 056

三、面積與角度的單位
平方公尺 060
英畝 062
A類紙度/B類紙度 064
弧度/球面度 066
町/反/畝/步 068

四、時間與速度的單位
秒 072
年/日/時/分 074
馬赫 076
旋轉速率的單位 078
刻 080
COLUMN 位元與位元組 082

五、力學與電力/磁力的單位
克氏/攝氏/華氏 086
牛頓 088
卡/焦耳 090
安培 092
伏特 094
歐姆/西門子 096
瓦特 098
庫侖/法拉第 100
赫茲 102
韋伯/特斯拉 104
亨利 106
帕斯卡 108
COLUMN 地震規模 110

六、光與聲音的單位
燭光 114
流明/勒克斯 116
星等 118
分貝 120
八度 122
COLUMN 與輻射能有關的單位 124

七、解釋身邊現象的定律
什麼是定律 128
力與平行四邊形定律 130
虎克定律 132
自由落體定律 134
慣性定律 136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138
槓桿原理 140
阿基米德原理 142
帕斯卡原理 144
白努利定律 146
波的疊加原理 148
司乃耳定律 150
惠更斯原理 152
亞佛加厥定律 154
波以耳查爾斯定律 156
狀態方程式 158
COLUMN 作功原理 160

八、電力與磁力的定律
庫侖定律 164
歐姆定律 166
焦耳定律 168
弗萊明左手定則 170
電磁感應定律 172
馬克士威方程式 174

九、解釋宇宙運作的定律
克卜勒定律 178
萬有引力定律 180
動量守恆定律 182
維恩位移定律 184
能量守恆定律 186
熵增定律 188
光速不變原理 190
質能等價 192
愛因斯坦場方程式 194
哈伯‒勒梅特定律 196

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 198
基本用語解說 200
索引 202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613281
  • 叢書系列:伽利略科學大圖鑑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9 x 24.2 x 1.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部分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范本。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精准和专业,但同时又充满了活力和亲和力,完全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便是面对一些稍显复杂的概念,作者也能用极其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阐释,让人一看就懂,不会产生“看了等于没看”的挫败感。而且,内容的编排上,我发现它非常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常常能从一个点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这对于培养系统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我常常被书中某些精妙的措辞所打动,那是真正深入理解事物本质后才能提炼出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对我来说,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思维的体操训练,既锻炼了理解力,又极大地拓宽了视野,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其他很多读物难以企及的。

评分

坦白讲,当我第一次接触这套书时,对其深度是抱有一丝疑虑的,毕竟“大图鉴”这个词有时候意味着浅尝辄止。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完全打消了顾虑。它在保持科普趣味性的同时,对基础理论的阐述深度是超乎预期的。它没有回避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原理,而是巧妙地将其分解,用直观的图像和逻辑严密的文字结合起来,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消化和吸收。这表明了作者团队拥有非常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教学能力。这种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内容结构,使得这本书的适用人群范围非常广,无论是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的初学者,还是希望查漏补缺的进阶学习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它提供的知识不仅仅是“是什么”,更深入到“为什么”和“如何实现”的层面,真正做到了启迪心智的作用,非常推荐给所有热爱探索世界奥秘的人。

评分

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衡量,这套图鉴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它不仅仅适合作为课外读物,更应该被放在案头,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的求知欲。我个人最欣赏它在索引和目录系统上的严谨性,查找起来非常高效,基本上你想找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定位到,这对于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场景非常友好。而且,信息的准确性毋庸置疑,每一个数据和描述都经过了精心的核对,让人可以完全信赖其内容。这种可靠性是高质量科普读物最核心的基石,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懈可击。我甚至把它作为辅助工具,在和朋友讨论一些科学话题时,可以随时拿出来作为有力的佐证,那种自信感是知识储备带来的巨大优势。说实话,投资一本好的图鉴,就是投资于自己获取知识的效率和深度,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手感真是没得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那种厚实的纸张,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的大图鉴来说太重要了。书页的开本设计也很合理,足够大,足以支撑那些复杂精妙的细节图展示,同时又不会笨重到难以携带。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的内容组织逻辑,非常清晰流畅,就像是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一步步探索这个知识的殿堂。它不会像某些百科全书那样,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地塞给你,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地深入了解下一个主题。这种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次接触特定领域知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个人感觉,它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平衡上做得相当到位,既有宏观的概览,又不乏微观的聚焦,让人感觉每翻开一页都有新的发现,非常充实。

评分

这套书光是看到封面就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得非常有吸引力,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宝藏。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复古又现代的混搭风格,感觉像是把知识装进了一个精美的收藏盒里。里面的插图质量简直是没话说,细腻到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完全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科普书能比拟的。有时候我只是单纯地看着那些图,都能感受到作者和绘制者倾注的心血。比如那些关于自然现象的描绘,简直栩栩如生,让我这个成年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更不用说那些对孩子们了。我本来还担心这种大图鉴会显得内容过于堆砌,但实际上,信息的排布非常巧妙,主次分明,让人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轻松地接收到重要的信息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倍增光彩。我甚至发现,即便是那些我自以为很了解的常识,通过这套书的图解方式呈现出来时,又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这真的是一种难得的阅读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