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實的靈修全人的陪伴:本篤靈修體系與靈修陪伴的運用

踏實的靈修全人的陪伴:本篤靈修體系與靈修陪伴的運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古倫神父
图书标签:
  • 灵修
  • 本笃会
  • 灵修陪伴
  • 基督教
  • 信仰生活
  • 属灵成长
  • 全人关怀
  • 实践灵修
  • 个人灵修
  • 团体灵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本將基督宗教最早的整全靈修系統——本篤靈修,從現代生活應用的角度所做的系統整理,並加入深度心理學與本篤靈修陪伴的實作分析,幫助讀者從健康的靈修獲得健康的生命。

  靈修與靈修陪伴是鍛鋉靈性的具體方法。本篤靈侈與靈修陪伴是整個基督宗教最旱的靈修系統與共同寶藏,這套靈修乃在宗教改革前1,200年(聖本篤約在公元530年寫下《聖本篤會規》做為本篤靈修的主軸)就以聖經基礎與初代使徒的團契生活模式來發展,適用於所有基督宗教的信仰與神學體系。在與上主的合一中找到整全與真實的自己,並以此帶出新的行為模式,用腳踏實地的靈性操綀來面對團體與社會的挑戰,這就是本篤靈修與靈修陪伴的核心與普世價值。
好的,这是根据您的要求,构思的一份不涉及您提供书名的图书简介。 --- 《尘光中的向导:心灵的深度旅程与生活艺术》 图书简介 在这个信息洪流与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许多人发现自己被困在表面的喧嚣之中,渴望一种更深层次的联结——与自我、与他人,以及与超越自我的存在。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理论汇编,而是一份真诚的邀请函,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内在宁静与外在行动平衡的旅程。它聚焦于如何将深刻的精神洞察,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使生命焕发出更有意义的光彩。 第一部分:唤醒——从迷失到觉察的起点 旅程始于对“当下”的深刻认识。我们常常活在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焦虑之中,错过了此刻的丰富性。本书的第一部分致力于帮助读者建立起坚实的“觉察基础”。我们探讨了现代生活中干扰心灵的几大“噪音源”——从无休止的多任务处理到社交媒体的比较陷阱。 我们引入了“注意力训练”的理念,这不是为了清空思绪,而是为了学会温柔地观察思绪的来去,而不被其卷走。通过详细阐述几种易于掌握的呼吸与身体扫描技巧,读者将学会如何在日常的碎片时间中,为自己的心灵“充电”。这部分强调,灵性成长并非某种神秘的体验,而是对日常经验的细致打磨。 第二部分:深度探索——重塑内在地图 当觉察的工具被掌握后,我们便开始深入探索心灵的结构。本书借鉴了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哲学中的经典智慧,构建了一个理解人类内在冲突与潜能的框架。我们深入剖析了“阴影面”——那些我们不愿承认、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面向。如何以勇敢而充满慈悲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局限、恐惧和未被满足的渴望,是本部分的核心议题。 我们提出了一种“叙事重构”的方法。每个人都在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很多时候,这个故事是受制于早期的经验和外界的期望。本书指导读者如何成为自己故事的“主动编辑”,识别那些限制性的信念,并开始撰写一个更具生命力、更能体现本真自我的新篇章。 此外,书中对“渴望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区分了肤浅的需求与深层的、指向生命目的的渴望。通过对不同文化中“召唤”(Calling)概念的梳理,读者将被鼓励去聆听内心深处那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并将其与现实的抱负相结合。 第三部分:联结——在关系中践行生命 真正的成熟,体现在我们如何与世界互动。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焦点从个人转向了关系——亲密关系、职场互动乃至更广阔的社群。我们探讨了“共情式聆听”的艺术,这不仅仅是听对方说了什么,更是去感受语言背后的情感能量。 书中提供了处理冲突和建立健康界限的实用模型。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在“取悦他人”和“坚持自我”之间摇摆不定。本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平衡点,教会读者如何在坚定表达自身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与他人的联结。 我们还专门开辟章节讨论“服务与贡献”的价值。一个充实的生命,必然包含着向外延伸的意愿。这部分内容并非要求读者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如何用自己的独特天赋去滋养周围的环境?这种“微小的善举”如何汇聚成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部分:整合——持续的成长与生命的韵律 成长是一个循环往复而非直线向上的过程。本书的最后部分关注“整合”——如何将旅程中学到的洞察,内化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我们讨论了如何建立适应个体节奏的“个人灵修实践”,这种实践应该灵活、富有生命力,而非僵硬的教条。 我们正视“倒退”的必然性,并将其视为学习的一部分。如何从挫折中快速恢复,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是本部分关注的重点。书中提出了“生命周期的欣赏”——认识到生命有高潮和低谷,有收获和休息的时期,并学会在每一个阶段中找到其内在的意义和美感。 结语:活出完整 《尘光中的向导》旨在成为一本陪伴读者穿越生命各个阶段的伙伴。它不提供唯一的答案,而是提供一系列清晰的地图、可靠的工具和真诚的陪伴。最终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卸下不必要的重负,以全然的姿态、平静的心绪,去拥抱生活给予的一切,活出那个完整、真实且充满力量的自我。这本书是为所有渴望在日常琐碎中,发现不朽之美的人们所写。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古倫神父(Anselm Grün)


  擔任德國明斯特史瓦札赫(Münsterschwarzach)聖本篤修道院的經濟管理人36年,負責管理修道院所屬二十多家公司行號與三百多名員工,他也是德國當代最知名的靈性導師。40年來他長期從事各方面的心靈輔導與陪伴,以聖本篤傅統的「祈禱與工作」精神為基從,結合靈修醫治與深層心理學,透過「靈修與生命建造」的實務方法 ,在「悲傷與病痛關懷」、「長者心靈關顧」、「工作與領導」、「夢境與認識人我關係」訓練等方面,皆獲得德國教會、社會甚至商業界的尊敬與肯定,並因此在2007年獲得德國聯邦政府頒發的「十字功續勳章」,肯定他對社會心靈與價值領導所做的貢獻。

吳信如

  德國海德堡大學基督教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主修高齡靈性關顧與社區照顧網絡。現職為「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社長與總編輯,近年來也定期與古倫神父於德國明斯特史瓦札赫修道院開設有關靈修與企業靈性領導、情緒管理、自我覺察與靈命成長等心靈課程,並參與在社福機構的創意事工規劃與社工訓練課程等領域。

譯者簡介

鄭玉英


  台大外文系畢,德國邁因茲大學筆譯碩士,現任兼職譯者及長榮大學翻譯系兼任講師。

图书目录

前言/6

第1章 導讀:本篤靈修體系架構/11
靈性與靈修/13
為什麼需要靈修?/19
本篤靈修體系圖/23
新教神學與本篤靈修的核心關連/30

第2章 神祕主義(內在經驗)的面向:轉化與合一/33
第一種內在操練方法:靜默/40
• 與自己相遇
• 從渾濁的情緒與思緒中獲得自由:放下與轉化
• 與上主合一
第二種內在操練方法:信仰儀式/57
第三種內在操練方法:日常生活中的儀式/72
第四種內在操練方法:教會禮儀年(教會節期)/76
配合教會節期的儀式/96
第五種內在操練方法:本篤避靜方法/106
•淨化之路
•光照之路
•合一之路

第3章 團體的面向:相處與定根/121
團體祈禱:齊聲頌禱/124
團體是操練愛的地方/129
團體是認識自我的所在/132
團體是經驗到上主的所在/134
團體是和平的酵母/137

第4章 世界的面向:祈禱與工作/143
工作是檢驗祈禱是否誠實的地方:工作與祈禱都可以與上 主及自己相遇/146
祈禱引領人接觸到工作的內在泉源──使人能從這泉源汲 取工作的能量/151
「祈禱與工作」使生活有節奏並有適當的尺度:以祈禱暫停工作/155
祈禱與工作秉持相同的態度:祈禱是獻身上主,工作則是獻身服務/160
祈禱與工作的目的都是榮耀上主/167

第5章 本篤靈修的靈修陪伴/175
本篤靈修陪伴的起源與定義/178
靈修陪伴的四個先決條件/184
靈修陪伴的關心範疇/189
靈修陪伴的態度/192
靈修陪伴的方法:七個面向/195
• 從分析日常生活與情緒開始靈修陪伴的第一步
• 檢視內心的上主圖像
• 透過信仰儀式與節期禮儀的幫助
• 找到自己的生命足跡
• 以耶穌的慈悲喚醒病識感與罪識感
• 運用深層心理學連結聖經的醫治力
• 辨識出誤用靈修的危險

靈修陪伴的目標/240
結論/249
補充專題:心理學的正念運動(Mindfulness)與基督宗教靈修中「專注覺察」(Achtsamkeit)的差異/250
參考書目/254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748889
  • 叢書系列:生命陪伴系列叢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构建一个稳固的内在支柱。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扔掉的消遣读物,而是那种需要经常翻阅、每次都有新体会的工具书。作者的论述逻辑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将一个看似抽象的主题,拆解成了可以理解和消化的多个维度。我感觉,作者将自己多年来的沉淀,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文字中,这使得全书充满了可信度和厚重感。对于任何一位认真对待自己精神生活、渴望超越表象去探寻生命本质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带来的启发是持久的,影响的是你看待世界和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观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不断地运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场景来阐释复杂的概念,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高深莫测的议题变得触手可及。从阅读体验上来说,它给我带来了一种渐进式的领悟。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哦,有道理”,但随着阅读深入,你会发现之前读到的那些看似独立的片段,开始在脑海中慢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图景。这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优秀书籍带给读者的最大奖赏。它迫使我跳出我固有的认知模式,去审视那些我习以为常的处事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校准。

评分

老实说,我很少读到如此深入且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落地性”。许多探讨灵性的书籍,往往停留在空中楼阁般的描述,让人读后感觉“很美,但不知如何实践”。然而,这本书似乎真的考虑到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处境和挑战,提供的建议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并且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它没有要求读者一步登天,而是倡导一种可持续的、逐步积累的内在建设过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在忙碌中保持定力”的章节,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务实的方法论,让我得以在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下,依然能找到片刻的宁静和专注。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精神成长和内在探索有着深刻的见解。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思绪被引导到了一些我从未认真思考过的领域。文字的编排非常流畅,读起来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让人非常舒服,不急不躁,但信息量却非常扎实。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供了很多可以立刻付诸实践的思考框架。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日常生活的琐碎,试图从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将宏大的精神探索与具体的日常经验结合起来的尝试,是非常难得的,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力。它没有给我任何教条式的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迷茫,是那种能让人沉下心来反复咀嚼的书。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文的温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行文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试图将所有人都塞进一个预设的模具里,而是强调每条成长路径的独特性和内在逻辑。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极大的包容性,仿佛作者理解我的困惑,并温柔地引导我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这种“陪伴感”贯穿始终,让人在面对内心挣扎时,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书中对人性的洞察力令人折服,对复杂情绪的细腻捕捉,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情感上的共鸣,读完后,不仅是知识的增加,更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层的情感梳理和净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