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最溫暖、幽默的機智女醫是這樣養成的
(颱中慈濟醫院 心臟血管中心主任)
謝世榮
張玉蓮醫師寫的故事很好看,她的文筆流暢,故事真實而精彩。在描述現實的病痛摺磨、生離死別、悲歡離閤的場景中,處處透露著溫暖和幽默。我是看瞭書以後纔知道她這方麵的纔華。
當張醫師打電話來,要我幫忙寫個推薦文,我心裡相當驚訝,一方麵將近二十年沒共事瞭,另一方麵不知道她的文筆居然這麼好,成瞭作傢;現在的張主治醫師已經跟十多年前的玉蓮醫師是不太一樣的瞭。
迴想二零零三年,當她來颱中榮民總醫院的心臟血管外科當住院醫師時,我擔任主治醫師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那時候科裡有六位主治醫師,四、五位住院醫師,每年要應付約五百例的開心手術,以及將近一百例的主動脈手術,還有數不清的週邊血管手術,加上還要分撥人力去支援埔裏及嘉義榮民醫院,當時也沒有現在這麼多血管內的導管治療方法,因此每一颱刀都得確確實實地「手工精密縫製」,有些比較複雜的「大刀」,一站上手術檯可能十小時也下不來,而且手術後的病人也需要特別的照護。所以,當時全科人員幾乎每天都忙得焦頭爛額。
故此,對於任何有理想、有抱負、願意投入這個戰場來奮鬥的熱血青年,我都會帶著敬意投以讚賞的眼光。張醫師當年是個五官端正、英氣勃勃、精神飽滿的年輕姑娘。一口特別標準的國語清晰流暢,對工作充滿熱情,聰明好學、又好問,特別有想法,就是陳述意見時非常直白。過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常常讓已經忙得暈頭轉嚮的年輕主治醫師及總醫師有點招架不住,讓人捏把冷汗。當然她也就有些辛苦。想起那個青澀的年代,有些難過也有些有趣。
心臟外科的工作著重在團隊閤作,想做好工作首先就一定得想辦法融入團隊,這些智慧得從人與事裡麵慢慢磨練齣來。多年後從張醫師的書裡,看到瞭一個懂得放下身段、懂得自嘲、懂得有效溝通及運籌帷幄的成熟主治醫師。《道德經》說:「為而不爭」就是這個道理。「夫唯不爭,故天下未能與之爭」,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團隊裡是特別的,治療疾病的唯一目的,就是努力想辦法將病人治好,其他諸如增添醫師個人光彩的事,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心臟病的治療方式在這15年來,因為科技的進步有瞭很大的不同,現在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如心房中膈缺損或心室中膈缺損,幾乎都可以不用開刀,改以心導管手術就可以治療瞭。一部分心臟瓣膜疾病也可以用導管手術治療。開心手術仍然是最後手段。雖然心臟外科手術本質並無改變,但因醫材的進步、手術技術的交流、術前術後照護品質的提升,讓很多以前被認為比較危險的手術變得愈來愈安全。
近年來因醫療科技的全麵進步,人類平均壽命已延長到誇張的地步。但新的問題來瞭,人到底活到幾歲比較適當?每個人在心理上大多不喜歡因老病而拖纍傢人來照顧,但生死大事通常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往生前必須得待在安養院中或躺在病床上的人,行動的不自由,對於一個裝有熱愛自由靈魂的驅體來說,無異於是殘酷的禁錮,這是每個傢庭都可能會麵對的問題,也可能是你我最終需要正視的現實。
張玉蓮醫師在書中陳述瞭許多個案故事,其中有她個人的醫療人生成長,有因治療而建立起來的醫病情誼,也有其至親因病痛摺磨而離世的痛苦心情。這些過程雖然很苦很纍也很煎熬,但是看見病危的患者因得到即時治療而康復,讓她覺得這二十多年來的行醫生活是很有意義的,也是我們行醫者最大的迴饋。
書中每個故事的後麵會有心臟相關疾病說明,或是與醫療相關的法律知識,以及如何預立醫療決定,如何申請緊急醫療補助等很實用的資訊,大傢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也能增長知識。
我們有幸生活在醫療便利的颱灣,手邊有許多醫療相關資訊,期待這本書的齣版能讓大傢對心臟病以及心臟病的外科治療有深一層的認識,同時也讓有心投入醫療誌業的年輕人能更清楚「心臟外科醫師」的使命與職責。這是一本有趣、精彩的好書,值得一看。
推薦序二 被心臟外科耽誤的大生活傢
鄭舒倖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副院長)
從展開本書第一篇文章的內容,我便深深沉浸在玉蓮醫師所編織的情境之中,時而哭時而笑、時而讚嘆時而感傷,同時感佩她在逆境中總是能絕處逢生、用機智達成不可能任務的勇氣。
認識張醫師,約莫就是十多年前,她從都會區的某醫學院附設醫院,來到我們桃園鄉下(當時尚未升格為直轄市)懸壺濟世,並重建本院已失傳多年的心臟外科手術。當時,看她用原子筆畫一大顆心臟,滿滿兩頁的手術說明書,用淺顯易懂的話語,讓患者和傢屬瞭解手術的細節,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原來,張醫師不僅畫圖很生動、說話很好懂,她還擅長說故事。此次,她從年輕時代住院醫師、菜鳥齣任務的點點滴滴;到瞭主治醫師,已能獨當一麵,但是時而撞牆;而今,領悟到團結力量大,與手術室成員達成大和解;娓娓道來,一氣嗬成。身為讀者的我,實在難以暫停、放下書本去喝水上廁所。(哈哈,可比擬當年讀金庸武俠小說時,難分難捨的入迷感)
被她的生動文字,牽動萬般心情。比如──
- 那個急救時的神來一指:「自己也曾在幾乎束手待斃時,突然被學長路過相助,將患者從鬼門關救迴。」
- 那個連傢人都已經放棄的毒蟲:「他在人工瓣膜置換術後順利齣院,靦腆送我一瓶自己迴到職場生產的苦茶油,直到他兩年後去世之前,我都還捨不得開罐。」
- 那份患者簽字的放棄急救同意書:「雖然是患者親簽,但是傢人在真正麵對生死關頭時,常是無法理智思考、尊重患者的決定,而請求救救看。於是乎,醫護人員臉色鐵青地、執行著違背患者自主權的急救步驟。」
她也寫到陪伴失智後需要做氣管切開術的父親,與刁鑽但心思細膩的母親的點點滴滴,年紀輕輕就得照顧生病的一傢人,除瞭欽佩她的耐心與付齣,也心疼其肩上有如此巨大的重擔。
但是,張醫師總是有辦法,將手伸進小叮噹的四次元百寶袋,拿齣神秘寶物化解人生難題,這也是本書最好的詮釋──有智慧、快樂活。
本書的機智人生,值得每位讀者(包括醫師們),細細品嘗。
推薦序三給20+到50+族群最恰當的人生建議
曾秀學
(理學博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這本書我由衷認為書名真的很貼近作者在工作及生活中的真實寫照,不僅反應瞭心臟外科在臨床上真實的樣貌與挑戰,也突顯齣心臟外科醫師必須具備的人格特質──心臟大顆、臨場應變、機智反應及建立與患者的相互信任。而我所認識的張醫師,正是完全符閤上述所有特質的一位好醫師。
我認識張醫師有四年的時間瞭,雖非臨床專業領域的工作同仁,但在共事臨床個案研究發錶工作過程中,對張醫師的第一印象是──被心臟外科耽誤的一位有潛力的醫學插圖畫傢。每當與張醫師討論臨床個案過程中,總見她拿著一支原子筆或鉛筆隨時就可以畫齣討論個案的臨床心臟和血管狀況,並利用插圖嚮我這個臨床門外漢以深入淺齣的方式來跟我說明與討論發錶內容,就如同她用相同的做法搭配淺顯易懂的語言與病患傢屬說明手術細節,如齣一轍。
這些動作足以說明她紮實的心臟外科訓練底子,以及對每位患者臨床狀況的瞭解程度。而初次拿到本書文稿的當下,隨手翻閱書中內容時,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在書中竟再次看到張醫師親筆描繪的醫學插圖,我不禁會心一笑,因為張醫師又再次展現她的長纔瞭,這次不是臨床手術解說,也非臨床研究工作發錶,而是在她常年高壓的臨床工作日積月纍下所留下的豐富生活經驗,與對人生的體悟養分所孕育齣的這本集結小品。
這本書蒐羅瞭張醫師在臨床工作與生活經驗等方麵上的集閤與體悟。她其實很擅長說故事及情緒錶達。展開目錄頁的時候,端看每個章節和標題的敘述,都會開始期待接下來她與每位患者之間的點點滴滴與連結,以及她和親朋好友間的智慧相處與互動,並深深沉浸在其中讀到忘我。這本小品既有臨床知識解說,也富含醫師與患者間的互動、互信,每一個案例及每一個故事的情緒都值得細細品味,與大傢一起分享。
祝福短語
專業、良善、辛辣、霸氣的女醫豪傑
傅玉招
(急重癥護理師、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護理部督導退休)
得知我有幸可以搶先拜讀張玉蓮醫師的大作時,跟張醫師共事十年的我,腦海中馬上浮現齣對張醫師的印象。她是個性真誠、直率善良的醫者,卻又是一般女性不會選擇急重癥行醫的「女醫豪傑」。
由於我在醫院急診及加護中心工作二十餘年,使得在這本書讀到的每一幕都能夠感受到那驚心動魄、心有戚戚焉的臨場感,因為這是我們曾經的每天日常,張醫師則毫不遮掩地百分百呈現在讀者眼前。
同時,我還真的忘瞭張醫師有其辛辣的一麵!隻因她救治患者良善的衝勁,讓我忽略瞭張醫師在救治病危患者時,所顯現的果決與霸氣。
這是一本讀者必讀、必買的好書。因為書中的各種意外、急重癥情況,都可能齣現在我們週遭。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幕情境除瞭讓讀者看到醫療拯救危急患者不忍卒睹的真實情況之外,還能看到張醫生奮力救迴患者後,病傢感受到生命無價的感恩,然而張醫師早已忘卻的溫馨感人的一麵。書裡更有「Dr.張 醫學小教室」,詳細解說疾病與治療,不僅可以增加民眾的醫療知識,更是讓身為醫事人員的我們,可以重新複習一次且文情並茂的好書。
醫者仁心、感同身受的機智女醫
吳鴻康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
當蓮姐邀請我協助寫推薦短語,我真的是受寵若驚。想到作傢苦苓說過:
總覺得寫序是一件「大事」。第一、你一定要比對方厲害,至少是輩份比較高。第二、你要把人傢的書看得很仔細,還能看齣許多好處來,尤其是別人看不齣來的好處。第三、幫人寫序就好像名人幫產品代言,很有「掛保證」。
可是我輩分不高,也非名醫,但我有仔細拜讀蓮姐的這本書,首要的感受真的是心有戚戚焉。
因為外科醫師的養成教育,從實習、住院、主治醫師,一路艱辛又耗盡心力。無止盡的晨會、門診、開刀、病房迴診、值班、照會、參與醫療行政、醫學會論文發錶……當步入資深主治醫師後,還必須肩負教學、服務及研究,箇中滋味冷暖自知。
蓮姐的文筆流暢,將外科醫師的成長歷程钜細靡遺地娓娓道來,也讓讀者能更清楚醫師的養成之路。醫者仁心就是希望做醫生的人,都有一顆仁愛正義慈悲之心,救死扶傷、醫療病痛。蓮姐不隻看心臟,更照顧到瞭病患的心情,還因為自身的照護經驗更能感同身受,不忘替患者和傢屬找到一個漂亮的時間點告別。
與蓮姐相識結緣於部桃,更是一起打拼見證桃園醫院的成長,透過這本書能更瞭解從醫師角度體驗的生活經驗與重要心臟醫學知識,真摯推薦給讀者們閱讀,一定會讓大傢獲益良多!
感恩、分享的人生引路人
陳春蘭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門診護理師)
緣分就像是一條隱形的線。身為朋友又是同事的我,看瞭此書纔發現心思細膩且手巧的妳經歷瞭這麽多,將從事醫療工作的經歷,一字一句的寫齣來。我很高興能跟妳一起體驗妳的感受。不止是小豪的故事讓我的眼淚在眼珠滾動,每一則文章後,不但有醫學小教室、說明與後記,還有教科書學理的分享、法律經驗的傳遞,豐富又好懂,更串起一個個與患者、傢屬、傢人、朋友,甚至團隊的緣分。
本書最後一句:「我相信當你讀完它,你的生命裡就有瞭我,而我也得到我人生的延續。」這真是一句有智慧又感性的話。感謝妳將妳人生的閱歷書寫下來分享給更多人,就像文中的蜂蜜和茶葉一樣,感恩的心,點點滴滴在心頭。祝福妳接下來的一生平安順遂。
放下、柔軟、生活
陳名瑉
(暢銷書《我媽的異國婚姻》作者)
人生是不斷的經歷與學習。透過張玉蓮醫師親身經歷的生命故事,理解生死,學習麵對,學會放下,選擇柔軟,懂得生活,不求圓滿,但求無憾。
自序 給二十歲的我
2003年,我開著我新買的車,南下颱中去颱中榮民總醫院報到,正式展開我第四年的住院醫師訓練。
之前,在颱北榮民總醫院當瞭三年住院醫師,聽聞颱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的強大與有組織,於是決定來到颱中接受專科訓練。這是我第一次換工作。在這之前,我已南下颱中好多次,拜訪主任、託人邀主任吃飯、麵試外科部、找房子租房子、和無良的房東打交道、在講價且價目變來變去的計程車上臨時決定下車……吃瞭不少苦頭。
在大勢底定、開往颱中的高速公路上,我有一種如同〈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琪琪要開始十三歲獨立壯遊的興奮與寂寞。魔女琪琪在齣發當晚拿齣一把自己紮好的小掃把準備起飛。隻是和她不同的是,我沒有一位魔女母親,拿齣一把更大、更牢固的掃把要我收下。從那一刻我明白,我的父母將不再有能力庇蔭我,以後我遇到的問題未必是他們能提供建議解決的。之後這一切後果,都將是我自己的決定。
這當中我興起一個念頭:長大的過程是這麼辛苦,但是熬過去瞭又還好,經驗和解決問題的功力也跟著以等比級數增長。值得期待啊!我以後如果有機會,一定也可以和別人分享,讓別人不用走太多冤枉路。至少,我可以將這些求職、換工作、爭取機會的歷練傳授給無父、無母、無人庇佑的人,比如說,育幼院的小朋友。我們不替我們自己著想,還會有誰替我們想呢?
沒想到,這個念頭一埋就是二十年。
直到最近,看到年輕的同事們一再重犯和我當年一樣的錯誤,我忍不住開口嘮叨。但是我發覺我的好心和母愛,並沒有換來孩子們的感激。在他們坦白又毫不遮掩的笑容中,我彷彿看到瞭看著機器人「瓦力」的錶情:機型老舊,又有點固執。
看著這群不聽老人言、不知天高地厚、沒慧根、文昌星又全滅瞭的傢夥,我決定寫書。我相信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本教材。如果能跟第二個人分享,就能夠創造第二種價值。所以,這是屬於我的成長故事,包括認真工作、認真學習、付齣和享受傢庭生活。如果你想看,就繼續看下去囉!我相信老天爺過瞭這麼久纔讓我想起這個任務,一定是當年的我,歷練得還不夠多。能給得不多,何來分享?
在本書裡,我用簡單的辭彙註解我們所遇到的醫學名詞,並且親自繪製瞭線條單純的解剖圖片,希望它讀起來不會太艱澀。
願這本書能讓你有所共鳴。再不然,最少最少,也能擁有一個心情愉快的夜晚。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