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復健書:最完善的運動傷害之預防、治療與復健【升級增訂版】

運動傷害復健書:最完善的運動傷害之預防、治療與復健【升級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布萊德.華克
图书标签:
  • 运动损伤
  • 康复
  • 预防
  • 治疗
  • 运动医学
  • 理疗
  • 肌肉骨骼
  • 运动健康
  • 损伤恢复
  • 急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完善的運動傷害之預防、治療與復健
讓傷處恢復到110%的強健!

《痠痛拉筋解剖書》系列作全新升級
【新增】針對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受傷的四階段復健計畫
提供循序漸進的體適能復原運動清單
包含:改善活動幅度、增進肌力和柔軟度,
改善平衡、本體感覺、動態體能與增強式訓練

  從表皮、肌肉到骨骼傷害,全面解構;從預防、治療與復健動作,一步到位。全方位的運動傷害預防、治療與復健,不僅是消除運動傷害後遺症,還要強化身體的脆弱部位,讓你比受傷前更強健、更健康。

  針對每個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從運動前的預防、運動傷害的緊急處置、運動傷害的治療,到運動傷害的長期預後、日常自我復健動作,幫助你全面謝絕運動傷害後遺症。

  經過完善規畫的規律運動有許多好處,包括提高心肺適能、增強肌肉力量、增加柔軟度等,都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不當運動會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形形色色,除了常見的拉傷、扭傷,還包括我們習以為常的割傷、擦傷、曬傷,或是手指脫臼、肌腱炎,甚至香港腳、雞眼,或是更嚴重的胸部挫傷、椎間盤突出、脊椎的壓力性骨折、腓骨肌肌腱半脫位等等。

  由於運動方式有千百種,可能會導致的運動傷害也有千百種。為了方便讀者使用,本書按照身體部位分區分病症,一一詳述運動機理、每個部位的肌肉骨骼圖解、運動前的傷害預防、運動傷害發生後的緊急處置、治療,新版中更增加了「四階段的復健與康復計畫」,帶讀者循序漸進地進行各種柔軟度及肌力訓練,以做到完全復原、零後遺症、傷部弱點再強化,讓傷後體能表現更優異。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您提供的《運動傷害復健書:最完善的運動傷害之預防、治療與復健【升級增訂版】》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避免痕迹: 《都市叢林生存指南:現代生活中的心靈韌性與實用技巧》 導言:在喧囂中錨定自我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將我們推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複雜環境。高樓林立、資訊爆炸、無數的責任與期待交織,使得「生存」的定義不再僅限於物質的滿足,更關乎心靈的穩定與情緒的掌控。本書旨在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一套務實且深入的工具箱,幫助讀者在高速運轉的社會中,不僅能夠應對壓力,更能茁壯成長,建立起一套堅不可摧的內在防護機制。這不是一本玄學理論的探討,而是基於社會學、心理學基礎,結合實用案例與步驟化練習的城市生活實用手冊。 第一部:解構現代壓力源——你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負荷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精確地剖析當代都市人面臨的主要壓力來源,並提供初步的自我評估框架。 第一章:時間的悖論與效率焦慮 我們擁有更便捷的工具,卻感到時間更不夠用。本章深入探討「生產力陷阱」,解析為何追求極致效率反而導致慢性疲憊和成就感的流失。我們將探討數位工具如何重塑我們的專注力閾值,以及如何區分「緊急」與「重要」事務。內容包含: 專注力碎片化研究: 探討多任務處理(Multitasking)的認知科學誤區。 深度工作與淺層勞動的界線: 如何規劃區塊時間,保護需要高度集中的時段。 「夠好就好」的藝術: 克服完美主義帶來的癱瘓效應,設定實際可達的每日目標。 第二章:人際連結的質與量 社交媒體的普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連結機會,但也催生了新型的孤立感和比較心態。本章著重於建立健康的人際界線與真實的連結。 數位倦怠與社交比較理論: 分析社群媒體內容對自我評價的潛移默化影響。 高效溝通的藝術: 學習在職場和家庭中,如何使用非暴力溝通(NVC)的基礎原則來表達需求和處理衝突,避免情緒性的反應。 建立「支持網絡」而非「觀眾群」: 區分點頭之交與真正的盟友,並學會向外界尋求建設性的幫助。 第三章:財務焦慮與未來不確定性 經濟波動、生活成本上升,使得對未來的規劃充滿變數。本章不提供投資建議,而是聚焦於如何管理與金錢相關的情緒反應。 消費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動: 探討「報償性消費」與「地位象徵」的心理學基礎。 風險承受度的自我評估: 建立個人化的財務安全感模型,減少因未知而產生的恐慌。 「夠用」的定義: 從物質滿足過渡到價值滿足的心態轉變練習。 第二部:內在修復機制——建立心靈的緩衝墊 當壓力無可避免地來臨時,我們需要一套即時可用的、非藥物性的內部調節系統。 第四章:呼吸與身體的對話——基礎生理調節 壓力首先在身體上留下痕跡。本章介紹科學證實有效的、可在數分鐘內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技巧。 迷走神經的激活: 專注於數種經過臨床初步驗證的呼吸頻率調整法(如 4-7-8 呼吸法、箱式呼吸法)及其在不同壓力情境下的應用。 身體掃描與情緒定位: 學習如何準確地將抽象的焦慮感錨定到身體的特定部位,從而開始解除身體的緊繃。 微休息(Micro-Breaks)的科學: 規劃如何在極短的時間內(60秒到5分鐘),有效重置工作中的精神狀態。 第五章:認知重構與思想過濾器 我們的想法塑造了我們的現實體驗。本章從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基礎出發,教導讀者識別並挑戰那些自我設限的負面思維模式。 識別「認知扭曲」: 詳細解說「二元對立思維」、「災難化預期」和「過度概括」等常見思維陷阱。 蘇格拉底式提問法(Socratic Questioning)的實踐: 一步步引導讀者質疑自動浮現的負面自動思維。 建立「平衡觀點」的練習集: 提供結構化的表格,幫助讀者在面臨挑戰時,系統性地尋找支持新觀點的證據。 第六章:情緒的命名與接納 逃避情緒只會讓它們以更具破壞性的方式回歸。本章強調情緒的流動性和功能性。 情緒光譜的擴展: 超越「好」與「壞」,細膩地區分「沮喪」、「失落」、「挫折」與「悲傷」的微妙差別。 「允許」的哲學: 探討接納負面情緒並不等於贊同現狀,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創造空間。 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的工具: 引入克麗絲汀·內夫(Kristin Neff)的框架,並提供具體的自我對話腳本,用對待密友的態度來對待自己。 第三部:實用結構的建立——讓生活可預測化 穩定的外部結構是內心安寧的基石。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重點放在如何設計一個更符合個人需求的、具有彈性的日常生活架構。 第七章:個人化極簡主義的實踐 這不是關於丟棄物品的競賽,而是關於減少決策疲勞,將精力集中在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上。 「決策預算」的概念: 評估每日需要做出的決策數量,並策略性地減少非重要事項的決策(如穿著、早餐)。 空間的意義: 如何設計一個能支持心靈平靜的居住或工作環境,聚焦於光線、聲音和氣味對情緒的影響。 資訊的「斷食」排程: 設計固定的時間段來接收新聞和處理電子郵件,而非隨時被動接收。 第八章:睡眠債務的管理與修復 現代人普遍缺乏優質睡眠,這嚴重影響了壓力處理能力。本章提供的不僅是「助眠技巧」,而是關於建立穩定的生理時鐘。 光照同步化: 實用指南教你如何利用早晨的自然光來校準晝夜節律。 「睡眠儀式」的建立: 設計一套從進入臥室前 90 分鐘開始執行的,逐步放鬆的流程。 關於午睡的科學策略: 確定最適合你個人生理週期的「強力小睡」時長與時間點。 第九章:建立「韌性儀式」與長期維護 韌性不是一次性的壯舉,而是一系列每日重複的小儀式。本章總結了所有技巧,並指導讀者如何將其融入生活長河。 「每日回顧」而非「每日反省」: 建立一個簡潔的結束日流程,專注於觀察和學習,而非自我批判。 挫折的「重組」: 當計劃失敗時,如何快速從中提取教訓並重新啟動,而不是陷入自我譴責的循環。 社會連結的再承諾: 承諾每週或每月固定投入時間在那些真正能滋養你的活動或關係上,將其視為「不可協商」的約定。 本書匯集了當代心理學、行為科學和實用哲學的精華,為每一位在都市中奮鬥的讀者,提供一條清晰、可實踐的道路,從容地面對生活的挑戰,重塑內心的寧靜與掌控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布萊德.華克(Brad Walker)


  暢銷書《痠痛拉筋解剖書》作者。澳洲著名的運動教練,是運動、健身及運動傷害防治方面的權威,已有二十多年的實務及教學經驗。新英格蘭大學畢,並取得徑賽、游泳及三鐵專業教練的認證執照,先後與多位運動好手及世界冠軍合作;也曾與澳洲運動醫學會共同推廣運動傷害預防觀念,經常發表及介紹相關的最新運動醫學研究報告及進展。

譯者簡介

柯品瑄


  為家醫科醫師。熱愛健身、尤其臀部訓練。此外,對預防醫學及減重營養等也有相當熱忱。相信透過推廣健身與健康生活,可以增加大眾健康餘命、並且提高生活品質。

  粉專:柯品瑄醫師 Ke Pin-Hsuan, MD.
  IG:datower

周傳易

  現為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住院醫師,曾獲選優良服務醫師。從大一起開始迷上健身,健齡11年。興趣是健身與料理。專長是復健醫學與肌肉骨骼疾患。

图书目录

【前言】從解剖圖下手,全方位的運動傷害防治處方
.解剖方位術語
 
基礎篇:關於運動傷害你要知道的事
第1章 什麼是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的定義
運動傷害的影響
運動傷害:急性或慢性?
運動傷害:依據嚴重程度來分類
扭傷和拉傷如何分辨?
 
第2章 運動傷害的預防
運動前:暖身運動
運動後:緩和運動
FITT原則:正確又有效的運動四大原則
過度訓練
體適能與技巧的發展
伸展與柔軟度
設備、規則與防護性裝備
 
第3章 運動傷害的治療與復健
概述運動傷害的處理方式
重建體適能的幾個組成要素
 
個論篇:14類120種運動傷害

第4章 皮膚的運動傷害
01割傷、擦傷及磨傷/02曬傷
03凍瘡/04香港腳
05水泡/06雞眼、繭及足底疣
 
第5章 頭頸部的運動傷害

07腦震盪、腦挫傷、腦出血、顱骨骨折
08頸部拉傷、骨折及挫傷
09頸神經拉扯症候群
10揮鞭症候群(頸部拉傷)
11斜頸症
12頸椎椎間盤傷害(急性頸椎椎間盤疾病)
13神經擠迫(頸神經根炎)
14頸椎骨刺(頸椎病)
15牙齒
16眼睛
17耳朵
18鼻子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6章 手與手指的運動傷害

19掌骨骨折/20大拇指扭傷
21槌狀指/22手指扭傷
23手指脫臼/24手部&手指的肌腱炎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7章 手腕與前臂的運動傷害

25手腕與前臂骨折/26手腕扭傷
27手腕脫臼/28腕隧道症候群
29尺隧道症候群/30腕部腱鞘囊腫
31腕部肌腱炎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8章 手肘的運動傷害
32手肘骨折/33手肘扭傷
34手肘脫臼/35三頭肌的肌腱斷裂
36網球肘/37高爾夫球肘
38投手肘/39肘部滑囊炎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9章 肩膀與上臂的運動傷害

40骨折(鎖骨、肱骨)/41肩膀脫臼
42肩關節半脫位/43肩鎖關節分離
44胸鎖關節分離/45肱二頭肌肌腱斷裂
46肱二頭肌瘀青/47肌肉拉傷(肱二頭肌、胸肌)
48肩峰下夾擠/49旋轉肌群肌腱炎(投手肩)
50肩關節滑囊炎/51肱二頭肌肌腱炎
52胸肌發炎/53冰凍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0章 背部與脊椎的運動傷害
54背部肌肉拉傷/55背部韌帶扭傷
56背部挫傷/57椎間盤突出
58椎間盤膨出/59脊椎的壓力性骨折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1章 胸部與腹部的運動傷害
60肋骨骨折/61連枷胸
62腹部肌肉拉傷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2章 髖部、骨盆與鼠蹊部的運動傷害
63髖屈肌拉傷/64髖骨隆突挫傷
65撕裂性骨折/66鼠蹊部拉傷
67恥骨骨炎/68壓力性骨折
69梨狀肌症候群/70髂腰肌肌腱炎
71內收肌群肌腱炎/72彈響髖症候群
73轉子滑囊炎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3章 膕旁肌與股四頭肌的運動傷害
74股骨骨折/75股四頭肌拉傷
76膕旁肌拉傷/77大腿瘀青
78髂脛束症候群(跑者膝)/79股四頭肌肌腱炎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4章 膝部的運動傷害

80內側副韌帶扭傷/81前十字韌帶扭傷
82半月板撕裂/83滑囊炎
84滑膜皺襞發炎/85奧斯古──謝拉德氏症
86剝離性軟骨炎/87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跑者膝)
88髕腱炎(跳躍膝)/89髕骨軟化症
90髕骨脫臼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5章 小腿的運動傷害
91骨折(脛骨、腓骨)/92小腿肌肉拉傷
93阿基里斯腱拉傷/94阿基里斯肌腱炎
95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脛前疼痛)
96壓力性骨折/97前腔室症候群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6章 腳踝的運動傷害
98踝關節骨折/99腳踝扭傷
100脛後肌肌腱炎/101腓骨肌肌腱半脫位
102腓骨肌肌腱炎/103剝離性骨軟骨炎
104旋後傷害(內翻傷害)
105旋前傷害(外翻傷害)
★復健與康復計畫
 
第17章 足部的運動傷害
106足部的骨折/107跟骨後滑囊炎
108壓力性骨折/109屈肌與伸肌的肌腱炎
110莫頓氏神經瘤/111種子骨炎
112 拇囊炎(拇趾外翻)/113鎚狀趾
114人工草皮趾/115扁平足
116高弓足(空凹足)/117足底筋膜炎
118足跟骨刺/119趾甲下血腫
120嵌甲
★復健與康復計畫

專業術語
中英名詞對照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313053
  • 叢書系列:樂活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從解剖圖下手,全方位的運動傷害防治處方


  隨著運動人口越來越多,與運動相關的身體傷害也越來越常見。因此,一本能從事前預防到傷後緊急處置及治療的運動傷害復健書,就成為建構運動常識不可或缺的墊腳石。不管你是只有週末才運動健身的「週末戰士」,或是在場上競技的專業運動員,這都是一本容易入門、能夠做好自我保健的參考書。

  雖然坊間已經有很多跟運動傷害有關的專書,但卻很少能夠結合解剖知識,並以簡單的說明方式來為讀者提供運動傷害防治的知識。因此,本書也適合私人健身教練或督戰經驗豐富的運動競技教練使用,甚至是傷科、運動醫學醫師也能從中獲益。

  這是本書作者布萊德.華克繼暢銷書《痠痛拉筋解剖書》後推出的第二本專業著作,結合他在運動及保健方面的多年經驗及最新運動醫學理論,把所有可能發生的運動傷害分類處理,並以好讀好懂的方式呈現。這本全彩書是最棒的視覺化教具,由各個角度去分析運動相關的傷害,專業又容易操作的資訊除了可以幫助讀者避免運動傷害,並指導讀者在萬一受傷後如何採取有效的緊急處理及後續的復健規畫,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重回正常活動。

  本書將從各個面向檢視與運動相關的損傷。第1章介紹運動傷害的基本概念,解釋運動傷害的不同分類與等級,並且描述涉及其中的結構和組織。第二章闡釋有助於預防運動傷害發生的關鍵策略。至於第三章,則舉列出周全的治療與復健過程,以幫助讀者能快速完全地康復。

  在第4至17章中,以方便查閱的格式詳述了120種運動傷害。以身體的關鍵部位為分類,每種運動傷害都包括以下內容:所涉及的解剖學和生理學、可能的致病原因、徵象和症狀、併發症、立即的處置、復健過程和長期預後。

  本書針對健身愛好者和各種程度的保健專業人士,提供了肌力和柔軟度練習,以幫助運動傷害的預防、治療和復健。切記,這些練習只是提供指引,絕非詳盡。請務必諮詢醫療保健專業人士,以量身打造合適的復健計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运动伤害的著作,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次深入的身体解剖之旅,只不过这次解剖的对象是受伤后的恢复过程。我特别欣赏它对于不同类型损伤的细致分类,它不像有些泛泛而谈的健康指南,而是真正深入到了肌腱炎、韧带撕裂这些具体问题的核心。作者似乎对人体运动学有着近乎偏执的了解,描述起康复动作时,那种精确到毫米的指导,让人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私人理疗师在耳边细语。尤其是关于“预防”的部分,它不仅仅是教你热身,而是探讨了为什么有些动作模式更容易导致特定部位的损伤,这种溯源性的分析,让我对自己的训练方式有了一个彻底的反思。书里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即便是像我这样对解剖学一窍不通的业余跑者,也能理解那些关于生物力学和力线传导的复杂概念。对于那些经常在健身房或者跑道上与身体的小毛病作斗争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实用的“急救箱”,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你如何去“设计”一副更不容易受伤的身体。那种详尽到位的图解,配合文字说明,清晰地展示了每一个康复步骤应该如何到位,避免了许多人在家自我复健时可能产生的误区,这一点,我认为是它超越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书籍的关键所在。

评分

我翻阅过不少运动医学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一样,将“科学性”与“实操性”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那种大量留白和清晰的章节划分,让我在需要快速查阅特定部位损伤的应对措施时,能够迅速定位,而不是在一堆文字中迷失。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心理因素的探讨。很多人只关注身体的修复,却忽略了伤后的恐惧感和重返赛场的焦虑。书中专门辟出章节讨论如何重建运动自信,这显示了作者的视角非常全面,是真正的从“人”出发,而不是仅仅把人看作是一堆需要修复的零件。此外,书中对于不同运动项目的损伤特点进行了专题分析,比如游泳者肩、篮球运动员的膝盖问题,这些针对性极强的案例分析,让读者能立刻将书中的理论与自己的运动经历对号入座。我尤其喜欢它对恢复进度的阶段性描述,它不会给你一个“保证痊愈”的空头承诺,而是设定了现实可行的里程碑,一步一个脚印,这种务实的态度,反而更能给予患者持久的信心和动力。整本书的装帧和纸质也非常好,看得出是经过精心制作的,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

评分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现代运动科学前沿的追踪。我注意到书中提到了一些近年来才被运动康复界重视的新技术和新理念,这表明作者的知识储备并非停留在传统的物理治疗范畴,而是紧跟时代脉搏。例如,它对“本体感觉训练”的详尽阐述,远超出了我之前在其他书籍中看到的零散介绍,作者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本体感觉是如何影响运动控制和损伤预防的,并且给出了大量可以居家完成的训练小工具和方法。对于教练员和运动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建立科学训练体系的绝佳蓝图。它不仅告诉你哪里错了,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如何系统性地构建一个正确的运动链条。我个人最欣赏的细节处理是,它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康复侧重点进行了区分,比如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生长发育期损伤处理,与对中老年人关节退行性变化的应对策略,都有明确的区分和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人文关怀。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买这本书,是希望找到一些快速止痛的“秘方”,但这本书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部让你学会“倾听”自己身体的教科书。它没有提供那种立竿见影的“神药”,而是引导你去理解疼痛的信号,识别身体发出的警告。书中对慢性损伤的分析尤其深刻,那些那些你以为是“老毛病”的东西,通过书中的描述,我才意识到那其实是我长期姿势错误累积的结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治疗方案时,总是强调循序渐进,并且明确指出哪些动作在什么阶段是“禁区”,这对于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二次损伤至关重要。它不是一本让你“速成”的书,而是一本陪伴你长期健康运动的伙伴。其中关于营养补充与运动恢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讨论,也十分到位,它将康复建立在一个更宏观的健康体系中,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伤口。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上一堂高阶的运动生理学课程,但授课的教授极其擅长将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日常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极其严密,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将“预防—急性处理—中期康复—重返运动”这四个阶段,用清晰的流程图和详细的步骤串联起来,让人在面对突发伤情时,能够保持冷静并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而不是盲目地采取措施。我特别赞赏它在处理常见运动损伤时,给出的“红旗警示”(Red Flags)部分,明确指出了哪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这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救命的指南。全书的语气非常沉稳、可靠,没有丝毫的夸大或推销意味,它提供的建议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临床观察和证据基础之上的。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进行高强度训练的人来说,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教会我如何将训练的“强度”与身体的“承载力”进行精确匹配,避免了那种盲目追求极限而导致的系统性疲劳和潜在损伤。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最严谨的科学知识,引导我们实现更长久、更愉悦的运动生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