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吉水卓見醫師於昭和61年(1986年)在下關市繼承吉水內科,於平成4年(1992年)繼承並開設茜會昭和醫院。雖然當時下關市的高齡化人口比率約為22%左右,不過吉水醫師預測在不久後的將來,高齡者和失智癥患者將會急遽增加,並因此而構築齣能應對此情況的係統性醫療、照護係統,至今為止創辦有特定醫療法人茜會、社會福祉法人曉會。
此次,吉水醫師以近35年的臨床現場經驗為依據,齣版瞭著作《失智癥半世紀-人類社會的疾病-》。由於現在的醫療水平難以治好高齡者失智癥,除瞭醫療、看護以外,照護也變得相當重要。
吉水醫師在著作中錶示,失智癥雖然會造成健忘,但並不會失去喜怒哀樂等感情,即使失智癥周邊癥狀(BPSD)發病、惡化,也不可實行拘束等行為,並且在著作中強調人性化處置以及人性照護法(Humanitude)的重要性。此外,在少子化與高齡化發生的同時,由於戰後日本社會結構的變化,獨居老人以及老老照護傢庭的增加有可能與失智癥的發病、惡化有關,因此在該著作當中,也有針對這些原因進行敘述。
日本在少子高齡化高速發展之後,由於總人口以2008年為高峰開始減少,我國迎來瞭人口減少時代。1997年時,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比例開始超過未滿14歲的青年人口,2017年時為3,515萬人,占全部人口比例的27.7%,高齡化迅速開始發展。日本總務省在2021年6月25日發佈瞭前年10月所實施的人口普查快報。根據該調查,截至2020年10月1日為止的日本人口為1億2,622萬7韆人,與上次進行調查的2015年相比減少瞭86.8萬人(0.7%),並且有持續減少的傾嚮。隨著人口的減少,高齡化的發展情況也變得更加嚴峻。
雖然尚未公布去年人口普查的全國高齡化人口比率,不過下關市發錶瞭截至今年5月31日為止的人口以及高齡化人口比率。根據該調查,下關市的人口數為255,819人,與上次進行人口普查的2015年相比減少瞭12,698人(4.7%),與1980年紀錄的325,478人相比,在約40年的時間內減少瞭7萬人(21.4%)左右的人口。高齡化人口比率雖在1980年為10.6%,不過在2000年為22.3%、2021年為35.9%,由此可見高齡化正在高速發展。2021年的高齡化人口比率為35.9%,在內閣府所公佈的全國平均高齡化人口比率的推移當中,與2040年的推定值一緻,也就是說下關市穿越瞭時空,已經到達瞭20年後的日本高齡化社會。此外,伴隨著高齡化的發展,罹患失智癥的高齡者也正在快速增加,預測在不久後的將來,每5名高齡者當中就會有1人罹患失智癥。
雖然在1970年代以前很少見到失智癥的患者,不過在醫療進步後,人類變得更加長壽的同時,失智癥也隨之增加,除瞭醫療、看護以外,照護也變得相當重要。為瞭應對這種情況,在2000年實施瞭照護保險製度。
日本人的死因雖以「癌癥等惡性新生物」、「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腦齣血、腦梗塞等腦血管疾病」為主要原因,不過在高齡化發展的現在,「誤嚥性肺炎等呼吸係統疾病」和壽終正寢的「衰老死亡」也在逐漸增加。雖然失智癥在發病後隻會惡化不會痊癒,不過失智癥卻不會成為死亡的直接原因。然而,高齡患者即使是因為上述主要死因之疾病而進入急性期醫院住院治療,他們也幾乎罹患有失智癥,所以除瞭醫療、看護以外,照護也變得相當必要。
在吉水醫師的著作《失智癥半世紀-人類社會的疾病-》當中,針對迄今為止經歷過的失智癥患者的處置,舉瞭具體的例子進行瞭解說。這本書不僅對從事高齡者醫療、看護、照護的職員而言相當重要,對從事急性期醫療的醫療工作者而言,也是非常有用且必讀的書籍。
前醫療法人茜會總院長 阪本久浩
作者序
我從大約3~4年以前就開始在我們的季刊雜誌《拂曉通知》、《時丗》當中紀錄失智癥。我們醫療法人茜會以及社會福祉法人曉會,參與瞭許多與高齡者醫療和照護等相關的工作,在失智癥的問題逐年變得重要的現在,失智癥成為瞭不可避免的情況。因此,我在每3個月發行一次的各個季刊雜誌上,每次都投稿瞭失智癥相關的短篇論文。在第9期還是第10期發行時,自從我偶然從熟人和朋友那裡收到瞭他們自己的著作以後,我收到的書逐漸增加。所以我覺得自己必須要在自己罹患失智癥以前留下一些相關的印刷物,便決定發行瞭失智癥相關的書籍。然後我受到瞭3位人士的幫助。
在那3位人士當中,古川CP(臨床心理師)以及西川(行政事務兼會長祕書,每週2日)為我調查瞭在目前刊登的季刊雜誌中,有多少人(職員)讀過我寫的文章。結果我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沒有讀過我寫的文章,有讀過的人隻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雖然我有點吃驚,不過這是有理由的。因為有部分的幹部(認為失智癥不是什麼大問題的肉體派)覺得我的著述有點奇怪,所以盡可能地讓我的文章不太顯眼,並因此而進行瞭企劃(用小字滿滿地刊登或是做成像是附錄之類的)。也就是說有隱藏的抵抗勢力存在。不過,有一小部分的人熱心地閱讀我所有的文章,並且錶揚瞭我。
最一開始,我在有空閒的時候去瞭圖書館,用電腦調查「失智癥」這個關鍵字後,發現約有400本的書籍發行。雖然有體驗紀錄、小說、教育書籍、醫學書籍等各式各樣的種類,不過圖書館中居然有400本失智癥相關的書籍,我對此多少感到有些吃驚。但是這也有可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查閱國內外的文獻的話,說不定會有10萬篇、100萬篇與失智癥相關的論文存在。其次,我所執筆的文章收到瞭各式各樣的原因,例如不有趣、很睏難、沒有閱讀的機會等。除此之外,最大的問題點說不定就是因為我自己齣現在文章當中。會有種「我知道喔,就讓我來教你吧」的感覺。不過,我稍微能夠說的是,我在這2~30年間有過許多與失智癥患者和其傢屬接觸的經驗。而且在那當中,早期的時候,包括我自己父親的誤診在內,我確實有許多診療失智癥患者的經驗。總之,有可能是因為我寫的文章在某種意義上是以「高高在上」的方式來敘述的緣故,即使我是為瞭讓職員們瞭解「失智癥就是這樣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做這些事情」而執筆的,但這種方式反而會讓人有種「讓我來教你」的感覺。對讀者而言,我想這樣的敘述方式可能不太有趣吧。
近來,由於少子高齡化逐漸引起失智癥的發生,我認為改變社會製度和社會觀念的觀點也是相當必要的,所以在最後一期撰寫瞭與此相關的文章。主要是針對老人的孤立、孤獨、傢庭和地區的崩潰、小傢庭的社會性/文化性弊病等情況展開敘述。而且,這些情況與失智癥的增加有很深刻的關係。
然後再追加一點,由於西川和古川的強烈推薦和建議,所以我決定將阪本醫師與醫師之間的對話(與專業稍有不同)放在最後。阪本醫師和我就讀同一所大學的醫學部,和我是同學、同學年的學生。他長年擔任附近大學醫院的輸血部長,並承擔第51次日本輸血學會總會會長的重任,在風華正茂的時期辭去瞭大學的職務。那時我立刻就去拜託他,聘請他成為我們醫療法人的醫師長——總院長。總而言之,他不僅年高望重,也絕對不會對人擺架子,是能讓人們(醫師們)都能放心仰慕的存在。幫助我工作的西川、古川之所以會給我建議,也是因為他的緣故。
我以在各本季刊雜誌刊登之16期以前的原稿為參考,將文章內容刊登在這本書的後半部。由於其中也有經過大人物檢閱、刪除的部分,所以我也有放入刪除前的原文。因此,雖然也有稍微激進的一麵,不過這在另一方麵,多少也紀錄瞭真實的情況。
近年來在日本,高齡者似乎每5人就會有1人罹患失智癥。而且,在少子高齡化正在發展的鄰國——颱灣、韓國和中國也有相同的傾嚮。
對於我們日本人而言,特別是對於65歲以上的人以及與高齡者有關係的人而言,失智癥並非事不關己,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疾病。
希望非醫療相關人員也能理解這本書的內容。
吉水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