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閱讀課: 最偉大的10部文學經典

毛姆閱讀課: 最偉大的10部文學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图书标签:
  • 毛姆
  • 文学经典
  • 阅读
  • 小说
  • 英国文学
  • 经典文学
  • 人文社科
  • 文学鉴赏
  • 名著
  • 西方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暢銷書《月亮與六便士》作者毛姆以書評家的犀利之筆、小說家的洞察之眼,帶你讀懂十本文學經典!
  分享優秀小說家的創作歷程、寫作技法、人生境遇和作品之間的關係
  讓你當個聰明的讀者,享受閱讀經典的樂趣
 
  這麼多文學經典,該怎麼選擇?大師鉅作會不會又厚重又難懂?
  小說到底該怎麼讀?優秀的小說具有哪些特性?
  經典為何成為經典?
  珍.奧斯汀、巴爾札克、托爾斯泰……這些人如何成為偉大作家?
  「骨灰級」書評家毛姆的閱讀方法論,為你一次解惑!
 
  1945年,毛姆應《紅書》雜誌編輯之邀,選出心目中最偉大的十本小說,本書就是他列出的重量級書單和精彩無比的短評。
 
  毛姆說:經典討論的是人類長期關注的話題:上帝、愛恨、死亡、金錢、野心、嫉妒、驕傲、善惡;關注的是人類自古以來所共有的激情和本能,正因為如此,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能在這些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優秀的小說具有這些特性
  ✓主題應該具有長久的吸引力,而不僅僅關注當下的熱門話題,否則作品很快就會不值得一讀。
  ✓故事應該契合主題,並且連貫、有說服力。
  ✓有開頭、發展和結尾,結尾應該是開頭的自然結果。
  ✓人物的行為應該符合其特徵,如果角色本身很有趣,就更好了。
 
  這些小說為何值得一讀?請看毛姆的真心讚譽
  ●《湯姆.瓊斯》:語言樸實自然,費爾丁為讀者講述瓊斯的故事,就像他坐在餐桌旁,一邊喝著酒,一邊跟朋友們講故事一樣。
  ●《傲慢與偏見》:幽默的筆調總能吸引你不斷讀下去,依依不捨地讀到結尾。
  ●《紅與黑》:斯湯達爾的冷靜風格為這本書增添幾分恐怖和陰森,也讓小說情節更加扣人心弦。
  ●《高老頭》:這部小說自始至終都很有趣。巴爾札克讓小說中的人物透過言談舉止來展示自己,十分客觀自然。
  ●《塊肉餘生錄》:人物極其豐富,他們的生動形象、構思獨特,令人讚嘆。
  ●《包法利夫人》:帶來強烈的現實感,不僅是因為人物生動,還在於對細節的刻畫。
  ●《白鯨記》:想要真正瞭解一部偉大的作品,必須瞭解它的作者。但是對梅爾維爾來說,這句話應該要反過來,與其研究作者的生平經歷,不如一遍又一遍地閱讀《白鯨記》。
  ●《咆哮山莊》:我想不出還有哪本小說能如此有力地表現出愛情中的痛苦、狂熱和殘忍。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杜斯妥也夫斯基在製造懸念和戲劇化場景方面算得上天賦異稟。很少有比《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裡伊萬看見自己不安的良心變成魔鬼出現在眼前時那樣震撼的場景。
  ●《戰爭與和平》:只有智力超群、想像力豐富,有著廣泛閱歷及深刻人性洞察力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這些小說家為何偉大?
  ●珍.奧斯汀的小說中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但是你讀完一頁時,就會急切地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即便接下來的故事也沒什麼特別,你依然會迫不及待地翻頁。
  ●杜斯妥也夫斯基那驚人的創造力,並非來自心底的善,而是來自邪惡,邪惡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
  ●在所有用作品豐富世界精神財富的卓越小說家中,巴爾札克是我心中唯一可以毫不猶豫地稱為天才的人。
  ●狄更斯經常透過誇大人物特性和怪癖來塑造人物,而且透過幾個字或幾句話,就能在讀者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斯湯達爾沒有偉大的創造力,卻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洞悉複雜的事物,看透人類變幻莫測的內心。
  ●費爾丁對刻畫完美的形象絲毫不感興趣,更樂於描繪一般人性,比起精細描繪,他更愛粗糙樸素;比起刻意安排,他更愛順其自然。
  ●福樓拜獻身於文學,為了創作出藝術作品,捨棄豐富多彩的生活,犧牲塵世的歡樂。
  ●梅爾維爾巧妙地將水手們在日常工作裡使用的普通航海用語融入精美的語言中,為《白鯨記》這部奇幻、有力的憂鬱交響樂,增添幾分現實氣息和新鮮的海鹽味。
  ●艾蜜莉.勃朗特的個性,以及她所表現的強烈、受到壓抑的情緒,《咆哮山莊》正是她能創作出來的作品。
  ●托爾斯泰和其他的小說家類似,將自己熟悉或認識的人作為小說中人物的原型,但他不僅能發揮想像,更善於如實刻畫他們。
 
  毛姆以辛辣毒舌見長,批評吐槽絕不嘴軟:
  ●濟慈早逝,華茲華斯長壽,這是英國文學的兩大不幸。
  ●梅爾維爾的品味極不穩定,有時想加點詩意,但表現出來的卻總是荒唐。
  ●斯湯達爾說自己的童年很悲慘,但從他的敘述來看,並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巴爾札克的傳記作者表示,既然天才有特權,就不該用普通標準來評判他的行為。我不認同這個觀點,覺得最好還是承認他是個自私無恥的人。
 
本書特色
 
  1.十大經典名著的大師講堂:毛姆堪稱經典最佳引路人,細膩描述小說家的生平故事、創作歷程、小說技法和故事情節,看完就像上了10堂文學講座,茅塞頓開,發現讀小說的樂趣和方法。
 
  2.用毛姆的方法,充分享受讀小說的樂趣:毛姆認為,聰明的讀者不會把閱讀當成任務,只是當作消遣。有時,由於作者的失敗,讀者會失去嗅覺,隨後又不斷地在掙扎中等待嗅覺再次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學會跳讀。
 
強力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朱宥勳(作家)
  宋怡慧(新北市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陳雨航(作家)
  許榮哲(首席故事教練)
  黃國珍(品學堂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詹宏志(作家)
  鄭如惠(「Apple's 愛閱札記」臉書粉專經營者)
  鄧鴻樹(臺東大學英美系副教授、倫敦大學博士)
  盧郁佳(作家)
 
名家讚譽
 
  「毛姆是對我影響最大的現代作家。」──喬治.歐威爾
  「我承認自己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張愛玲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毛姆阅读课:最伟大的10部文学经典》所设计的、不包含此书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 --- 《世界文学巨匠的秘密档案:跨越世纪的叙事艺术与人性探源》 (一部深入剖析文学发展脉络、解构经典作品底层逻辑的深度导读手册) 导语:当经典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符号 我们阅读经典,究竟是为了追溯遥远的过去,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此刻的自我?文学,作为人类文明最精微的切片,其力量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对人性深处那些永恒命题的精准捕捉。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史梳理,更不是对既定“必读书目”的机械性介绍。我们旨在撕开那些被时间镀上神圣光环的文学作品的表皮,深入其肌理,探究它们为何能穿越时空,持续敲击不同时代读者的心弦。 《世界文学巨匠的秘密档案》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度的、充满挑战的阅读之旅——从古希腊的史诗悲剧到19世纪的现实主义巅峰,再到20世纪先锋浪潮的激进探索。我们将聚焦于十组(而非十部)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范式与主题母题,通过对这些核心文本的拆解与重构,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如何运用叙事这一最古老的工具,来构建意义、审视道德、并最终确立存在的价值。 第一部:叙事的根基与神性的重塑 主题聚焦:神话原型、英雄的黄昏与个体觉醒 本部分将追溯西方文学叙事的源头,探讨古典叙事结构如何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石。我们不会停留在简单的故事梗概,而是深入分析荷马史诗中英雄主义的崩塌与重构,以及索福克勒斯悲剧中命运的不可抗力如何被后来的作家转化为对社会结构和心理困境的隐喻。 原型母题的变异: 探讨从俄狄浦斯情结到现代反英雄的演变轨迹。是什么力量让“英雄”的定义在漫长的历史中被不断稀释和重新定义? 语言的结构之谜: 分析早期文本如何运用重复、对仗和韵律来建构意义,以及这种结构如何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写作,使其具有音乐性和仪式感。 第二部:现实的解剖刀:人性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全景图 主题聚焦:现实主义的兴衰、道德的灰色地带与社会批判 十九世纪被誉为文学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的兴起标志着文学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转向对日常生活的精确描摹。本书将重点考察四种核心的现实主义流派,而非简单罗列作家。 1. 巴尔扎克式的欲望经济学: 探究巴黎社会的物质驱动力如何塑造人物命运,以及金钱与身份焦虑在文学中的权力体现。 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审判: 深入剖析“灵魂的犯罪学”,理解人类思想深处的自由意志、信仰危机与受难情结是如何被推至极限的。 3. 福楼拜的客观美学: 分析“去人格化”叙事技巧的革命性意义,以及“不动声色”的笔法如何比激烈控诉更具穿透力。 4. 乔治·艾略特的伦理困境: 探讨维多利亚时代知识女性如何在中产阶级道德的围城中,寻求知识与情感的平衡点。 我们将对比分析这些大师如何以不同的视角(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解构他们所处的时代,揭示他们笔下人物行动逻辑的内在必然性。 第三部:边界的消融与意义的碎片化 主题聚焦:现代主义的挑战、意识的河流与后现代的回响 二十世纪是文学表达方式发生根本性断裂的时期。本部分将集中探讨作家们如何反叛传统线性叙事,转向探索内在经验的复杂性与语言本身的局限。 意识流的“时间魔术”: 我们将详细剖析意识流技术如何打破外部事件的逻辑顺序,转而描摹心智的非理性跳跃和联想网络,探究其背后的哲学基础——现象学的影响。 现代主义的疏离感: 分析卡夫卡式的荒诞与都柏林的迷宫,理解文学如何从描绘外部世界转变为描绘个体在庞大、异化的现代系统中的无力感和焦虑。 叙事视角的解构: 探讨多重视角、不可靠叙述者(Unreliable Narrator)的运用,以及这种技巧如何迫使读者放弃对“真相”的执着,转而接受意义的多重性与不确定性。 结语:文学作为生存的工具 《世界文学巨匠的秘密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种批判性的阅读习惯。我们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能够带着一套新的工具箱,重新审视那些经典的文本,不再被单一的解读所束缚。文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面对复杂人生的无数种视角和无数种应对策略。 这是一本写给所有渴望超越“读后感”的深度阅读者的指南,它提供的是一份地图,指引您穿越文学的迷宫,最终找到属于您自己的那条通往理解世界与自我的道路。它不教授您“应该读什么”,而是教您“如何去读那些定义了我们”的作品。 --- 本书特色: 跨越流派的对比分析: 不局限于单一国家或时期的作品,进行横向、纵向的深度比较。 侧重技巧而非情节: 专注于叙事学、修辞学和哲学思辨在文学中的应用。 针对性阅读路径: 为读者规划出从经典基础到现代前沿的清晰学习阶梯。 拒绝断言,鼓励思辨: 引导读者自己得出结论,而非接受既定答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1874〜1965年,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189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後,不間斷地創作了六十多年。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人性枷鎖》、《月亮與六便士》、《剃刀邊緣》、《面紗》等,在全世界享有極大聲譽。
 
譯者簡介
 
趙安琪
 
  成都師範學院英語翻譯專業,曾獲「中西部翻譯大賽筆譯三等獎」,曾參與《頭號玩家》、《三塊廣告牌》等影視字幕翻譯工作。

图书目录

Part 1 如何找到讀書的樂趣
書單緣起
聰明的讀者都會跳讀
兩種不同人稱的小說
一部好小說的特點
故事是抓住讀者興趣的救生索

Part 2 十部小說及其作者
亨利.費爾丁和《湯姆.瓊斯》
珍.奧斯汀和《傲慢與偏見》
斯湯達爾和《紅與黑》
巴爾札克和《高老頭》
查爾斯.狄更斯和《塊肉餘生錄》
福樓拜和《包法利夫人》
赫爾曼.梅爾維爾和《白鯨記》
艾蜜莉.勃朗特和《咆哮山莊》
杜斯妥也夫斯基和《卡拉馬助夫兄弟們》
托爾斯泰和《戰爭與和平》

Part 3 怎樣的人寫出怎樣的書
「作家派對」
天賦以外的驅動力
小說從來不是原封不動地套用生活
每個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想要的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91276
  • 叢書系列:心靈方舟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書單緣起
 
  我很樂意與本書的讀者分享創作這些文章的契機。在美國的某天,《紅書》(Red Book)的編輯想讓我列一份書單,包括我認為的世界上最好的十部小說,我沒有多想便照做了。這份書單十分主觀,我本來可以列出另外十部在其他方面同樣優秀的作品,並提出選擇它們的合理理由。如果讓一百位博覽群書、文化底蘊深厚的人列出這樣一份書單,他們也許會提到兩、三百本書。但我相信,在所有書單中,我所選的小說都會占有一席之地,而對此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理解。
 
  一本書吸引特定讀者的理由有很多,即使判斷再慎重,也有令他動容的地方。也許他在人生中某個時期或某種境況下閱讀此書,令他十分容易被這本書打動;也有可能是因為他的喜好或社交圈的不同,書的主題或背景對他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我能想像得到,一個狂熱的音樂愛好者會將亨利.漢德爾.理查森(Henry Handel Richardson)的《莫里斯.格斯特》(Maurice Guest)列入十大最佳小說之列;五鎮的居民會因為喜歡阿諾德.貝內特(Arnold Bennett)對當地居民及其特點的忠實描述,就把《老婦人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加入自己的書單。這兩部小說都是好小說,但我不覺得它們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十大最佳小說。
 
  讀者的國籍會讓他們對某些作品產生興趣,更容易誇大這些作品的長處。十八世紀時,英國文學在法國廣為流傳,二十世紀時,法國人對本國以外的任何文學作品都不太感興趣,我甚至認為法國人不會像我一樣,在世界十大最佳小說書單裡列入《白鯨記》(Moby Dick)或《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除非他是一個見識廣博的人,不過肯定會把拉斐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的《克萊芙王妃》(La Princesse de Clèves)加入書單。《克萊芙王妃》確實是一本佳作,也許是有史以來第一部情感和心理小說,它的故事感人,人物刻畫鮮明,寫作也富有特色,而且很簡短,在法國上學的小男孩都熟知書中的社會背景。讀過皮耶.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和讓-巴蒂斯特.拉辛(Jean-Baptiste Racine)作品的人,對書中的道德氛圍也不會陌生,它具有與法國歷史上最輝煌時期相聯繫的魅力,對法國文學的黃金時代有著巨大的貢獻。但英國讀者可能會認為主角的寬宏大量是不人道的,對話也站不住腳,行為也令人難以置信。我不認為這種想法是對的,但是有這種想法的人就絕對不會把《克萊芙王妃》列為世界十大最佳小說之一。
 
  聰明的讀者都會跳讀
 
  我還在為《紅書》寫的書單中附上一份短評,其中寫道:「聰明的讀者如果學會跳讀這個技巧,就會從閱讀中獲得最大的樂趣。」明智的讀者不會把閱讀當成任務,而只是當作消遣。他們準備讓自己對書中的人物感興趣;關心主角在特定情境下的行為及遭遇,對他們的不幸表示同情,為他們的快樂感到高興;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在某種程度上,過著他們的生活。這些主角的人生觀,以及對人類永恆主題的思辨,無論是用言語表達,還是用行動表現,都在讀者的身上激發一種驚奇、愉悅或憤怒的反應。但讀者本能地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他受興趣的指引,就像獵犬追蹤著狐狸的氣味一樣。有時,由於作者的失敗,讀者會失去嗅覺,隨後又不斷在掙扎中,等待嗅覺再次恢復。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會跳讀。
 
  每個人都會跳讀,但想做到不遺漏是很難的。據我所知,跳讀是一種天賦,或是必須透過經驗獲得的東西。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博士很擅長跳讀。誠如詹姆士.博斯韋爾(James Boswell)所說,他自己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無須自始至終費心閱讀,就能一下子掌握任何一本書中有價值的內容。毫無疑問,博斯韋爾指的是資訊類或教化類書籍。如果閱讀小說是一件苦差事,讀者都別看了。不幸的是,幾乎找不到從頭到尾都讓人讀得津津有味的小說,其中原因稍後詳解。雖然跳讀可能是一個壞習慣,但讀者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讀者會發現,一旦開始跳讀就很難停下來,儘管會因此錯過書中許多有益之處。
 
  在我為《紅書》列出的書單發表後不久,一位美國出版商建議,要再版我提到十部小說的縮寫本,每一本都加上我寫的序言。他的想法是:除了講述作者必須講述的故事,揭露他的相關思想,展示他創造的人物外,其他全部省略。如此一來,讀者就能夠閱讀這些優秀的小說──若不是刪除那些被不公平地看作枯燥無味的東西,他們本來不會閱讀這些小說。因此,書中只剩下精華,就盡情享受精神上的歡愉吧!起初我很吃驚,不過後來我想,雖然我們之中的一些人已經學會透過跳讀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大多數人並未掌握這個訣竅,如果有一位機智又有辨別能力的人幫助他們跳讀,就再好不過了。我滿喜歡這個為圖書寫序言的想法,馬上著手進行。當然,一些文學專業的學生、教授和評論家,會認為縮寫一部名著是令人震驚的事情──讀者應該閱讀名著的完整本。
 
  但這要看是怎樣的名著了,我認為如《傲慢與偏見》那樣引人入勝,或像《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那樣結構嚴密的小說,一頁都不能省略。理智的評論家喬治.聖斯伯里(George Saintsbury)寫道:「很少有小說能像狄更斯的小說一樣禁得起濃縮和凝練。」刪減是無可厚非的,如同大多數劇目在排練時,劇本的情節內容都會或多或少刪減。很多年前的一天,我和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共進午餐時,他告訴我,他的戲劇在德國比在英國成功,並歸因於英國大眾的愚蠢和德國人的聰明。其實他錯了,在英國,他堅持自己所寫的每個字都應該演出來。我在德國看過他的戲劇,德國導演無情地刪除那些對戲劇表演沒有幫助的廢話,為大眾提供一種淋漓盡致的視聽歡愉。不過,我覺得不該把這件事告訴他。我不懂為什麼不能對小說也這麼做。
 
  山繆.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在談到《唐吉訶德》(Don Quijote)時表示,這是一本可以只瀏覽一遍的書。他的意思很可能是,書中的部分內容是如此枯燥,甚至荒謬,一旦你發現這一點,重讀一遍便是浪費時間。這是一本偉大而重要的書,一個文學院學生當然應該通讀一遍(我自己從頭讀到尾,用英語讀了兩遍,用西班牙語讀了三遍),但是對為快樂而閱讀的一般讀者來說,就算跳過那些枯燥的部分也不會遺漏什麼。他肯定會更喜歡書中那些直接敘述這位文雅騎士和樸實隨從的冒險與談話段落,這些段落是如此有趣和感人。事實上,一位西班牙出版家在一個版本中單獨收錄這些段落,讀起來也很不錯。還有另一種小說也十分重要,卻很難被稱為偉大的作品,好比塞繆爾.理查森(Samuel Richardson)的《克拉麗莎》(Clarissa, or the History of a Young Lady),只有最頑固的讀者才不會被它的篇幅嚇跑。要是沒有找到縮寫本,我肯定不會閱讀這本書。該書的縮寫本精簡得很完美,沒有遺漏任何情節。
 
  大多數的人都會承認,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普魯斯特有很多狂熱的崇拜者,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可以饒有興趣地閱讀書中的每一個字,有一次甚至放話說:「我寧願被普魯斯特煩死,也不願被其他作家逗樂。」但是閱讀三遍之後,我已經準備承認,書中各個部分的價值是不等同的。我懷疑,未來的讀者將不再對普魯斯特所寫的那些散漫無邊的長段思考感興趣,這種寫作手法在當時很流行,現在已經過時了。普魯斯特是偉大的幽默大師,他創造獨到、多樣、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他在文壇上與歐諾黑.德.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和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平起平坐。而在未來,這個事實將更加顯而易見。也許有一天,他的巨著會被刪節,刪除那些被時間剝奪價值的段落,只保留小說中的精髓和依然具有持久吸引力的內容。這樣一來,儘管《追憶似水年華》篇幅仍然較長,但會更加出色。
 
  一部好小說的特點
 
  首先,它應該有一個讓大多數人感興趣的主題,我指的不僅是讓評論家、教授、高官、公共汽車售票員或酒吧投標者這類小團體感興趣的主題,而是說它應該能吸引到廣大普通的男男女女。作者選用的主題應該具有長久的吸引力,而不僅僅關注當下的熱門話題,否則作品很快就會像過期的報紙一樣不值一讀。作者要講的故事不僅應該契合主題,還應該連貫、有說服力;不僅應該有開頭、發展和結尾,而且結尾應該是開頭的自然結果。讀者應該從人物的個性出發,對其進行觀察,而人物的行為也應該符合其特徵。絕不能讓讀者質疑:「某某絕不會那樣做。」相反,應該讓讀者由衷感歎:「我正期待某某這麼做呢。」如果角色本身有趣,那就更好了。
 
  我應該解釋一下為什麼說要結合個性來觀察人物——要求小說家創造出全新的人物,實在是一個過高的要求。小說家以人性作為創作素材,雖然世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但人的種類並不是無限的。小說、故事、戲劇、史詩已經有了數百年的創作歷史,作者很難再創造一個全新的角色。我讀過的小說中,唯一能讓我把注意力放在整本小說上,並且絕對原創的人物就是唐吉訶德。但一些博學多識的評論家竟也為他找到了一個遙遠的祖先,不過對此我也並不驚訝。倘若作者能結合自己的個性看待角色,並且其角色個性足夠獨特,甚至讓人誤以為這是獨一無二的創作,那就再幸運不過了。行為產生於性格,言語也要從性格出發。上流社會的女性應該以上流社會的方式談吐,妓女要像妓女一樣說話,馬賽的票販子說票販子的話,律師的表達該有律師的樣子(梅瑞狄斯和亨利.詹姆斯筆下人物的說話方式始終和這兩位作家本人一樣,這肯定是不對的)。對話既不應雜亂無章,也不該成為作者發表意見的機會,而是要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敘述的段落應該生動形象、切中要害,除了明確可信地說明人物動機及所處狀況,不應該再多贅述。好比鞋子要合腳一樣,文體應該服務於內容,讓每一位原本受過正當教育的人都能輕鬆閱讀。小說還應該富有趣味,雖然我把這點放在最後說,但這是最基本的品質;這一品質若不存在,擁有其他優點也於事無補。小說的趣味性越能發揮啟發讀者的作用就越好。「娛樂」一詞具有多種含義,其中一個意思是「提供消遣和放鬆」,對於這個定義,人們常常誤以為消遣才是唯一重要的。從《咆哮山莊》或《卡拉馬助夫兄弟們》那裡獲得的樂趣和從《項狄傳》或《老實人》那裡獲得的一樣多。雖說魅力各有不同,但都合情合理。當然,小說家有權探討與每個人有關的重大話題,即上帝的存在、靈魂的不朽以及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儘管他們把詹森博士的忠告謹記在心:關於這些話題,新產生的說法不再可信,可信的說法卻不再新奇。如果這類主題是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或對刻畫人物性格和影響人物行動必不可少,那麼作者就只能希望讀者對自己要說的內容感興趣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很少看到有哪本书能将文学鉴赏的门槛降得如此之低,同时又保持着应有的深度。很多导读类的书籍,要么过于浅尝辄止,要么就是堆砌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完全避开了这些陷阱。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阅读工具包”,里面装满了能帮你打开文学宝库的钥匙。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得惊人,他总能精准地找到切入点,比如从一个标志性的场景、一句震撼人心的台词,或者一个复杂的人物关系入手,然后层层剥开作品的内核。读完其中几章后,我立刻回去翻阅了那些被提及的原著,惊喜地发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提升了一个量级。那种感觉,就像是蒙着眼睛走了很久,突然有人递给你一副清晰的眼镜,整个世界都变得立体而真实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教会了读者“如何去读”这些伟大的作品,而不是仅仅告诉你“它们是什么”。

评分

这本书的选篇实在是太妙了,简直是一场文学的盛宴。我一直对那些被誉为“经典”的作品心存敬畏,总觉得它们高深莫测,难以企及。然而,作者的解读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轻车熟路地带领我们在文学的海洋里航行。他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堆砌,而是用一种近乎闲聊的口吻,将那些晦涩难懂的背景知识和人物动机娓娓道来。比如,在谈到某部作品时,作者会细致地勾勒出当时的社会风貌,让我们明白那些人物的行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时代洪流下的必然。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一些我以前读原著时完全忽略的句子,经过他的点拨,顿时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我不禁拍案叫绝。这种阅读体验,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谈,让我对文学经典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

评分

我过去阅读经典时,常常陷入“为什么我会读不懂”的焦虑中。总觉得是不是自己的学识不够,配不上这些伟大的作品。这本书彻底解除了我的这种心理负担。作者通过他精辟的分析,展示了即便是最伟大的作品,也依然存在着可以被理解和消化的入口。他没有将文学经典神圣化,而是将其拉回到“人”的层面,探讨那些永恒的人性主题——爱、背叛、权力与救赎。他就像一位高明的园丁,不仅告诉你每棵树的品种和年轮,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你如何浇灌,如何修剪,才能让这些文学的果实在你心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仰望高峰的徒步者,而是有了一份详尽的地图和指南,自信满满地准备去征服那些文学的高峰了。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赋权感。

评分

这本书的笔触带着一种老派文人的沉稳与幽默,读起来非常舒服。作者似乎深谙“说人话”的艺术,他不会用那些故作深沉的辞藻来包装自己的见解,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将那些宏大叙事浓缩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情节时的那种克制与洞察力。面对那些经常被后人曲解或过度解读的作品,作者总能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距离感,既尊重历史的沉淀,又不盲从既有的“权威”解读。他提供的视角是新鲜的,是带着温度的,仿佛他不是在讲解一堆尘封的古籍,而是在与我们分享他自己多年来与这些文字相伴的私密体验。这种真诚感,是很多严肃文学评论所缺乏的,也正因如此,我才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其中,享受这场知识的馈赠。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为整体阅读体验增色不少。它本身散发着一种低调的质感,让人忍不住想捧在手里细细摩挲。内容上,作者的行文节奏把握得极好,张弛有度,绝不拖沓。有时候他会用大段的篇幅来剖析一个角色的心理挣扎,分析得入木三分,让你感觉自己仿佛就站在那个历史的转角,亲眼目睹了角色的抉择与痛苦。而在另一些地方,他又会用一两句精炼的总结来收束全文,干净利落,余韵悠长。这种富有韵律感的叙述方式,使得即便是涉及复杂哲学思考的部分,读起来也毫不费力。它不是一本需要你紧绷神经去啃读的教科书,而是一本可以让你在午后阳光下,伴着一杯茶,轻松享受的文学伴侣。它成功地做到了知识性与可读性的完美平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