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烏申斯基談教育使社會走向文明:語言教學、課堂講述、國民教育、習慣培養、時間問題,俄羅斯國民學校奠基人的教育學

康斯坦丁.烏申斯基談教育使社會走向文明:語言教學、課堂講述、國民教育、習慣培養、時間問題,俄羅斯國民學校奠基人的教育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斯坦丁.烏申斯基
图书标签:
  • 烏申斯基
  • 教育學
  • 語言教學
  • 國民教育
  • 習慣培養
  • 課堂教學
  • 俄羅斯教育
  • 文明
  • 時間管理
  • 教育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誠然,即使是最不文明的人,也會被生活教會懂得許多東西,
但若是受過教育的人們,卻能從生活經驗中吸取有益的思想。

  ▎論教育書刊的效益
  ──無論何種情況下,教育者都應是思想的捍衛者。

  假如教育者只承認事實和個人經驗的作用,
  那麼他自己教的整個學科又有什麼價值呢?

  假如教育者一方面加以否定理論的作用,
  另一方面卻又持續地將理論講述給孩子們,
  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的嗎?

  如果說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價值,
  那麼傳授給孩子們的科學知識又有什麼價值?
  而且,教育者自己的知識又會具有那些價值?

  ▎關於國民學校問題
  ──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和訓練留下的痕跡十分輕微,
  但是這些痕跡卻留在了還未充斥各式各樣印象的心靈裡。

  在國民學校裡,應開設哪些課程?
  國民學校從哪裡聘請需要的教師?
  這些教師應該是什麼樣的教師?
  應該在什麼地方設置國民學校?

  在一個有教養的聰明人面前,自然界是能說善辯的,
  但若面對的是一個半野蠻的人,它卻成了一個啞巴,
  因為這樣的人像動物似的,只會服從自然界的影響,
  卻並無法吸取任何新的思想或者獲得任何新的感情。

  ▎論習慣的培養
  ──牢固的建立習慣是需要時間的,
  就像播種在田裡的種子生長也需要時間一樣。

  我們的天性能獲得習慣,還能產生獲得習慣的傾向,
  所以要是一種習慣能夠得以牢固的建立,
  那麼它就可以為建立別的同類的習慣創造條件。

  一開始應該讓孩子習慣於服從兩、三項容易實現的要求,
  別因為要求太多還有難度太大而讓他的獨立性受到限制,
  這樣,你才會可以確信,孩子會更容易服從你新的決定。

本書特色

  「俄國教師的教師」烏申斯基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代表作有《人是教育的對象》、《論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前者在教育史上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名篇,曾經是俄國教師的教育學讀物。本書便是從烏申斯基的教育著作中編選出共十四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可以令讀者全面且透徹的了解這位教育家的思想。
 
探寻教育的基石与未来的蓝图:一部关于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著作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核心理念的演变,以及教育在塑造个体与推动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全书围绕教育的本质、教学方法的革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在培养公民意识和道德情操方面的责任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教育哲学的重塑与现代教学法的确立 本书开篇即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审视,指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必须进行深刻的重构。作者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 知识观的转变: 作者认为,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求教育从“灌输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储备,而是动态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论证,从而真正内化知识。书中详细阐述了基于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如何将这一模式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 教师角色的演进: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权威,而应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促进者(Facilitator)和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专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提升教师在课堂管理、情感支持和个性化指导方面的能力。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构建积极、包容的学习社区中的核心作用。 评估体系的革新: 传统的标准化测试往往侧重于记忆和再现,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书主张采用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和表现性评估(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将评估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使其成为促进学习的工具,而非仅仅是衡量学习成果的手段。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与跨学科整合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为学生提供适应未来挑战的知识结构,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作者提出了课程设计必须具备前瞻性和整合性的观点。 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书中系统梳理了在21世纪被公认为至关重要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字素养、全球公民意识、协作能力和情商(EQ)。随后,作者提出了将这些素养融入学科教学的具体策略,例如,如何在历史课中探讨全球化议题,或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模型: 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多维度的,无法被单一学科有效解决。本书详细介绍了主题式学习(Thematic Learning)和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的实施框架。通过具体的跨学科项目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综合创造力。 文化敏感性与多元化教材: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教材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作者批评了单一视角的叙事方式,提倡引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群体视角的文本和案例,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教育内容中找到自我投射和认同感。 第三部分:学习环境的设计与时间管理的艺术 教育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什么”,更取决于“在哪里教”和“如何安排时间”。本部分聚焦于优化学习环境的物理与心理维度,并探讨时间在教育过程中的战略价值。 物理学习空间的重构: 传统的“一排排课桌”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本书探讨了如何设计灵活、可重构的学习空间,以支持小组合作、独立研究和大型研讨等多种教学活动。从采光、声学到家具的选择,每一个细节都被视为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构建支持性的心理环境: 心理安全感是深度学习的前提。作者强调了建立信任、尊重和非评判性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书中提供了建立积极师生关系、处理冲突以及支持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建议。 时间管理的教育学视角: 时间是稀缺资源。本书分析了学校日程安排中常见的效率低下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课堂时间分配的原则。这包括如何有效利用“零散时间”,如何设计节奏张弛有度的课程流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尤其高年级学生)进行自我时间管理,培养他们对时间价值的认知。 第四部分: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公民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系统的成功与否,最终体现在其对社会发展和公民素质的贡献上。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教育的社会责任。 公民责任的培养: 作者指出,国民教育的深层目标是培养知晓自身权利与义务、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参与意愿的公民。书中阐述了如何在课程中融入伦理学、公民学和社会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使学生理解民主过程和社区参与的意义。 家庭与社区的参与: 学校教育并非孤立的体系。本书强调了家长作为第一教育者的角色,并提出了建立有效家校合作机制的实用方法,如定期的双向沟通、共同参与学生发展决策等。同时,作者也探讨了如何将社区资源——博物馆、企业、专业人士——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规划: 鉴于职业生涯的不断变化,教育必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书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持久好奇心、自我学习的能力(Metacognition),以及适应新技能要求的灵活性。教育的终点不是毕业证书,而是持续成长的能力。 本书力图为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关注未来发展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套系统、深刻且具有操作性的现代教育理念框架,旨在激发一场关于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个体的深度对话。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康斯坦丁‧烏申斯基(Konstantin Ushinsky,西元1823~1871)


  俄國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是俄羅斯國民學校和教育科學的奠基人。他一生追求真理,長期從事教育活動,且教育著作眾多,對日後的俄國乃至蘇聯教育帶來了很大影響。

譯者簡介

王瀠萱


  專職譯者。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論教育書刊的效益
第二章 關於國民學校問題
第三章 論兒童信念的培養
第四章 勞動在心理和教育上的作用
第五章 論習慣的培養
第六章 論課堂紀律
第七章 國民教育的基本思想
第八章 談開始學習的時間問題
第九章 初級階段教學的課程
第十章 初級階段教學的組織
第十一章 談小學的最初幾堂課
第十二章 談直觀教學
第十三章 談課堂講述
第十四章 談初級階段的語文教學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572782
  • 規格:平裝 / 230頁 / 14.8 x 21 x 1.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耶維奇‧烏申斯基(Konstantin Dmitrievich Ushinsky,西元1823年2月19日至1871年1月3日),俄國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是俄羅斯國民學校和教育科學的奠基人。烏申斯基一生追求真理,熱愛人民,從事過較長時期的教育活動,教育著作眾多,對以後的俄國乃至蘇聯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被稱為「俄國教師的教師」。

  西元1824年,烏申斯基出生於俄國莫斯科以南的圖拉城,他的父親是一個稅務官員。在接受了完整的中等教育後,烏申斯基在西元1840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學習。在大學裡,烏申斯基閱讀了了大量俄國和西歐進步的文藝作品,西元1844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碩士學位。西元1846年,烏申斯基被任命為一所法律專科學校的代理教授。西元1848年以後,俄國統治者加緊監視和迫害教師,西元1849年,烏申斯基被認定是一個政治上不可靠的「自由思想家」,教授職務遭到了解除。由於生活所迫,烏申斯基在內務部當了五年小職員,在雜誌上發表了不少關於教育問題的文章。西元1855年,烏申斯基重新開始了他的教育活動。他先後在一所孤兒院擔任教師、學監,在這期間,他更加關注對教育問題的研究,並發表了《論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學校三要素》等教育論文。

  西元1859年,烏申斯基調任斯莫爾尼貴族女子學院的總學監,開始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並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確保改革順利進行,烏申斯基聘請多位進步人士來校任教,每週四還集合教師和學生討論教學問題,交流教育思想。他利用擔任《國民教育部公報》編輯之便,發表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文章,如〈祖國語言〉、〈師範學校章程〉、〈勞動在心理和教育上的作用〉以及低年級的俄語讀本《兒童世界》。

  烏申斯基的改革從一開始就遭到守舊派的反對甚至誣陷,他被指控為信仰無神論和有反政府的自由思想人,西元1862年遭遇辭退,沙皇政府迫於烏申斯基的聲望,派遣其長期出國對女子教育進行考察。

  西元1862~1867年間,烏申斯基考察和研究了瑞士、德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等國的教育,完成了《祖國語言》及著名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等諸多價值極高的教育論著。西元1870年,烏申斯基因患肺病去世,年僅47歲。

  烏申斯基是1860年代俄國的社會改革運動中湧現出的進步民主主義者,他對沙皇政府的統治和腐朽的農奴制極力反對、擁護解放農奴、為國家的自由發展而奮鬥。他雖然沒有達到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Belinsky)、車爾尼雪夫斯基(Chernyshevsky)的思想高度,但是在某些方面也受到了他們的影響,主張民族性原則、主張男女教育平權、要求教育普及。烏申斯基以其短暫的一生,為俄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極其傑出的貢獻。

  烏申斯基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代表作有《人是教育的對象》、《論公共教育的民族性》等等,其中前者在教育史上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名篇,曾經是俄國教師的教育學讀物。本書便是從烏申斯基的教育著作中編選出共十四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可以令讀者全面、透徹的了解這位教育家的思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质感,对我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带着陌生感的体验。它继承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富有哲理和力量感的表达方式,用词精准,句式结构严谨,很少有含糊不清之处。这种文字,读起来需要集中注意力,因为它每一句话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教诲或精辟的见解,绝非可以轻易略读而过的。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富有节奏感的长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张力和思想深度。它不像现代白话文那样追求快速传递信息,而是更注重思想的塑形和灵魂的触动,读完后留下的回味是悠长而醇厚的,像品尝一壶上好的陈年佳酿。

评分

初翻此书,我被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所深深吸引。它并非是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一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系统理论。作者的行文风格,初看或许略显严谨,但深入其中便能体会到那种深思熟虑后的精准与洞察力。每一章节的论证都建立在前文坚实的基础上,如同精密的齿轮咬合,推动着整个教育哲学向前发展。这种整体性和有机性,在当今许多碎片化的学术论著中是极其罕见的。我常常在阅读某个论点时,会忍不住回头去寻找它最初的根源,发现作者早已在前面的章节中埋下了伏笔,这种精妙的布局让人拍案叫绝,体现了作者宏大的架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实属上乘,这无疑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体验。内页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米黄的色泽,不仅保护了视力,更营造出一种怀旧而庄重的氛围,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气息。字体的排版也极为讲究,疏密有致,行距适中,即便是面对篇幅较长的论述,阅读起来也毫不费力,体现出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我尤其欣赏那些细微的排版处理,比如章节的过渡页和页眉页脚的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古典的美学,丝毫没有现代印刷品的机械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每一次翻页都成为一种享受,仿佛是在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而不是简单地阅读文字。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冲击。那古朴的字体设计,仿佛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历史的厚重感,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思想激荡的年代。我记得第一次拿起它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封面那简洁却意味深长的图案,让人不禁去揣测这位教育巨匠究竟想通过这些文字,为后世留下怎样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它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流行读物,而是散发着一种内敛而坚定的力量,让人明白,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浮躁不堪的时代,这样一本能让人慢下来的书,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礼物。我感觉作者的用心,从这封面设计中就可见一斑,它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像是一个邀请函,邀请读者进入一个深邃而富有远见的思想殿堂。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份量感是相当可观的,它并非是那种可以轻松塞进背包里随时翻阅的读物,它更像是一件需要被郑重对待的案头书。我发现自己不得不为它腾出一个固定的、光线充足的书桌空间,让它能以一种受尊敬的姿态摆在那里。每次阅读前,我都需要一个短暂的“准备仪式”,这本身就加深了对阅读过程的重视程度。这种重量感不仅指物理上的,更指向精神层面——它所承载的知识和思想的厚度,要求读者也拿出同等的耐心和敬意去对待。它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阅读的习惯,让我明白,真正的思想价值,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沉淀和消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